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872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

春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3.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4.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1)种皮:

具有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的作用;

(2)胚:

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发育成一株植物;

(3)胚芽: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4)胚根:

将来发育成根;

(5)子叶:

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5.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6.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7.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8.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马铃薯、洋葱、番薯等)

9.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10.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向地性)

11.探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

(1)选用红色的水是为了便于观测。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3)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4)实验结论:

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2.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3.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14.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15.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16.茎的运输作用实验

(1)实验现象:

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发现茎的纵切面上有红色的线状结构。

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的点状结构。

(2)实验结论:

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17.叶具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1)将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5天后,观察到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变黄。

(2)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

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有大量的小水滴。

18.不同形态的茎

19.观察花的结构:

从外到内进行解剖

20.凤仙花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21.花萼:

由许多片萼片组成,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22.花蕊包括雌蕊与雄蕊。

雌蕊包括:

柱头、花柱、子房

柱头——可分泌黏液,能粘住花粉。

花柱——花粉由柱头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果实里面的种子。

雄蕊包括:

花药、花丝

花药——内含花粉。

花丝——支持花药。

23.像凤仙花一样由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

如:

油菜花、白菜花、豌豆花、牵牛花、桃花、玉兰花、梨花、海棠花、迎春花等。

24.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如:

南瓜花、黄瓜、丝瓜、柳树、杨树、桑树等。

25.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两性花。

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26.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

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27.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像蒲公英那样,靠风传播花粉的叫风媒花。

28.植物有传播花粉的方法:

(1)自花传粉,如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芝麻等;

(2)异花传粉;(3)风媒花,如杨树、栎树、桦树等;(4)虫媒花,如油菜花、白菜花、桃花等。

29.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1)果皮的作用是能保护胚珠,使种子正常发育。

(2)苹果、桃子、西瓜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实。

(3)豌豆、莲子、花生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种子。

种子的传播方式

弹力传播

果皮自动爆裂

凤仙花、油莱、绿豆、大豆、喷瓜、

动物传播

果实外有倒钩

苍耳、鬼针草、蒺藜

果实美味多汁

樱桃、番茄、葡萄、西瓜

风传播

种子轻、带翅或有绒毛

蒲公英、榆树、枫树、蓟、槭树

水传播

种子的种皮包有海绵状

莲蓬、椰子、水葫芦、睡莲

30.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31.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第二单元电路

1.所有的电器工作都需要电,电与生活紧密相连。

2.我们将能产生电的装置称为电源,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3.像电灯、电视机等由发电厂供电,像手机、石英钟等由电池供电。

4.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连接小灯泡和电池的线,称为导线。

5.小灯泡的结构分为:

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形成通

路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6.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7.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亮,而且电池会发热并很快消耗和损坏,所以应该尽快切断电流。

9.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0.电从电池的正极(+)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11.在简单电路中,电源、导线和用电器是必须的,但开关不是必须的。

1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3.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第一种检查法,直接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第二种替换法,用没有故障的灯泡、电池、导线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需要材料多,成本较高);第三种电路检测器。

14.电路检测器是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和若干导线组合而成。

15.电路检测器只适合电池类电路,但不能检测220V的家用电路。

16.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检测两次。

17.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一般情况下多数金属属于导体,还有人体和水也属于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包括塑料、布、纸张等。

18.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为绝缘体。

19.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作用?

答: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20.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的手触摸它们。

21.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

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22.开关进行电路连接和断开的部分需要用金属来做导体,而其他地方必须用绝缘体如塑料、等来做。

23.常见的开关有遥控开关、闸刀开关、按压开关、旋钮开关和拉线开关等。

24.工程设计全过程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

25.安全用电的措施:

(1)家用电器的电流很强,所以在使用电器时,应该格外小心。

(2)电器的导线破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和插座,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5)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6)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

(7)遇到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拨开。

(8)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变电所。

(9)更不要去碰电线杆上的电线或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10)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他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放在水里、用小刀刻划(或指甲、铜钥匙等刻划)等。

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光泽、条痕、软硬、气味、花纹、轻重等来描述岩石。

5.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4层。

6.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7.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

与土壤相比,岩石体积大,质地硬;土壤颗粒小。

我们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岩石;在有植物生长的地方找到土壤。

8.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可以通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龄。

