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887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8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docx

财务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

[财务_会计知识]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

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

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

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

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股份制的出现:

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端。

二、会计的定义

(一)“工具论”:

认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巧。

会计是一个方法体系

(二)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三)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三)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

(四)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的定义: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

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反映职能的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会计的反映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也就是说,主要利用货币计量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可以通过三种经济量度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即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量度。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人们不可能仅仅从实物或劳动量方面来考察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而必须获得按一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后的以价值量表现为会计信息,才能从全过程掌握经济活动的运行。

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以价值量量度为主,而实物量度和劳动量量度只是辅助量度。

2.会计反映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即对各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反映,不仅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对事后发生的事项进行核算和分析,但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事前的预测和分析已经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要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会计核算应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数据资料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揭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会计应对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

4.会计反映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

这里主要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反映中的应用。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

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价值量指标,会计监督同样要依*这些价值量指标。

企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价值量的增减变化及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监督以价值量为主要监督依据,就能更加全面、及时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督。

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和审查,主要包括对经济可行性的审查以及对经济事项是否合法合规的审查;事中的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纠正活动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使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事后的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审核和分析,以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发现及改正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种。

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三)会计职能的发展

1、评价经营业绩

2、参与经济决策

3、预测经营前景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一)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二)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

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

会计如何来提供会计信息?

第三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一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的具体对象:

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而成的。

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能得以正常的进行下去。

例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将按照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因而资产要按流动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并按实际成本计价。

但是如果企业破产,这个假设就不存在,企业需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这时的资产就不需要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分类,因为资产马上就要全部变卖,而资产的估价应按清算价值而不是实际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要点:

(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

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2、要点:

(1)会计核算内容的前提条件;如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入帐与提取折旧,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等;

(2)以“非清算基础”为基本前提。

三、会计期间

1、定义:

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活动划分为若干首尾相连的会计期间,以便于清算帐目,编制报表。

2、要点:

(1)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

(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

四、货币计量

1、定义: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要点:

(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表必须采用人民币;

(2)要求币值稳定。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

3、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有十三条。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分为三大类:

一、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会计工作应当正确适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3)、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接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二)相关性原则

1、定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2、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1)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能够满足各方面决策的要求;

(2)对特定用途的信息,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不一定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

(三)可比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一致,相互可比。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相互可比;

(2)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选择会计政策。

(四)一贯性原则

1、定义:

同一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2、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1)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

(2)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为了满足信息有用性要求,企业可变更会计政策;

(3)企业必须对变更的会计政策恰当处理和披露。

(五)及时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并取得有关凭证;

(2)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信息及时传递。

(六)明晰性原则

1、定义

一切会计资料、情报都要全面、简明、清楚地加以表达。

2、要求:

(1)运用会计专业方法加工、整理会计信息。

(2)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数量关系清晰、明确,会计术语通俗易懂。

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1、定义

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2、特点

(1)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基础;

(2)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二)配比原则

1、定义

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2、特点

(1)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为因果关系;

(2)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具有一致性。

3、要求

(1)时间上配比

(2)对象上配比

(三)历史成本原则

1、定义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2、特点

(1)历史成本原则是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

(2)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有关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定义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后发生的支出,为收益性支出;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项资产支出,为资本性支出。

2、特点

(1)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为划分标准;

(2)划分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益;

(3)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修正性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重要性判断标准取决于对信息使用者作出的决策的影响程度;

(2)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3)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定义: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即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会计核算是按其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财务事实,而不是按其法律形式;

(2)融资租赁的确认,长期股票的成本法与权益法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

(3)实质重于形式。

(三)谨慎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受、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2、特点

(1)选择会计方法时,采用利润最小的方法;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方法有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进先进法,加速折旧等。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课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

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

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

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

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第七节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计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

/基础会计学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和技术。

财务会计阐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确认收入和费用,计算利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资金管理,以及通过管好资金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成本会计阐明成本预测、计划、计量、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利润和方法;研究成本管理,以及通过管好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有关外部信息地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求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方法。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帐户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帐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帐户的必要性以及帐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帐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课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资产:

(一)、概念

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者事项所产生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

3、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三)、资产的分类(按变现期限的长短分,以1年或1个营业周期为界)

1、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

二、负债

(一)、概念: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二)特征:

1、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

2、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

(三)分类:

按偿还期的长短分(1年或1个营业周期为界)

1、流动负债

2、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一)概念:

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二)内容: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一)概念

广义的收入和狭义的收入。

(二)分类

1、主营业务收入:

比重大,发生频率高。

2、其他业务收入:

比重小,偶尔发生。

五、费用:

(一)概念:

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

(二)分类(按用途分):

六、利润:

(一)概念: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表现为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

(二)组成:

1、营业利润

2、投资净收益

3、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

1、权益概念

2、资产和权益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等式注意的几个问题

(1)等式的顺序不能颠倒。

(2)资产和权益是总额的对应,而非逐项一一对应。

4、等式的意义:

反映了会计静态要素的数量关系,是复式记帐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5、经济业务发生不会打破平衡性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的平衡式

(一)经济业务类型

1、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一增一减

3、资产和权益同增

4、资产和权益同减

(二)经济业务的九种情况

1、从银行提出现金2万元,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2、从银行借款偿还欠款10万,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万元,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甲企业要求代为偿还所欠货款30万元,作为其投资的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5、乙企业代我企业偿还借款1笔10万元,作为对我企业的投资,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6、向银行借款1万元,存入银行,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7、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20万元,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8、收到甲企业投入的设备1台,价值40000元,当即投入使用,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丙企业收回投资200000元,以存款支付,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结论:

1、2、3、5不会引起等式两边总额的变化,4、6、7、8、9中情况要引起等式两边总额的变化,但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性。

(三)、会计等式的扩充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动态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年度开始时,基本的会计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会计年度中,企业由于经营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并因此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费用,并因此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

这类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会计等式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概括起来也不外乎上述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和权益影响的几种类型,即:

1、收入发生引起资产增加,等式双方同增。

2、收入发生引起负债减少,等式右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3、费用发生引起资产减少,等式左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4、费用发生引起负债增加,等式双方同减。

第三节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

会计对象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

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

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按照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要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中,设置会计科目占有重要位置。

它决定着账户开设、报表结构没计,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