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632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7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docx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2020年11月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

1.2.项目背景

2018年3月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新组建自然资源部门,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当前全国各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4月至11月各省相继成立自然资源厅,2019年1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立,新机构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践行“两统一”职责,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促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机构改革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务服务应用主要包括原规划第四代规划信息平台和原国土资源“四全”服务平台,两平台都能够满足原有各自业务管理工作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随着规划和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工作的推进、业务融合工作的开展,原有的系统已无法满足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系统建设条块分割、前后衔接不足、标准不统一,系统之间未充分关联衔接、无法充分支撑业务协同、难以形成闭环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不足、信息无法高效利用,业务管理两套系统、用户操作不便、对外服务效率不高。

与此同时,国家、部、省对于政务服务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8〕45号)中要求“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的要求,各级政府需要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2019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8〕1号)中,明确了“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要求。

2020年4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江苏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为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为落实改革要求,实现市、区两级业务统筹,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局自然资源职能、业务的整合和优化,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能力,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改革要求,亟需开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工作。

1.3.建设目标

立足现有基础,坚持统筹建设、建用并举、以用促建的建设原则,基于局内现有规划、国土信息化建设成果,面向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政务统一调度、审批协同一体、服务方便快捷、用途有效监控、决策精准高效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确保局内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全信息集成,实现对外统一政务服务,对内统一审批管理,全面提升规划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4.建设依据

本项目软件系统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以及工信部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具体如下:

网络标准:

IEEE802.3,IEEE802.3u,IEEE802.3ab,ANSI/IEEE802.3N,IEEE802.3x,IEEE802.3af,IEEE802.3az,IEEE802.11b/g

(一)行业标准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19)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TD/T1010-2015)

3)《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

4)《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

5)《城市规划基础资料搜集规范》(GB/T50831-2012)

6)《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7)《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8)《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J298-2004)

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

10)《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GB/T14395-1993)

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90)

1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技术导则》

13)《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2008)

1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GB/T30319-2013)

15)《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CH/Z9001-2007)

16)《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CH9002)

17)《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GB/T30317-2013)

1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19)《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本规定》(CH/T9004-2009)

20)《地理信息要素编目方法》(GB/T28585-2012)

21)《地理信息注册服务规范》(GB/Z25599-2010)

22)《地理信息目录服务规范》(GB/Z25598-2010)

23)《地理信息时间模式》(GB/T22022-2008)

24)《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25529-2010)

25)《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规范》(DB3201/T281-2017)

(二)技术规范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GB/T28448—20122012

4)《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政府令第329号)

5)《市政府投资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8月5日签发)

7)《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2003年1月3日签发)

8)《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9)《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21064-2007)

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年5月)

11)《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国保发〔2005〕16号)

1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

1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规范》(GB50395-2007)

15)《地理信息—元数据》(ISO19115)

1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1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

18)《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89)

19)《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260-90)

2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90)

21)《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88)

22)《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9386-88)

23)《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93)

24)《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93)

1.5.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一体化门户子系统

1

2

一体化办公子系统

1

3

一体化审批子系统

1

2.需求分析

2.1.数据架构重塑

1、重塑底层数据架构。

2、建立租赁业务标准规范及信息系统标准规范。

3、建设全市统一的房屋数据、从业主体数据库和从业人员数据库三大数据库。

4、实现租赁平台与其它管理平台数据共享及一期平台的数据迁移。

2.2.平台架构重塑

1、开发服务运营平台,面向运营人员使用。

2、开发应用中台,面向业务应用提供规范化快速交付平台和标准化资源库、流程库。

3、开发智能中台,面向业务应用提供AI计算框架、模型和组件等提供一体化的管理和应用支撑。

4、开发数据中台,面向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底座,构建政务大数据资源池之上的政务数据资产化管理、数据服务与数据运营的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

3.总体设计方案

3.1.总体目标

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3G/4G无线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GPS定位等多种技术,建设房屋租赁服务监管平台。

主要达成以下目标:

(1)完善数据采集,精细房源管理。

在传统房产测绘基础上,新增户型、朝向、装修情况、电梯配置等16项数据和房屋内外三维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按间建立的精细化二维和三维租赁楼盘表,贯穿楼盘管理、房源发布、合同网签、租金托管、租赁监测、限制信息标识、业务联动全流程,为服务及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加强系统对接,全面推进网签。

