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939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docx

盖梁专项施工方案已改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2

1.1工程概况2

第二章编制依据3

第三章施工计划3

3.1、进度计划3

3.2、材料、机械设备计划3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5

4.2、施工方法6

4.3、检查验收16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7

5.1、组织保障17

5.2、技术措施18

5.3、应急预案19

5.4、监测监控22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23

6.1、劳动力计划安排23

第七章支架计算书23

1、1型排架受力验算23

2、2型排架受力验算27

第八章附图31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标段主要施工从起点西城街交叉口南侧60m,至终点克西街交叉口北侧200m,全长1050m,在现状西外环路地面道路上新建高架桥,在西城街交叉口南侧设置有两对剪刀形上下匝道,同时对改建地面道路及两侧绿化带、人行道,同步改建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管线,全线新建雨水口。

其中主线盖梁50座,长度24.5m~40.3m范围内,匝道盖梁72座,长度为6.8m。

盖梁均采用C50混凝土。

该工程墩柱高度为1.2~10.55m不等,最大高度约为10.55m;主桥Pw0040~Pw0067盖梁长度24.5米,宽度2.94米,高度2.805米。

混凝土量为71.6m3;主线A、B型门墩盖梁长度40.3米。

宽度为2.94米,高度2.763米,混凝土量为139m³;主线C型门墩盖梁长度28.6~40.3米,宽度2.94米,高度2.773米,最大混凝量为191m³,由于全线盖梁高度较低,盖梁排架立杆间距均采用600×900;盖梁模板全部采用定型钢模,钢模设计见附图。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外环快速路道路扩容改建(二期)道路工程B1.2标段施工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5、危险源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6.外环快速路道路扩容改建(二期)道路工程B1.2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施工计划

3.1、进度计划

5月1日--6月30日完成主线桥盖梁;

5月10日—7月15日完成Pb1b匝道桥盖梁的施工;

5月20日—7月20日完成Pb1c匝道桥盖梁的施工;

5月30日—6月20日完成Pb1a匝道桥盖梁的施工;

5月25日—6月15日完成Pb1d匝道桥盖梁的施工

3.2、材料、机械设备计划

3.2.1所有工程材料质量必须合格,符合有关要求,并严格执行进厂检验验收制度;有关材料按业主指定的生产厂家(地点)和品牌进行采购;对进场的机械设备必须进行进场检查验收,对特种机械(起重机械)应检查

1、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准确做好进场材料计划,科学管理使用各种材料,使各工序都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做好现场材料的堆放、看管和防护措施。

2、待用材料分类放置,码放整齐,挂牌标示。

需要防水的材料,作好防水、防潮、防雨措施。

做好现场安全管理以防材料丢失。

3、采用限额领料制度,杜绝材料浪费。

严格材料出入库的管理,对进场材料、构配件的数量、型号、批号、生产日期做详细记录。

现场材料,构配件的出入库采取入库登记签名,出库清点检查。

4、对施工现场的机械、材料、人工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避免怠工、窝工现象。

5、保质保量地完成操作程序,坚决杜绝因安排不当造成的返工浪费。

6、合理组织安排现场施工机械,严禁有任何机械的闲置和不必要的停留,减少非生产用工、用车。

7、严格执行市政劳动定额,实行计件工资制,保证工序工期不拖延。

一、机械进场时间表

设备名称

数量

进场时间

发电机50Kw

3台

2013.4.3

钢筋弯曲机

6台

2013.4.3

钢筋调直机

6台

2013.4.3

钢筋切割机

6台

2013.4.3

吊车

6台

2013.3.30

冲击夯

6台

2013.3.30

手扶式小型压路机

3台

2013.3.30

洒水车

3辆

2013.3.30

大型挖运及碾压设备

3台

2013.3.30

二、材料、设备进场时间表

材料、设备名称

数量

进场时间

腕扣式支架

800t

2013.4.28

盖梁模板

16套

2013.4.25

HRB335钢筋、R235钢筋

1000t

2013.4.20

盖梁混凝土

5049.7m3

2013.5.10

塑料薄膜

10000m2

2013.5.5

试验设备

3套

2012.5.10

全站仪

3套

2012.5.10

水平仪

6套

2012.5.10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4.1、施工工艺流程:

盖梁砼均采用满堂支架就地现浇,为了施工安全以及降低施工难度,并且考虑到施工成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盖梁钢筋施工,一种是墩柱较高,盖梁钢筋外部绑扎、整体吊装;第二种为墩柱较矮,盖梁钢筋可搬运至盖梁排架工作平台上进行绑扎。

 

施工工艺流程

 

4.2、施工方法

4.2.1凿除墩头

盖梁施工前,利用风镐对墩头进行凿除,严格控制墩头高程,墩顶标高比盖梁底标高高出4cm。

保证盖梁钢筋吊装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凿好的桩要求墩顶平整,断面碎石出露均匀。

4.2.2地面硬化

支架搭设前,对地基进行处理。

墩柱基坑分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度不小于95%。

面层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比原路面高出2-4cm,以利于排水。

4.2.3搭设满堂支架

盖梁施工时采用碗口式支架,支架的立杆采用900×600mm的布设间距,沿盖梁纵向间距为900mm,横向间距600mm,在纵横方向两端分别加宽1.2m作为施工平台。

横杆步距设计为1.2m,以降低立柱长细比,增加支架的稳定性;考虑到盖梁施工支架整体面积较小,在支架横向、纵向及水平向设置剪刀撑,将整个支架连为一体,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横向和纵向剪刀撑设置在支架外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60°,搭接处采用3个以上旋转扣件紧扣,每道剪刀撑间隔宽度为5个跨距(详见盖梁排架示意图)。

水平向剪刀撑每四步设置一道,斜杆设置应避开墩柱。

在地面以上20cm位置满布扫地杆。

立杆顶端加设可调顶托,露出长度为5-10cm以满足盖梁的设计高度。

顶托上沿盖梁纵向间距为600mm布设10×10cm方木做主横梁,在主横梁上横向间距600mm布设[12的工字钢为次横梁做盖梁底模的背楞,次横梁布设间距60cm(此间距为横梁中心对中心的间距)。

在进行支架搭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要求进行,对所使用的钢管、扣件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必须立即清除施工现场,不得使用。

脚手架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必须符合要求,支架示意图如下页所示:

C型盖梁排架立面示意图

C型盖梁排架立面示意图

C型盖梁排架侧面示意图

A、B型盖梁排架立面示意图

A、B型盖梁排架立面示意图

A、B型盖梁排架侧面示意图

4.2.4钢筋加工及绑扎

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安全盖梁钢筋外部绑扎整体吊装,搭设钢筋骨架绑扎支撑架,支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一直线上,然后将配好定数的主筋平直的摆放放在支撑架上。

钢筋骨架主筋与斜筋进行焊接时采用双面满焊,焊接点不允许在主筋连接点和焊接点处。

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的方式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盖梁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根据测量放出盖梁的纵横轴线,以及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坐标,安装预应力管道,管道安装要求每隔50cm固定,用定位钢筋把波纹管固定在设计位置,焊接时,严禁损伤管道。

钢筋骨架吊装应在底模安装就位后,复测底模标高,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骨架的吊装,吊装时,因本身长度较长,自身刚度较差,起吊时容易变形,在骨架局部易变形处增设临时支撑。

起吊时,骨架两端各拉一根缆风绳,以防骨架在空中转动,影响就位。

4.2.5铺设底模、支架预压

支架搭设到设计高程后,进行盖梁底模的安装。

盖梁底模采用定型钢模底板,详见附图。

底模安装采用25t汽车吊吊装。

安装模板前,为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并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要对支架进行预压。

支架预压后按计算结果设置预拱度,通过可调顶托调整底模标高。

压重计划采用砂袋,根据事先计算的相应部位的重量来放置压重,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成、搁珊布置好以后进行,压重搁置时间为24h。

