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227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衔接课8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

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练习:

【★★★】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而日中时远也()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5、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

二、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三、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所撰。

2、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

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

家庭聚会。

(3)儿女:

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

(讲:

讲解)(论:

讨论)

(5)俄而:

不久,一会儿

(6)骤:

急速

(7)欣然:

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

大致,差不多)(拟:

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不如,比不上)(因:

凭借)

(10)无奕女:

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

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

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

认为“撒盐”一喻好:

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

梨花飘落差可拟。

未若鹅毛风中舞。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

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注音:

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二、解释词语:

(1)陈太丘:

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2)期行:

相约同行。

(期:

约定。

行,出行。

(3)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

正午时分。

(4)至:

(5)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

丢下。

去:

离开)

(6)乃至:

(友人)才到。

(乃:

才。

(7)时年:

这年(那时)。

(8)戏:

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

(委:

丢下,舍弃。

(11)君:

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2)家君:

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信:

诚信,讲信用。

(14)礼:

礼貌。

(15)惭:

感到惭愧。

(16)引:

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7)顾:

回头看。

三、翻译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四、问题探究: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参考答案: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3、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

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参考答案: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我觉得元方的做法值得赞赏: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

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

(或者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

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6、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参考答案:

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雪骤()柳絮()无奕()

差可拟()尊君在不()谢太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4)与人期行

(5)未若柳絮因风起(6)相委而去

(7)元方入门不顾(8)下车引之

3.填空。

【★★★】

(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均选自(人名)《》。

(2)《世说新语》是____文学家____组织人编写的。

主要记述了____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____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称为“____”。

《世说新语》是六朝____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

5.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

(填写序号)

(1)敝人 

(2)卑职 (3)陛下 (4)令尊 (5)寡人 (6)足下(7)令郎【★★★★】

(8)老朽(9)麾下(10)君(11)公(12)臣(13)愚(14)阁下(15)不才

敬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客人骂元方父亲时,元方的回答很是技巧,请品析其妙在何处。

【★★★★★】

(1)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给文中画线语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9.翻译下列句子。

【★★★】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友人已经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无礼吗?

说说你的理由。

【★★★★】

11.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也遇到了朋友不守信用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问题呢?

【★★★★】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

13.翻译文言语句【★★★】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

[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方(    )欲(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

"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

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

是非君子之道(        )(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非君子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

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

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

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

谢,道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鼻曰: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

“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

”眼曰:

“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眉曰:

“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①神:

灵性。

②厮:

相互。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一日,口为鼻曰: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

“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 [注释]①益:

增加。

②爽:

败坏(口味)。

③返:

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

“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

居于高位;易:

改变。

②殷仲堪:

人名。

③俭:

荒年。

④率物:

为人表率。

⑤素:

朴素。

⑥受任方州:

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

抛弃。

⑧尔曹:

你们。

⑨存:

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

(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

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邴原少孤:

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

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

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

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