推广合同范本,实现合同网签电子签章,提升网签备案率,实现租赁平台与第三方信息平台数据对接,建立租赁信息发布核验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3)加强主体监管,推行信用惩戒。

建立租赁企业数据库,加强租赁机构主体管理精细化,引入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配合租赁信用的信息管理。

优化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及从业人员租赁行为的动态信用评价,建立分类监管,实现信用信息的多部门联动和共享。

(4)推行租金托管,降低资金风险。

推行租金银行托管机制,通过与银行租金托管系统的对接,对租金入账、租金划转、租金利息等使用情况全流程查询、监测与预警分析。

(5)落实奖补申报,规范项目管理。

建立中央财政补助管理模块,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及管理,防控资金使用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后续新建、改建租赁房源实现系统化的项目管理。

(6)提升监测分析,创新业务联动。

加强租赁市场的动态监测和分析,为居民租赁、政府决策、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租赁平台与公安、市场监管、信用监管、综治、公积金、水电煤、智慧物业、智能社区、金融企业等相关部门或组织的对接,打造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化监管和服务体系,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动态联动。

3.2.设计原则

3.2.1.标准化原则

系统建设充分考虑房管工作的现状,满足房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要求。

系统建设过程中对房管管理流程进行规范统一,形成本项目的标准规范,结合国家已有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本项目系统设计与应用。

3.2.2.稳定性原则

系统采用成熟和高度商品化的开发平台以及公司多年的技术成果,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采用科学的有效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另外,在系统开发有特定的流程和规范,比如系统开发流程规范,代码编写规范,测试规范,质量保证计划等,系统开发过程中按照已有的规范进行,确保系统的质量。

3.2.3.安全性原则

系统的安全性是用户特别关心的事情,也是系统设计的根本。

系统的安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安全管理。

物理安全是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安全保护,避免破坏和丢失。

安全管理包括各种安全政策和机制,逻辑安全是指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主要分为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系统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包括各种安全验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敏感信息的加密,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数据访问的验证等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手段,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遵守现行的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的数据与信息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用户的商业秘密不得开放给XX的用户。

系统外部安全:

系统的安全性充分考虑网络的高级别、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备份系统、防火墙和权限设置等措施,保证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和政府机密;同时考虑系统出现故障时的软硬件恢复等急救措施,以保障网络安全性和处理机安全性。

系统要形成相对独立的安全机制,有效防止系统外部的非法访问。

系统内部安全:

在保证系统外部安全的同时,系统也能确保授权用户的合法使用。

系统本身具有容错功能,包括出错提示、原因,并能自动或通过人工操作,使出错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系统还提供严格的操作控制和存取控制。

系统运行安全:

在逻辑上,系统具有抵御对系统的非法入侵的能力;在物理上,系统保证不存在可能的单点故障,提供资源数据的备份能力。

系统支持定期的自动数据备份和手工进行数据备份,能够在数据毁坏、丢失等情况下将备份数据倒回,实现一定的数据恢复。

3.2.4.先进性原则

在系统总体设计上,借鉴国内己有的相关经验。

在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技术,使得设计更加合理、先进。

在注重系统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在软件开发思想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和面向对象的理论来设计,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3.2.5.易用性原则

易操作性是指用户操作和运行控制软件的难易程度的软件属性。

该特征要求软件的人机界面友好、界面设计科学合理以及操作简单等。

易操作的软件让用户可以直接根据窗口提示上手使用,无需过多的参考使用说明书和参加培训;

各项功能流程设计的很直接,争取在一个窗口完成一套操作;

在一个业务功能中可以关联了解其相关的业务数据,具有层次感;

合理的默认值和可选的预先设定,避免了过多的手工操作;

如果软件某操作将产生严重后果,该功能执行是可逆的,或者程序给出该后果的明显警告并且在执行该命令前要求确认;

如果一旦出现操作失败,及时的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处理结果或者是处理过程的信息反馈不是一个好系统;

流畅自然的操作感觉,来源于每一次操作都是最合理的。

在页面和流程上浪费用户的鼠标点击,也是在挥霍用户对于软件的好感。

清晰、统一的导航要贯穿系统的始终;操作按扭、快捷键等遵循一致的规范、标准是必须的,不要给操作者额外记忆的负担。

3.2.6.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的扩展性是测量系统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良好的扩展性可以使系统有健壮的生命力,也为系统的升级和将来的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系统在需求调研阶段就充分考虑用户的用途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在概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系统的使用和发展,为系统的可扩展性提供重要保障。