9.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岩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炼矿物、用来装饰和制成艺术品等。

10.土壤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够促进作物生长。

11.通常用放大镜、小刀、手电筒、铜钥匙等观察下面三种常见岩石

12.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

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

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13.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

14.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观察,可以用看、摸、照、刻画等方法观察,可以从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等等方面对岩石进行描述。

15.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

石英、长石、云母。

16.用互相刻划的方法测试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硬度,把它们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为:

云母(软)、长石(较软)、石英(较硬)

17.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18.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9.在生活中,我们的钟表、计算机、铅笔等地方都用了岩石和矿物。

20.制作标本所需的工具与材料:

剪刀、胶水、笔、纸盒、卡纸、棉花等。

21.概括制作标本规范的步骤:

采集——编号——图鉴——添加标签——存放——展示。

22.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3.我们可以在小区花坛、沙漠、工地等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24.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岩石风化后产生了沙和泥土。

25.土壤中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6.土壤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7.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么特点?

28.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沙质土壤一般可安排种植花生、大豆、果树、中药材等。

壤土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质土适合种植稻米、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

29.岩石、矿物和土壤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要保护这些自然资源。

30.岩石是组成地球的外壳,而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

新教科版科学问答题总结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

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各不相同。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

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种子表面都有种皮,内部都有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有胚乳。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答:

种子中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4、为什么要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呢?

答:

因为饱满的种子里面储存的养分充分,能够满足种子萌发的需要;受过伤的可能是被人为破坏的,也可能是被虫咬伤了的,如果种子中的胚根、胚芽受到损害,种子就无法萌发。

5、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你萌发呢?

我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答:

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6、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

种子损坏了,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没有满足。

7、在做根的作用的实验中,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试管中的水减少了,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8、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呢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答:

要拔出一颗小苗很容易,但要拔出一颗根系庞大的树就不容易了。

9、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

答:

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互生长,可以使叶子最大面积的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生存提供充足的养分。

10、植物的茎、叶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答:

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植物的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活所需的养分,此外还有蒸腾水分的作用,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助于散发体内热量调节植物提问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11、植物的茎包含哪几种类型,代表性的植物有哪些?

答:

直立茎:

凤仙花、向日葵

攀缘茎:

葡萄、爬墙虎

缠绕茎:

矮牵牛

匍匐茎:

西瓜

12、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雄蕊中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顶端,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13、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果实?

答:

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

14、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果皮具有保护和传播种子的作用;种子可以繁衍后代。

15、一个凤仙花果实有多少粒种子呢?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

结出这么多的种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答:

一个凤仙花果实中大约有18粒种子。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几百粒种子。

结出这么多种子,有利于凤仙花种族的延续并壮大。

16、植物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式?

他们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

弹力传播;特点:

果实能爆裂

风力传播;特点:

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水流传播;特点:

果实较轻,能漂在水上

动物传播;特点:

果实带小刺或味美多汁

17、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部分?

每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答:

成熟的凤仙花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

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果实里有种子,种子的存在使物种得以繁衍后代。

18、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长呢?

凤仙花生长变化规律是什么呢?

答: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概是150—240天,生长变化规律为先快后慢。

19、你认为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

答:

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小灯泡灯丝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回路。

20、在线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你认为电流动的路径是怎样的呢?

答:

点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再回到电池的负极。

21、什么是导体?

什么是绝缘体?

并举例

答:

容易导电的称为导体。

如:

回形针、钥匙、导线、铁钉、金属纽扣、铅笔芯

不容易导电的称为绝缘体。

如:

橡皮、木质铅笔、粉笔、塑料尺、干树枝

22、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答:

岩石用途:

作为建筑材料,矿物和矿产来源,精美的工艺品,入药。

土壤用途:

它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

23、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答:

花岗岩的特点:

(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砂岩的特点:

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大理岩的特点:

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较软),遇盐酸冒气泡。

24、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分别是什么?

