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720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9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初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1.观沧海

作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

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

通“苍”,青绿色。

 

  (4)海:

渤海 

  (5)何:

多么 

  (6)澹澹(dàndàn):

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zhì):

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8)萧瑟:

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

太阳和月亮 

  (11)若:

如同.好像是. 

  (12)星汉:

银河。

 

  (13)幸:

庆幸。

 

  (14)甚:

极点。

 

  (15)至:

非常, 

  (16)幸甚至哉:

真是庆幸。

 

  (17)咏:

歌吟 

  (18)咏志:

即表达心志。

 

  (19)志:

理想 

  (20)歌以咏志:

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

旅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

顺风。

悬:

挂。

海日:

海上的旭日。

残夜:

夜将尽之时。

江春:

江南的春天。

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

指北固山。

乡书:

家信。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

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

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

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

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

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

向阳的树。

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

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

纷繁的花。

渐:

副词,渐渐地。

欲:

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

浅浅的青草。

才能:

刚够上。

没(mò):

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湖东:

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

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

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

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

词牌名。

黄沙: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

蝉叫声。

旧时:

往日。

茅店:

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

同“现”,显现,出现。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枯藤:

枯萎的枝蔓。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

傍晚。

人家:

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

远离家乡的地方。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6.【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4.【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16.【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

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唧唧(jījī):

纺织机的声音。

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dānghù):

对着门。

机杼(zhù)声: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

指织布机。

杼:

织布梭(suō)子。

惟:

只。

何:

什么。

忆:

思念,惦记

军帖(tiě):

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

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

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

离开,辞行。

溅溅(jiānjiān):

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

早晨。

但闻:

只听见

胡骑(jì):

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jiū):

马叫的声音。

天子:

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

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

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tuò),即刁斗。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

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

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

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十二转:

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

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

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问所欲:

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

不愿意做。

尚书郎:

尚书省的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

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

外城。

扶:

扶持。

将:

助词,不译。

姊(zǐ):

姐姐。

理:

梳理。

红妆(zhuāng):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huò):

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zhuó):

通假字通“着”,穿。

云鬓(bìn):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

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爬搔,扑腾。

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火”:

通“伙”。

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

读háng。

傍(bàng)地走:

贴着地面并排跑。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17.【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8.【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0.【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1.【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2.【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4.【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5.【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6.【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27.【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

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

怎么样。

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

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

不尽,不断。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

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

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

心胸摇荡。

曾:

同“层”,重叠。

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

裂开。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

终当,定要。

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8.【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

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

陷落。

山河在:

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

长安城。

草木深:

指人烟稀少。

感时: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

流泪。

恨别:

怅恨离别。

烽火: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

正月、二月、三月。

抵:

值,相当。

白头:

这里指白头发。

搔:

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

简直。

欲:

想,要,就要。

胜:

经受,承受。

簪:

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29.【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暮:

在傍晚。

投:

投宿。

吏:

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

越过;翻过。

走:

跑,这里指逃跑。

呼:

诉说,叫喊。

一何:

何其、多么。

怒:

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

哭啼。

苦:

凄苦。

前:

上前,向前。

致:

对……说。

前致词:

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

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

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

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

最近,刚刚。

存:

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

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

姑且,暂且。

偷生:

苟且活着。

长已矣:

永远完了。

已: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

家中。

更无人: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

再。

惟:

只,仅。

乳下孙:

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

还没有。

去:

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

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

老妇人。

衰:

弱。

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

请求。

从:

跟从,跟随。

应:

响应。

河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

还能够。

得:

能够。

备:

准备。

晨炊:

早饭。

夜久:

夜深了。

绝:

断绝;停止。

如:

好像,仿佛。

闻:

听。

泣幽咽:

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明:

天亮之后。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

登:

踏上。

前途:

前行的路。

独:

唯独、只有。

石壕:

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30.【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南山:

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

荒秽:

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

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

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

狭窄。

草木长:

草木丛生。

长,生长

夕露:

傍晚的露水。

沾:

(露水)打湿。

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

只。

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

违背。

31.【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

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

有几种解释:

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

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

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

赵殿成注有二解:

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

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

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

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

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

《这里代指前线。

“单车”两句:

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候骑:

骑马的侦察兵。

3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3.【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