预压过程中,观测压重前、压重至50%时、压重至100%时、压重至120%时、压重压重搁置24h后和卸载后支架变形情况。

4.2.6侧模、端模安装

待盖梁钢筋骨架吊装就位符合要求后,进行盖梁侧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与底模配套的定型钢模。

首先,均匀涂脱模剂于各块模板上,然后将双面胶带沿模板边缘紧紧的粘贴,以防浇筑、振捣时接缝处出现漏浆现象。

模板安装固定完后,再次检查模内尺寸各侧面保护层厚度,根据情况调整局部模板或增加保护层垫块。

模板侧模示意图

模板设置如上图,模板侧模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沿盖梁纵方向设置横筋和背筋(间距<1m),横筋及背筋采用拉杆进行加固,详见盖梁模板图。

4.2.7混凝土浇筑

1)复测墩柱标高,对墩柱与盖梁接头处混凝土凿毛,清除浮浆及松动部分,冲洗干净,并整修连接钢筋。

2)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预应力管道、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确保其位置准确、保护层足够。

主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箍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

3)模板安装并检查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运送、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浇筑从一端往另外一端进行,浇筑时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盖梁支座垫石部位,初凝时再浇筑剩余部分。

为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振捣时要满足下列要求:

a、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30~4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要漏捣和过度振捣。

振捣前振捣棒应垂直或略有倾斜地插入混凝土中,倾斜适度,否则会减小插入深度而影响振捣效果。

插入振捣棒时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

b、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

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

c、混凝土浇注后随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秒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

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明显;振捣时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无气泡冒出;混凝土表面平坦、无气体排出;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4)正式浇筑前,对运送到现场的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检查,并按要求制备试件。

混凝土浇筑时间设专人看护,观察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4.2.8养护、拆除侧模

盖梁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洒水养护,砼表面覆盖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拆除侧模。

4.2.9预应力穿束、张拉

1)下料

钢绞线下料场地要平整,地面上铺木板,以防磨伤钢绞线。

下料要求准确,减少浪费,下料完成并绑扎成束,绑扎间距为50cm。

绑扎完成后分长度、钢束孔道编号挂牌,妥善保管,防止锈蚀。

穿束时在钢绞线头部套上刚性子弹头帽,采用人工将钢绞线穿入。

钢绞线分两批进行张拉,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龄期达到10天以后进行。

在盖梁架设完成后,进行第二批钢绞线束的张拉。

预应力钢束均为两端对称张拉,预应力张拉程序:

0→初应力(0.1σcon)→控制应力σcon(0.75fpk)→持荷→锚固。

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引伸量校核。

引伸量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

4.2.10管道压浆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后,用手持式砂轮锯切割外露钢绞线,钢绞线预留长度以不防碍封端为准,并留3.5cm保护层。

清理锚垫板上的灌浆孔,保证灌浆通道畅通。

灌浆前必须密封预应力端头锚垫板。

压浆前对压浆机进行认真检查、标定,用压浆机向管道内注压清水,充分冲洗,润湿管道,至全部管道冲洗完后,正式开始拌浆。

在水泥浆出口及入口处接上密封阀门,将真空泵连接非压浆端上,压浆泵连接在压浆端上,以串联的方式将负压容器、三向阀门和锚具盖连接起来,其中锚具盖帽和阀门之间用一段透明的喉管连接。

在压浆前关闭所有排气阀门并启动真空泵十分钟,显示出真空负压力的产生,应能达到负压力0.1Mpa,如果没有满足此数据则表示波纹管未能完全密封,需在继续压浆前检查及更正工作。