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答:

云母:

黑色颗粒:

透明,丝绸光泽,条痕为银白色。

长石:

乳白色或肉红色的颗粒:

半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泽,条痕为白色。

石英:

无色、透明的颗粒:

透明,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

25、你知道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答:

岩石:

颗粒大、感觉粗糙、不容易团成小球、无法涂痕、无气味;

沙:

颗粒小、感觉粗糙、不容易团成小球、涂痕不均匀、无气味;

黏土:

颗粒细小、感觉细腻、容易团成小球、涂痕均匀、有气味。

26、土壤分层实验中,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

土壤分层实验中,静止后位于水底的是(沙砾),中间的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腐殖质)。

27、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

沙砾、沙和粉沙、黏土、腐殖质

28、观察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答:

观察土壤可采用(看、闻、摸、捻、倒入水中)等方法进行观察。

29、按照土壤的成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别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答:

沙质土适合种(薯类、花生、西瓜)等植物,黏质土适合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植物,壤土适合绝大多数植物种搞。

30、开关有什么作用?

它是如何控制电流的通与断呢?

答:

(开关)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通断),按下开关,电流(接通),松开开关,电流(断幵)

3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么特点?

32、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答:

岩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炼矿物、用来装饰和制成艺术品等。

土壤是劢植物的栖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够促迚作物生长。

33、为标本添加标签,在标签上要写好哪些信息?

(1)岩石编号、名称

(2)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

(3)岩石的颜色、大小等特征

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3课。

教科书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温牛奶事例,聚焦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

教科书设置了不同温度的水接触后变化的探究活动,通过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热水接触后的温度变化研究,探究热量的转移和平衡。

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温牛奶现象,聚焦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直观地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后温度的变化。

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对以下问题的看法,“凉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热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希望学生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进行传递。

作为《热》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节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了从单一物体吸收热量带来的变化,本节课进一步观察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的传递,从而建构“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许多学生都有过热牛奶的经历,他们知道冷的物体和热的物体接触后,可以使冷的物体变热,热的物体变冷。

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过程实质是热的传递过程。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思考热量的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理解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

3.发现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生活中存在各种热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探究。

2.通过测量获取证据,根据温度变化的记录,制作数学折线图。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4.获取多个证据支持提出的观点,尝试多方式认识事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当发现事实与自己想法不同时,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在进行多人合作时,主动在小组内沟通交流。

4.能运用探究的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观察工具的精密化能使研究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2.理解温度计能测量温度是应用了科学的规律。

3.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

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大烧杯、60℃左右的热水、凉水、试管、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夹子、温度变化记录表、感温纸带或感温粉末、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感温纸带或感温粉末、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出示图片:

我们把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牛奶浸泡在热水里。

提出问题:

热水是怎样让牛奶由凉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来证实我们的猜测?

设计意图:

将冷牛奶浸泡在热水中的图片可以让很多同学回忆起热牛奶的经历。

冰箱里冷藏的牛奶,浸在热水里,可以让牛奶从凉变热,这就涉及到热量的传递,科学问题源自生活,激发学生思考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相互接触可能存在着热量的传递。

二、探究

1.预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

师生一起交流,将简单的猜测具体化:

牛奶温度如何变化?

热水温度如何变化?

从而形成完整的假设。

继续深入交流之后,达成牛奶和热水接触后温度趋向一致的共识。

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

(1)教师先提出问题:

如何来证实我们的假设?

(2)师生交流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注意的问题等。

(3)试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思考:

怎样控制实验材料更简单有效?

3.测量和记录温度变化。

(1)课件出示实验的材料(凉水、热水、试管、烧杯、温度计)和实验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师生交流。

(2)课件出示课堂实验的记录单,师生交流。

(3)在了解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后,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交流和预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温度变化,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冷水的水温变化以及烧杯中热水的水温变化,两者的温度最终会趋向一致。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温度变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热量在不同温度的物体间的传递。

三、研讨

1.记录并展示。

(1)在小组完成实验探究后,要做好记录,画出凉水、热水温度变化的折线图。

(2)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探究过程的照片,以及探究的数据和折线图。

2.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表,交流探究实验后的发现。

(2)引导学生交流:

凉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热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3)教师引导提问:

凉水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吗?

热水的温度会一直下降吗?

3.小结。

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

四、拓展

1.提出问题。

除了温度计,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感知温度的变化?

2.演示观察。

教师出示感温纸带、感温粉末以及温度传感器等。

教师演示:

使用感温粉末、感温纸带或者温度传感器来探究凉水与热水的温度变化。

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课外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