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477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Word版含答案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1.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都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既能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又能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6.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其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连线]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连线]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1)含义: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自我调节能力

(1)基础: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连线]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2)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5)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6)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2.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①⑤⑥⑧;属于化学信息的是②③⑦⑩;属于行为信息的是④⑨。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植物的有机酸

③昆虫的性外激素④孔雀开屏

⑤空气的湿度⑥鲜艳的花朵

⑦淡淡的花香⑧萤火虫的闪光

⑨蜜蜂的舞蹈⑩猎豹用尿液标记领地

3.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直接作用(  )

A.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关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增加生态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

选D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信息传递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关。

基因的多样性与个体和种群数量相关,与信息传递无直接关系。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解析:

选D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

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但信息传递不能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5.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6.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B.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解析:

选B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1.信息传递的模式

(1)信息传递的双向性:

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传递,也有输入者向输出者的反馈。

(2)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区别

联系

来源

途径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太阳能

食物链或食物网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

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信息传递

生物或无机环境

多种

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

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

[名师点拨] 关注信息传递的四个注意点

(1)生态系统的信息既可来自于生物,也可来自于环境。

(2)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和不同种生物间,还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题组冲关]

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解析:

选C 物质是循环的,可用甲图表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可用乙图表示;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用丙图表示。

2.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求偶行为利用的主要信息是动作,而不是颜色(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所以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归纳拓展]

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的辨别

(1)涉及光、声、温度(热)、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应为物理信息,其接收途径包括动物的听觉、视觉、皮肤及植物的叶、芽或细胞中光敏色素对光信息的接收等。

(2)涉及“化学物质”(包括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尿液、性外激素等)的信息为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

(1)结构的相对稳定:

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上。

(2)功能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可用下图来表示:

2.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

[思考探究]

(1)负反馈调节仅存在于群落内部吗?

提示:

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提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其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联系

(1)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名师点拨]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点提醒

(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题组冲关]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解析:

选D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弱,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4.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解析:

选D 题中的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代表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

y值越小,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到原来水平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即x值越小,所以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关。

[归纳拓展]

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的曲线分析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1.探究目的

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实验原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

(2)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3.观察指标

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来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实验流程

5.实验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选择的动物不宜过多,个体不宜太大

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防止生产量小于消耗量

[思考探究]

2.

(1)设计生态缸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提示:

设计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加入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且投入的生物之间应能够形成食物链。

(2)在设计生态缸时一般要加入河泥,请分析其作用。

提示:

提供分解者;为绿色植物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

(3)为保证生物的生存,必需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提示:

良好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其生物死亡就越快

B.生态缸中放入较多的小甲鱼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放在光线良好并且阳光直射的地方

解析:

选C 生态缸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要适宜,小甲鱼是该小型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数量宜少。

生态缸制作完成后,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缸内生物的死亡。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

选A 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

甲瓶中消费者数量过多,小鱼会很快死亡;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

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所述的信息传递,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一项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

选C 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中群体的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产生的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的物理信息大都来自寄主。

动物的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如求偶行为,也可以在异种生物之间传递,如捕食者的捕食行为信息向被捕食者的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如捕食者给被捕食者发出信息,被捕食者也可以发出信息给捕食者。

利用昆虫产生的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是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的生物防治,利用农药防治有害动物才属于化学防治。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

D.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选C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不同;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并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在下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一般情况下,描述正确的是(  )

解析:

选A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5.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生物类群的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6.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适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

选A 圈养家畜是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减少能量的消耗,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散养家禽也是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增大取食范围,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7.下列关于“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生态缸中生物数量越少,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解析:

选C 构建一个微生态系统必须具备生态系统需要的所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投入的生物生活力要强,否则会因生物很快死亡而使微生态系统被破坏。

生态缸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合适的比例,这样有利于其稳定。

黑暗条件下,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鱼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死亡,植物也会因为没有能量来源而死亡。

8.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0.01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解析:

选C 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3km以外的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9.下面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解析:

选C 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植物可接受物理信息,例如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能感受光周期的变化;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二、非选择题

10.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

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

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组别

假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①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跳舞是蜜蜂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

(2)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①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②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有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相同。

③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④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

答案:

(1)行为信息

(2)捕食和种间互助 调节种间关系

(3)①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②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儿不同

③“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④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

一、选择题

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解析:

选B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查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的种群密度;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较多,某种食物类型数量的变动对其数量的影响较小;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躲避敌害,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并不是在同类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2.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后来,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

C.早期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

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解析:

选D 藻类暴发,水草会因为缺少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死亡。

水生生物的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