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067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docx

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

2013届高考复习专项知能检测(十一)

(见学生用书第237页)

一、(2012·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遵路,字安道。

父淑,第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章献太后承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

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

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

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

会罢江、淮发运使,遂兼发运司事。

尝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蓄泄水利。

又广属郡常平仓储至二百万,以待凶岁。

凡所归划,后皆便之。

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

徙广州,辞不行。

是时发运司既复置使,乃以为发运使,未至,召修起居注。

元昊反,建请复民兵。

除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

受诏料拣河东乡民可为兵者,诸路视以为法。

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

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夷简忌之,出知宣州。

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

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被疾犹决事不辍,手自作奏。

及卒,仁宗闻而悼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

遵路幼聪敏,既长,博学识大体。

母丧,庐墓蔬食终制。

性夷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

其为政简易不为声威,立朝敢言,无所阿倚。

平居谦俭无他好,既没,室无长物,其友范仲淹分奉周其家。

(选自《宋史》)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开封府推官       权:

暂代官职

B.凡所规划,后皆便之便:

方便

C.又广属郡常平仓储至二百万广:

扩充

D.会罢江、淮发运使会:

恰逢

【解析】 便,是意动用法,“便之”即“以之为便”,也就是“感到方便”的意思。

【答案】 B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遵路“立朝敢言,平居谦俭”的一组是(  )

①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②遵路条奏十余事

③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

④元昊反,建请复民兵

⑤母丧,庐墓蔬食终制

⑥既没,室无长物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解析】 ①只能说明其有远见,③是对其官职变化的叙述,⑤反映其“识大体”不能反映其“平居谦俭”。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遵路颇具远见卓识。

他曾预先在吴中地区购买粮食,储米备荒。

不久果然因天荒严重缺粮,常州及其他州郡的灾民都赖此度过饥荒。

B.吴遵路在真州、楚州、泰州和高邮军设置十九个斗门,用来储泄洪水、改善水利工程。

又增加了所属州郡储备粮食,用来防备灾年。

C.吴遵路在担任工部郎中时,因为审理蕲州王蒙正故意判属吏死罪一案有失误,而被降为洪州知州。

让他移任广州,他推辞没有就任。

D.吴遵路为官勤勉,即使身患疾病仍不停他决断政务,亲自写奏章。

当他去世后,宋仁宗也表示哀悼,并下诏派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回京。

【解析】 “常州及其他州郡的灾民都赖此度过饥荒”不当,文中“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意思是“百姓靠吴遵路预先购买的粮食度过饥荒,从其他州逃荒而来的人也有十之八九得以保全性命”,并不是所有的其他州郡的灾民都赖此度过饥荒。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没,室无长物,其友范仲淹分奉周其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遵路列举十几件事情上奏朝廷,言语都十分激切刚直,惹得太后不高兴,离京出任常州知州。

(2)吴遵路与他们三人的关系很好。

(3)去世后,家里没有什么贵重的物品,他的朋友范仲淹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接济他的家人。

【参考译文】

吴遵路,字安道。

父亲吴淑,进士及第,积官至殿中丞,任秘阁校理。

章献皇太后垂帘听政,政事的是非得失,臣下都不敢议论。

吴遵路列举十几件事情上奏朝廷,言语都十分激切刚直,惹得太后不高兴,离京出任常州知州。

他曾经预先在吴中地区购买粮米,以防备灾荒之年,不久果然缺粮严重,百姓靠吴遵路预先购买的粮食度过饥荒,从其他州逃荒而来的人也有十之八九得以保全性命。

积累官资升到尚书司封员外郎,任理开封府推官,改任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的头衔,出任淮南路转运副使。

