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88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仙女湖区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仙女湖区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

项目属性:

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

仙女湖区钤阳管理处

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

仙女湖区钤阳管理处

钤阳水产场(龙头企业)

技术依托单位:

新余市林业局

项目起止年限:

2002~2004年

项目建设概要

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在我省广有分布,采收冬笋后,于4月至5月上旬采收春笋。

全省食用笋总量不少,但缺乏夏秋笋,难以形成鲜笋的周年供应。

然而,麻竹(Sinocalamuslatiflorus)笋正是夏秋笋,5月中旬到10月采收,7~8月为盛产期,毛竹笋加上麻竹笋,便可以实现鲜笋的周年市场供应。

由于我省自然生态条件的限制,麻竹在我省分布极少,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和福建等省。

地处仙女湖区西部的钤阳湖,因小气候的作用,得天独厚地具备非常适于麻竹生长生态条件,这在全省极为少见。

因此,仙女湖区钤阳管理处,计划2002~2004年在钤阳湖畔,实施“仙女湖区麻竹食用笋产业化建设”项目。

一是为我省建立6000亩的麻竹种基地,丰富我省笋用竹资源;二是促进我省食用鲜笋的周年供应;三是利用麻竹和毛竹形态、风格、欣尝价值的不同,增强仙女湖景区的生态多样性与景源价值;四是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绿色食品”生产,改变仙女湖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几乎空白的现状,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长。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引进麻竹笋良种建立6000亩基地;二是新建加工厂和购置有关设备,开展麻竹笋系列产品加工。

项目总投资4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99%。

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41年和4.68年;项目建设期投资利润率7.6%,2008年正常投产则上升到275.6%,项目净现值为4261.79万元,净现值率为10.24,现值指数11.24,内部报酬率79%,大大高于现行农业项目10%的折现率,完全符合净现值≥0,净现值率≥0,现值指数≥1,内部报酬率≥折现率的项目投资可行条件。

项目建成后,年产鲜笋6000吨,鲜销1000吨,加工5000吨,净利3483.25万元,上交税金673.41万元。

钤阳处农民人平年增收1711.6元;龙头企业年均获利517.89万元、上交税金252.5万元,投资方案经济上和技术上完全可行。

而且投资盈亏平衡生产利用率BEP=1.81%,具有很强的适应市场及抗御风险的能力。

由于钤阳处刚成立不久,经济基础差,特请求上级支持项目资金286.2万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自筹解决129.8万元的自筹方案落实。

项目实施的龙头企业实力较强,并与台商合作,有利于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技术依托单位力量雄厚,农民积极性较高,仙女湖区极为关注本项目的实施。

当前正本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

2.项目背景

2.1项目提出主要背景

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在我省我区广有分布,毛竹笋4月至5月上旬为收获期,全省总产量不低。

而麻竹(Sinocalamuslatiflorus)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和福建等省,我省分布很少。

麻竹合轴丛生,和毛竹散生不同,风格各异;高可达20米,径20厘米,竿绿色;适生区年降水量1400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70%~82%,年平均温度17~22℃,极端低温-5℃,土层深厚疏松富含硅,pH值4.5~7。

麻竹栽植于冲积平原,江畔塘边,或山坡下部谷地,5月中旬收初笋,7~8月盛收期,10月收末笋,正是省内毛竹笋停收季节。

它和毛竹的冬笋、春笋一起,便能形成我省鲜竹笋的长年供应。

平均亩产1000~1500公斤,略高可达2500公斤,最高可达5000公斤。

其笋体粗大、壁厚近实心,最适宜整形切片,是制造笋罐的理想原料。

仙女湖区西部的钤阳管理处,有1958年兴建江口发电站而形成的3万多亩的钤阳湖。

湖区年降水量16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温度17.5℃,极端高温为39.1℃,极端低温-3.2℃;历年无霜期270天。

