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843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docx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学年九年级月考生物试题

北京市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图中的1为小肠绒毛,箭头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处物质的吸收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B.血管②为小动脉,血管③为小静脉

C.从②到③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

D.从②到③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做的好处是

A.将食物在口腔中彻底分解B.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充分吸收营养物质D.有助于食物进一步消化

3.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

B.图b→c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

C.图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

A.肺泡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组织细胞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5.下图①②④处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小,数量多B.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C.都分布毛细血管D.物质交换的面积小

6.“管住嘴,迈开腿”有益健康。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消耗多余的营养

B.运动时心率加快促进食物消化

C.运动时呼吸加快提高供氧量

D.控制饮食能防止营养摄入过多

7.取一个完整的猪心,在解剖前,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处分别向猪心注入清水,下列哪一组血管会流出清水(  )

A.肺动脉和肺静脉B.上腔静脉和肺动脉

C.肺静脉和主动脉D.肺动脉和主动脉

8.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气体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运输

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消耗的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C.经体循环,血液因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增多,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人能够控制呼吸运动暂时停止,这说明人的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上

9.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中为含尿素减少的静脉血

B.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的是动脉血

D.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的营养物质比a少

1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一端连接小动脉,一端连接小静脉

B.左心房收缩将血液压送至送至左心室,此时,主动脉基部的瓣膜打开着

C.冠脉循环开始于主动脉基部,终止于右心房,为心肌供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D.清晨,血液流经小肠壁后,O2减少,CO2增加,养料增多

11.人体膀胱贮存尿液达到一定容量时会刺激膀胱内壁引起排尿反射。

膀胱壁内有牵张感受器,能够感知膀胱的扩张程度。

下图为正常成人排尿反射过程示意图。

据图选择正确答案()

A.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是⑤→④→③→②→①

B.新生婴儿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成人的排尿反射要依次经过图中⑤→④→③→⑥→⑦→②→①

D.如果患者的⑥部位受伤,不仅没有知觉,而且尿失禁

12.手被烫,正常人会来不及思考就会迅速缩手,下列哪一反应与缩手这一反应属于同一类型?

()

A.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B.吃到酸性食物,分泌唾液

C.看到红灯亮起,立刻止步

D.阅读路线指导,到达地点

13.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动脉外膜下有压力感受器,能够感受血管扩张程度,转变成神经冲动。

B.人体调节血压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这一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一旦受损,人会停止呼吸

C.人体对血压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等疾病,下列做法都是可以:

适量运动、高盐饮食、控制体重和戒烟限酒

D.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壁被牵张的程度增大,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增高,神经冲动沿着②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最后作用于心脏,使心脏的泵血量减少,血压降低

14.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排出D.皮脂腺的分泌

15.原尿和尿液成分相比,是尿液中()

A.有尿素和水

B.有无机盐

C.尿素浓度高,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

D.只有量的差别

16.在剧烈运动、高温环境等情况下,人排尿比通常情况下少,原因是()

A.消化管在高温条件下吸收水能量差

B.代谢消耗水分增多

C.膀胱在高温条件下膨胀,储存能量增强

D.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调节体温

17.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18.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

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19.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20.下列反射全部属于简单反射的一组是()

A.膝跳反射、排尿反射B.谈虎色变、眨眼反射

C.杯弓蛇影、缩手反射D.望梅止渴、排尿反射

21.【最新】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D.效应器

22.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

()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

A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

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A.AB.BC.CD.D

23.人体的运动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的功能是()

A.促进血液循环B.运动、支持和保护

C.促使心肌发达D.提高肺的通气能力

24.球迷观赛时,看到精彩瞬间会激动得欢呼雀跃。

对球迷这种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种反应过程属于反射

B.这种反应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眼和耳是感受刺激的主要器官

D.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效应器

25.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手腕屈和伸等动作,关于这些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B.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完成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体现了关节的牢固和灵活

26.某校兴趣小组探究了四种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得到的结果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这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

27.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产生的

C.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D.病原体就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8.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对这种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A.是防御行为B.是先天性行为

C.是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是学习行为

29.今年5月,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和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A.传染源、病原体B.传播途径、传染源

C.病原体、传染源D.传播途径、病原体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列材料,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实验人员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员发现小鸭模仿它们的母亲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选择:

30.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偶然行为C.取食行为D.学习行为

31.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实验模型B.对照组C.实验组D.一个变量

32.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A.它们可能吓唬其它鸭了B.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C.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三、资料分析题

33.火龙果是一种常见水果,在我国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多有种植。

研究人员比较了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两个品种的营养成分,结果见表1。

表红心火龙果与白心火龙果的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红心火龙果

白心火龙果

水分含量/(g·100g-1)

