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04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草稿).doc

Page4of4

环境分析、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

编号:

QP-G-003

版本:

A版

发行日期:

2017/06/29

修订0次

生效日期:

2017/06/30

共4页

第1页

1.0.目的

为满足标准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带来的风险与机遇的管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风险与机遇的识别、评价、管理。

3.0、职责

3.1品质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品质部负责质量和环境风险分析。

3.3销售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供应链管理负责采购产品供应风险分析。

3.5生产部和仓储负责制造和仓储等风险分析。

3.6工程部部负责产品实现风险分析。

3.7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4.0、工作程序

4.1风险识别时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公司搬迁或经营转型等变化。

4.2.1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

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

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4.2.2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虑库存。

b人文环境:

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c政策环境: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

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4.2.3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

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

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

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

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法律纠纷:

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2.4市场风险

a市场容量:

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

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

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d促销风险:

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4.2.5财务风险

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

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4.3风险和机遇的管理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以过程方法为主线结合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思路实施风险识别。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检验失误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过程失效的风险。

4.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a.风险接受;

b.风险降低;

c.风险规避。

4.4.1风险接受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4.4.2风险降低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4.4.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4.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

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c.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有效的落实。

4.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品质中心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d.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5.0、出现的不符合以及改进要求

具体参照《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6.0.相关文件

6.1《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7.0.相关记录

7.1《管理过程清单》

7.2《风险机遇识别和措施控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