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9653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docx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

鸡兔同笼问题

【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

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

  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

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

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

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

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

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

  解:

假设35只全为兔,则鸡数=(4×35-94)÷(4-2)=23(只)  兔数=35-23=12(只)

        也可以先假设35只全为鸡,则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

有鸡23只,有兔12只。

例2:

2亩菠菜要施肥1千克,5亩白菜要施肥3千克,两种菜共16亩,施肥9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

  解:

此题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鸡兔同笼”问题。

“每亩菠菜施肥(1÷2)千克”与“每只鸡有两个脚”相对应,“每亩白菜施肥(3÷5)千克”与“每只兔有4只脚”相对应,“16亩”与“鸡兔总数”相对应,“9千克”与“鸡兔总脚数”相对应。

    假设16亩全都是菠菜,则有白菜亩数=(9-1÷2×16)÷(3÷5-1÷2)=10(亩)

  答:

白菜地有10亩。

例3:

李老师用69元给学校买作业本和日记本共45本,作业本每本3.20元,日记本每本0.70元。

问作业本和日记本各买了多少本?

  解:

此题可以变通为“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45本全都是日记本,则有

      作业本数=(69-0.70×45)÷(3.20-0.70)=15(本)        日记本数=45-15=30(本)

  答:

作业本有15本,日记本有30本。

例4: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解:

假设100只全都是鸡,则有兔数=(2×100-80)÷(4+2)=20(只)  鸡数=100-20=80(只)

  答:

有鸡80只,有兔20只。

例5:

有100个馍100个和尚吃,大和尚一人吃3个馍,小和尚3人吃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解:

假设全为大和尚,则共吃馍(3×100)个,比实际多吃(3×100-100)个,这是因为把小和尚也算成了大和尚,因此我们在保证和尚总数100不变的情况下,以“小”换“大”,一个小和尚换掉一个大和尚可减少馍(3-1/3)个。

    因此,共有小和尚(3×100-100)÷(3-1/3)=75(人)    共有大和尚100-75=25(人)

  答:

共有大和尚25人,有小和尚75人。

 

盈亏问题

【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

问有多少小朋友?

有多少个苹果?

  解:

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盈+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

    

(1)有小朋友多少人?

(11+1)÷(4-3)=12(人)

    

(2)有多少个苹果?

3×12+11=47(个)

  答:

有小朋友12人,有47个苹果。

例2:

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260米,修完全长就得延长8天;如果每天修300米,修完全长仍得延长4天。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解:

题中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可以得知

      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为(260×8-300×4)÷(300-260)=22(天)

      这条路全长为300×(22+4)=7800(米)

  答:

这条路全长7800米。

例3:

学校组织春游,如果每辆车坐40人,就余下30人;如果每辆车坐45人,就刚好坐完。

问有多少车?

多少人?

  解:

本题中的车辆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于是就有

    

(1)有多少车?

(30-0)÷(45-40)=6(辆)  

(2)有多少人?

40×6+30=270(人)

  答:

有6辆车,有270人。

年龄问题

【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

明年呢?

  解:

35÷5=7(倍)    (35+1)÷(5+1)=6(倍)

  答:

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例2:

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解

(1)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

37-7=30(岁)  

(2)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30÷(4-1)-7=3(年)

      列成综合算式(37-7)÷(4-1)-7=3(年)

  答:

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例3:

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

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该比3年前增加(3×2)岁,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49+3×2=55(岁)

    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1倍量,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4+1)倍,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55÷(4+1)=11(岁)

    今年父亲年龄为11×4=44(岁)

  答:

今年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年龄是11岁。

例4:

甲对乙说:

“当我的岁数曾经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

乙对甲说:

“当我的岁数将来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

求甲乙现在的岁数各是多少?

  解:

这里涉及到三个年份:

过去某一年、今年、将来某一年。

列表分析:

过去某一年  

今年  

将来某一年  

甲  

    □岁  

△岁  

    61岁  

乙  

    4岁  

□岁  

  △岁  

    表中两个“□”表示同一个数,两个“△”表示同一个数。

    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总相等:

□-4=△-□=61-△,也就是4,□,△,61成等差数列,所以,61应该比4大3个年龄差,

    因此二人年龄差为(61-4)÷3=19(岁)    

    甲今年的岁数为△=61-19=42(岁)      乙今年的岁数为□=42-19=23(岁)

  答:

甲今年的岁数是42岁,乙今年的岁数是23岁。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

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  

  答:

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

  答:

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

(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

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

(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

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

需要运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