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429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docx

切合题意整理精校版

切合题意

作文辅导

06221737

切合题意

“年年考前谈审题,岁岁考后话走题。

”审题,已经成了高考作文恒常的话题。

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所谓“成败得失,缘自审题”,并非妄语。

审题,是仔细审阅、深入了解命题意图的意思。

审题,说到底,是一种能力,是阅读积累、分析能力、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

审题一旦失误,便是原则性和全局性的错误。

此着不慎,满盘皆输。

正因为如此,很多考生以为考场作文,审题能“符合题意”,当属侥幸;审题要进一步“切合题意”,则力有不逮。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简言之,其实是一个循径探幽明题意的认识过程。

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心灵的选择”为例。

审题时我们循依本题,进而至少走三个步骤,使三个步骤入之渐深:

第一步,读懂话题前的故事——登山者的选择是重大到关乎生死的;第二步,把握故事后的提示——登山者的选择是常人能够遇到、见到或听到的;第三步,感悟提示中的限制——登山者的选择是足以震撼“心灵”的。

由是,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心灵的选择”必须区别于一般的选择:

它不是生活中生与死事件的简单复制,而是道德层面上的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的权衡与较量。

其选择,必须能够再现美好,摒弃邪恶,或震撼心魂,开启良知。

审题之时,必须守住本题,整体性把握题目要求,然后允许自己有一个渐入佳境的认识过程。

再以2015年高考湖南卷新材料作文为例。

试卷从读唐人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的角度设题。

感受韩愈的诗意,是第一步;解读命题中有关“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是第二步;考生既可抓住“体会到的”诗的意境作文,也可抓住“体会到的”诗的哲理作文,还可两者兼顾,是第三步。

不少考生不懂得渐进性审题,其诗意也就没有了悟。

韩愈诗意中“遥看近看”“有无”的对象是“草色”,并非连“草”都不存在。

但不少考生省略了审题步骤,先入为主地照搬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以为“身在山中”便没了距离,也就生搬硬套一些没了距离的人和事,审题既已偏离,立意也就很难做到“切合”。

2015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命题的审题,相对于往年,门槛是低一些。

因为“踮起脚尖”,是人的一个极生活化的姿态,几乎随处都有这样的身影。

但如果不加参详,对生活观察不细,体悟不深,以为什么都可以装入“踮起脚尖”这个筐,立意就会浮浅,作文就会平庸。

2015年是湖南普高旧课程的终结年,作文题的审题相对放低门槛,也在情理之中。

应该看到,2015、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审题,还是会有一定的门槛的。

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决定了高考作文题的不能或难以预知。

所谓防止“宿构”,就成了一把双刃剑,每年总有一些考生在审题上做不到切合题意,会部分或完全偏离题意。

近年来,高考作文试图在审题上不致为难学生,因而,无论怎样的设题,高考作文在导引性、激发性上,总是想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即不愿意看到考生因审题而造成了写作的障碍。

话题作文就应运而生,命题作文也有持续的生命力,进而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摒弃累赘而渐趋简约。

可以说,高考作文的审题并无太大的难度。

因此,在审题立意的步骤上,我们有理由做得更从容些。

实际的作文习作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审题立意,当牢牢守住作文命题的表述及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却每每离开既有之“径”,落入这样那样的审题陷阱,造成“黑色的审题”。

“黑色的审题”之一是“套用”。

曾经写过类似的作文,先就头脑发昏起来,欣喜莫名,于对所给作文题及其要求视而不见,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黑色的审题”之二是“猜押”。

押宝一般,预先作了考场作文的猜题,临考不能审时度势,结果要么穿靴戴帽,要么另起炉灶。

“黑色的审题”之三是“强解”。

对不同形式的作文的原标题、原话题或原材料没有深入推敲,凭想当然,强来写作,结果言不由衷,难以中的。

说白了,审题的失误,是少了一双慧眼。

归根到底,又是认识水平的促狭甚至低下所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无庸讳言,日常习作当然有别于考场作文,它多是标题自拟、内容已知、结构既定的“依调弹唱”,行文不致偏离题意,基本上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因为有宽松的写作条件和写作便利,独立审题的认识能力,并没有受到严格意义的挑战。