在保持真空泵运转的同时,开始往压浆端的水泥浆入口压浆,注意,在压浆过程中真空压力将会下降约0.3Mpa。

从透明的喉管中观察水泥浆是否已填满波纹管,继续加压直至水泥浆到达安装在负压容器上方的三相阀门。

操作阀门以隔离真空泵及水泥浆,将水泥浆导向废浆桶的方向,继续压浆直至所溢出的水泥浆形成流畅及一致性,没有不规则的摆动。

关闭真空泵,关闭设在压浆泵出浆处的阀门。

将设在压浆盖帽排气孔上的小盖打开,打开压浆泵出浆处的阀门直至所溢出的水泥浆形状均匀,在压浆盖帽的排气管上安装小盖,并保持压力在0.7Mpa下继续压浆2分钟。

关闭设在压浆泵出浆处的阀门,关闭压浆泵。

压浆完毕立即用水冲洗梁端面、浆桶、压浆泵。

待水泥浆凝固以后,拆除压浆杆。

4.2.11落架、拆除底模

盖梁模板拆除必须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孔道灌浆完成、封锚完成后开始拆除底模。

拆除施工方法按照从一侧向另一侧推进,使用吊车逐节拆除,拆除前线拆除拉杆在拆除模板间连接螺栓。

拆除模板过程中,防止模板在拆除过程中碰撞混凝土表面或模板造成变形和混凝土面破坏。

4.3、检查验收

4.3.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4.3.2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间距

±20

箍筋间距

±10

弯起钢筋位置

±20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

4.3.3模板、支架安装允许偏差值

项目

允许偏差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钢模板

2

表面平整度

钢模板

3

模内尺寸

-8~+5

轴线偏移

10

支撑面高程

-5~+2

预埋件

位置

5

平面高差

2

4.4.4盖梁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断面尺寸(mm)

±20

竖直度(mm)

H≤30m

H/1500,且不大于20

顶面高程(mm)

±10

H>30m

H/3000,且不大于30

节段间错台(mm)

5

轴线偏位(mm)

20

预埋件位置(mm)

10

大面积平整度(mm)

5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后附框图),确保施工期间的施工安全,项目部设立专职的安全员。

施工现场全体职工安全教育,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涉及国家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现场用电安全、沟槽安全、机械安全及消防等方面。

施工过程中也进行必要的教育,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建全安全工作保证体系及监督体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安全计划措施的落实。

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责、权、利,奖罚分明。

5.2、技术措施

施工搭设的脚手架及作业平台必须安全可靠。

脚手架步距不宜超过1.2m。

地基承载力采取加固措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均采用碗扣式支架。

立杆底端使用立杆底座。

脚手板要铺满、绑牢、无探头板,并牢固地固定在脚手架的支撑上。

脚手架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与模板相联。

悬空脚手架用栏杆或撑木固定稳妥、牢靠,防止摆动摇晃。

施工现场围护使施工现场与外界分开,防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现场,保证安全生产。

夜间施工人员必须穿着夜间反光背。

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机具、设备应先进行全面检查,确定状态良好后,及时报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项目部设立具有上岗证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的施工用电,严禁其他无证人员随意操作。

用电的线路应架空敷设,线路架设必须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用电设备采用三级配电,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开关箱符合一箱、一闸、一漏。

三类电箱中的各类电器均为合格品,按二级保护的要求,选取符合容量要求和质量合格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

在用电设备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并有防雨措施。

施工现场进出口处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安全横幅标语,库房等处必须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各种机械必须有操作规则,安全警牌,以及夜间路口及坑槽边必须设红色信号灯。

吊车等特种机械必须专人负责施工作业时组织指挥工作,指挥下达指令必须明确、果断、不得含糊不清。

严禁吊车臂下站人,禁止在吊物下站立、行走。

严禁在挖掘机工作范围内行走。

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订详细的安全生产措施,把安全生产制度化、责任化;做好进场安全教育记录,由专职安全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坚持班前安全交底制度,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活动制度。

5.3、应急预案

为确保施工时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加强突发事故应急抢救措施,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3.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将迅速运转。

(安全组织机构见附图)

1)、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工程师、成员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

本项目的所有单位和人员都有参加急救抢险的义务。

工作小组下设救援组、事故处理组、联络组、警戒组四个业务组,定联系方式通讯录。

2)、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为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及监控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指令,检查、督导本单位日常的应急准备工作。

