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696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 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4(第1-4章)沪教版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体积均为50毫升的水和酒精倒入同一量筒中(不振荡或搅拌),一段时间后混合液的体积明显小于100毫升.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不同分子的体积可能不同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

Mg2OB.氯化钠:

ClNa

C.氢氧化钙:

Ca(OH)2D.硫酸钾:

KSO4

 

4.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MnO2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D.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B.

称取氯化钠

C.

读取液体体积D.

溶解氯化钠

 

6.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

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7.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河水结冰B.铜线导电C.葡萄酿酒D.石蜡熔化

 

8.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打开弄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B.打磨过的光亮铝条置于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C.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汽

D.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9.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化学式为C6H10S3)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下列有关大蒜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蒜素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硫元素

B.大蒜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

C.大蒜素分子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是6:

10:

3

D.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

6:

3

 

10.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为金属元素B.碘酸钾(KIO

3)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1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烛炬成灰C.花香四溢D.滴水成冰

 

12.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

A.在量筒中溶解食盐制取食盐水

B.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

C.用烧杯做反应容器

D.在集气瓶中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解释正确的是(  )

A.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衣服上染上颜色,这是因为原子发生了变化

B.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这是因为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了

C.碘蒸气和碘溶液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碘分子

D.擦黑板时看到粉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运动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

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中伴随有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15.如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色素的作用

 

16.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

 

1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18.下列物质,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久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B.食盐水

C.新制的澄清石灰水D.肥皂水

 

19.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一般用药匙

B.取用少量液体可用滴管吸取

C.称量物品时直接用手取砝码

D.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可用试管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20.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图实验:

(1)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

(2)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

      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

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

(4)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让岩洞向游客开发,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该岩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

 

21.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炭黑及金属铜和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从管道烟泥中回收金属铜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过滤操作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在过滤时,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发现过滤速度很慢,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可能的情况).滤液B中的溶质有      (填一种).

(2)步骤④中,所加入的金属X与Zn的活动性顺序是Zn>X,而且金属X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用途最广泛的金属,X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除去不纯铜中的杂质金属X,可选用的试剂有      (填一种).

(4)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③”“反应④”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      中(填仪器名称),然后      (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三、计算题(题型注释)

22.胆矾晶体部分失水后得到某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华雪同学为研究CuSO4•xH2O加热后所得物质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

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如图所示,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

CuSO4•xH2O

CuSO4+xH2O↑.

(1)计算该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的值.(CuSO4•x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18x)

(2)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升温到t2℃,残留固体是黑色物质,则m=      g.(写出求m的过程)

 

 

xx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4章)(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体积均为50毫升的水和酒精倒入同一量筒中(不振荡或搅拌),一段时间后混合液的体积明显小于100毫升.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不同分子的体积可能不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50毫

升水倒入50毫升酒精中,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

B、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总体积减小,故B正确;

C、证明分子由原子构成,是通过化学变化证明的,酒精和水混合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通过这一现象不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大小,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B、根据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解答;

C、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解答;

D、根据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分析.

【解答】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还要预热;故操作正确;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

Mg2OB.氯化钠:

ClNa

C.氢氧化钙:

Ca(OH)2D.硫酸钾:

KSO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符号书写,并熟记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会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即将正、负化合价的数值交叉到相应符号的右下角,但注意原子团看作一体,含约数的一般要约分);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检验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解答】解:

A.氧化镁MgO2,化学式书写错误,因为:

(+2)+2×(﹣2)≠0,不符合化合物中:

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应改为MgO,故错误;

B.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错误;

C.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价,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H)2.故正确;

D.硫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故化学式为K2SO4,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4.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MnO2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D.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判断.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判断.

C、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

D、根据制备气体,气体不做原料等因素判断.

【解答】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会迅速放出氧气,而水不能反应放出氧气,故B正确.

C、过滤是把不溶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方法,浑浊的水中含有不溶的固体,故C正确.

D、制备气体,气体不做原料,而木炭燃烧需要氧气,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不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题目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所在,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学会信息迁移,既要模仿,又要注重创新.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

精灯B.

称取氯化钠C.

读取液体体积D.

溶解氯化钠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B、称量物质时,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且应“左物右码”;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溶解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解答】解:

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并且,物质和砝码的物质放反,故B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图中视线位置正确,故C正确;

D、溶解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掌握酒精灯、量筒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6.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实验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2)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

(3)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

(4)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5)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6)胶头滴管常与量筒配套使用.

(7)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

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A、根据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用后放回原位;故A使用方法正确;

B、根据滴管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故B使用方法错误;

C、根据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故C使用方法正确;

D、根据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故D使用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及其应用.

 

7.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河水结冰B.铜线导电C.葡萄酿酒D.石蜡熔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

A、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铜线导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8.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打开弄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B.打磨过的光亮铝条置于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C.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汽

D.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打磨过的光亮铝条置于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铝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化学式为C6H10S3)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下列有关大蒜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蒜素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硫元素

B.大蒜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

C.大蒜素分子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是6:

10:

3

D.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

6:

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大蒜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大蒜素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6=7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3=96,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大蒜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6%,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10):

(32×3)≠6:

10:

3,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

10:

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为金属元素B.碘酸钾(KIO3)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无法确定碘酸钾的化学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分析解题的能力.

 

1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烛炬成灰C.花香四溢D.滴水成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花香四溢只是分子的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2.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

A.在量筒中溶解食盐制取食盐水

B.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

C.用烧杯做反应容器

D.在集气瓶中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B、试管可作为反应容器;

C、烧杯可用来配制溶液和作反应容器;

D、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储存气体,也可用来做氧气实验.

【解答】解:

A、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错误;

B、试管可作为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正确;

C、烧杯可用来配制溶液和作反应容器,正确;

D、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储存气体,也可用来做氧气实验,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根据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解释正确的是(  )

A.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衣服上染上颜色,这是因为原子发生了变化

B.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这是因为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了

C.碘蒸气和碘溶液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碘分子

D.擦黑板时看到粉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衣服上染上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故选解释错误.

B、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汞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碘蒸气和碘溶液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擦黑板时看到粉尘在空中飞舞,粉尘是宏观的物质,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进行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