正逢朝廷废除江、淮发运使,于是兼管发运司的事务。

曾经在真、楚、泰三州和高邮军设置十九个斗门,用来储泄洪水、调整水利工程。

又使所属州郡常平仓的储粮增加到二百万石,用以防备灾年。

凡是他所规划采取的措施,后来的人都感到很方便。

升至工部郎中,因为审理蕲州王蒙正故意判属吏死罪一案有失误,被降为洪州知州。

又让他移任广州,他推辞不去。

当时发运司已经重新设立使职,于是任命他为发运使。

还没有到任,朝廷又召他入京修起居注。

元昊反叛,吴遵路建议重新恢复民兵。

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

受诏考察和挑选河东乡民中可以当兵的人,各路相继效法。

晋升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管理属吏严格认真,所属各县没有要追捕的犯人。

当时宋庠、郑戬和叶清臣都是宰相吕夷简不喜欢的人。

吴遵路与他们三人的关系很好,吕夷简对此很忌讳,让他出任宣州知州。

上呈《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

移任陕西都转运使,升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身患疾病仍然不停地决断政务,亲手书写奏章。

等他去世后,仁宗闻讯表示哀悼,下诏派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回京。

吴遵路从小就十分聪明机智,长大后,学问广博而识大体。

母亲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吃素,守完丧期。

性格平和高雅、谨慎稳重,不苟言笑,擅长书法。

他治理政事简明易行,不虚张声势,在朝廷中正直敢言,不奉承和依附别人。

平时廉洁节俭,没有过分的嗜好,去世后,家里没有什么贵重的物品,他的朋友范仲淹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接济他的家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

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

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

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

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

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

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

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

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

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

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

会于由页、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

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

中外权要,更於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

“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

”存诚附中使奏曰:

“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

不然,臣期不奉诏。

”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

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

上令付仗内鞫问。

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

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

未视事,暴卒。

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

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讨:

征讨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绳:

约束,制裁

C.鉴虚罪款已具具:

具体

D.不然,臣期不奉诏期:

要求

【解析】 具:

齐备。

【答案】 C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组是(  )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

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

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⑥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③④⑤D.③⑤⑥

【解析】 ①是薛存诚给皇帝密奏,说明自己的看法;②表现薛存诚行事严谨;⑥是皇帝对薛存诚的赞扬及对鉴虚的处理;这些句子均不能“表明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薛存诚出生于书香门第,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史。

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B.鉴虚受贿一案,鉴虚贪赃金额巨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

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其行事风格令皇上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D.薛存诚被朝廷调任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担任御史中丞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突然死亡。

【解析】 皇上并不是畏惧,而是赞赏。

【答案】 C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陷害,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惩罚。

(2)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3)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官处事,则坚定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参考译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

父亲薛胜会写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赋》,文辞清楚明朗,被当时人所称颂。

薛存诚考中进士科,多次被征用到藩镇幕府任职,召入朝廷后任监察御史,主持馆驿事务。

元和初年,官军讨伐刘辟,转运官务和传送文书的事务繁重,皇上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馆驿使。

薛存诚秘密上表议论此事,认为这有损公事体统。

恰巧谏官也上表议论此事,皇上这才收回命令。

薛存诚转任殿中侍御史,升任度支员外郎。

裴垍任丞相时,起用他为起居郎,转任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并主管侍御史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

琼林库使上报的工徒数目很大,薛存诚认为这是奸人篡改名字想借此逃避赋税徭役,所以没有批准该报表。

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陷害,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惩罚。

有关这两件事的敕令相继到来,薛存诚皆扣着不发。

皇帝知道这事情后很高兴,命令宦官前去嘉奖安慰他,还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

有个僧人叫鉴虚,从贞元年间就结交有权有势的、受皇帝宠信的人,并广受贿赂好馈赠,因有宦官这座靠山,官吏不敢将他绳之以法。

恰巧于由页、杜黄裳因自家私事发案,牵连到鉴虚而被逮捕入狱。

薛存诚审问并查获鉴虚受贿数十万,罪状成立,当处以极刑。

朝廷内外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上宣旨将其释放,薛存诚不执行皇帝的旨意。

第二天,皇上又命令宦官到御史台宣旨说:

“朕宣召这个僧人是要当面审讯,不是赦免他。

”薛存诚让宦官捎回奏章说:

“鉴虚罪状已经齐备,陛下若要召回去而赦免他,那就请先杀掉臣下我,然后才能带走这个僧人。

不然的话,小臣我不能奉命。

”皇帝赞赏他坚守执著,并下令听他的建议,鉴虚最终被鞭笞打死。

洪州监军高重昌上奏诬陷信州刺史李位谋反,李位被押送到京城。

皇帝下令将李位交给宫禁中的宦官审讯。

薛存诚一天三次上表,请求将李位交给御史台审讯。

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不久,薛存诚被再次授任为给事中。

几个月后,御史中丞缺员,皇上想到薛存诚以前的成绩,对宰相说执法官员谁也无法替换薛存诚,于是又授任他为御史中丞。

还未上任治事,突然去世。

宪宗深为痛惜,追赠他为刑部侍郎。

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官处事,则坚定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三、(2012·淮北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

“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

”晏惊动,曰:

“然,为之奈何?

”谭曰:

“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

“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

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

“吾欲以谶决之,何如?

”谭默然良久,曰:

“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

“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

”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 ①卫子夫:

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

诚实、谨慎。

③谶:

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竟:

最终

B.夫士以才智要君要:

要挟

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善:

交好

D.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谢:

谢绝

【解析】 要:

求取重用或信任。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女以媚道求主乡里以为荣

B.诏狱,无所得,乃解良久乃得解

C.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说以辅国保身之术

D.闻谭名,欲与之交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解析】 A项,介词,凭借/介词,把。

B项,均为副词,才。

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跟。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

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解析】 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

【答案】 A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2)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非议。

【参考译文】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

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郎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

他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

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郎官。

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非常友好。

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进宫做了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也沉默寡言,很不如意。

桓谭劝说道:

“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最终废皇后,而立了卫子夫。

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

”傅晏很受触动,说:

“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

”桓谭说:

“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读书人凭借才智取得国君的信任,女子凭借谄媚讨好求取皇上恩宠。

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

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非议。

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

”傅晏说:

“好。

”于是他遣散了府中常住的宾客,又进宫禀报皇后,像桓谭告诫的那样。

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

于是朝廷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

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

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

后来大司空宋弘举荐桓谭,授予议郎给事中之职,于是上奏章陈述时政应该注意的事宜,说:

“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

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

执政的国君,都想要兴教化立善德,然而政治未能清明的原因,就在于所说的辅佐大臣是否贤明。

”奏章呈上后,皇上不看。

这时,皇上正迷信谶语,常用谶语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

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

“我想用谶语来决定此事,怎么样?

”桓谭沉默好久,说:

“我不读谶书。

”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极力辩说谶书不是经典的道理。

皇上大怒道:

“桓谭非议圣上无视国法,拉出去斩了他!

”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哀求很久才得以赦免。

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死,死时七十多岁。

起初,桓谭写《新论》,论说当时的时事,世祖称好。

《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

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行狩猎,到了沛县,派使者去祭祀桓谭墓冢,乡里人把这看作很光荣的事。

四、(2012·蚌埠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

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

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

“相国诚善楚太子乎?

”应侯曰:

“然。

”歇曰:

“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

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

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

愿相国孰虑之。

”应侯以闻秦王。

秦王曰:

“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黄歇为楚太子计曰:

“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

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

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

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

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

歇乃自言秦昭王曰:

“楚太子已归,出远矣。

歇当死,愿赐死。

”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

应侯曰:

“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位,是为考烈王。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

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

“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因并献淮北十二县。

请封于江东。

考烈王许之。

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质:

做人质

B.歇当死,愿赐死当:

应当

C.出身以徇其主徇:

献身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咎:

责备

【解析】 当:

判罪。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不如归其太子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B.①应侯以闻秦王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①秦因遣黄歇②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 A项,“其”①为代词,代楚,②为代词,那个;B项“以”①为介词,把,②为连词,来;D项“之”①为结构助词,的,②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答案】 C

3.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在太子易服为使者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常常称自己生病不见秦使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封给春申君江东,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四大公子”分别为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削弱对方力量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解析】 A项,并没有里应外和,而且也没有一起返回;B项,是称太子病了;C项,并不是在太子登基的时候。

【答案】 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

(2)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回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

【参考译文】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

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

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

“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

”应侯说:

“是啊。

”黄歇说:

“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

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

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

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

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

”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

秦王说:

“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