采用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按不同的网络、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职能划分成各种功能组件,各功能组件既可以独立形成系统又可以组成一个综合系统,方便实现从子系统到综合系统,从综合系统到独立系统的升级过渡,保护用户的投资。

良好的扩充性和可维护性,实现在快速搭建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业务,分任务的逐渐充实整个系统,使系统具备可持续升级的基础。

功能扩展:

为了满足用户今后系统扩容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需求,系统充分考虑从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等各方面的功能扩展。

软硬件升级:

系统充分考虑软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软、硬件的负载平衡机制。

随着关键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管理功能的增加,系统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关键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管理功能的增加,系统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3.2.7.可维护性原则

可维护性是在软件交付使用后进行的修改,修改之前必须理解待修改的对象,修改之后进行测试,以保证所做的修改是正确的。

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可维护,尽量做到系统在尽可能少的维护动作下,完成系统功能修改。

在系统功能文档中做到完全的解释,使用户在理解功能时轻松完成系统的维护。

3.3.总体架构

系统主要由“1个规范、1个数据库、10个子系统”构成。

“一个规范”即数据标准规范,根据城市管理治理要求,基于国家、省、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编制一套适应城市管理建设要求和实际情况的标准规范体系。

“一个数据库”即“城市房源管理信息资源库”,作为整个项目的基础数据支撑;

“十个子系统”面向城市房管部门,实现房屋租赁服务监管平台。

“十个子系统”,主要建成房源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主体管理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联动管理子系统、企业培训子系统、服务对接子系统、应用支撑子系统、技术支撑子系统、服务运营子系统。

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平台层、应用层、政策法规、安全标准等层面。

项目建设基于信息标准,实现信息数据的集中部署,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统一:

●统一数据标准(数据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数据表);

●统一基础信息(文字、图片、音视频、虚拟素材等);

●统一地理信息(位置信息、GPS数据、电子地图);

●统一交换接口(内部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开放数据接口规范);

●统一技术平台(硬件、软件、网络、安全)。

感知层:

通过各类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如:

RFID、条形码、传感器、摄像头等,实现数据采集和存储,为整个系统治理应用体系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

网络层:

构建应用级物联、感知、互联、通信、卫星网络,为数据信息的传输流通起到支撑作用;

数据层:

建立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为一体的空间数据服务体系,为平台建设奠定空间信息基础与数据支持;

统一服务平台:

系统业务处理的逻辑平台,它通过对数据核心层的调用访问业务数据,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所有业务功能在此统一平台上得到良好的封装和定义,以Web、手机终端服务的形式,运作在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应用层:

对于应用层,提供多样化的界面逻辑,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应用;主要提供房源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主体管理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联动管理子系统、企业培训子系统等。

3.4.架构设计

3.4.1.运维管理框架建设

研发统一的运维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其他系统维护功能的注册应用,并定义统一的运维模块标准和接口,支持后续平台或系统运维管理模块按照统一标准和接口开发,并实现按权限和系统模块划分各自维护功能,各子系统运维管理功能由各子系统运维管理模块提供。

3.4.2.二级开发框架建设

研发前端二级开发框架,采用页面框架构建统一的界面交互体,为全局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页面集成框架,形成统一的界面风格、操作方式以及交互体验。

并提供界面效果图、示例页面(HTML、CSS、JS)成果。

具体的页面集成框架需具备以下功能:

采用面向组件的服务(HTTP-REST协议)数据接入;支持所有界面要素的操作权限控制;内置事件处理引擎,提供界面通信组件交互机制,实现跨域页面集成;提供消息服务,实现界面异步刷新;支持单双屏办公模式;提供集成AI(语音识别、图片识别等)服务。

统一界面规范设计提供简洁、美观、一致、交互性强的界面设计,输出本项目的界面设计标准规范(包括桌面端和移动端),完成本项目并指导和协助完成其他项目的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输出对应的设计需求文档,在交互原型设计上输出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交互原型文档,便于沟通,快速修改;视觉界面设计根据交互原型,按照视觉设计要求,输出视觉界面设计;规范标准上根据视觉设计稿,制作标准的界面设计规范,包含桌面端和移动端的字体、颜色、布局及各业务系统首页面规范等;前端制作方面能根据交互原型,视觉设计稿,和规范标准,输出html前端代码。

