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033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新版粤教沪版

光和眼睛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知|  识|  框|  架

重|  点|  突|  破

一、两个概念

1.光源:

能够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线:

描述光的传播________和________。

二、三种传播方式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________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

________、________等。

2.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________方向又________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3.光的折射:

光由________介质进入________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三、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________;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经过________;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________于主光轴。

四、七个重点实验

(一)三个演示实验

图解

结论或注意事项

 光在________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光________,通过小孔后成倒立的实像

 白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组成

(二)四个探究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在平面镜上竖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光屏由可转折的两块板组成。

①用量角器测量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②白色光屏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可转折的两块板组成,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__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角。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①将一块玻璃板竖直地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使用玻璃板便于______________;架在直尺上可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__呈现在光屏上,是________像。

3.光的折射规律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将水槽的后面紧贴一块硬纸板,可______________;让光线________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把水槽换成玻璃砖,重复实验,是为了使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和入射角位于________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

光垂直射到水中或玻璃中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__。

4.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①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从而使三者在____________;光具座上附有标尺,便于测量____________;②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和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特点

物像位置

像距v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f

u=2f

异侧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能成像 射出平行光

/

u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物理研究方法

该方法在本章的应用

模型法

 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人们引入了光线的概念,使对光现象的描述及其规律的研究形象化、具体化

等效替代法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一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二是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点燃的蜡烛所在的像的位置,使之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即利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

  夯基专训——易错概念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光源。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夜晚在广场上能看到激光束说明光线就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线到达了物体上。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90°。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镜面反射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但发生漫反射时有的光线不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当站在平面镜前的人远离镜面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小。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对比均为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偏折。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在光的折射规律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因此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为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为发散光线。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需要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所有正立的像都是虚像,所有倒立的像都是实像。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物体经凸透镜成的所有放大的像都是虚像,所有缩小的像都是实像。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凸透镜成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则像远离凸透镜,此时像变大。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矫正近视眼应该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应该戴凹透镜。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均成放大的像,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均成缩小的像。

分析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能专训——重点考点剖析)

考点一 生活中的光现象识别

此考点考查各种光现象的区分,命题者往往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色散现象放在一起,利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一次性展示,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光的传播路径,再根据光线经过的介质作出正确的判断,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1如图3-T-1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图3-T-1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1 ]

考点二 光学计算

光学计算主要考查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间接考查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定义,光的反射规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确定物距、像距或焦距等。

例2如图3-T-2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玻璃在______侧。

图3-T-2

例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8cm C.12cm D.18cm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2 ]

考点三 光学作图

此考点主要考查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熟悉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明确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以及三条特殊光线的特点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中考命题的常考点。

例42017·盘锦如图3-T-3所示,将一个发光小球S放在平面镜前,眼睛在P处看到平面镜中也有一个同样的“小球”。

请作出一条眼睛看到该“小球”的光路。

图3-T-3

例52017·孝感请在图3-T-4甲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图乙中画出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图3-T-4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3 ]

考点四 光学仪器的应用

本考点主要考查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应用,习题往往是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例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4 ]

  实验专训——重点实验突破)

实验一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例7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

改变入射角,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图3-T-5甲所示)。

B.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C.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D.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α和∠β。

图3-T-5

(1)上述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_。

(2)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

(3)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步骤D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延伸】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

(1)在图3-T-5甲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__。

(2)在图3-T-5甲中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硬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如图3-T-5乙所示,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若需观察反射光线,请你用另一种方式将它显示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2017·泰州节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3-T-6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图3-T-6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5 ]

实验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82017·营口改编婷婷用如图3-T-7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她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图3-T-7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并用________去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

【变式延伸】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

(1)婷婷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2)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置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

支持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5 ]

实验三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例9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延伸】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

(1)如果光从水或者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考点专训]见[本章中考链接(三)考点

5 ]

实验四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0如图3-T-8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3-T-8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____的实像。

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________和________。

(4)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小明发现,在蜡烛与透镜逐渐接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5)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变式延伸】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

(1)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_偏离光屏中心。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像,他应该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开放探究】

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1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请你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

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3)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