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663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docx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自身应该从哪几方面做准备呢?

1放低心态,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

首先,应当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即在学校期间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其次,在求职招聘前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实事求是的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品,客观的为自己制定就业计划。

最后,要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认真设计自己的简历,在招聘过程中不急不燥,从容应对招聘方的提问.

2可以自己创业,为自己的以后打算

投简历、跑招聘会,一个字:

累,但结果却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

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发展遇到挑战的时候,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让自己从需要就业的人才队伍脱颖而出.

先就业再择业?

零工资就业?

托关系就业?

毕业就失业?

这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正困惑的问题.本期职场讲坛,商振将与您共同探讨大学生如何顺利就业。

现在大学生毕业,要读很多年的书,这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个很大的数值。

当付出那么多之后,才发现换来的那几张纸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值钱,有点怨言也就难免了。

曾经有人总结出了80后的十大尴尬,其中有几个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

还有一个就是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Q吧)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二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

就业难,难在何处?

我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就是毕业生资源在市场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这样就使得毕业生在应聘某一职位的时候,存在很多的竞争。

这无疑就提高了对毕业生自身水平、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

其次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问题.一方面毕业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招聘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其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其所开出的薪资待遇,并不能让毕业生满意。

有的人把问题的根源向上追,有社会的问题,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有企业的问题。

我不想就宏观环境继续讨论下去,因为引导就业、开拓就业机会是需要政府主导的事情,大部分身在社会之中的人对其所能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对上层建筑、生存环境影响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作为身在其中的我们所能做的事如何去适应环境,实现自我增值,在能力达到一定条件下再反补社会做出更有利于发展的影响和改变。

因此,身为其中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宏观中的个案--我们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境况!

现在不是来界定谁有问题的时候,而且争论也毫无意义。

落在伊拉克贫民头上的炸弹,不会因为亏欠了这个生命,就让他复活。

现实就是在现有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并想办法活得更好。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

如何找到自己的饭碗?

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

因此现实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就业者不要以自己为主,以满足企业需要为目标,成为一个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以营销的观点来看待就业,我们就需要思考:

客户(招聘企业)为什么会不满意?

这其实就是一个职业竞争力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职业发展青云直上?

不往大了说,就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界的毕业生彼此的工作待遇、环境也是不同的,是什么造成了差异?

近两年,一些高校与我合作开展“职业导师”项目。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我做职业导师的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困难会小一些,简历不是问题,经验不是问题,定位不是问题,就业没有遇到“难”的情况。

可见,这不是宏观的问题。

因为无论经济怎么样,企业需要人才,职场需要人才,有的人就业了,有的人失业了,问题在于大学四年这个过程的不同.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引进毕业生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于毕业生降低薪资要求似乎并不感冒,按照企业方面的说法:

“如果应届毕业生有工作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我们宁愿出比较高的薪资来聘请他。

而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他薪资低,就聘请一个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企业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培训他们一些基本的就职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太高,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仅仅是降低期望值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道,提升就业力,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职能力,才可能为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加一个有力的砝码。

近两年,我同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他们请我去给学生讲课,做他们的职业导师,贯穿大学四年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

该文章转载自http:

//www.LW208。

COM:

http:

//

首先是基本的专业能力:

在此能力中,主要是包含毕业生对自身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掌握能力、行业相关知识、企业知识等基本理论认识知识。

其次作为个人,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职业心态等个人职业生涯指导能力,最后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方面知识。

这些知识,是一个毕业生在应聘某职位时所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

这些基本能力,是毕业生就业的前提条件,有这些能力,不一定能满意就业,甚至无法就业,但没有这些能力,那么就业就真的是一个问题.

其次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能力:

在此能力中,主要包含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一些基本职业素养、团队合作、任务执行、工作方法、时间管理、压力管理、信息沟通等这些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

这些能力,是决定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否快速掌握必要的职业习惯和方法,更快的融入到企业中去的关键能力。

这些能力是企业衡量毕业生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关键能力。

也是进行人才选择与录取的关键因素.

