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校长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975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校长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崔校长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崔校长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崔校长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崔校长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崔校长报告.docx

《崔校长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校长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崔校长报告.docx

崔校长报告

崔校长2010年5月10日报告

首先我代表杜郎口中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下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我们学校的教学成果、教学环节、教学改革走过的道路给大家做以汇报。

这所学校是一所乡镇或者叫做农村初中学校,学校的规模、学校的学生人数、班级现在很少,680名学生,53位任课老师,14个教学班,分别是初一四个,初二六个,初三四个。

学生人数的减少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紧密相连的。

如果说这个学校在教学有没有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成果,我想从学生、老师和学校这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第一:

在学生方面,我们解决了“三学”问题,即:

厌学、辍学、升学。

我们觉得这三个学是一个表面现象,是从一个比较浅显的层次上这么来总结的。

作为学生来说,深层次的还是解决了学生的性格健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

我觉得现在用这两个层次、两个方面来解释。

作为“三学”问题,也是大家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三学”问题我觉得最大的就是第一个——厌学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为什么产生了一种厌倦、疲惫、无奈、痛苦甚至于把在课堂中的生活当作对他生命的折磨,很是反感,痛恨。

我觉得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现在说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不匹配、不接受、不配合,和老师的不融合,和家长的需求、期待有反差,这究竟在哪里。

我觉得还是教学方式的单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板面上书写,下边学生在下边抄,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比较单纯的一种教学方式。

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我们要深究一下,兴趣在哪里?

何处是兴趣?

我觉得杜郎口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功、学习的幸福统统还给了学生。

让学生在这个进程当中真正读懂了,理解了,感悟了,体会到了学习就是自己得自身的教育、生存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生理的教育、生活的教育。

现在逐渐的就有这么一个观点,一定把学生学习展示、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感悟、学习的体会,让他在课堂当中有三动:

感动、打动、激动。

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自己的精神得到焕发,自己的心灵得到震撼、自己的思维得到启迪。

再者,逐渐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三化”,把自己学习的文本,研究的内容消化、融化、内化。

领着学生,引着学生让他在不知不觉当中与学习的生活对接起来,成为自己生命的一个轨迹,把学习当成生命的一种轨迹。

强制性的东西我觉得不起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制就等于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成长也好,学习也好发展对他的一种不理解,什么时候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感觉,找到了自我,离不开这个集体,是这个集体当中的主要一员,也成为这个队列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成员。

学生有了这种感觉,那么他今后的学习、生活、生存就走向了一种自我的需求、形成自律的要求,对自己的今后的走向成了一种自我的需求一种要求,现在我也觉得我们的德育教育不能把它单列出来,尤其是用一些条条框框、文字材料来约束他们,我觉得这也不是教育的本质,我自己还总结这么两句话:

教育不是说服,教学更不是灌输,而是在整个进展当中,让学生受启发,受感染,受影响,使自己的心灵有感动,有兴奋,有灵感,这些东西我越来越觉得它的重要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体会。

我97年到这里当校长,过了一年学校有了正常的一些教学常规,我在课堂听课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

初二的学生不如初一的学生认真,初三的学生又不如初二,那为什么这些学生年龄大一岁,大两岁他到升学的这个时间越来越近,越来越短,反而学生厌学的情绪更高了,我在课堂听课,学生睡觉的有,打闹的也有,课下里,我把这些学生叫到一个角落里,眼看着不能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影响,“这位同学,在课堂上校长在旁边听课,你怎么睡着了。

你们两个我就在那里听课,就在后两排,你怎么又是捶、又是踢?

”那学生的脸涨得通红,憋了好长的时间,鼓起勇气,“校长我跟你说,我又不是不愿学,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些内容俺听不见去,俺一句话也理解不了,俺一个字也入不了耳朵。

”哎,这句话给了我一启发,我就反思这个问题。

到底我们的教学的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用两个字说就是单一,形式的单一。

我又是一个不干变罢,要干就必须优,必须精,必须精彩,必须超越的这么个性格。

个性决定着我不愿意和其他学校的校长一样,我就盼着这个学校在最后的第一拿到了正第一,期待着,盼望着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个学校落后挨打那种被动的局面。

猛然间脑子里出现了自己成功的一个案例:

那是在高一第一学期,一次数学中期考试,我考了47分是全班的倒数第五名。

心里非常难过,尤其是在众人面前,自己心理上的压抑,痛苦,甚至有时候是自己对自己的痛恨。

过了两天,我的老师在班空里问我:

你家是什么村的?

