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8840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6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共享单车的“尴尬”

   ①自2017年起,杭州除了免费1小时的公共自行车外,各类共享单车品牌打着“共享单车”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旗号大量涌入。

据初步统计,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多达7.3万辆,即将赶超8.68万辆的公共自行车。

目前,交通教育部部长李小鹏明确表态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应积极鼓励支持。

   ②共享单车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解决了出行最后公里的难题。

单车出行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一举两得。

正如Uber的出现及普及,共享单车顺势而生,让闲置资源可以高效使用,并带来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单车在不同用户手中流转,一直在路上的单车终于能实现其作为单车的使命,用户方便了,企业赚钱了,互利共赢。

目前已经有很多城市在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城市居民使用更环保健康的单车方式出行。

但这一新事物一出现却遭遇了不少的尴尬。

   ③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从单车经营者自身来说,并没有按照合规合理的原则进行摆放。

刚运营时,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

从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

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压到卡到。

   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

共享单车由于没有人跟踪监管,也无法跟踪监管,有些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

有些人使用完之后不摆放在指定安全地点不说,而是摆放在边坡不稳之地,稍有外力单车便会咣当倒地,更有甚者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

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肢解”单车,让车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

   ⑤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有些人钻到钱孔里了,什么钱都有脸赚,连共享单车这一刚出现的行当也立马盯上了。

   ⑥共享单车出现的尴尬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按照常理,这些尴尬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但是却莫名其妙地存在了。

如要究其存在原因,与国民素质息息相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护公共财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最起码的道德难道不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吗?

   ⑦共享单车无意惹谁,但共享单车却无辜地遭到了一些人的伤害。

共享单车若能言,一定会呐喊:

谁能解除我的“尴尬”?

(本文有删改)

(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即将赶超公共自行车数量,其作用是什么?

(2)共享单车遭遇了哪些“尴尬”?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隐患”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

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肢解”单车,让车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

(请简要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请你从城市规划者、共享单车经营者和单车使用者任意一个角度,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1)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客观具体地说明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②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

③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3)①“隐患”具体指挤占人行通道,妨碍环卫工人清理卫生;随意停放,误伤他人。

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可怜巴巴”“肢解”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所遭遇的尴尬之一“人为损坏严重”,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①城市规划者角度:

共享单车有力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倡了低碳绿色出行、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应鼓励支持。

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协调各家共享单车的发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②共享单车经营者角度:

共享单车借还自由,费用低廉,数量增长迅速,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我们要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其停放区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服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③单车使用者角度:

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既节约了能约,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要“规范使用”,如把它放在指定位置及安全地点,更要“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乱扔乱放,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解析】【分析】

(1)“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多达7.3万辆,即将赶超8.68万辆的公共自行车”明显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从内容上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和发展之快。

从结构上讲,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

同时说明的内容用在开头,也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2)可直接提取“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作为答案。

(3)①考查“隐患”的指代意义。

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

此题也不例外。

可分析整理下文的“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

从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

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压到卡到”,即可得出答案。

②“可怜巴巴”本义:

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语境义: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的遭遇。

“肢解”本义:

切开、撕开或分离的肢体、器官。

语境义: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人为损坏严重”的现象,所以说这两个词语都属于生动性的说明。

(4)题干要求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与文章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

如完善法律法规,对破坏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合理利用城市管理人力资源,综合整治违规随意摆放单车行为。

加大道德素质宣传,发动群众力量,对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的行为,鼓励举报,并给予一定小奖励。

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革新单车使用制度,在单车上装信号源,采用对使用者id和单车定位的方法,来防止单车被私人占有、被非法利用,更好地发挥共享作用。

也可分别从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经营者角度、单车使用者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客观具体地说明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②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

③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⑶①“隐患”具体指挤占人行通道,妨碍环卫工人清理卫生;随意停放,误伤他人。

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可怜巴巴”“肢解”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所遭遇的尴尬之一“人为损坏严重”,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⑷①城市规划者角度:

共享单车有力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倡了低碳绿色出行、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应鼓励支持。

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协调各家共享单车的发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②共享单车经营者角度:

共享单车借还自由,费用低廉,数量增长迅速,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我们要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其停放区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服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③单车使用者角度:

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既节约了能约,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要“规范使用”,如把它放在指定位置及安全地点,更要“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乱扔乱放,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⑶本题考查近义词辨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词义,正确辨别词语的语境义,修辞方法,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谈谈看法和想法。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

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306会议室揭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

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任何经过黑洞边界的东西,包括光,都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虽然名字都叫黑洞,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洞家族也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小不点

恒星级质量黑洞

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到上百倍

第二类

中等身材

中等质量黑洞

质量大约是大阳的几千倍到几万倍

第三类

巨无霸

超大质量黑洞

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

   恒星级质量黑洞太小了,以现有的技术,直接拍到它们的真容几乎不可能。

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拍照?

   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核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

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封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洞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坍缩形成。

   黑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我们真的是没办法采用电磁波手段进行拍摄了。

   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烧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织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因此,我们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热点二】为什么选择银河系中心和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首先公布的是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银河系中的黑洞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据悉,在银河系内,人类已发现了20多颗恒星级质量的黑洞,距离我们仍能最近的3400多光年,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相对较近的黑洞进行观测,而非要舍近求远选择26000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5500万光年之外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呢?

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大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计算表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润的视直径要大一些。

【热点三】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

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得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的。

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000TB)。

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掉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关于世界首张黑润照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今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外发布。

B.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C.这张照片的拍摄工具是位于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它们被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

D.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7年4月,天文望远镜拍摄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科学家们过了两年时间才对外公布照片。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黑洞,黑洞家族有多种类型,本次拍摄的属于其中的“巨无霸”。

B.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目前它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布曼搏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确保了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次黑洞照片拍摄活动参与人员多,调动的科研设备范围广,照片从拍摄到公布经历的时间长。

B.黑洞本体是无法直接被拍摄的,但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会产生辐射,这个辐射可以被探测到。

C.人类对于黑洞的认识,目前还是很有限,比如对一些黑洞的形成原因,科学界就有不同的猜测。

D.“事件视界望远镜(EHI)”尽管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但很难拍到那些恒星级质量黑洞的照片。

(4)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

(5)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采用了哪些方法?

请分点概括。

【答案】

(1)B

(2)C

(3)B

(4)超大质量黑洞是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

(5)①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观测范围内的黑洞。

②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

③布曼博士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解析】【分析】

(1)ACD符合文意,B不符合文意,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而不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

(2)A黑洞一般是由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黑洞都是这样形成的。

B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而不是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与原文相符。

D原文中只是说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而不是在全部阶段。

(3)ACD正确。

B辐射只有逃逸到远处才能被我们探测到,并不是所有的辐射都能探测到。

(4)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要抓住黑洞的特点:

密度极大体积极小、天体和超大质量黑洞与其他黑洞的区别点进行概括。

(5)认真阅读文章,从黑洞和望远镜的选择以及具体的拍摄过程三个方面筛选关键词然后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

⑷超大质量黑洞是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

⑸①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观测范围内的黑洞。

②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

③布曼博士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⑷本题考查给事物下定义的能力。

给某一事物下定义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语言要简洁、恰当。

答题时要从文中找出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⑸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语句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顾明

   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何谓名、字、号

   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

   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

   ⑫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⑬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

比如屈平,字原。

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

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⑭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

比如陆机,字士衡。

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⑮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

朱熹,字元晦。

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⑯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比如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

“云从龙,风从虎。

”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⑰引申式。

如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⑱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

《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

“表字如何?

”黛玉答曰:

“无字。

”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别号怎样取

   ⑲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⑳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㉑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㉒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

   ㉓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

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㉔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

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

(选自《阅读时代》,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只有男性才有字,女性没有。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

“表字如何?

”黛玉答曰:

“无字。

B.古人取名有六条禁忌,分别是: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些禁忌。

C.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只用于平辈间称呼。

D.“号以寓怀”,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自取的,用于自称或文友间互称,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2)“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哪几种?

请列举。

(3)第⑫段划线句中划线的文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4)第⑲—㉔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

(1)D

(2)大约有五种:

并列、辅助、矛盾式、补充式和引申式。

(3)不能删。

“大多数情况”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联系,但不排除没有联系的情况存在。

如果去掉,则字的选取与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