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913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docx

第十八章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

第十四章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问题:

1、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金融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衡量指标体系

3、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经验与教训

5、金融创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6、金融危机的危害及其防范与治理

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

金融对经济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正确理解这些问题,对于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充分发挥金融应有的功能与推动作用,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决定金融

在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首先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

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金融产生于商品经济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而不断发展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信用也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因为只有在以交换为基本关系的商品经济中,才存在着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或为交换而提供的劳动服务,才需要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来体现各自平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等价交换的原则;才出现货币信用的各种形式和工具来解决交换中价值盈余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调剂、债权债务关系的频繁变换以及清算支付等困难;才形成银行等各类专门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有必要建立宏观金融管理机构,来协调解决全社会商品交换的价值总量平衡问题,如此等等。

因此,商品经济越发展,交换关系越复杂,金融就越发达,脱离了商品经济,金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首先,从结构看,经济发展的结构对金融有决定性影响。

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的部门结构决定了金融结构,如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二元金融结构;经济中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的结构决定了金融业的开放比例;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商品结构决定了金融的业务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了金融体

系的组织结构和金融总量的结构

其次,从规模看,经济规模决定了金融规模。

由于货币需求量取决于社会总供给,而货币供给量的主要依据是货币需求量,因此,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主要受制于当期的商品可供量;而当期信用总量或金融总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的规模成正比。

此外,一国金融机构的数量、从业人员的数量,一般也都与该国的经济规模密切相关。

再次,从阶段看,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金融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只有简单的金融需求,金融活动只能解决货币流通、资金融通和支付清算等基本金融问题,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窄,业务能力弱,金融市场上只有简单少量的金融交易活动,金融发展亦处于初始阶段。

而当经济发展进入发达的高级阶段时,则会产生出许多复杂的金融新需求,金融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金融机构必须通过产业现代化的途径才能向社会提供各种所需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市场上必须推出大量的新工具和新交易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需求。

金融当局也必须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体系,才能调控金融总量与结构,保持金融运作的安全与秩序,金融发展也由此而进入高级阶段。

无论是历史考察还是理论分析都表明,金融在整体经济的关系中一直居于从属地位,它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

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第三产业,不能脱离经济而盲目追求自身发展,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

金融只有为经济发展服务并与之密切结合,其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金融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开发和加强金融产业的基本功能上,以提供足量优质的金融商品与服务满足实际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金融需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在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强大,突出地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实现的。

(一)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现代经济是高度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因素,所有商品和劳务都以货币计价流通,各部门的余缺调剂都要借助于各种信用形式,各种政策调节的实施也都与货币信用有关,而金融正是通过自身的运作特点为现代经济发展服务,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利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

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如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经济发展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因此,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其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能力正相关。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积累也是要素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资本积累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起飞阶段,必要的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催化剂。

(三)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例如,通过对科技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从而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率。

通过金融市场的活动便利资本集中、转移和重组,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目前,国际上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构成。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产值大幅度增加,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主要发达国家60年代时这个比值大约占10%左右,到90年代初已上升到15%-20%,是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金融业产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

三、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货币信用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这种作用力和影响力不完全都是正面有利的,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负面影响和副作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当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经济发展。

概括而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金融总量失控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货币发行不受贵金属储备的硬约束,在技术上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而在信用货币的供给完全由人为因素确定的状态下,一旦人们的认识发生偏差或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状态,导致通货膨胀。

同样,由于当代信用关系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信用形式日益丰富,信用不仅能解决盈余和短缺部门的调剂问题,还可以创造需求。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信用的扩张可以发挥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均衡点的作用;但若信用过度膨胀或经济已进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态时,信用扩张只会加剧供求矛盾。

当信用膨胀导致经济过度扩张时,就会出现泡沫经济,引发通货膨胀、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二)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国际风险等诸多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直接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一旦风险失控,就会出现债务危机、清偿力危机。

而少数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清偿力不足时,就会失去公众信任,动摇信用的基础,引发挤提存款、抛售有价证券、抢购保值品等金融恐慌现象,造成社会支付体系的中断和货币信用关系的混乱,通过累及连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整个国家将陷于金融危机之中。

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和作用力,加上金融业是一种公共性行业,涉及面极广,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必然破坏整体经济运作和社会经济秩序,甚至引发经济危机,累及世界经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三)金融泡沫加剧了经济虚拟化程度,加剧经济动荡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创新出现持续高潮以后,大量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新业务、新交易层出不穷,这些创新成果在活跃金融、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信用膨胀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与市场,如股票指数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权交易等,从设计到交易都与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无关,与市场流通或产业发展无关,不具有便利筹资和投融资、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基本功能。

这些虚拟资本衍生品的市场价值变动剧烈,通过反复易手而自我膨胀,成为最有刺激性的投机工具,在交易量以几何级数的放大过程中,拉大了有价证券和真实资本价值的差距,滋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资,增大投资风险,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破坏性。