我说:

我家是杜郎口南边八里地的崔何村。

“哦!

你村子里有我高小时的同班同学叫崔分其,你知道吧?

”“老师这个人不是外人,是我的亲叔叔。

”“哦!

还是你叔叔啊。

”就这么几句话,我们师生关系就进了一大步。

第二天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说:

你过来一下,明天的例题你自己自学,预习,我今天到茌平县里办点事情,第二天的课呢我也备不好,备不精,备不到,你先准备好,明天一上课的时候就由你来代替我给大家讲课。

给我说了这个事情以后,忘记了自己是倒数第五名,而那种幸福与欢快以及我尊重的愉悦,老师对自己这么重视看得起那种快乐。

来到课堂上,班空里我不出去参加课外活动,他们都到杜郎口街上,到操场上,我也不出去了。

那个例题,一遍两遍三遍的去追根,去挖源,去梳理,去分析,去找内在的结构,去追究它的规律,记得那天晚上,其他同学都睡了,我还趴在床头上,备着明天的课。

第二天一上课,老师走到讲台上:

今天我们换一下方式,我不给大家讲课,让我们班里学习不好的崔其升来给大家把今天学的例题讲一讲。

我就搬了个小凳子,因为个子矮,够不见黑板的上边,就站在凳子上,把例题抄写,然后做一步,交待一步,讲一步,分析一步,不是把这个题像爬黑板一样做完拉倒,我还把我自己的一些分析,对这些公式法则运用,为什么用这样做,为什么下一步接着上一步进行分析。

这个题讲完了,下面的同学听了说今天奇怪了怎么同学讲的比老师讲的还明白,还通俗易懂。

我听了这个话,心理更是兴奋,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豪,到了我那一级七九年升学我们班里五十五个就考上了我这个曾经倒数第五名的同学。

这个案例给我的帮助和启发,我上的师范学校从毕了业以后是我教书的那一天,一直到前几年我还这里教学,教了好多学科,我基本上消灭了我们那种老式的课堂,个人在课堂上的独角戏个人贯穿,把持课堂,把自己所知道的,所积累的,在参考书上和资料书上,的那些案例,那些做题的方略步骤用我的口给学生传达式的灌输叙述。

我记的有这么三个事例,现在回想回想放到今天这个教学改革的浪潮当中同样适用,第一:

我那时候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我和教数学、英语的老师商量,将两个班的课有意识的调整到一个课时中去,这两个班的同学在一个班里上合堂,上合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两个班和在一起上课,有意识的让两个班形成竞争,进行评比,进行擂台赛。

有学号,从最优的同学一号,到三十六号,一班的二号和二班的二号,一班的十四号的同学和二班的十四号的同学。

他这个学号基本上都是按学期的成绩排定的,它这个有对应性,这样下来,等到这节课下课的前五分钟,我就在黑板上把一班这些同学答的情况,做批语,做分数量化,做等级和二班的同学进行比较,这样就把两个班的那种气势,那种不甘第二的竞争意识给激发出来,有的同学思路奇特,那么他班的同学就鼓掌,就给他加油,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理解的深刻道理讲出来,那就要扣分,一扣分的时候,同班的同学就埋怨他,甚至就急的不得了。

学生他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亮点,自己的光彩表达出来,显示出来,他自觉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了一种学习前置,为了在课堂上表现自我,为自己的班级争光,他们在这节课之前的自学,以及关于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向优秀学生寻求帮助,到有关的材料中去查阅,在自己的训练纸上,训练本上把这些关于知识的解读,知识的分析早先在纸上表达出来。

有这么一个规律,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亮点,把自己的光彩,把自己的创新,把自己的成果,让大家认可,现在我总结了几个字:

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九个字大家都应该想起课堂应该怎么办,那就重视学生的三个表:

就是学生学习的表现表演表达,充分的展示出来,充分的挖掘出来。

第二个案例就是我曾经在82年由小学调到高中,接了刘启鹏老师的课,他调到小学当会计,他暑假后就到了联合校,他没有将代数课让给别人。

开学后一个半月,就是45天,才把我从小学调到我的母校杜郎口中学,接了这么两个班。

可是接这两个班的时候,一看刘老师的课程开的不多,学习进度很少,按照正常的惯例,一个半月还不加班加点的赶进度吗?