第三方面就是毕业生的学习和应变能力。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企业学习同学校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业学习很多时候,是需要个人自学。

因此,一个员工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是其能否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衡量一个人是否能适应企业发展,其学习能力将是一个关键能力。

另外一个方面,学生在学校中,其所处的环境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对其应变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

但当毕业生处于企业环境中,随着企业自身不断的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其所处的环境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毕业生是否具有应变能力,以不断的调整自己以适应企业、市场以及工作岗位的职责、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其在动态环境中能否有效完成工作的一个关键能力。

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择时对其学习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趋势。

该文章转载自http:

//www.LW208。

COM:

http:

//

 

摘要: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19万,教育部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通知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为了实现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落实好有关政策,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高校要继续做好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

(京华时报·)

预测:

2013年校园招聘形势并不乐观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从当前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太好。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致使整个国际大形势不太乐观。

欧债危机从表面看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欧盟国际经济出现明显动荡,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而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近一半.

  虽然中国市场仍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看好的市场,但与往年相比也不能盲目乐观.冯丽娟说,9月份各大企业的校招计划纷纷启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尤其是校园招聘计划的主力军多为外企,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招聘量自然缩水.

  与此同时,由于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尤其是2009年以来大学生的毕业数不断增加,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700多万人的新高,因此,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所以建议参加2013年校园招聘的学生,请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象:

企业发布校招计划多为“若干”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登陆各大招聘网站不难发现,往年的招聘大户一如既往地发布了2013年的校园招聘计划。

但与以往成百上千的岗位发布不同的是,今年很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上仅仅标注“若干",并未对总量作明细说明。

  明年的毁约现象将有所好转

结合2013年校园招聘的形势,预计明年毕业生毁约问题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90后"群体更关注企业文化

不同于前辈的瞻前顾后,这批毕业生成长于自由充分的信息环境,对于企业在尊重个性、有创新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方面更有期待.

  金融荣登应届生最期望就业的行业

在求职因素的各维度分析中,调查显示,学生求职者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起薪标准四个方面实际就业情况与求职期望有较明显差距.

  服务类行业凸显机会

据了解,2013年校园招聘需求缩水,其中以金融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最明显.但无论是哪些行业,纵观整个招聘市场,其实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如销售、市场、客服等,那些被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培训生等岗位则很稀少,毕竟企业从培养到运用,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建议学生在选择行业和岗位上要更加务实。

  放眼二线城市,寻找机会

毛凯表示,大学生仍然愿意留在一线城市,但其实从中国大陆雇佣指数来看,一些二线城市如天津、杭州、西安、哈尔滨等城市的人才需求指数较为乐观。

他建议学生可以把眼光放向二、三线城市,寻找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

为此,找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对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的建设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现状低迷、高校盲目扩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客观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各种主观原因。

 

1.经济原因

经济现状低迷。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紧缩银根,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如今年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都供大于求,就业困难。

3。

就业指导不到位。

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指导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

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

3.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4。

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

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1.不求上进,沉迷网络与游戏,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

2.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

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

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

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

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在这样一种追求完善与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驱使下,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

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

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

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

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

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

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顺畅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影响到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

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今的社会,随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前途产生了迷茫与无助.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弊端出现,目前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使得就业压力形势更加严峻。

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作为服务性质的政府又只能干瞪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原因: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形势绝不亚于2008、2009年,2013年我国将有25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8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长19万;而据预测,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

1毕业生个人因素严重影响着自身就业 

“低不成,高不就”这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刚刚开始择业时的心理,而如今的社会则需要许多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类矛盾的产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临着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

47.7%;外语能力。

占47.7%。

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

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2。

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专业不对口,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大原因.2010年就业蓝皮书中,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均较上届下降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工作,与2008届的本科(71%)和高职(61%)相比,专业对口率呈下降趋势。

专业对口率偏低主要是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岗位数量少,部分毕业生只好在非专业岗位就业。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

到2020年。

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

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2010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

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2.3高校的盲目扩招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 

  随着“大跃进式"的扩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造成大学生质量持续下降。

《一位教授:

我向“扩招”投降》的网帖直白地说:

“拿大学当乡镇企业,我不得不投降;拿学术建设当流水线,追求‘规模效应’,我不得不投降„„"这种状况的存在,无疑深刻地反映了目前高校盲目扩张对人才培养的深刻影响。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

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2年的10倍多。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

4大学生的就业流向没有合理规划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

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

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

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2.5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

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

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

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