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340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docx

高中作文教学系列论文

讲评----作文教学的精髓

程玉

作文是一个人文化生活的积淀,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

高中作文教学要承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主要责任,由此,作文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但我们往往只重视了作文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作文的评价。

那么,高中学生作文究竟要达到什么要求,什么样的作文才算得上好作文呢?

我觉得好的作文应该“言之有物”、“言之有文”。

“物”是内容,“文”是形式。

 让我们回顾一下《语文教学大纲》,总共有九条(第9—17条),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作文的过程,要“观察”、“感受”、“思考”、“表达”。

2)内容上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3)表达方式和语言方面的要求,“有个性、有创意”等。

4)是操作层面上的要求,“多写”、“多改”、“交流”、“展示”、“评价”。

5)明确规定了写作次数的要求。

6)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使用计算机写作的方向。

可见,尊重个性,以人为本就是高中学生作文要求的基本出发点。

与之相适应,个性的多元决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作文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然而僵化单一的作文评价模式严重遏制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以作文教学中“思想感情健康”的要求为例,无论《语文教学大纲》还是《高考考试说明》都明确提出作文要“思想健康”,不能偏题,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但目前的现实是思想健康基本上没问题,个性的真实很难做到。

每到高考,那些连篇的假话、空话简直令人惨不忍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作文评价上对语文僵化的政治化的理解造成的。

什么是“思想健康”?

说假话就是最大的思想不健康。

面对“战胜脆弱”,须知我们有多少学生正在脆弱的泥潭中挣扎;关于“诚信”的话题,在一片叫好的套话中我们怎能漠视假话连篇的无奈?

去年高考“心灵的选择”又有多少考生在心不跳、脸不红地编造“舍己为人”的故事?

中学生作文不同于公开发表的文章,更有别于文学作品。

说真话、抒真情这不仅是对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我们必须清楚作文的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书面交流能力,作文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二十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

“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

”以前中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政治性”,其流弊未清。

现在又过分强调“文学性”,编造、宿构大有市场。

似乎文学性越强,就越可以得高分。

这实在是对中学作文本质的误解和误导。

从考试评价的角度看,重点应该是看考生的文字功夫能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

我们既要肯定积极向上的主题,对那些表达困惑迷茫的作文也要多一分宽容。

因为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健康的形态五彩缤纷,学生的真实个性也应百花齐放。

中学生作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要求。

在古代,所谓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读圣贤书,写道德文章,作文是代圣人立言,即孔子讲的“述而不作”。

现代强调的是“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古代儒家思想有着绝对的话语霸权,学子们读的是圣贤文章,讲的是“四书五经”,不必也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而现在呈现的是话语的“有个性”,“有创意”是很重要的,这是不可迷失的“真实”。

`现在中学生作文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虚假空洞。

他们平时常视作文为畏途,教师总是变着法儿引导学生去写,而收效却寥寥。

因为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不能一蹴而就。

而目前功利第一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许多教师迷失了本真,大谈所谓技巧,处处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学生总是在高耗低效的模式下虚度时光。

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表述出来。

作文训练并不是为了培养作家、文章家,更不是为了培养人云亦云的庸才、奴才。

学生作文不同于公开发表的文章,文章是公开的,要担负起交流、教化的重任,而作文只是一种练习。

现在的作文训练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常常是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造成的。

比如有人置学生个性于不顾,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学生,一味地讲模仿、讲技巧,以为这是作文训练的捷径;现在提倡创新精神,于是又有人过分强调“想象力”的发挥,说假话、编故事颇为风行。

作为作文本源的真实的生活就这样被恣意践踏。

这样的作文训练岂不是一相情愿的缘木求鱼?

作文训练应该以“真实”为出发点,可以说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作文的意义,那不仅使“技巧”失去了依傍,更有害于诚信品德的养成,背离了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特点的素质教育的本质。

从“文化”的角度看,“真实”也是其本质内涵。

有人可能要说,文学艺术不是可以“虚构”吗,作文为什么不能编故事呢?

