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9559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docx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2010年,民政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执政为民、解决民生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城乡低保工作。

全年共为城市低保对象3363户7801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717.6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8156户1923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624.7万元,全县城、乡低保完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保障对象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发放救灾救济物资,送党和政府的温暖。

严格按照救灾救济要求发放救灾救济物资,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

全年安排救济粮365吨、清油23吨、大米45吨、煤4500吨、棉被褥500套、棉衣棉裤500套、棉鞋500双,折合人民币438.3万元。

帮助126户灾民重建房屋、维修损坏房屋45户、使用救灾款50.8万元。

(三)五保供养工作。

全县集中供养了480名五保老人和140名孤儿,集中供养率达到43%。

2010年,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了资金保障。

全年支付农村低保对象医疗救助金275.2万元,救助34880人次;支付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金158.9万元,救助15131人次。

(五)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设立救助站、咨询站、街头救助点,共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8人,切实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抢抓新机遇再创新佳绩

稳步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0年,全县教育系统大力实施科教兴拜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两基”成果切实巩固。

顺利通过地区“两基”工作年检,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56%,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2%以内。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学校抗震加固更新4.16万平方米,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1.26万平方米,实施第四中学建设5.84万平方米。

双语教育成效显著。

继续扩大中小学双语教学覆盖面,开设少数民族“双语”班485个,新增班级53个,“双语”教学覆盖面达54%。

学前“双语”教育规模增幅明显,入园幼儿4483人。

高中教育全面开展。

切实落实高中教育免费政策和贫困生助学政策,累计减免学费、课本费、住宿费486.5万元,落实贫困生生活补助45.9万元。

继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全县高中入学率达到58%。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初三分流班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全面发展,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办学效益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教师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切实加强教育教研,突出做好教学评比督查,各类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浙江温州援建拜城全面推开之年,我县教育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我们将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出发点,坚持把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落脚点,坚持把全面发展、德育为先作为育人基本理念,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化,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向前进。

今年,我们将重点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提高学校管理与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基础教育建设

一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进一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扫盲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继续加强督导机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督查、指导、促进教育工作的作用,保障国家和自治区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是提高学校管理与质量。

坚持从严治教,推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重要考核指标。

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师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师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

继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有序实施3.9万平方米的校舍抗震加固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县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对口帮助薄弱学校的力度,着力实现相对均衡的教育发展。

四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课改工作的指导,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督导机制。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巩固和发展远程教育成果,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二、以推进“双语”教育为抓手,着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稳步推进中小学“双语”教育。

2011年秋季,在有条件的村级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模式三教学。

积极开展“双语”示范学校创建和“双语”教学的督导检查评估活动,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

加快温州·拜城新星幼儿园和14所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认真组织学前“双语”幼儿园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公办示范性幼儿园的指导和辐射作用,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进一步做好学前幼儿园园长培训、幼儿教师招录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在职的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授课的能力。

选派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到边远贫困乡村支教,缓解农村“双语”教师不足的矛盾。

加强对“双语”教师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双语”教学岗位。

三、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契机,着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

一是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

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和浙江援建资金,启动县中等职业学校一期工程建设,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继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建设覆盖县、乡、村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二是积极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建立完善县级能工巧匠和专业技能人才资源库,落实职业教育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计划,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抓好职业学校建设精品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办学水平。

三是认真做好高中建设和扩招工作。

加快实施县第四中学建设工程,严格工程质量监督,下半年完成16栋单体建筑及附属工程建设,确保秋季学期正常投入使用。

积极宣传高中阶段教育优惠政策,动员广大农牧民子女入学,秋季学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招生2200人,入学率达到60%以上。

四、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载体,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一是加强师生民族团结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按要求开设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积极开展民汉师生结对子、互学语言文字、互学文化传统、扶贫济困,创建友好处室、友好班级、友好宿舍、友好家庭等活动,努力营造各民族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紧密团结的校园氛围。

二是不断深化学校安全管理。

全面落实学校校(园)方责任保险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人身平安保险。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和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建立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构,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的集中整顿和专项督查,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切实抓好教育系统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落实。

积极组织开展和丰富学校党组织生活,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学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增强干部法制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和体系建设,增强教育系统干部职工预防腐败的能力。

巩固和扩大纠风工作成果,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

继续加强对中小学教辅用书征订和使用的管理。

四是实施利民惠民工程。

全面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规范各类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努力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

重视关注和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各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中共拜城县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交流材料之二十七

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实现拜城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文体广电局

2010年,文体广电局严格按照县委、政府要求,认真落实县“三干会”和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质量,不断丰富和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积极发挥文化活动阵地作用,以“双百”文体活动为龙头,全年组织举办百日广场文化活动45场、农村百日文体活动357次、农村电影放映2219场(次);成功申报黑英山帕拉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举办了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4场(次);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地区的各项文化体育赛事,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我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确保全年广播电视无播出事故发生。

