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000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docx

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

2016年高考生活与哲学每单元题归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美好生活的向导

1.(2016上海单科卷2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践行方法论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D.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解析】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有什么用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是对两者关系的正确理解;ACD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2016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

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解析】A。

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现,A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向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A。

考点:

文化的表现形式、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生活与来源于社会实践

3.(2016江苏单科卷25)爱因斯坦说: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材料体现的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④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考点: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三、时代精神的精华

4.(2016上海单科卷23)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显示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未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解析】D。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检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没有体现实践性;B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没有体现科学性;C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没有体现科学性,A、B、C说法不全面。

故选D。

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1.(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

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解析】D。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人定胜天”的理念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的理解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预见发展变化的趋势,故B与题意不相符;材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C说法没有体现这一点。

故选D。

考点: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五、把握思维的奥妙

3.(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的反应。

就是说我们是在变,我们的客观存在在变,所以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跟着它变化。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那么这个方式并没有变,我们依然是通过人脑。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当然了,这个被反映者也就是我们意识所反映的对象,它一定是个客观存在。

所以二是正确的。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不一定,因为我们意识有时间反映出来是真相,有时间反映出来是假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实践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社会存在变化我们意识也会跟着变化。

故选C。

考点:

意识的产生

4.(2016江苏单科卷26)俗话说:

“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

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解析】C。

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由此而“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AC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和材料不符合,正确答案是C。

考点:

意识的产生及作用,物质的概念

5.(2016海南单科卷22)为了摆脱贫困,何涛巴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

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去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该村转型成功是符合了事物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符合了客观实际,而前期的失败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这说明成功和失败是有严格界限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

故选B。

考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6.(2016上海单科卷34)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

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

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

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示例: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

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7.(2016海南单科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

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

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

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

(10分)

   【答案】: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材料中该市根据现实中劳动力缺口严重的情况,认清该事情的本质,积极推动“机器换人”。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材料中该市政府采用“机器换人”,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8.(2016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12分)

   【答案】:

(12分)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

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9.(2016江苏单科卷37)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

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

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

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答案】:

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

主要理由: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

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主要理由:

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10.(2016浙江卷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B。

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的正确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A和漫画没有关系。

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此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考点: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1.(2016上海单科卷28)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

这句话强调:

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愿望

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C.诚信内涵许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解析】D。

材料 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强调要通过实践推进诚信建设,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们学习愿望,故A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诚信的发展以及实施,BC只是强调了丰富发展诚信,概括不全面。

故选D。

考点:

认识的反作用、诚信建设

12.(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

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

“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错,客观实在性是不取决于人的,因为我们物质是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这个是可以的,人去利用马可以。

所以正确答案是2和3选项。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这个老马之智并不是实践,因为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没有人就不会有实践活动。

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们经常考察一句话,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一些题目当中所给的选项就是实践是认知的来源,那么这就是不正确的。

因为这里面并没有出现人,只有人的活动才能称之为实践活动。

故择C。

考点: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2016天津卷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解析】D。

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与其蕴涵哲理一样的是D。

A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C体现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故选D。

考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

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

回答20—21题。

14.(2016海南单科卷21)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中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这说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②正确;矛盾来自于客观事物自身,不是来自于人的主观认识,③不选;后来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也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④正确,故选C。

考点: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5.(2016海南单科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

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

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

(10分)

   【答案】: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16.(2016江苏单科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排除②④。

故选B。

考点:

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

17.(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①说法是错误的;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适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是错误的。

故选C。

考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

18.(2016上海单科卷29)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解析】C。

“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故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故D和题意不符。

故选C。

考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