这里涉及到“艺术的真实”的问题,我们所反对的是“虚假”,并不是“虚构”,学生能达到这样的层次不但不是坏事,而且应该击掌叫好。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不是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

我们中学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全体学生,培养他们书面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创作的能力。

况且“艺术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连生活的真实都没有,那奢谈“艺术的真实”不等于在沙滩上建高楼吗?

教师是必须具备这样的层次感的。

我们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打基础,作文的基础当然是“真实”。

那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在作文训练中体现呢?

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虽然这是现代教育对不同层次、各个学科教育的普遍要求,但是语文,尤其是作文在这方面的体现最为显著。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日益彰显。

作为家庭、社会中的人,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必然有自己的情感和判断。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激活学生思维、情感,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的,人们只能清晰的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是活生生的人。

教育必须从学习者本人出发。

语言规范、作文技巧固然是要讲的,但这应该建立在个性的真实的基础上。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以个性为基础的思维本体,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针对传统作文“假、大、空”的状况,从张扬个性、尊重主体的角度出发,社会上推出了所谓的“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甚至“绿色作文”。

而高考也连续四年以“话题作文”的形式来为中学作文教学导航。

但是为什么高中作文教学成效不大呢?

说到底,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作文评价还不够科学,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单一僵化的倾向。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如果不从评价上打破僵局,尊重学生个性,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就不可能在作文教学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给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没有想象,就没有作品,就没有流传千古的佳作。

没有想象,就不能有永恒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动力和不竭的开发主观世界的重大发明。

想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优化民族创新精神的永不枯竭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想象作文的训练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

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

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所以从初一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

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

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

“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

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

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

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

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感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想象力来源于客观现实,来源于生活实践。

作文中的想象,作者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但是,无论想象如何广袤深远,它都被现实生活制约着,仿佛风筝,直上青云却以一线牵之。

我们看《西游记》,那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变来变去,却变不脱人间忠侠本色;那憨朴中有狡黠,自私里透老实的猪八戒,让你想起旧社会的农民甚至他的兵器——九齿耙,最终还是种田的农具变形。

从这里我们不是一眼就可看出想象和生活的联系吗?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以为作者提供展开想象翅翼的广阔天地,但并不意味着就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还和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深度有关。

表象越丰富,想象内容也就越丰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努力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够积累生活素材,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加强阅读,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

想象力同人的知识结构密切有关,只有贮备了丰富知识信息,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达到瞻前顾后而思接千载,触类以旁通而视万里的境界,这样,想象才能开阔、深邃,创新才有基础,发展才有后劲。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教材,在课外浏览各门知识,学习鉴赏诗歌。

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多种事物进行了鉴别、比较,才会有所发现,产生深刻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才可能新颖、独特,相反孤陋寡闻,缺乏知识,其想象力必然就是流于一般或是胡思乱想,所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和发展想象能力的必要条件。

四、引发激性,培养丰富的情感。

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

情感是想象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烈动力。

陆机在《文赋》中说,当作者进入想象的时候,“情瞳眬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

空虚的,具体的;无形的,有形的;寡情的,含情的。

于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有人说,想象是人身上的热度里产生的。

这也说明了想象和感情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郭沫若在日本创作《地球,我的母亲》之时,处于极度的热烈、亢奋的情绪中,以致于从图书馆出来,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甚至索性在路上睡下,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

这样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才能创作出新颖、奇特传之千古的文章。

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注解。

加强想象作文训练,就是把学生引入社会,感悟生活,激发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文学天地中自由翱翔,才能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写作------诗歌

程玉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进入课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文教学如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谈文色变的恐惧思想有极佳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变得声情并貌、生动活泼,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让学生作文鲜活、丰富起来。

一、看录像,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积累离不开生活体验。

但现在的学生久居于钢筋水泥筑成的大厦。

每天两点一线的机械操作使他们很少有空闲去体验生活。

偶尔有,也存在范围少,内容单调的弊端。

而多媒体的图片,录像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于是在尽量鼓励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的同时,我也把多媒体引入了作文课堂。

1、在欣赏中写景

每次遇到写景的作文,学生几乎选择的是"校园一角""公园一角"这些地方。

似乎它们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所写内容也差不多,针对这一点,我找来了一些图片和录像带。