以为民办实事、好事为原则,切实抓好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年来,完成体育馆主体工程、9个乡镇文化站及36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完成村“大喇叭”及“村村通”安装工程设备4698套,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搭建农村数字电视2个频点,接收16套节目,覆盖半径65公里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偏远山区农牧民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不断丰富全县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二、2011年工作重点和措施

1、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县、乡、村三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体育馆附属工程和大宛其农场文化站建设,力争2011年体育馆完工并投入使用;抢抓机遇,着力完成县博物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切实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不断提升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文化基础设施作用有效发挥。

2、抓精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一是以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亮点工程为龙头,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加大农民画、文学、美术、书法等方面的创作力度,努力创作一批在县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积极邀请温州及自治区文化艺术专家来拜采风,通过文化艺术交流,逐步提升拜城文化艺术人员的创作水平。

着力完成赛里木赛乃姆课题研究及作品出版发行工作。

组织举办农牧民绘画培训,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展览活动。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普及大众文化。

以“双百”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五一”“七一”“十一”等特殊节日,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组织广大各族群众,大力开展民歌比赛、模特大赛、爱国歌曲大家唱、农牧民绘画展、农牧民运动会、农牧民文艺汇演等系列大型活动,真正体现“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宗旨,使大众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

三是切实抓好文化服务工作。

大力实施“2131”工程、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充分发挥现有文化基础设施作用,定期定时对广大群众免费开放,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抓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文艺骨干。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大力倡导民间文化文艺创作,同时扎实做好文艺、广电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积极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确保文艺工作者及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及业务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针对目前我县文化人才匮乏的现状,积极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逐步解决文化人才匮乏的难题。

4、抓文化资源保护,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全面做好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并认真落实文物“四有”制度。

按照自治区、地区要求,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工作,组织人员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及时收集整理田野调查文字、图片资料,迅速编制申报书,制作申报片,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重点落实好赛里木赛乃姆保护项目的图书及光碟的出版发行、申报工作。

5、抓广播电视宣传教育工作。

广播电视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渠道,对提升拜城知名度、影响力及满足全县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抓好广播电视节目重点要在设置品牌栏目上下功夫,积极创办一批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宣传栏目。

同时,以为民办好事实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二期工程建设,分期分批落实数字电视机顶盒,确保全县各族群众早日接收到更多电视节目。

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扎实管好用好维护好农村广播电视设备。

6、抓文化市场管理,确保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按照一手抓文化建设、一手抓监督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制度,继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整治力度,加强对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行动,从源头上打击各类违法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通过开展“合法经营户”、“文明网吧”等创建活动,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进一步净化和繁荣文化市场。

 

中共拜城县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交流材料之二十八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卫生局

2010年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度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一、2010年工作回顾

1、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2010年,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1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县医院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已于5月份完成并投入使用。

县维吾尔医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妇幼、计生综合服务大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现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11年6月可投入使用。

县人民医院干部住院楼、维吾尔医医院综合服务楼抗震加固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在抓好三级卫生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加大了三级服务网络的设备更新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县、乡、村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

2、积极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

我县作为2010年自治区基本药物零差率试点县,已按要求在全县16乡镇(场)卫生院及150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自治区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通过各级政府补贴的形式,切实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的医疗负担,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3、城乡公共卫生事业稳步推进。

圆满完成地区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和3000座农村改厕等任务;扎实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落实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新农合参合率达98.8%,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参合率均达100%,2010年新农合筹资2534.49万元,补偿114432人次;门诊住院“双统筹”工作成功运行;深入开展了打击非食用物质和非法添加剂专项活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4、医疗卫生监管工作扎实有效。

深入开展了“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活动,并在地区获得第一名成绩;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诊疗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事故防范和纠纷处置工作成效显著,卫生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

二、2011年我县卫生工作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要任务和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进度,继续推进自治区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确保参加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达到100%。

按照自治区基本药物目录,落实确定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比例,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

在乡镇(场)卫生院推进院长竞聘上岗制度,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强化卫生应急工作的常态管理,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活动,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

积极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探索单病种质量管理,推行电子病历,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

2、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慢病防治体系建设,逐步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积极在全县开展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群众身患慢性疾病。

全面加强传染病的管理,着力控制传染病总发病率降低5个百分点以上。

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重大疾病防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和孕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继续巩固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成果,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项目,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

继续实施以普及加碘盐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控策略,全面实施弱势人群、重点人群的加碘和补碘工作。

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着力提高针具交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安全套推广使用等干预措施的覆盖面和抗病毒、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工作的可及性。

3、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

继续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县、乡镇医疗机构的软件建设及村卫生室建设。

加快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一支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人才队伍,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继续做好面向村卫生室定向培养中等医学教育工作。

二是巩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和乡村医生在岗的针对性培训。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工作。

四是着力做好妇幼医师专项培训、基层中医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五是加强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六是不断完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继续推行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七是按要求完成12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任务。

4、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工作。

积极做好自治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工作,着力提高广大农牧民新农合参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切实减轻参合患者医疗负担。

在全县范围内基本消除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切实把全县农牧民健康保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