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033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

2017届人教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2015·浙江卷)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析] 肌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膜外电流是从临近刺激部位流向未刺激部位,在膜内则相反,这说明了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会传播到肌纤维的内部,引起肌纤维的运动,A项错误;传出神经元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所以是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过程具有不衰减性,因此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项错误;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所以当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外K+浓度比较低后进而导致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引起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最后导致膝反射减弱,D项正确。

[答案] D

2.(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析] 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是由特殊的基因决定的,但相关基因不是神经元特有的,是因为相关基因在神经元等细胞中进行了选择性表达,故选B。

[答案] B

3.(2015·淮安模拟)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

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解析] 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

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

形成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由于高温也能刺激香草酸受体,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答案] A

4.(2015·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图中向右),故选C。

[答案] C

5.(2015·昆明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 D

6、(2015·长春三模)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检验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甲状腺激素

98.5

pmol/L

9.01~19.5

促甲状腺激素

0.09

pmol/L

0.35~4.94

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解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参考范围,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使患者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低于正常水平;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升高。

[答案] D

7.(2015·邯郸模拟)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 A

8.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析] 本题通过图示考查有关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由图可知,溶酶体和内吞泡融合从而形成抗原片段,因此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第一步都是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D错误。

[答案] B

9.(2014·辽宁大连双基测试)以下是动物激素在实践中应用的具体事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切除患者需常年注射甲状腺激素,口服无效

B.为促进鱼排卵可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

C.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

D.养猪场为使猪快速肥育往往对饲养的猪进行阉割

[解析] 甲状腺激素属于一种含碘的氨基酸类衍生物,注射和口服均有效;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鱼的性腺发育,从而促进排卵;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个体发育,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对饲养的猪进行阉割,可以有效降低猪因发情而导致的能量损失,有利于猪的快速肥育。

[答案] A

10.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由图示可知,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注意纵坐标数值),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从而刺激下丘脑相关中枢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 B

11.(2015·启东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

[解析] 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但是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神经调控,D项错误。

[答案] D

12.(2015·海南卷)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是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A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正确;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可感受到体温的变化,D正确。

[答案] A

13.(2016·江西省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

下列对甲、乙的叙述或符合该模型的有(  )

①甲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乙表示内环境渗透压增强 ②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③甲表示草原中昆虫数目增加,乙表示食虫鸟数目增加 ④甲表示血糖含量增加,乙表示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A.②④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14.(2016·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补充血糖

[解析] 由图可知,A点时,早餐过后不久,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故A错;B点时,血糖浓度较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血糖,调节血糖平衡,故B正确;C点时,较长时间没有外源糖,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解下,体内的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故C、D都错。

[答案] B

15.(2016·广东省百校联考)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赫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样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赫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

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

D.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赫免”

[答案] B

16.(2015·临沂模拟)下图是由甲、乙、丙3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神经元兴奋时,乙、丙神经元同时兴奋

B.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都与突触后膜相同的受体结合

C.若神经性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则对乙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乙神经元上的Ca2+通道,则甲、丙两个神经元都无膜电位变化

[答案] D

17.(2015·广州模拟)下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寒冷刺激后,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明显先于②和③;当人饮水过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调节水分平衡的目的。

[答案] D

18.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

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

[解析] 信息传递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与载体无关,故选A。

[答案] A

19.(2015·四川卷)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吞噬细胞可吞噬并消化内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选D。

[答案] D

20.(2016·太原一模)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

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过敏反应

C.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易患皮肤病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小。

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在监视体内的癌细胞,并及时将癌细胞清除掉,如果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则癌细胞不容易被察觉,从而容易发生肿瘤;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答案] A

21.(2015·齐鲁名校调研)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在清除体内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不一定参与的是(  )

A.记忆细胞B.吞噬细胞

C.浆细胞D.效应T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二次免疫,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及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小。

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引发体液免疫,入侵到细胞内的病毒引发细胞免疫,需要相应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记忆细胞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挥主要作用,第一次免疫时不参与免疫反应,A项正确。

[答案] A

22.(2015·福州期末)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难度中等。

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A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D错误。

[答案] C

23.(2015·长春模拟)下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垂体细胞的代谢,但是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相同受体,故推断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

[答案] B

24.(2015·绵阳二诊)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难度中等。

分析过程图可知:

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

细胞乙(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的溶酶体比细胞乙发达;细胞内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核利用。

[答案] D

25.(2016·福州期末)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

A.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D.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难度中等。

根据题干可知,该机体内可能含有精子的抗体,导致精子不能存活,属于自身免疫病。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对外来组织和器官的免疫排斥作用,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C正确;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D错误。

[答案] C

26.(2015·安徽宣城联考)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

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7.(2015·苏北四市模拟)(12分)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非蛋白类毒素,通常少量TTX就可以致人于死地,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死亡。

研究者为了研究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

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

在河

豚毒

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1)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中数据可知,将神经组织浸润在

河豚毒素中后,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2)突触前神经元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

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应该是因为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与河豚毒素相关的其他实验。

(所用实验材料与上实验相同)①在未用河豚毒素浸润时,刺激c点0.6ms后观察到肌肉收缩,若刺激a点,在不考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时间的前提下,至少需要________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

②若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选择的刺激点为________点,放药点分别为________点。

(填a、b、c)

[解析] 

(1)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可能会抑制Na+通过神经细胞膜。

(2)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从表格中Ⅱ、Ⅲ、Ⅳ组数据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导致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减少。

(3)①依装置图可知,a、c点之间存在2个突触,结合表格数据,兴奋通过一个突触需要0.5ms,故至少需要0.6+2×0.5=1.6(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

②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刺激部位应在突触前,即图中的a点,药物作用部位应分别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即b点和c点。

[答案] 

(1)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河豚毒素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2)胞吐 受体 神经递质的数量 抑制

(3)①1.6 ②a b、c

28.(2014·北京卷)(8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

HPV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接种前检出

HPV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解析] 

(1)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载体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即获得HPV外壳蛋白。

(2)人体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侵入,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体液中的HPV结合,使其不能吸附、侵染宿主细胞,所以注射疫苗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接种前检出HPVDNA,癌前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接种前未检测出HPV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