这不仅因为金融泡沫有很大的资金吸附能力,而且因为金融泡沫不具有持久性,虚拟资本在价格暴涨中的泡沫膨胀,只能通过价格暴跌、泡沫破灭来消肿,实现价值回归。

这种膨胀与消肿将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整体经济运转的失常,拉大经济波动的幅度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正因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有巨大的破坏性,所以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力图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实现金融总量与经济总量的均衡,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管、内部自律、行业互律和社会公律来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防止发生金融泡沫,保持金融安全与健康,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第二节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原第四节提前)

各国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在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总量增长和结构协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当总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提升发展阶段和效率往往受到结构问题的制约。

金融结构不仅对于微观金融运作和宏观金融调控有重大影响,而且是金融业自身能否健康发展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20

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的代表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拉开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

戈德史密斯对长达百余年的金融发展史及当代几十个国家的金融结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考察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归纳出了各国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肯定了金融发展(financialdevelopment)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或缺。

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经济学家尤其是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继续从各个角度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问题展开研究。

一、金融结构的概念与表现形态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在某一时点上考察金融结构时,它表现为一个静态的既定状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金融结构又始终处于动态的演变状况中,其结果导致了金融发展水平和层次的提升。

(一)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

戈德史密斯认为所有金融现象都可归纳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

其中“金融工具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券凭证和所有权凭证”①,金融

机构则是一种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而所谓的金融结构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综合,是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

他认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为了反映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戈德史密斯主张从比较它们的金融结构入手。

“由于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因此应从下面几方面研究一国的金融结构,并尽可能从数量关系上加以描述。

它们是: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在总量上的关系;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额在各种金融工具中的分布;以金融机构持有和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占的比例来表示的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额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经济单位中的分布;以及金融资产与负

债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地位等”。

(二)金融结构的衡量指标

由于金融结构首先表现为金融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状况,因此,金融

1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4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结构分析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研究组成总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

通常采用的结构比率分析法。

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运用结构比率分析法来分析金融结构,并提出了著名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

金融相关比率(FIR)用公式表示为:

FIR=FT/WT14-1

FT是指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总量,WT指经济活动总量。

这两个指标都可以进行具体量化,因而金融相关比率(FIR)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的。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分析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我们将其连同金融相关比率列在下面:

1•金融相关比率(FIR),即金融资产市价总值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值与对外资产净值之和)的比例,主要用来衡量一国金融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结构的关系,是衡量金融结构最基本的指标。

2•主要类型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主要经济部门在

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用来衡量金融上层建筑的构成状况。

3•金融资产总额和各类金融工具余额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及其子部门之间

的分布,这反映了不同金融工具在经济中各个部门的渗透程度,以及各部门对不

同金融工具的偏好。

4•各种金融中介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所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及其在金融工具总额中的比例,用来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中,各种金融机构的发育程度及其相对重要性。

5•金融中介率,即所有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份额,是考察一国金融结构机构化程度的最简单而又最全面的指标。

6•各种金融资产存量在金融工具种类和经济部门种类的分布。

7.对金融结构的流量分析。

8•不同部门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在资金帐户总资产和总负债中所占的比

重,以此测定各个经济部门和子部门之间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情况。

戈德史密斯认为,“在自由企业经济中,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总是与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相关连”。

①根据金融相关比率及其他指标,他将金融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金融结构的一般特征是:

金融相关比率低(约在1/5至1/2之间);

债券凭证远远超过股权凭证,居于主导地位;在全部金融资产余额中金融机构所

①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4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占比例较低,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突出地位。

这类金融结构大约存在于

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洲,当时社会生产主要由小企业和家庭所有制的企业来经营。

第二类金融结构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其特征是,金融相关比率仍然较低,债权凭证仍然大大超过股权凭证,银行在金融机构中仍占支配地位。

与第一类金融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和政府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体现了经济的混合型特点,同时具有较低的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率,与此相对应的是存在较高的金融中介率,另外有些国家已存在大型股份公司,当然其对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仍然很微弱。

第三类金融结构的特征是金融相关比率较高,约在1左右;股票的比率有所上升,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较大提高,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这导致银行业地位的下降以及储蓄机构及公共保险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上升,这类机构在20世纪初期以来在工业化国家较为常见。

对金融结构进行了初步划分后,戈德史密斯认为每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都是渐进的,金融结构从一种类型转入另一种类型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差异决定了其金融结构各异,有些国家现实经济生活的特点,使其金融结构可能类于三种类型之间。

二、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一)决定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戈德史密斯进行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时主要运用的指标是金融相关比率。

他认为一国的金融相关比率基本可以衡量和反映该国的金融发展状况。

金融相关比率包含的因素有两个:

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的总量(Ft)和该期经济活动的总量(W)因此决定金融活动总量和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就是影响一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活动总量可以直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表示,但是GNP只考虑产品的最终销售,忽略了中间交易,尤其是资本形成引起的交易,因此在考虑金融活动的现实基础时还要考虑到各产业部门之间的交易量。