在产品开发阶段中,与项目研发团队配合,协助开发各业务系统的前端页面开发,为开发团队提供设计、技术支持。

3.4.3.基础支撑软件

3.4.3.1.国产化工作流平台和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

支持对业务流程的设计建模、测试与调试、部署、运行、监控和管理;支持SEDA架构,支持多流程高效运行,满足高性能需求;

支持复杂流程定制,满足流程模式、任务分派、异常处理、时间限制、版本管理等需求;

支持多租户技术,满足企业云化需求;

支持微服务架构,提供微服务应用的开发、部署、监控、运维等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支持Spring架构和Dubbo架构分布式应用;

具备独立的配置中心、监控中心、日志中心、注册中心、API网关等组件。

支持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等。

3.4.3.2.CA电子认证服务

提供TLS证书安全认证,提供PKICA证书服务,提供OTP动态令牌服务。

3.4.3.3.个人电子签章认证软件

支持国际通用的RSA算法和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商用密码算法SM1,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支持在WORD、EXCEL、HTML网页、PDF、WPS文字、FORM表单等众多系统上直接签章。

3.4.3.4.AI语义识别软件

成熟的语音软件识别,拥有先进的语音识别能力,支持关键词、个性化热词功能,可将一些非常见的词汇上传至识别引擎,当实时转写的音频流中出现该词汇时,引擎可将其识别出来,提高自然资源行业专业用语识别准确率;支持文字智能转换的功能,对结果中出现数字、日期、时间等内容格式化成规整的文本。

要求支持语音输入速度不低于300字/分,识别结果响应时间低于200MS。

3.4.3.5.语音自动识别软件

要求支持基于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相关行业专用数据进行建模,提供高精度和深度的中文语义理解和分析,支持中文流式识别、智能分词、实体识别、文本聚类等语义的功能,从而提供较高的语义识别率;垂直领域方面支持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等功能并不断扩展,支持可视化方式扩展意图识别功能,满足垂直领域的业务需要。

3.4.4.架构设计要求

1、软件开发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具备和部署完善的调用接口,保证服务能方便的被其它系统集成、调用。

如基于SOA体系架构、微服务架构、采用B/S架构等。

系统需在成熟的开发框架上开发,其中一体化办公子系统、一体化审批子系统基于工作流平台开展系统研发,便于系统后续开发维护。

2、平台网络架构要求:

基于安全部门认证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满足局本部、分局、委托审批开发区、各委办局等之间的信息交换要求,满足移动办公应用网络要求。

考虑好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负载均衡要求。

3、界面要求:

按照系统界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开展系统界面的实现,并能够支持双屏应用。

4、数据库设计要求:

为提高系统性能和扩展性,方便数据库的运维,各系统数据库应按业务审批、行政办公(事务管理)及移动端的业务分类单独设计和部署。

5、数据存储要求:

为实现项目中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高速存取,在架构设计上必须支持高可靠性、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取应用,同时需支持非结构化数据服务的高扩展性,以支持分布式部署。

6、与其他系统接口要求:

完成与主页面框架的集成、完成与采购人要求的在建或已有相关系统的接口对接。

7、服务化要求:

按需开展各系统功能服务划分,对于具有公用性或可能被其他系统调用的功能必需进行服务化封装,并须统一纳入框架统一管理。

8、部署要求:

系统支持分布式部署,分散负载,解决高并发的问题。

9、性能要求:

1、系统采用分布式高可用架构,保证7×24小时的运行。

2、系统具备支持2500人以上用户规模,支持200人同时并发在线处理业务的能力,支持后续横向和纵向扩展。

3、登录时间小于2秒;对于一般的系统提交操作及简单的查询操作,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秒;对于较复杂的组合查询,平均响应时间小于3秒;

4、客户端调图显示:

各类GIS图件(含符号化过程)<2s;图形缩放、漫游平稳光滑,显示过程动态化,不留空白。

3.5.数据库设计

3.5.1.历史数据库设计

历史数据库用来存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

实时数据库中只有各种设备的当前值(状态),而以前的实时数据要存储在历史数据库中,以备日后查询。

为了可以精确获取每个数据采集仪的任何时候状态,历史数据库中要保存所有节点的全部采样数据。

历史数据库系统采用大型商用关系型数据库。

历史数据库系统是整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层。

它为各种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库系统采用双机备用方式。

历史数据服务库系统的功能包括:

采样历史数据的存储;计算各种分析所需的统计数据;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