85.11

84.95

总糖/%

18.70

7.28

蛋白质/(g·100g-1)

13.0

11.2

粗脂肪/(g·100g-1)

2.28

1.42

能量/(kJ·100g-1)

2978.36

2424.67

膳食纤维/(g·100g-1)

3.2

1.1

果胶/(g·100g-1)

0.27

0.12

低聚糖/(g·kg-1)

89.6

86.2

(1)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表中未包含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

根据表中结果可知,________的营养价值更高。

火龙果含糖量较高,对于________分泌不足的人应当少吃,以免体内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

(2)红心火龙果中含有一种天然色素——甜菜红素,该物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___处被吸收。

由于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最终会随尿液排出。

该物质至少要依次经过心脏的________几个腔,才能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

(3)进入人体的甜菜红素会在下列人体哪个部位中可被检出________。

A.肾小球B.包绕肾小管的毛细血管

C.肺部毛细血管D.脸部毛细血管

34.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吸烟会引起人体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多种疾病。

(1)烟雾中的焦油被大量吸入后会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气管壁上________的运动能力减弱,导致痰液无法咳出,严重时会造成气管和支气管炎。

进入肺部的焦油还会不断储积,从而影响___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支气管炎症患者的血液中________数量增多,可以通过血常规化验检测出来。

(2)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血栓素等物质会损害人体的血管扩张功能、降低血管弹性,因而对三种血管中________的损伤最为明显。

吸烟还会使血小板聚集、增加冠状动脉的阻塞程度,从而导致________缺血,引起冠心病。

(3)为研究被动吸烟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4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

精子密度

(×106个/mL)

精子

畸形率(%)

精子

存活率(%)

精子

活动率(%)

A组

无烟雾处理

3.35

5.35

60.3

54.9

B组

轻度烟雾处理

2.80

9.95

40.1

42.5

C组

中度烟雾处理

2.69

11.2

31.5

29.0

D组

重度烟雾处理

2.06

19.75

21.5

19.2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被动吸烟对大鼠生殖功能影响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

35.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影响全球老年人的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同时其也是引发痴呆症的常见原因:

一张图帮助你理解AD发病机理

从图中看出引发AD主要原因有二,原因一:

在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其他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的大脑中会发现一种叫做tau的蛋白质对神经纤维的缠结,这种缠结会导致认知功能损伤;原因二:

tau的蛋白质的缠结出现后神经细胞中出现淀粉样斑块,其是损伤神经细胞的聚集物,其破坏神经递质的传递。

淀粉样蛋白斑块是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观察到的标志性病理,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出现后开始在深部大脑区域开始蔓延,然后沿着特定的大脑回路进入最终导致海马区(记忆的关键区域)和大脑灰质区,出现AD常见症状:

认知、记忆、学习障碍。

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中,这种症状在大脑扫描可见组织损伤之前就已经发生,并且伴随着人们健忘症状的出现。

因为AD发生时其大脑组织中炎性水平较高,与记忆和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元较少,而且轴突会发生损伤。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脑损伤呢?

淀粉样蛋白斑块出现和小胶质细胞活跃异常引起的AD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的影响。

很多经常需要加班工作的人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在长期熬夜后,大脑认知能力会出现显著下降,人们也常戏谑地说,熬夜“杀死了不少脑细胞”。

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在背后支持?

这项研究来自一支意大利的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是马尔凯理工大学(MarchePolytechnicUniversity)的MicheleBellesi教授。

这项实验的设计非常简洁——他们将小鼠分成了多组,其中一组能睡到自然醒(模拟正常情况),一组被剥夺了8小时的睡眠(模拟短期缺觉),另一组则被剥夺了近5天的睡眠(模拟长期缺觉)。

研究发现,缺觉会影响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的活性。

在正常休息的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会在大约6%的突触附近发挥作用。

而在短期缺觉和长期缺觉的小鼠中,这一数字分别上升到了8%和13.5%。

(问题:

睡眠不足与形状胶质细胞的活性的关系?