因为学期末全县要统考。

我接这两个班是初二年级,别说初二新上学的内容,就是初一的知识也学的不牢固,甚至有一半的学生对初一的知识都把握不起来。

我自己抽出时间研究初二的教学,反过来又对初一的知识进行回顾,当然容易的就一带而过,有难度的大家集中进行讲解。

我给大家说,我记得那时候,我基本上午上课提前半小时,下午提出半个小时来,对着这两个半个小时,站在讲台上,向我们的传统教师一样,列出条目一步一步的给大家讲习,让优秀的学生站出来,到黑板上来,你第一章节,某某同学你第二章节,就把这个模块分给优质生,优质生上台,第二个优秀生再针对着自己的一些体会,自己解决的方式方法,去当教师为同学们分析讲解。

这样做了大约为一个月,把整个初一的知识解决了,两个半月过去了,那一学期是其实五个月,一半的时间过去了,到了初二代数结束的时候,我记得不再让学生把例题原封不动的写在黑板了,而是自己结合着例题在黑板上出题,上去后单身人带一支粉笔直接把代数式列出来,进行因式分解,学生在上边就脱离了课本独立练习。

我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光让优质生在上边讲,还让中等生及末等生一拨接一拨的上黑板,把黑板当做学生的四练:

训练锻炼历练磨练的阵地。

我觉得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走出队伍,走出一个自己的课桌,受到大家关注成为大家聚焦点,为下边的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自己学习的理解成果方式以及规律当中的方法技巧。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更锻炼自己胆量、自信自尊、敢于承担,所以我给大家说,学生的个性就在课堂上,不应该把它通过其他渠道来锻炼。

结果,那一学期虽然耽误了一个半月的课,但是在全县统考当中,成绩是全县第一名,广平的校长也是杜郎口西街的,他和杜郎口的张校长谈话,说你们那里教初二代数的可能是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老专科生,教学经验几十年,应该是有教学才华有教学天赋的,结果呢张校长说,哪是啊,刚刚接初二数学的从小学转到初中的刚毕业了一年多的新老师。

我现在回想回想为什么那次虽然耽误了时间但成绩还很好呢,就是注重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性,一个是学生的锻炼性,基础性和锻炼性淡化了学生的劣性,所以现在形成了学生课堂的三主:

主体、主角、主人。

要说学生的课我自己就有八个字“变师为生,变教为学。

这就变师,不是课堂上不需要老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的方式,应该变成学生参与,学生是课堂上的三个主,主体,主角,和主人,我觉得咱们应该研究这个课题,什么时候下,谁的积极性兴奋,谁的兴奋、兴致,最大最好,我的回答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受到大家重视他的时候,或者说一个人在群众当中走到聚焦处面向大家,人的积极性就换发出来迸发出来。

07年在潍坊市召开一次目标教学表彰会,在这个会上一个姓崔的语文老师上公开课。

他把这节学习的内容,分给了六个小组,这点和我们学校差不多,立体式教学,老师给同学们说5分钟的时间,小组组长要派出代表面向全班进行讲课,交流了3分钟,三组的女同学组长站起来:

老师时间过去了这么快,到现在我们小组里还没有学完,还没有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完成。