发生事故隐患后负责应急响应工作,调集抢险力量,并指挥进行抢险救灾、物资转移,及时与监理、业主及外部救援力量如110、120及航管部门取得联系,寻求社会帮助;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形成书面材料报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部门。

  救援组:

主要负责人员和物资的抢救、疏散,排除险情及排除救援障碍。

  事故处理组:

按事故预案使用各种安全可靠的手段,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

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向救援组提供相应的救援方法和必要的施救工具及条件。

  联络组:

负责事故报警和上报,以及现场救援联络、后勤供应,接应外部专业救援单位施救。

指挥、清点、联络各类人员。

  警戒组:

主要负责安全警戒任务,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劝退遣散现场围观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3)、应急准备

  工作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了解各自的工作职责,熟悉应急处理和响应程序。

  对安全隐患登记造册,实行日常监管和动态监管,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确保隐患整改率。

  各种应急器材准备要充分,认真研究部署位置,确保及时到位,加强对抢险物资、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保持现场的通讯、交通畅通,确保事故信息及时传递,抢险人员、设备能及时介入,实施有效救援。

建立严格的现场安全值班制度。

  4)、应急处理和响应工作程序

  在接到监控单位或现场险情通知后,救援工作小组人员在10分钟内必须迅速进入各自工作岗位,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核实情况,下达人员撤离命令,并及时向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业务部门通报险情情况并通报本单位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情况。

  急业务组成员应在15分钟内到齐,按本部门应急预案协调做好救援、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各业务组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并视情况及时与外部相关方联系寻求支援。

  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各业务组及时制定临时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随时向相关部门、监理、业主汇报现场应急处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迅速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

  5)、应急救援措施

  ①应急救援原则

  以确保工作人员生命为第一原则,其次是控制设备和材料的损失。

应急救援关键是速度,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应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应急救援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应急救援成员的指挥。

  发生安全事故隐患时,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施救资源,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首先迅速撤离施工人员,确保人员零伤亡。

  ②现场处置

  加强对现场的安全警戒任务,联系航务部门保持封锁上下游水上交通,维护现场秩序,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对可以安全撤离的机械设备、材料等进行有序指挥,可靠撤离,尽量减少损失。

  邀请监理、业主、监控单位及技术专家研究商讨处置方案,制定详细、周密的处置措施,对救援力量进行详细分工,严密组织实施落实,彻底消除现场不安全因素。

  ③事故报警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要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及时请求社会救援,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6)、应急处理支持与反馈

  ①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在24小时内编制报告,报监理、业主及公司相关部门。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支持的事宜、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②紧急情况或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及相关人员应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③对在事故的抢救、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项目部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5.4、监测监控

监测监控是一道保障安全的重要程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1)、浇筑混凝土前后,对预埋件位置进行确认,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校正。

2)、模板胀裂时,应及时停止浇筑,对模板重新进行加固,保证模板的安装质量。

3)、脚手架操作平台工作面充足,脚手板牢固,无松动、翘起现象。

扣件连接牢固,支架稳定。

保障浇筑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6.1、劳动力计划安排

工种

人数

进场时间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

2012.4.2

工长

6

2012.4.2

技术员

15

2012.4.2

测量员

20

2012.4.2

试验员

12

2012.4.2

模板工

100

2012.4.2

钢筋工

300

2012.4.2

混凝土工

60

2012.4.2

电焊工

80

2012.4.2

起重工

30

2012.4.2

电工

20

2012.4.2

第七章支架计算书

1、排架受力验算

本段钢筋混凝土盖梁混凝土量分别为191m3、33.6m3、,盖梁高度为2.773m、2.167m,计算时取混凝土量、高度最大的盖梁,盖梁底宽2.12m。

底模下支架立杆的纵向间距为0.9m,横向间距为0.6m,顶托方木横梁按纵向布置,间距0.6m;次梁按横向布置,间距60cm。

因此计算跨径为0.6m和0.6m,按简支梁受力考虑,分别验算主横梁和次横梁方木的受力情况:

A-3类木材取值,则:

、E=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