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8577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上海昆明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

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

8

2.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Z为化合物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9

3.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2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

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

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

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A.AB.BC.CD.D

4.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

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

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

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5.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SO3C.H2SO3D.H2SO4

6.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C.CH4D.C2H4O

8.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A.锌最多,铁最少B.铝最多,锌最少C.铁最多,铝最少D.三者一样多

9.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

10.相同质量的C、CH

、CO和C

H

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H

OH生成的CO

质量最少B.C消耗O

质量最多

C.CH

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D.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11.某可燃物1.6g在O2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1.8gH2O和2.2gCO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

1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

13.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

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14.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B.BC.CD.D

15.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单质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可能是水D.丁可能是铜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18.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6g,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了2.2gCO2B.剩余CaCO3的质量为10.0g

C.生成了10.6gCaOD.原来CaCO3的质量为15.0g

19.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0.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

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1.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反应前,原有氢气2mL

22.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23.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

36

24.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g。

查阅资料得知:

MgCO3+2HCl=MgCl2+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C.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D.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

1

2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

2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2

x

1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1.6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c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过程中a与d的质量比为7:

11

26.如图所示

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

B.

C.

D.

27.浓度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同时,将a溶液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28.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

乙:

丙=23:

17: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丙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0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x的取值范围:

0≤x≤30

30.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

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装置C收集氧气,证明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F是小亮制取CO2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它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

已知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某同学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生成的NH3,试纸变蓝,原因是________。

33.图1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还需要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用图2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量筒的作用_____________.

34.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5.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

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36.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故A的结论不合理;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4.3g-32.7g=1.6g,故B结论合理;

C、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3.4g÷10%=34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34.3g-34g=0.3g,故C结论合理;

D、由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可知,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

32=9:

8,故D结论合理;

故选:

A。

2.B

解析:

B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

10+2.2+16.2+0.9=a+4.4+8.1+1.8,故a=15.3,正确;B、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错误;

C.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故Z为化合物,正确;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9,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一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

3.C

解析:

C

【解析】

A、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

2;B、家中天然气泄漏一定不能开启任何电器,因开启电器以产生火花,易引发爆炸;D,张青莲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选C

4.A

解析:

A

【解析】

A、塑料瓶变瘪,只能证明瓶内气体减少,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瓶内气体减少;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能使点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B、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乒乓球片先燃烧,所以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水中加入NaOH,看到U形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选A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有10个氧原子,生成物X应该有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有4个氢原子,生成物X中应该有2个氢原子,反应物中有2个硫原子,生成物X中应该有1个硫原子;故选择D项。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选项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选项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选项C错误;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

,选项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详解】

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同时生成4.4gCO2和3.6gH2O,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100%=0.4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1.2g-0.4g=1.6g。

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

4:

1,所以化学式为CH4O。

故选B。

8.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mg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

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以看出:

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铝可反应生成6g氢气,所以mg铝生成氢气

,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

锌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mg锌生成

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6,

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mg铁生成

氢气。

所以

,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锌生成的氢气最少。

故选B。

点睛:

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多,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的氢气少。

9.A

解析:

A

【解析】

青蛙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导致试剂瓶内气体压强发生改变,进而可判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

解:

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气体,而青蛙呼吸时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导致试剂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

故A正确。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分别写出C、CH4、CO和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详解】

A、设等质量的四种物质的质量为M,则C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CH4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CO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C2H5OH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变式子可得

>

>

>

由此可知,CO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最小,不符合题意;

B、设等质量的四种物质的质量为M,C消耗O2质量为

,CH4消耗O2质量为

,CO消耗O2质量为

,C2H5OH消耗O2质量为

由此可知,

>

>

>

,CH4消耗O2质量最多,不符合题意;

C、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CH4消耗O2质量最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越大,生成物的质量就越大,所以CH4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符合题意;

D、CH4和C2H5OH的燃烧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该反应生成物为H2O和CO2,反应物为可燃物和O2,因此,可燃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1.6g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8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8g×

=1.6g,2.2gC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2g×

=1.6g,反应后氧元素的质量为:

1.6g+1.6g>1.6g,所以,可燃物中也一定含有氧元素,故B选项符合题意。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故A错误;

B、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故B错误;

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2g×

×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3.2g-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

×100%=0.8g,

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

D、由C中计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g;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