湖畔全是丘陵坡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含硅较高,pH值4.5~6.5,并富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麻竹的生长。

钤阳管理处全处4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1852户,6421人居住于湖畔,由于钤阳湖淹没了万顷良田,农民耕种的主要是丘陵坡地和少量的新辟农田。

在湖畔新栽5000亩连片麻竹笋,并通过龙头企业开展麻竹笋系列产品加工出口,建设全省唯一的麻竹良种和产业化基地,对于促进曾经为江口电站建设作出了巨在贡献的湖区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麻竹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常绿植物,和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相似但不相同,不是毛竹,胜似毛竹,在风景区新栽一片麻竹林,必然为景区增加一道使人心旷神怡的美丽风景。

麻竹和毛竹一样,根系发达,盘根错结,具有良好的固土保水作用,对于防止湖畔水土流失、促进仙女湖区的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

一是自然条件适宜;二是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业化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三能丰富我省食用笋竹种质资源;四可为景区增色;五是促进生态平衡。

综合起来就是本项目提出的主要背景。

2.2项目可研主要依据

项目一经提出,就必须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条件,一是项目开展必须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二是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具备资质;三是项目立项依据必须充分;四是当前是否为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

依据以下几点,“仙女湖区麻竹笋产业化建设”项目应该进行投资方案详细设计。

1、“绿色食品”的生产是当前国家所要求的。

麻竹笋生产加工,是从所周知的“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完全符合当今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国家积极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特别是省内毛竹笋基地已有不少,但独具特色、鲜竹笋收获期长并与毛竹笋错开的麻竹笋产业化基地建设,至今我省未见报道。

2、项目承担单位资质具备。

钤阳管理处是仙女湖区的派出机构,行使着乡镇党委、人民政府的党政职能,下辖4个行政村和1个国营水产场(企业),内部设立了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等事业机构,领导和指导着全处的农业生产。

当地农业生产中的“白田百合”、“昌田白术”、“钤阳湖淡水鱼”,被誉为“钤阳三宝”,不但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远销湖南等地,经济效益可观。

充分地表明钤阳管理处具备本项目承担单位的资质。

由原宜春地区水产场演化而来的分宜县水产场,2001年正式被钤阳管理处接管,改名为“钤阳管理处水产场”,是注册多年以经营钤阳湖水产业为主的国营企业,现有干部职工120多人,固定资产240多万元,年创利税120多万元;最近又与台湾恒笙公司订立了有关合作生产、加工、销售麻竹笋系列产品的协议书。

因此,钤阳管理处水产场亦完全具备担当本项目龙头企业的资质(详见《附件一、钤阳管理处水产场企业法人执照》《附件二、钤阳管理处水产场2000年资产负债表》)。

3、项目开展无环境污染并具良好的生态效益。

麻竹笋的生产无公害产生是众所周知的,麻竹笋的加工也将不产生环境污染;并且麻竹林又将形成一道美丽的旅游风景点,生态效益好。

4、项目开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项目区一是自然条件适宜;二是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业化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三可为景区增色;四有利于生态平衡;五是具备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

因此项目开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5、当前是项目开展的有利时机。

首先,钤阳管理处刚刚挂牌不到半年,本项目是该处着手的第一个项目,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好本项目。

其次,农产品加工及其产业化是仙湖区的弱项,仙湖区领导对本项目的实施极为重视,将给予全力支持。

其三,正在日益高涨的“绿色食品”浪潮,其势头有增无减,国际国内市场对麻竹笋等“绿色食品”需求日趋增加。

所以,当前是实施本项目的极好时机。

2.3项目区现状描述

2.3.1自然地理条件概述

仙女湖区位于袁河中游,跨东径114°32~11451,北纬2733~2848之间。

东连本市渝水区,南与吉安、安福、分宜县相界,西接宜春市的袁州区,北与分宜县、渝水区毗邻。

区办事机构设在河下镇,东距新余市10公里,西距分宜县城23公里。

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分文铁路穿境而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7.5℃,年降水量1600mm左右,无霜期269天。

