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8270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docx

第一季度科室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2017年第一季度各临床医技科室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培训主题: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培训目的:

掌握标准预防及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技术。

 

2017年1月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时间

地点

主题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主讲

培训目的:

掌握不同工作岗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枣庄市立医院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根据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按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三)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时,及时上报医务部、门诊部及公共卫生科,发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内感染病例时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四)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体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原则上不设陪护。

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室内进行。

2.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应安置在隔离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

(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室的医务人员数量,同时养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4)隔离室应设有专用的洗手池。

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是,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5)用于疑似及确诊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预检分诊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门诊及急诊大厅的预检分诊人员及儿科、内科等的分诊人员应给患者及陪护人员发放外科口罩并指导正确使用,同时引导相关患者从外环境到发热门诊就诊。

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人员及时疏导患者到相应诊室,做到一人一诊室。

(2)配备快速测量体温的设施及外科口罩、帽子、快速手消毒剂等设施。

(3)加强通风。

(4)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两次清洁、消毒。

(5)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2、发热门诊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

(3)有独立诊室。

(4)设隔离卫生间。

(5)挂号、就诊、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及陪伴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7)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4)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4、普通病区。

1.应当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请感染疾病科会诊,及时转科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3.患者转出后及时对病房进行终末处理。

三、防护技术

医务人员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四、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在有人的情况下: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3)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在无人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出现疑似患者的普通病区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

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布制防护用品:

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用床单元消毒机消毒后再密闭运送到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

也可以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密闭运送到密闭运送洗衣房。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

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

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床单元消毒机消毒后再密闭运送到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

也可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

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

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密闭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并注明感染名称;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密闭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并注明感染名称,使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的用后作为感染性废物双层包装送医废暂存间;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腋温),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冲洗干燥保存。

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若使用氧气瓶,使用后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患者使用后的痰盂:

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

1.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搅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1份粪便加20%漂白粉乳剂2份,混匀后,作用2小时。

也可以用生石灰搅拌均匀。

2.污水处理系统保证正常运转,并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六)终末消毒

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

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

3.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四)的要求进行。

五、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3.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4.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发热门诊及诊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医疗废物管理中心指定专人定时收集,交接手续齐全,放置在我院医疗废物暂存间的固定位置并有明确标示,按要求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交接处置。

 

感染管理科

2013、4、3

 

 

2017年1月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每空5分,计70分)

1、按照我院的相关规定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早()、早()、早()。

2、根据我院的规定,门诊发热疑似流感的患者要到()就诊。

在普通病区内发现疑似禽流感患者要就地单间隔离,并及时请()会诊。

3、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时,及时上报()、()及(),发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内感染病例时及时上报()。

4、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的措施;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口罩。

二、简答题:

(30分)

1、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从患者接诊、诊疗、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置等环节阐述应该采取哪些综合措施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

 

2017年2月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时间

地点

主题

标准预防

主讲

培训目的:

掌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及及标准预防技术

标准预防

一、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二、标准预防的原则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三、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四、标准预防的措施

1、手卫生

2、正确使用手套

3、正确选择使用合适的口罩、防护眼罩、防护面罩

4、安全注射

5、正确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

 

2017年2月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

姓名:

成绩:

简答题:

(50分)

1、标准预防的定义?

 

2、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3、标准预防的措施?

 

2017年3月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时间

地点

主题

额外预防

主讲

培训目的:

掌握额外预防的定义及不同隔离技术要点

一、额外预防的定义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采取的额外预防措施(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原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受条件限制者,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建筑布局符合本规范相应的规定。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捷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具体流程与操作见附表1。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遵循本规范第五部分(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具体流程与操作见附表1.

(2)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简单概括要点如下:

1、所有疾病的防护原则:

标准预防+额外预防(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2、疾病的三种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3、额外预防措施:

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4、接触隔离措施:

适用于:

多重耐药菌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5、飞沫隔离措施

适用于:

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等传染病

6、空气隔离

适用于:

肺结核、水痘、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

2017年3月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体的()采取的()措施。

2、额外预防措施包括()、()、()。

二、简答题:

1、飞沫隔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空气隔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