它们有的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秀美,有的体现了大海的浩瀚,有的描绘了草原的广阔,还有泰山的雄伟,桂林山水的迷人……一节课孩子们在祖国的秀丽山川中遨游,感受着这些美景,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时,我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写写那儿的美景。

孩子们立刻投入到习作中,把心中的赞美化为文字,记下刚才的所得。

语言虽有些稚嫩,却饱含着真情。

有些学生还想假期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他们到那里去旅游,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欣赏中写景虽比亲身去体验稍逊一筹,但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习作信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避免单调重复。

也可以在感官上刺激学生,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间万物的奇妙,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多样性。

2、让记忆鲜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会在人的头脑中渐渐发黄,褪色。

即使是一些曾经难忘的事也会模糊起来。

有时学生想写就是苦于细节的不完整,不得不编造,作文让人看了有些失真。

于是录像有了用武之地。

去年元旦联欢会,一个学生别出心裁地让爸爸扛来了摄像机,摄下了那珍贵的欢乐时光。

不久一篇作文要求记一次元旦联欢会。

孩子们就把那盘录像带放入录像机中。

我们在一起重温那次欢乐的同时,作文的素材也一幕幕重新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

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我们才实现了时间、空间的转移,作文课也乐趣多多。

二、电脑绘画,尽情创造

电脑绘画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技能,与作文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文能成画

《暮江吟》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学诗后,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江上美景。

学生在这个再想象的过程中必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时我就帮助他们把想象变成电脑中的画。

随着一幅幅展现深秋傍晚到夜晚江上美景的画面的诞生,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春天植树踏青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特点,再来绘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学生们在构图的同时,不是也经历了一次构思的训练吗?

2、画写成文

学生掌握了多媒体技术后,就可以利用它在电脑屏幕上很快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绘出来。

学生绘画不是盲目乱画,他们头脑中都有创作、思维过程。

这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画面内容及所体现的意义,再写下来,就是一种训练成文的灵活方式。

如一个写小发明的作文,不少孩子制作出小发明后,还根据其构造、制作过程及用途配上了电脑绘制的示意图。

作文课上他们把示意图借助于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并根据示意图有条不紊地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小发明的构造及用途,清楚明了,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不少孩子也效仿,给自己的小发明配上了示意图,这样小发明的制作过程、构造、用途在他们头脑中已形成清晰的表象,此时再要求他们动笔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不会杂乱无章。

借助电脑绘画写作文使学生兴趣大增,这种由文到画再由画成文的训练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听音乐,挥洒想象

想象使生活变得精彩,想象也使作文丰富,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

而音乐,这种无形的语言则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语文书十二册有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写小学生活中你所经历的一件难忘的事。

课上我先播放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支歌。

优美的旋律响起: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音乐声中我对孩子们说:

"同学们,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

在这六年里,我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那次经历也许让你终身难忘。

就让我们用笔把它记下来当作永久的留念吧。

"边说我还把我们曾经一起春游,一起游戏,一起劳动,一起参加比赛的照片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孩子们随着深情的乐曲和一张张留下他们灿烂笑容的相片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笔尖流淌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这里所起的作用。

正是它激活了情商,勾起了心灵的诉说。

《鸟的天堂》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南国大榕树的茂盛,言语间尽显赞美之情。

其间空白点不失为训练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的好机会。

于是我放了一段舒缓的钢琴曲,让学生随机朗诵。

乐曲优扬,书声朗朗,对文字的不同体验,涌动在每个人心中。

再要求学生信笔写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一次成功的练笔就此展开。

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功劳。

四、玩游戏,也能作文

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机智性能开发智力,培养儿童的敏感性。

但盲目地玩就会玩物丧志。

有些家长谈之色变。

如果将电脑游戏科学地引入课堂,也可以寓教于乐。

电脑中储存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玩过一个游戏后,我就让学生想想你玩的是什么游戏,有什么规则,你怎样从陌生到熟练。

想清你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

如玩"排雷"游戏,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学生在游戏中必须分析地雷的位置,经过反复失败才逐渐掌握窍门。

