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469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4页精品版

年第二学期语文第8册教案

(1)

1、古诗三首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

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

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

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

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

读给大家听。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

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

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

我理解“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

我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

遥望:

远望。

师: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

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

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

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

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

(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3、诗词对比巧识词牌

师生交流对词的认识。

除了预习提示中提到的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

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学法:

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题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好的

方法。

(设计意图:

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4、指导学法。

(1)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

(交流:

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迁移学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

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7、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1)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2)质疑:

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问题。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对比赏析

师生共同回顾曾熟悉的描写江南的诗句。

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此刻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引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朗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

读出感慨、赞叹!

读出眷恋、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2、赏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赏读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2)品读。

(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的江南的神情、体态来读;表演读;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总之读出自己的体会。

(3)当江南花红似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啊。

了解诗人曾写于洛阳一首《魏王堤》七绝: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对比感受,诵读。

3、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这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我们“能不忆江南?

(1)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创设情景读: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能不忆江南?

(反复读,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读出反问句的味道,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强烈的赞叹和思念之情!

4、小结: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

”收束全词,通过反问衬托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设计理念:

1、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品味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品味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中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这种民族特色文化的热爱。

2、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读等形式把诗的意境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

”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

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

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

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

(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

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

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

自学、感悟、诵读。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4、推荐一个“诗酒旖旎忆天堂”的网站,课下赏读。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

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一一篇带多篇,增加古诗词的积累。

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教后记:

欣赏与品读相结合,了解对偶句的特点,详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绝妙佳境。

另外,学生接触到词牌,了解词和诗在句式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2.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

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

(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

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

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

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

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

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

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

“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

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

这里为什么这样读?

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

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

你能试一试吗?

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

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

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

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

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

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

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

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后记:

清幽碧绿的水,奇伟壮丽的山,让人领悟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

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抓住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在朗读中神游漓江,走入画卷,体会如画美景。

学生对其中的优美句式非常喜欢,读起来琅琅上口,背诵效果也非常的好。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明确目标,点明学法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3.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二)学法

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

二、边读边想,列出游踪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请学生说作者的游览线路)

(二)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

(1)“蜿蜒”是什么意思?

(2)“上源”是什么意思?

(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

(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

(教师展示课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习“孔隙”

过渡:

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

(有生回答孔隙)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

(一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

(启发学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

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

(三)学习“路上”

过渡:

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

能读出来吗?

(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

2.“路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

(1)“映山红”有哪些?

“油桐”是什么植物?

(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

(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等词语)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

“洞外”)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

(2)“像桥洞似的”怎么理解?

(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等词语)

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

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

(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