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945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菏泽市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CaCl2、NaOH、K2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24g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沉淀和滤液。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2、NaOH和Na2CO3

B.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K2CO3和NaCl

C.滤液中一定含NaCl和K2CO3,可能含NaOH

D.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CaCl2、NaOH

【答案】B

【解析】

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设生成1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

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

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CaCl2——CaCO3Na2CO3——CaCO3K2CO3——CaCO3

111100106100138100

x10gy10gm10g

X=11.1gy=10.6gm=13.8g

11.1g+13.8g=24.9g>24g,故选B。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3.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

Fe2O3→Fe3O4→FeO→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

6.6g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设FeO的质量为x

设12gFe2O3完全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y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的质量为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详解】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

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

B。

4.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20%

C.25%

D.40%

【答案】C

【解析】

【详解】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C。

5.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

选B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

考点:

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

7.某同学将mgMg、A1、Zn、Fe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的取值范围是

A.2.4≤m≤6.5

B.2.4

C.1.8≤m≤6.5

D.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Mg、A1、Zn、Fe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是由金属离子(Mg2+、A13+、Zn2+、Fe2+)和Cl-组成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中含有Cl-的质量为(m+7.1)g-mg=7.1g。

则该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7.1g÷

=7.3g。

假设分别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则

由计算可知,若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时,m最大值为6.5g,最小值为1.8g,而该物质为混合物,故m的最大值应小于6.5g,最小值应大于1.8g,故选D。

8.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x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xC的化学式是Fe2C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D、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xC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设还原铁粉中铁的质量为x

x=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xC的质量为:

14.06g-13.44g=0.62g,故FexC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0.62g-0.06g=0.56g,故56x:

12=0.56g:

0.06g,x=2,故FexC的化学式为:

Fe2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错误;C、据图知:

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正确;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正确。

故选C。

11.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

B.b点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Ag+

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

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置换出来银后,溶液质量减小;再跟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置换出来铜后,溶液质量增大。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但锌还未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b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了,b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故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是锌在置换铜,c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d点时锌粉已经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不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先看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再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出金属与溶液之间置换的先后顺序,最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求解。

12.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KNO3

NaCl

热水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B

KCl

K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

C

Cu

Fe2O3

碳粉

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

D

O2

CO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正确;B、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碳粉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的取值范围是W≥8gB.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C.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D.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

【答案】D

【解析】

解法一: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0

m   x     y

x=

 y=2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同时放出氢气质量为c。

Fe+CuSO4═FeSO4+Cu固体质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2m                 a

a=0.1m

 Fe+H2SO4═FeSO4+H2↑

 5698           2

 b14g-

c

b=8-0.7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

a=b,0.1m=8-0.7m,解得m=10g,b=1g。

由于b=1g,所以有:

c≈0.04g

由题意可知,硫酸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H2SO4 ~FeSO4

98     152

100g×14%z

Z=

加入铁粉的质量W=

×

×100%=8g;

最后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19.73%

故选D。

解法二:

根据加入铁粉后,固体质量相等,则说明反应消耗铁粉的量等于析出金属铜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H2SO4

H2SO4、CuSO4

FeSO4

则存在关系式:

H2SO4~Fe~FeSO4

9856152

100g×14%xw

解得x=8g,w=21.7g,则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8g÷

=10g,则A、B项正确。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z。

CuO+H2SO4═CuSO4+H2O

8098160

10gyz

解得y=12.25g,z=20g,则剩余H2SO4的质量为100g×14%-12.25g=1.75g

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Fe+H2SO4═FeSO4+H2↑

982

1.75gm

解得m=0.036g,则D项错误。

则最后所得硫酸亚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7%,C项正确。

点睛:

分析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要使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必须使硫酸消耗多余的Fe,且消耗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

14.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

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

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错误;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2CO3和NH4Cl等,错误;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

故选D。

15.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

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故选D。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D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B。

考点:

除杂质

17.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4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3

【答案】D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

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

(27g﹣24g)/1=1:

3,故正确,故选D。

点睛:

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

18.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主要考察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

①2C+O2

2CO氧气不充足;2CO+O2

2CO2;C+O2

CO2

CO2参加光合作用产生O2

②2Mg+O2

2MgO;MgO+2HCl=MgCl2+H2O;2H2O

2H2↑+O2↑;2H2+O2

2H2O

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4+Ba(OH)2=2NaOH+BaSO4↓;Na2CO3+Ba(OH)2=2NaOH+BaCO3↓;CO2+2NaOH=Na2CO3+H2O都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选D。

【点睛】

注意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

19.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