这个老师没有说,你过来或是自己走到小组给大家讲课,而是说你们可以想个办法,到周边的听课的校长或老师那里去询问去寻求解决方法。

我听者有心,他说了这句话后,我再看周边听课的校长和老师打瞌睡的一个也没有了。

我当时也非常紧张,怕学生找我问题,我会还好,由于我坐得靠后一些,离得远,同学们为了节省时间就在周边那里问问。

有语文程度高的对于学生提的问题回答得比较流利,非常科学;有的老师的语文程度有限,当学生问到他后,又是皱眉头又是歪头又是这么想又是那么想,就是想不出来,后来那个眼涨得像红枣。

我们这里有个徐立峰老师,可能今天有老师听了他的课,他说在四川的北川上课时,他的课就是学生在研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度把握不住的时候,他就启发学生,你们可以走到下边向听课的老师询问,就这么一句话,你在看下面的观众绝对不一样,尤其是第一排,第一排往往是一些专家一些领导,他们靠得比较近。

所以这一点是个鼓舞,这是一个创新,怎么创新?

就是由听众、观众、看客变成了一个主角,变成了一个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收获学习的感悟来给大家介绍,给大家说明,给大家讲解,有这么一个转化。

由老师来讲变成学生的学,这就是第二句话“变教为学”。

这个讲,大家可能也知道,什么时候学生对老师感兴趣,小学生上初中,刚到初一,老师非得给分成你是一班他是五班,他接触的老师少,尤其是初二初三老师换轮的时候,他对新老师感兴趣。

包括我在内讲课讲两三个小时,讲两节课讲三节课,我想大家没有像现在这个精神头一样,这个姓崔的什么个性什么特点什么学历,他的知识水平,对我都了解了之后就没有了多大兴趣。

老师不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表现者。

中央教科所田慧生所长听了两节课,最后总结的时候就说了四个“还”:

把空间还给了学生。

(大家都看到了课堂的不管是黑板下还是教室外的黑板上,同学们在前黑板,北墙的黑板,后面的黑板,还有一个形成的自然的聚集处);把时间还给了学生。

我们改革开始于“0+45”“10+35”,就是一开始让同学们上黑板上展示,老师不讲,可是老师的传统观念往往克制不了,有位老师叫胡庆怀,现在在门岗上做门卫,年纪偏大,在前几年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80年代初在这教学,在全县教学能手评选当中首届教学能手。

有一次晚上他在黑板上列举了四个题,我和孙玉生在室外进行围着学校转,他不知道我外面,可是我在外面看教室的情况一清二楚,他也是按照学校的这种要求,按照学校的这种倡导,发动学生,“同学们我在黑板上写了四个题,会的同学可以到黑板上来做一下”下面的同学都举手,我在外面向里一看没有一个不举手的,还有的站起来,还有的同学在课桌上想着找个机会窜出来,站到黑板上抢写这道题。

现在老师的这种传统的思想困扰了他,他一看下面乱了,然后走到讲台边上把手举起来,“同学们,把手放下,这个题我来讲。

”我把门一推,我说:

“不能这么做。

”“你看下面乱成什么样子,这么乱时间就不够用了”我说:

“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这种气氛这种情绪远远大于解决这四个题。

我现在就想课堂第一标准就是学生情绪的高涨性,现在我们的课堂怎么把握的,学生的精神抖擞、焕发,对待学习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一种需求,愿意把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表达出来,当这种氛围、这种情绪产生之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有的老师,尤其是上午南方有几个同志在那座谈,就问:

“一开始,遇到的障碍是什么?

”我就说:

“最大的障碍就是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老师往往因为自己的成绩在全县得到了第六名、第九名,还不错。

咱们这个县有二十四所中学,所以成绩排在中上游,他不相信这一点,自己少讲或不讲,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都有一种需求、一种热情、一种欲望,把自己解放出来,不愿相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表现自我的主体,害怕校长碰到他,找他的麻烦,于是就找聪明的学生安排在窗下,一见校长过来了就报告。

有时候就说:

“老师,还有十五米就过来了,还有两米”教师听见了,就跑下讲台,走到学生的课桌前,就问学生,这公式怎么记,记不起来,学生就不会,在那傻眼。

我一看就看出来了,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学生不知道是哪个公式,怎么记?

