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515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 22 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docx

专题22科学探究中考真题化学分专题训练第02期学生版

2020化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2科学探究

1.(2020河南省卷)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B、酒精灯C、量筒D、烧杯E、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

【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i.CaCl2溶液呈中性;ii.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2020广东省卷)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O2的质量(圆底烧瓶内气压变化在安全范围),绘制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试验编号

H2O2的质量分数(%)

H2O2溶液的体积(mL)

对应曲线

3.4

10.0

a

2.4

10.0

b

1.7

10.0

c(待绘制)

(1)实验前需准备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4%的H2O2溶液,需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g。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曲线a、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3)计算实验Ⅰ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并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5-5.0%H2O2溶液的密度取值1.0g/mL)。

(4)在图中画出曲线c的大致位置及趋势。

3.(2020陕西省卷)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

验证有________;思路Ⅱ:

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

(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

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_。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1,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1生成。

【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2020黑龙江哈尔滨)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

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实验活动)

(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乙同学:

“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丙同学:

“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大家都点头认同。

(提出问题)甲同学:

A、B、C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

(解释结论)丁同学:

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

(1)________(填名称)。

戊同学:

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

(2)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乙同学:

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因此他断定A是(3)__(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

(深入交流)甲同学:

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32-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是(4)_________(如图,填a或b)。

(总结归纳)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5)__________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除此之外还可能生成(6)________,且反应前后没有(7)___________(答一点)。

小组活动结束,老师为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点赞。

5.(2020北京市)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下图裝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装置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

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

(4)第2组,⑦中x为_______。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

6.(2020河北省卷)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然后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

作____________,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________。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

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

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

切记:

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7.(2020安徽省卷)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未擦干的铁锅B、除油漆的栏杆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

【探究铁的腐蚀】

(3)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

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___(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

【拓展探究】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上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____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____。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

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____;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____。

8.(2020山西省卷)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对游泳馆内清澈湛蓝的池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溶质成分、池水处理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展开了连续性问题探究。

活动一:

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水对蓝光的反射作用使水呈现蓝色,水越深蓝色越深。

【交流讨论】光反射引起池水呈现蓝色,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本身__________改变。

有同学质疑:

池水呈现蓝色可能加入了硫酸铜。

活动二:

检验泳池水中是否加入硫酸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有蓝色沉淀产生

池水中含有Cu2+

2.另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池水中含有的离子是___(用符号表示)

【实验小结】泳池水中含有硫酸铜。

步骤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实验调查】同学们咨询了泳馆的管理人员,得知:

①池水是定期净化再利用的。

②池水中硫酸铜起到抑制藻类繁殖等作用。

活动三:

设计泳池水净化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泳池污水于水槽中,再加入适量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10分钟后,打开水泵使水循环,在此过程中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①为保证净化后的池水安全、卫生,还应增加的一个净水步骤是_____________。

②从爱护水资源角度分析,池水净化再利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9.(2020湖南长沙)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能否反应

不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1)判断NaOH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pH

pH由1变至9

能反应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反应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

能反应

(2)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则测得的稀硫酸的pH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请你判断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井说明理由  。

(4)第3小组的实验现象为  。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再向其中加入  ,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提升】稀硫酸与NaCl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请你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10.(2020贵州安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

探究一:

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20℃时,在盛有5gCa(OH)2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

(1)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向B烧杯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钙的性质____。

[实验拓展]

(4)向上述

(1)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

AB段的实验现象是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探究二:

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和实验]20℃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甲组:

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变浑浊,停止通CO2,I中溶质为X。

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

[解释与结论]

(1)经分析X是NaHCO3。

实验过程中,Ⅰ中产生的现象是___

乙组:

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Y。

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II中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2)乙组同学认为Y只有Na2CO3。

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结合分析Y

成分说明理由____。

I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1.(2020贵州遵义)某兴趣小组发现某块土地玉米长势不好,为探究其原因,开启了项目学习之旅。

【查阅资料】玉米适宜在pH为6.0~7.0的土壤中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任务一】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并制定改良方案

(1)检测该地土壤的酸碱度

可选用的实验用品:

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0.1)、标准比色卡、pH计、其他自选

实验步骤

测量结果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将3份不同位置的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自来水按2:

5的质量比在不同的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试样一:

pH=4.2

试样二:

pH=4.4

试样三:

pH=4.5

该土壤pH<6.0,不适合玉米生长

步骤二:

______。

反思与评价:

该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指出并说明原因_____。

(2)探究熟石灰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实验方法:

取300g土样和_______g蒸馏水混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熟石灰,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计测定清液的pH;

测量结果:

清液的pH为12.1;

反思:

若要使改良的土壤适合玉米生长,需控制加入熟石灰的量。

(3)熟石灰用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研究使300g土样呈中性所需的熟石灰的质量

实验方法:

______。

(4)查阅资料,常用的酸性土壤改良剂有:

生石灰、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含钙的贝壳灰(主要成分CaCO3);要使改良后土壤的pH约为7,也可加入稍过量的_____(从上述改良剂中选择)。

【任务二】分析土壤肥力

通过观察,该土地上玉米叶色略有发黄,且有倒伏现象;该小组同学建议施加适量含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如______。

12.(2020广西贵港)某校甲、乙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分别做了A、B、C三组实验:

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C组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

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分别同时将三组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甲、乙小组同学分别对气体成分及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气体为CO2、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AlCl3、NaCl、___、HCl

乙组

分别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

往一支试管中先滴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只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气体为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NaAlO2、NaCl、NaOH

往另一支试管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_____

【交流与反思】

(1)乙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组同学得出气体成分的结论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

(2)甲、乙小组同学所做实验相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只用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AlCl3与过量NaOH在溶液中的反应:

____。

13.(2020辽宁本溪)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一:

验证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硫酸与碳酸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小明做了如上图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则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并振荡

溶液呈无色

硫酸与氢氧化钠

能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二:

向步骤一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请你评价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

【反思提高】证明无色溶液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有很多,请你举出一个通过生成沉淀来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例____(只要求写出两种反应物)。

实验二:

利用酸、碱溶于水放热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

【进行实验】如图一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

由此可推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延伸】有同学想利用图一装置,并且将部分药品进行更换(如图二所示),也来探究燃烧条件,你认为此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

14.(2020贵州黔东南)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

溶质是Na2SO4猜想二:

溶质是Na2SO4和NaOH猜想三:

溶质是______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_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15.(2020黑龙江绥化)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种类

NaOH

Na2CO3

温度

20℃

40℃

20℃

40℃

溶剂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作出猜想)猜想Ⅰ:

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

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Ⅲ:

固体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1)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

由此他们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

(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

(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兴趣小组证明猜想__正确。

(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

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

_____。

(实验拓展)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

称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将pH=1的稀盐酸逐滴加入体积为25.0mL的该溶液中,所得曲线如图所示:

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b.下一个计量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

16.(2020甘肃陇南)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