假设产业部门之间的销售占全部GNP勺比重为w,那么,Wt就等于Y(1+W,Y代表GNP指标的量。

决定金融活动总量的因素相当复杂,不能用任何现成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表示。

为了全面的反映Ft的性质及其变化,戈德史密斯从众多因素中选择了5个

专栏14-1

中国的金融结构特征

(一)金融机构多元化:

“全套金融机构”已经形成

过去20年中,体现中国金融结构多元化发展成就的最重要事实是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全

套的金融机构”,而“全套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

中国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线索是:

(1)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银行体系的建立。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保险机构开

始发展。

(3)支撑证券市场运行的机构体系,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

是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组建。

⑷2000年以后,信托机构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

务模式回归。

信托机构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在近两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二)金融工具结构:

间接金融工具为主,直接金融工具比例上升

金融工具结构分析有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的差别。

存量考察的是未清偿的金融工具

数量,流量考察的是金融工具新发行额。

分析中,间接金融工具计算银行贷款,直接金融工具计算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三类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结构:

流量分析

20世纪90年代,直接金融工具的新发行额稳定增长,其增长速度快于银行贷款的增加额。

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31.85%的水平。

2.金融工具结构:

存量分析

从存量角度考察,目前直接金融工具的比例略低于流量考察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

是:

由于股票存量可以累积增加,即使保持直接金融工具新增发行额的比例不变,直接金融

工具的存量比例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流量比例。

(三)直接金融工具发展不平衡

1.直接金融工具结构:

流量分析

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新发行中,国债在大多数年份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股票新增发行量的比例自1997年以后维持在20%^右;企业债券的比例从1992年57%勺历史最高

水平逐年下降。

2.直接金融工具结构:

存量分析

对直接金融工具结构进行存量分析,股票所占的比例显著上升,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的

余额总量中,股票自1996年以后已在直接金融工具余额总量中占到40%以上的比例。

(四)非金融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融资结构分析

1.非金融企业部门外源融资结构

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外源融资结构有以下特点:

(1)贷款所占比例呈现出了有波

动的下降趋势;

(2)国际资本所占比例高于大多数国家;(3)股票融资整体上保持了增长势

头;(4)债券融资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政府部门融资结构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和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政府部门融资结构显著变化,开始转向

主要依靠国债发行。

从1997年开始,国债发行几乎成为政府融资唯一的手段。

(五)居民户的金融资产选择结构的变化

(1)储蓄存款在居民户金融投资组合中比例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可以把握的显著趋势。

(2)通货持有比例的下降趋势是可以确认的,下降可归因于支付结算体系的改变和支付结算

效率的提高;(3)股票、保险(主要是人寿保险)持有比例呈上升势头;(4)债券(主要是国债)持有比例1999年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开始大幅度下降。

(六)证券市场的分层结构没有展开

过去的10余年中,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线是规模扩张和适度的多元化,纵向的分

层化没有展开。

20世纪90年代初,STAQNET的出现可以被理解为分层的尝试,但这两个市

场最

终都失败了。

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即汉柜市场)、成都红庙子市场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性证券市场的出现,是分层化发展的表现,但这批市场最终在治理整顿中停业。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4年1月8日)

要素作为决定Ft的指标,即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国际金融活动发行的金融工具三个流量指标和新发行乘数及价格调整系数两个存量指标。

从上述金融相关比率的构成指标可以看出,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对几十个国家近百年的资料研究,戈德史密斯认为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正相关关系,金融相

关比率大体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水平。

(二)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

根据对世界上35个国家近二百年金融发展历史的考察,戈德史密斯认为就基本发展趋势而言,各国金融发展道路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不仅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过程非常相似,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迟早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

戈德史密斯认为各国都会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这包括12条规律: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作为上层建筑其增长速度要大大快于国民生产与国民财富这些物质部门的增长速度,因此金融相关比率的基本趋势是不断上升,期间甚至可能发生迅速提高的“暴发”运动,从这方面看,金融发展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金融相关比率并不会无限制的提高,当一国金融结构发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金融相关比率达到1.5

左右时,就会趋向稳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差别很大,发展

中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决定一国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经济单位和不同经济集团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分离程度,因此归根结

底,金融相关率是由一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在大多数国家,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发行和拥有的金融资产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储蓄及金

融资产持有的“机构化”倾向,必然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一般而言,债券的机构化比股权的机构化要迅速,长期债券的机构化发展水平要高于短期债券的机构化发展水平;现代意义的金融发展一般始于银行体系的建立及法定货币的发行;随着经济发展,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将会下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比重会大大提高,甚至会超过前者,这说明经济越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越发显得重要;国际融资作为国内资金不足的补充手段,或作为国内剩余资金的出路,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甚至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超过国内融资的增长速度;与引入国际资金同等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金融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融资成本(包括利息与各种费用)越低,金融制度的完善本身就会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和金融资源的充分调动都会改善金融市场的效率;从长期看,各国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间会存在大致平行的关系,在总体规模水平和结构复杂程度上,呈现出几乎同步的增长。

总之,戈德史密斯认为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虽然各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所不同,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