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778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docx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处理方案1

莱太大厦

现浇混凝土外观缺陷

处理方案

 

北京住总第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莱太大厦项目部

2010年8月

莱太大厦现浇混凝土外观一般缺陷处理方案

一、施工部署

针对2#、3#楼所出现的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逐项分析产生原因,确定处理方案,项目部落实相关责任人。

9-11层,负责人刘春;

12-14层,负责人夏秋硕;

15层以上,负责人黄广顺;

河南鸣川劳务项目部负责人:

王海林(项目经理)、专业质检员(张明)、混凝土工长(党二庄)配合操作人员60人;

二、施工措施及处理方法

现浇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采取如下施工措施及处理方法:

1、混凝土少量露筋: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钢筋裸露。

产生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钢筋保护层过小使混凝土难以下落,振捣时局部漏振、欠振。

施工措施:

调整混凝土的施工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条件下尽量较小,且根据天气状况、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振捣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快插慢拔振捣棒,适度振捣,对钢筋较密处加强振捣,防止因振捣漏振、欠振、过振的现象。

处理方法:

将软弱混凝土层剔除,彻底清理干净,钢筋归位,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润湿,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修补的混凝土用湿润的毛毯覆盖外包裹塑料布养护不少于7天。

2、混凝土少量蜂窝: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产生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钢筋较密集使混凝土难以下落,振捣时局部漏振、欠振等。

施工措施:

调整混凝土的施工坍落度,保证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条件下尽量较小,且根据天气状况、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振捣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快插慢拔振捣棒,适度振捣,对钢筋较密处加强振捣,防止因振捣漏振、欠振的现象。

处理方法:

对较为小蜂窝用清水冲刷干净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粗骨料的水泥砂浆抹面压实;对较大蜂窝,要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部分及突出骨料颗粒,尽量剔成喇叭口,彻底清理干净,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干净,支模后可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标号高一级)仔细填塞捣实,在用湿润的毛毯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

3、混凝土夹渣:

现象: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夹层存在,有松散混凝土层及夹杂物;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过长,使混凝土层间形成施工冷缝;上下层混凝土间存在杂物,形成夹渣;混凝土浇筑时,底部未铺水泥砂浆层或下层混凝土浮浆未清除。

施工措施:

控制混凝土浇筑上下层间隔时间,防止混凝土层间形成施工冷缝;上下层混凝土间存在的杂物在浇筑前彻底清理干净,避免形成夹渣;混凝土浇筑时,底部先铺一层水泥砂浆在进行浇筑,防止出现夹层,浇筑后即对顶面的浮浆清除并将混凝土顶面凿毛。

处理方法:

夹渣的处理应慎重,将夹渣层中的杂物和松散、软弱混凝土彻底清除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润湿再浇注捻塞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及时认真重点毛毯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

4、混凝土孔洞: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钢筋较密集使混凝土难以下落,振捣时局部漏振。

施工措施:

调整混凝土的施工坍落度,保证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条件下尽量较小,且根据天气状况、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振捣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快插慢拔振捣棒,适度振捣,对钢筋较密处加强振捣,防止因振捣漏振的现象。

处理方法:

将松动的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彻底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避免有死角以便浇注混凝土,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将剔凿好的孔洞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透,再用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重点及时加强养护不少于7天。

有的孔洞在浇注混凝土前要支牢模板,模板上端支成喇叭口形状,混凝土影响装修时,将伸出喇叭口形状部分的混凝土剔掉。

5、裂缝: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表面或局部截面出现竖向的细小裂缝。

产生原因:

墙体混凝土干燥收缩过大,底板对墙体的约束过大,墙体水平钢筋保护层过大、过小,降温时温差过大等。

施工措施:

加强墙体拆模后的及时养护,防止墙体混凝土在拆模后过快干燥造成短期干燥收缩量过大;缩短底板与墙板间浇筑间隔时间,减小底板对墙体的约束;控制墙体水平钢筋位置,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满足要求;冬期施工注意拆模前后的天气变化,防止短期过大的降温对结构的温度冲击,造成温度收缩裂缝的发生。

修补方案:

一般表面较小的裂缝,可用水清洗,表面尚潮湿且无明水时用水泥基抗渗结晶型防水涂料表面涂刷或批刮封闭;裂缝开张较大时,沿裂缝凿八字凹槽(槽的尺寸可按裂缝大小及宽度而定,一般情况槽宽2~3cm、槽深1~2cm,(小于钢筋保护层深度),洗净后表面尚潮湿且无明水时用水泥基抗渗结晶型防水涂料调成胶泥嵌补封闭。

6、窗台部位混凝土未浇满(窗台部位未到设计标高)

处理方法:

(1)先将未浇满部位的薄弱混凝土剔除干净,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将剔好的混凝土面用钢丝刷刷净,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抹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骨料的砂浆结合层一道,浇筑原配合比砼,用轻型振动棒捣密实,并重点及时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

(2)在浇筑砼前要支牢模板,采用原混凝土墙部位模板,用n型卡卡牢顶撑均可,必须与墙面贴紧(粘贴海绵条)支牢防止漏浆,确保与原混凝土墙在一垂直面上。

7、其他外观缺陷:

处理方法:

(1)较小的缺棱掉角,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用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水泥素浆结合层一道,用原配比混凝土去掉粗骨料砂浆抹平整或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好。

并重点及时加强养护。

(2)对较大的阳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剔除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透,水泥素浆结合层一道,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细石混凝土补好,并及时认真加强养护。

以上砼缺陷处理所用水泥必须与原混凝土所用水泥同品种,颜色一致。

(3)顶板海绵条及残余模板要清理干净,漏浆、流坠处要彻底清理铲掉。

(4)墙体施工缝错台、局部涨模等,在拆模后及时进行局部剔凿或用角磨机进行适度打磨。

2#楼,19层2-1#楼梯,梯段上下端一步踏步阳角混凝土损坏严重;

处理方法:

1、先将处理部位弹线,用切割机沿线切割3~5mm深,在将该部位的薄弱混凝土彻底剔除干净,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将剔好的混凝土面用钢丝刷刷净,用清水冲洗干净,局部再支好模板,模板与原混凝土交接处夹海绵条封严,防止漏浆;用水充分湿润,抹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浇筑原配合比砼,用轻型振动棒捣密实,并重点及时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

三、现浇混凝土板、梁缺陷由加固专业公司出处理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以上凡经处理部位混凝土必须设专人每天巡回洒水,保持混凝土湿润,重点养护工作。

操作人员必须设专人,并熟知操作技术要求按程序分步进行操作,每道工序必须经专职质检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凡经处理的部位必需经监理工程师重新检查验收。

2010年8月15日

 

***工程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日期:

目 录

目 录1

一、编制说明2

二、编制依据2

三、工程概况3

四、荷载计算3

五、钢管加固搭设及拆除7

六、钢管加固支撑的检查11

七、施工安全注意措施12

***工程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工程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时就没有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区域的地下室顶板上布置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在**轴线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施工道路。

施工期间的荷载远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布置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位置及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及负一层现浇板进行顶撑加固(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此方案应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核批准后生效。

二、编制依据

1、本公司依据质量(GB/T19001-2000)、环境(GB/T24001-2004)、职业健康健康安全(GB/T28001-2001)管理手册。

2、国家和行业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0、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纸。

11、公路桥函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12、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

四、荷载计算

(一)荷载取值

1、吊车

按20T吊车考虑,自重28吨,吊运钢筋每捆按5吨计,合计33×1.1,总计37吨。

2、砂车

按装15立方米车考虑,砂车自重约20吨,砂25吨,合计45×1.1,总计50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

3、混凝土罐车及泵车

按装10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罐车自重约15吨,10立方米混凝土按22吨计,合计37×1.1,总计41吨。

4、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

按60KN/m2考虑。

二)结构验算

1、吊车、砂车、混凝土罐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

因砂车最重,以下按砂车作用下验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2:

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4:

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2

式中L——板的跨度,取最大轴线间距7700mm;

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BB.0.5确定;

M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

按砂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荷载取50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偏安全考虑)。

详附图(参照JTJ021-89)300KN汽车的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

Mmax=500KN×7.7m/4=962.5KN.m(偏安全考虑取L=7.7m)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5:

1

bcx、bcy取值为:

bcx=1.4+0.6=2m,bcy=1.8+0.2=2m

bcx≥bcy,bcy≤0.6L,bcx≤L时

b=bcy+0.7L,(偏安全考虑取L=5m)

b=2+0.7×5=5.5

qe=8Mmax/bL2=(8×962.5)/(5.5×52)=56KN/m2

施工道路两侧满辅6000×1260×12钢板,分布汽车轮对板的集中荷载。

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按60KN/m2考虑。

偏于安全考虑,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60KN/m2计算。

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顶撑架体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按600设置,水平杆步距为1500,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表8-17(420页)得知每根ø48×3.0的钢管立杆容许荷载[N]=26.8kN;计算单元为(1.8m×1.8m=3.24m2)共计9根立杆如下图所示:

每根立杆的实际承载力N=60kN×3.24m2÷9=21.6kN<[N]=26.8kN满足要求。

计算支撑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

1、根据荷载60kN/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0.6×0.6×60000N/m2=21600N

2、钢管面积:

A=424mm2

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

σ=N/A

σ=21600/424=50.94N/mm2

4、立杆受压稳定性:

σ=N/фA≤f

长细比λ=L/i

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5.8《建筑施工手册1》表5-17

λ=1500/15.8≈94.94

按λ=95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626《建筑施工手册1》表5-18

σ=21600/0.626×424=81.38N/mm2<205N/mm2满足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所有施工通道(地下室上)必须在结构板上先按建设单位的设计室要求作好顶板层的防水、防水刚性保护层,在刚性层上铺设150厚石粉砂再满铺12厚钢板。

地下室顶完全可以承受此荷载,在进行荷载计算时未考虑这一部分荷载。

立杆顶撑采用U型托与梁板顶紧,,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按道路6m宽度搭设支撑钢管。

五、钢管加固搭设及拆除

1、工艺流程

铺底部垫木→逐根树立立杆并随即与第一步横杆扣紧→装第一步小横杆并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小小横杆→第三、四小大横杆和小横杆→加设剪刀撑。

2、构造要求

1)脚手架构架

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钢筋原材堆放区现浇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为600×600,梁底的立杆间距为300×300;施工道路的现浇梁、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600×600;水平杆步距均为不大于1500,实际搭设时根据搭设高度进行选择。

2)纵横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应连续设置浑身是胆间断;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各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大于400mm的中间纵向水平杆,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3)立杆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地下室顶板的顶撑加固立杆与负一层现浇板顶撑加固的立杆必须在同一立面位置,保证上、下层的立杆同心。

钢管立杆顶部应采可调节U型托,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搭接或在水平上错接。

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钢筋加工房及施工通道的顶撑加固的架体纵向剪刀撑跨越立杆5~7根,应连续设置;横向每隔6~10m设置一道剪力撑。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不大于9m。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其搭设示意如下图所示: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严禁将外径A48与A51的钢管混合使用。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A48或A51)相同;螺栓拧紧扭力距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脚手架拆除

1)脚手架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道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要求。

2)拆除程序事先报项目部安全主管审查通过。

3)作业主管负责人出据作业安全交底,详细将拆除顺序、临时拉结加固措施等交代给每名作业工人。

4)架体必须由上至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5)架体分段拆除高度不得超过两步。

6)拆除中注意事项:

①拆除的物件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②拆除的物件应随拆随运,避免堆至楼面,造成吊运困难。

③拆除的物件及时清理、分类集中堆放。

六、钢管加固支撑的检查

1、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对钢管加固支撑脚手架进行检查:

1)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施加荷载前;

3)达到设计高度后;

4)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前。

2、进行钢管加固支撑脚手架检查、验收时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相关规定;

2)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专项方案)及变更文件;

3)技术交底文件。

3、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是否超载。

七、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1、施工荷载应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缆风绳、混凝土泵管固定在脚手架上,禁止悬挂起重设备。

2、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主节点处杆件的安装,特殊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底座是否松动、扣件螺栓是否松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支撑、栏杆、挡脚板等。

4、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入内。

5、杆连接必须使用十字扣件,且连接牢固。

钢管、扣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要求。

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

6、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无证人员禁止进入现场作业。

搭设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搭设时有专人在上部负责看护。

7、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杆、配件;严禁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严禁任意改变连墙件位置、减少其数量;严禁任意减少其铺板数量、防护杆件和设施;严禁随意增加荷载;严禁任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8、应遵循相应的安全交底,不能上下同时作业;拆除时设警戒区,设置明显标志,并有专人警戒;拆下的扣件和配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高空抛掷。

9、各种规格的钢材应分开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钢筋原材的重叠堆放的高度不得超过两捆原材的重叠高度。

10、在**域设置**楼的主体施工阶段的钢筋加工制作房,半成品及原材料堆放区以及装饰、装修阶段的材料堆放场地与砂浆搅拌场。

**区域可作零星材料的短暂放置区域,不得长时间堆放材料,堆放于此区域的材料必须要按要求按规格分类堆码整齐;木方及层板的堆码高度不得超过1.5m,钢管与扣件不得高于1.0m。

零星材料堆放区的材料应及时转运清理出场,此区域的顶板可不作顶撑加固处理。

11、砂石堆场及实心砖等材料的堆放高不得超过1.5m,多孔砖的高度不得超过1.8m,空心砖不得超过2.0m。

12、施工通道、长时间的材料堆场、砼泵车行驶路线及泵车设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均严格按此方案进行顶撑加固。

1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栋号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及检查验收,完成后通知质量部门负责人与技术部门与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4、投入使用后安全员及栋号负责人每天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支撑架体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负责人通报,并采取可靠的加固应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15、加固的范围:

平面图中所规划的材料堆场及施工通道均加固的范围,施工电梯的位置加固具体详电梯基础加固方案。

本方案按需加固的荷载60KN/m2进行加固设计。

施工时应注意,车辆行驶及堆放荷载不得超过60KN/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