他怕我看出来,就启发学生。

我就说气话:

“如果今后再这样,就立马给我走人,如果实在想说话,就拿块抹布把自己的嘴塞住”但是说归说,当时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这种想法。

这就是我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所以就是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动力、激情激发出来,这个正是我对杜郎口中学老师的定格,你的作用到底在哪里,你的作用就是将自己积累的知识,通过你一张嘴,传授给大家,不是这样的。

你的最大的的一个作用就是这样的:

激发、开发、启发、引发、诱发,就把老师的作用定格在这,你是一个激发者、开发者、启发者、引发者、诱发者,你把学生的那种欲望、动力给他解决。

现在在课堂睡觉的一年没有一例,我们总结了三十二个字,这三十二个字,是我们这十三年来在课堂上传承的一种理念:

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这三十二个字,是我们课堂的规则,要求,一种理念。

如果把这三十二个字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以生为本。

第二个方面,辍学问题。

现在学生学习跟前十年不一样,把学习的费用当成是一种负担。

现在即使家庭贫困的,生活费上级部门都有补贴。

我感觉辍学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课堂上跟不上进度的,他在学习当中有困难,而教师有没有做好师生的交流。

我刚才说了,课堂上的不理解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茫然,一种无奈。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感觉没有兴趣,在学校里过的日子是一种非常受压抑的生活。

带着这种情绪、压力,就跟爸妈说生活不好,头疼、睡不着觉,这些都是理由。

其实就是学习当中产生了问题,不想念了。

现在上面的报告说:

“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率、就业率达到百分九十七、九十八”完全是瞎话。

尤其是农村学校,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三十,为什么这么大的辍学率?

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好好反思。

课堂上学生的那种热烈,感动、激动、打动、忘我、入角色那样的情绪没有了,还怎么解决升学的问题。

记得是05年这个问题的突破,报考重点高中在咱们学校茌平一中就是我县比较好的学校,报考268人,被录取了267,只有一个学生没有升入高中,最近这几年,06、07、08、09待不多长时间10年就到了,争取都是100%。

我们把所有毕业的学生都送到高中学校,并且他到了高中后的3年,因为有杜郎口中学这样的学习的功底,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方法,一直变成了自己的学习力量,到高中之后的会不断发展。

教育局有一个3年的调查,到高考的时候在反观杜郎口的教学方式得到得不到验证,重点本科录取,我们的学生比兄弟学校要高出30—40百分点,我们杜郎口北陈村在07年9个毕业的学生,这9个学生都分别考录了国家的211重点本科,后来我们全县也称这个村为高考的状元村。

一定把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性格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放在一块,表在一起,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来思考一下。

往往有的学生考试的时候,数学做完了下了课和其他同学交流知道自己做错了,我就想他做错的好大成分不是这个题不会,而是在写题的时候把题给写错了,这不是学习的事,这是一个性格问题,性格上要严谨细致的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当中没有举手这一说,一般的课堂上老师有问题下面的同学都举手,在我们这里这四、五年没有这一说,不管你什么场合什么时候,只要是自己对这个题目有疑义,对其他同学讲的这个题目有不同的见解,好这个同学讲完之后,你接着追问他,质疑他;把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走到聚焦处给大家讲解一下。

大家的勇敢、主动、自信、自强在哪里,这不是通过看电视通过开班会开主题会让同学们去受一些智力的影响,我觉得还是在自己的一种体验,前两年我们学校有两个患侏儒症的学生,侏儒症大家都知道长得个子不高,这两个孩子在课堂是怎么做,把自己的凳子放在属于自己板面的下面,听老师说谁能把这一个题的思路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时候,就让其他同学驾着他登在凳子上在黑板面上去写、去画、去说。

有一个腿脚有毛病的张治军,他为了抢到板面(原来黑板面没有现在这么多),他基本上都是在黑板旁边在那里等着,老师一说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在黑板上写出来,他腿脚不好在路上耽误时间就提前准备抢黑板。

教育局的领导到这里来听课,一节课听完后他走出了课堂,想到办公室去,结果一出门好多学生把他围起来说:

领导不能走,我们农村的孩子比省城济南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课堂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优势?

这一节课您给我们指一指,哪里还有误区?

哪里还是盲点?