全区土地面积354.76平方公里,袁河自东向西纵贯全区,仙女湖和钤阳湖等水域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常年蓄水3亿立方米,湖内岛屿林立,湖水清澈透明,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64/m3,水质好且无污染,是新余市城区居民的主要生活水源。

土壤类型以红壤和冲积土为主。

全区森林复盖率达到80%,共有野生和栽培植物220科,765属,约3000种,占全国总科353科的62.3%;区内有我国特有植物18属,占9.5%;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0种。

基地建设区钤阳管理处位于仙女湖区西部,全处总面积56.76平方公里,耕地6398亩,丘陵、山林面积9080亩,水面3.5万亩。

土壤以红壤和冲积土壤类型为主。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7.5℃,一月平均气温5.3℃,七月平均气温29℃,年降水量1590.9mm,无霜期269天左右。

风力年均1.6~2级,夏季风力4级以上约20天,秋季风力2级左右,常年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

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适宜麻竹的生长。

2.3.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全区下辖2个乡、镇和1个管理处、1个林场。

总人口4.7万人。

200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1277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34元,全区农民人平纯收入2450元。

区内交通方便,通讯发达。

区内的仙女湖旅游城位于省属企业江口发电厂所在地,另有省属厂矿3家。

全区活立木蓄积量大,林业是全区重要产业之一;农业盛产水稻和棉花;旅游业是全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工业及其农副产品加工业较薄弱。

基地建设区钤阳管理处下辖白田、池塘、横溪和昌田4个行政村及钤阳水产场,4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1852户,6421人,90%属库区移民,基本集中居住在钤阳湖畔。

管理处设在白田村境内,东距仙女湖旅游城10公里,西距分宜县城7公里。

农业以水稻和渔业为主,“白田百合”、“昌田白术”、“钤阳湖淡水鱼”,被誉为“钤阳三宝”,名胜风景点甚多,旅游业日趋发达,农副产品加工业几乎空白。

2000年农民人平纯收入2437元。

境内有省属企业3家。

2.3.3农业生产突出问题

1、林渔业比重较大,但产品加工缺乏。

仙女湖区完全因美丽的风景区而建,划原渝水区和分宜县的部分乡(镇)、村和1个县级林场。

农产品几乎全部销售原产品,加工企业近于空白,农民增收难。

2、优化农业必须服从景区生态需要。

仙湖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详见《附件三、仙女湖区主要优良珍稀造林绿化树种表一~表八》),农民进行资源开发能在短期增收明显。

然而,由于全区经济建设项目必须服从景区生态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开发现有的资源将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建设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并举的项目显得十分迫切。

3、辖区新成立,经济基础薄弱。

仙湖区特别是基地建设区的钤阳管理处,新划4个行政村和1个水产场组成,经济基础相当的薄弱,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

2.3.4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1、麻竹笋是我省缺乏的优质笋竹种。

由于麻竹笋所需的生态环境,导致我省麻竹笋分布极少。

但基地建设区广阔的水面和巨大的水体,造成了基地建设区独特的湿润性小气候,十分适宜麻竹笋的生长,实施本项目能为我省增加优质的笋竹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2、麻竹笋和毛竹笋实现冬、春、夏秋鲜笋周年供应。

我省是全国毛竹大省之一,毛竹冬笋和春笋量大。

但毛竹春笋的采收期是“谷雨”到5月上旬,此后市场上鲜笋脱销。

而麻竹笋的采收期是5月中旬到10月。

毛竹笋和麻竹笋能实现鲜冬笋、春笋、夏秋笋的周年供应,一是繁荣了市场,二是确保竹笋加工企业鲜笋原料的供应。

3、麻竹笋基地建设增强景区环境质量。

麻竹和毛竹一样,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