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内的“清道夫”,会吞噬掉那些受损的细胞和病原体,让大脑时刻处于健康的状态。

通过对不同小鼠群体的比较,研究人员发现,长期缺觉的小鼠,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变得更为明显。

▲不同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以细胞数量表示)

注:

S组为白天取样;W组为晚上取样;SD组为短期缺觉;CSR组为长期缺觉

结论:

与自然醒的小鼠(S组、W组)相比,短期缺觉与长期缺觉组的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更为明显。

很显然,缺觉会导致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受损,大脑内很多受损的神经细胞被星形胶质细胞给吃掉,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吞噬一些受伤的神经细胞时候,周围一些健康的神经细胞难免不会被过度活跃的胶质细胞误吞,最后导致失智症。

换句话说如果过度激活它们,则会发生大脑神经元损伤或者死亡(AD的常见症状)。

当然遗传和脑外伤导致的大脑神经细胞受损,更会让被称为小胶质细胞的大脑免疫细胞会随着tau缠结的积累而被过度激活。

正常活跃状态下,小胶质细胞限制了有害tau缠结的积累,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在疾病的后期,一旦tau缠结形成,小胶质细胞攻击缠结可能会伤害附近的神经元,并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

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阻断药物:

阻断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并在患者出现疾病症状之前有效阻断疾病的进展以解决AD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阿尔茨海默氏症最终会出现大量__________丢失的情况,其是大脑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内有许多__________,如躯体运动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长期熬夜会使这些中枢受损,影响反应的灵敏性。

(3)下列对胶质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都是神经细胞

B.胶质细胞是大脑内的免疫细胞

C.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的活性越强越好,这样能保证大脑健康

D.缺觉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一些遗传原因都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被过度激活

(4)从文中可知,tau蛋白质主要是导致________的缠结;淀粉样蛋白斑块主要是破坏__________,进而会阻断____________的传导。

(5)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阻断药物:

阻断____________的形成并在患者出现疾病症状之前有效阻断疾病的进展以解决AD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6.杉树花粉症也即杉树花粉过敏是常见的过敏现象。

花粉作为抗原进入某些人身体后,他们的体内产生大量能与该抗原结合的蛋白质“IgE”;当同样的花粉抗原再次侵入,IgE大量增加,并且与花粉结合,激活特定的细胞释放出炎性反应物质,从而引起瘙痒等各种过敏症状。

最新的应对杉树花粉症的疫苗正在研发,疫苗通过复杂的免疫过程能抑制相应IgE产生从而根治过敏。

杉树花粉症疫苗结构示意图

(1)文中提到的“IgE”其实是一种________。

a.抗原b.抗体c.淋巴细胞d.过敏原

e.炎性反应物质

(2)根据过敏发生的原理,IgE的量越________(多或少),过敏症状越轻微。

(3)引起杉树花粉症的是杉树花粉中含有的蛋白质A或蛋白质B,如图所示:

不同的人可能对不同的蛋白质起反应。

研发中的“杉树花粉症疫苗”,是用一张脂质膜包裹着蛋白质的结构。

由于制作疫苗时将这两种蛋白质连接起来形成的蛋白质C与蛋白质A或B的作用不同,因而不会引发过敏反应。

请在上图中将杉树花粉症疫苗的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____

(4)下面是对该疫苗的部分研究资料。

取200只发育状况相似、健康的没有接触过杉树花粉的实验小白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0只进行实验。

所得实验曲线如下:

①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

__________。

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批投入杉树花粉蛋白质后,小鼠体内的IgE的量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在第二批杉树花粉蛋白质投放之前,体内的IgE的量在第_______天时达到峰值,数值大约为_______毫克/毫升。

此时,小鼠_______(已经或尚未)表现出过敏症状。

③曲线表明,在第二批投放杉树花粉蛋白之后产生的IgE的量与第一批投放杉树花粉蛋白之后相比,未接种疫苗的甲组实验鼠,第_______次产生的lgE的量更多;而接种了疫苗的乙组个体,第二批投放后体内的IgE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这表明,该疫苗的抗过敏作用是______________(成功的或失败的)。

37.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

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启动_______免疫,产生专一性的_______来应对乙脑病毒的入侵。

从传染病防治的措施来看,接种乙脑疫苗属于_______。

组别

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

乙脑减毒活疫苗

原液

40

B组

103倍的稀释液

10

C组

104倍的稀释液

10

D组

105倍的稀释液

<10

E组

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组

不做处理

<10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和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上表,以此反映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

该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

由上表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______________,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

测定时,将_______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_______,结果如下图。

结合

(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除产生抗体外其他的增强免疫能力的机制。

实验中_______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4)由上述研究可知,注射_______乙脑疫苗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但是减毒活疫苗仍具有一定的毒性,有潜在的致病风险,因此在感冒发热时________(可以/不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

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部分,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图示中:

①是小肠绒毛,②是动脉,③是静脉。

【详解】

A、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①小肠绒毛内营养物质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中,要经过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A正确。

B、图中①是小肠绒毛,②是动脉,③是静脉,B正确。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当血液流经小肠时,由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养料大量增加,C错误。

D、血液流经小肠内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从②到③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小肠绒毛的结构以及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2.D

【分析】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

【详解】

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大部分麦芽糖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

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肠道的负担。

故选D。

【点睛】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

3.B

【解析】

【分析】

(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2)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

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A错误;

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