那同学好多问题,这位70多岁的老同志,反馈总结的时候说:

听说杜郎口都解决了升学问题,我想即使有一个两个几个孩子上不起学,到集市上卖菜,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卖得多,那为什么,他能说会道,他会接触,他会沟通。

所以现在我这个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不能把我们的教学理解成就是知识的学习,学会考试、学会答卷、学会升学,不是这些。

真正的根子在于学生他在课堂上的锻炼,在课堂当中的这种训练,磨练自己的性情,勇敢大方别人不敢我敢,我还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河北邢台的一个小孩子来到杜郎口中学求学,一个月过去后,他妈妈也没有告诉他就来看他,来到这找到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在后面听课,当这一节课下来,这个当妈妈的眼泪流下来了,我们的老师看到了这一幕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孩子在原来的学校不曾这样,好像没有这样一个人一样,老师不关注他,同学也看不起他,来到这里我孩子在这一节课上两次争机会上去演讲。

她对他孩子的这种举动所感动,她说她不盼着她的孩子今后升上什么名牌大学,只希望他和常人一样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有风度的有气质的在众人面前进行演讲。

我带着刘桂喜,史金凤在我们黑龙江上了一节数学和语文公开课,当这节语文课上完大家都要离场的时候,一个学生过去把史金凤老师的大腿抱住了:

老师你别走,我们愿意让你做我们的老师。

大家都不了解,好多代表都停下步来,我走过去问:

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说:

我在我们班里两年多了,没有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这一节课堂上我表现了3次,我想我不是一个无动于衷的人,更不是对知识一窍不通的人,就是在原来的环境,原来的氛围,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勇敢、不能主动、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河南焦作上完一节课不知道是学生商量好的还是这一节课上之前同学们都心心相映,到了最后说下课的时候,同学跑到前台站成一排:

我们现在呼吁焦作市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今后也像杜郎口的课堂一样,让我们能开口,让我们能表达,让我们能够把理解的解答方案给大家分享。

现在我来说三开:

开口、开心、开窍。

课堂的问题已经超越了知识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归纳最后是一个成长的问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助,把善良、团结与人交际的这种能力在课堂当中体现出来。

一开始优秀的学生说什么也不帮扶差点的学生,我这个题知道怎么解,让我再帮助这个学习薄弱的,不耽误我自己的时间吗?

现在他已经知道同学们在试卷上,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会做会但不会讲,会讲才提高了一个层次;当会讲的时候他再把这个题的规律、方法、技巧、内在的结构特点能够分清楚,这要比会讲更高一个层次;当他帮助一个一窍不通的人的时候,能够引导他走出迷糊途,让他也对这一个问题有一个自己的清晰的解题过程,他又超越了对这个题的规则,这四个层次,会做题,会讲题,会分析,会把一个薄弱的学生帮助他理解得清清楚楚,因为它给薄弱学生讲的时候不是做题,而是把内在的一些联系性、上下之间的结构性说出来,这样他建立了学生之间友爱、帮助、团结、合作正常的人际关系,一直走上社会他懂得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见到一个疾苦的人,见到一个贫穷的人,见到一个落难的人,他能够站出来,能够为这个人做一些牺牲,这不是成就吗?

这个成就不只是知识丰富的,而是在自己对事物的出发点如何去运作,如何去处理的成就。

老师这一层面,第一个事业的理解;第二个是事业的提高,第三个是成果的突显。

真正的杜郎口决不能只从课堂来理解,如果问我当校长14年,在这14年来觉得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

我觉得是带领我们团队由低档、低级、低俗,这三低,走向了文明、高尚、雅致,这里觉得最成功的一点。

现在这些老师们在这十几年的磨练当中已经读懂了自己的人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事业。

我在这里有两句话:

“把学校当成家庭”,“把事业当作生命”。

与我们普通的学校,与十几年前杜郎口中学的前身大不一样,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上这么几个例子:

我们这边老师的数量偏多,真正优秀的老师有限,有的时候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不成功,不达标被停课、甚至被辞退了,有的老师因为身体原因住院了,有的家庭事故,有的去世,当缺老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