游戏结束,我要求孩子们把这次"探险"经历说给组员听听,再写下来。

孩子们正在兴头上,自然兴趣盎然,互相介绍着各自的成功经验。

由于是亲身经历,对游戏的规则,过程及结果也叙述较清楚。

再写下来自然不费力。

这样玩中说,说中写,写中玩,既完成了作文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思维。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用于作文训练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轻松愉快地积累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写作能力得到培养。

 

作文写作三步曲

程玉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综合素质。

”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

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作文是一大难点,学生“怕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中“内容空洞”又是学生作文的一种通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训练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我认为,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提高作文的好方法。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一些客观事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

因而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接触生活实际,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下面我就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作文训练“写一种你所熟悉的蔬菜或水果”,以《我观察西红柿》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写作文”的。

一、联系实际——回忆生活情境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为了给学生创设极其丰富的题材,让他们情趣盎然,习作时既有现成材料,又有深刻感受,我课前准备了品种繁多、颜色各异的西红柿和一些水果。

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我首先以疑激趣:

“这些西红柿漂亮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很漂亮?

你还见过哪些西红柿?

”简单的几句问话,勾起了学生对西红柿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于是学生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有的说:

“西红柿的颜色很漂亮。

”有的说:

“西红柿的形状很漂亮。

”有的学生甚至还能说出:

“西红柿的颜色可多了,有绿油油的(俗称‘贼不偷’),有黄澄澄的,还有红通通的,可漂亮了!

”“西红柿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像灯笼,有的像桃子,有的像鹌鹑蛋(学名‘圣女果’),还有的像南瓜,美极了!

”……

二、动手操作——体验生活情境

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更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理解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中,大量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即通过模拟现实,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关系,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

动手操作是手、眼、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实验得出:

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100,加上动手话动,则能吸收90/100。

在这节课中,指导学生观察完西红柿的外形后,我又指导他们观察内部结构。

“西红柿除了颜色很多,形状各种各样外,还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是营养师,下面请你们亲自动手‘解剖’这些西红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各自拿出事先用水泡过的西红柿,专心观察,又拿出新鲜西红柿,两人一组用水果刀西红柿,,同学们边动手操作,边热烈讨论,思维活跃,兴趣高涨。

学生说道:

“我小心翼翼地剥下西红柿的皮,发现原来这皮不但薄还很透明,就像一片透明胶。

剥下皮就露出红嫩的果肉,我用刀子轻轻将它切开,发现果肉里有很多像芝麻一样的淡黄色的籽。

鲜红的汁水也顺着我的手指滴下来。

我尝了尝,感觉味道特别美,甜津津的,一直甜到我的心里。

”……

三、丰富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学出现学习与生活脱离现象,致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教师难教,学生难懂。

实施生活化教学,使课堂“回归生活”,知识、能力综合应用,孩子们各项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学到知识后,我又创设生活情境,拿出香蕉、桔子等水果,让小朋友当推销员,进行迁移训练:

“现在呀,我们来到果园,每个小朋友都是水果专家,请你们观察自己的水果,然后介绍你的产品,重点介绍你的水果比别人更好的特点,推销出去了。

说明你介绍成功了,老师将给你颁发‘优秀推销员’荣誉证书。

”由于有观察西红柿的过程,所以同学们轻车熟路,观察变得得心应手,发言更是妙语连珠:

“这桔子皮是金黄色的,果肉外面有白白的桔络,掰开淡黄的桔瓣,一个个像小元宝一样紧紧抱成一团。

你掰一瓣放进嘴里,那甜甜的、带点儿酸味的汁水就一直流到你的心田。

”……“如果你想吃香蕉,就要剥开这黄中带青的皮,剥开后,奶黄色的果肉便露出来,这时你只需轻轻地咬上一口,就感到果肉是软软的,你的口中便充满了香喷喷、甜蜜蜜的味道,吃完了,这味道还口中久久不散。

”……

四、游戏活动——融入生活情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歌唱,有的喜欢讲演。

就是语言表达也各有不同,有的擅长形象描述,有的擅长逻辑分析,这些差异在教学中都需尊重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孩子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这是关注个性发展的体现。

课堂进入尾声时,我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活动,寓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