平常即便有段考、期考,多因设题较少思辨性,而不具提升认知的价值,也就难以在“渐入佳境”上做得进退有据。

考场上,考生会视高考审题为畏途,进而对所提供的材料、话题甚至题目视而不见,这只是表象,内在是不明审题立意“渐入佳境”的窍要。

实际上,考场里没有难审的题,只有被蒙的眼。

问题在于我们备考是否充足,认识是否有序。

考场上,对作文题应先有一个完整的审读,之后,再考虑如何较快地完成进入“佳境”的审题立意过程。

考虑到审题立意的可操作性,以依一定步骤审读作文题为前提,在这里,给考生提供三个审题技法:

技法一,先切后截。

于原题寻得一个切入的口子,以获得一个截面;或者说找到一个写作的角度,将作文的范围加以缩小或限制。

不泛泛而谈,单刀直进,放纵情思以自由驰骋,不顾左右而言他。

例如:

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话题为“心灵的选择”。

大千世界,可供“心灵选择”的其实不少。

可以选择生活方式,也可以选择精神诉求。

即使是精神层面,还可以有更小的角度,或谈选择仁爱、或谈选择节操等等。

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

“触摸”与“感受”并无区别,关键在从哪个角度去“触摸”去“感受”。

即使是写乡村,还可以感受自然山水、村落习俗、家族文化以及面对都市扩张的困惑。

取其一点加以表现,800字的考场文,其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了。

技法二,先比后取。

将原题弄成两套作文的方案,再比较其优劣,以更吻合命题意图来决定其中应该保留的方案。

这样看似费时些,但如果平时有意加强了取舍的训练,临考就能得心应手。

例如:

2015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他们”,要求将关注的视线由“我们”转向“他们”。

置身社会,除我们之外,芸芸众生都是“他们”。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他们”该如何圈定?

考生完全可以划出两个群体,先行比较,再做取舍。

比如青年学生群体,有富家后代,有寒素子弟。

你恰恰是两头不沾的工薪阶层家庭里的孩子,“富家后代”“寒素子弟”都可以成为你视线“转向”下的“他们”,该怎样取舍?

这就取决于你对“他们”熟悉的程度,包括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

通常,认识更深入些的优先。

技法三,先提后扣。

开篇即依作文命题给出相应的作文立意,绝不旁逸斜出。

行文全过程,包括结尾,要处处留心,回扣开篇给出的观点(议论文)或开篇引领的走向(记叙文)。

并且在原题目、原话题、原材料的基础上,审题应学会高看一等,刻意使自己的思想掘进更深刻些。

开篇最忌喋喋不休地复述原材料或原话题,甚至一味追求文学效果,而使引入文字过长。

例如:

2015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为“诗意地生活”。

不少考生初一动笔,就想制造诗意的效果,罔顾文体,议论文不提出观点,记叙文不提示走向,开篇一味堆砌种种的诗意境界,结果流于空泛而笔力难于集中。

行文过程又守不住文章主旨,自己让自己提出的观点、提示的走向落了空,成了深闺怨妇。

当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考场内切合题意的审题,必须有考场外积极的备考来作支撑。

这里,提出三个思考:

思考一、读题后,你调动了你的积累吗?

所谓“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讲的就是语文的积累功夫。

如果我们平时加强了语言、素材等的积累,考场作文的审题,其胜券在握的机率就要大些。

要知道,所谓积累无非来之生活中和阅读中。

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发现生活,解读社会,从生活中淬取人生的感动、撞击思想的火花。

阅读时也要做有心人,牵手名家,收集素材,从名篇中获取思想的养料、提升自我的境界。

厚积方可薄发,见多自能识广,这样的道理,是能说服人的。

思考二、动手前,你开启了你的联想吗?

“蝶舞花前,拈花一笑”,这是一个需要定力的境界。

审题时,联想、想象的门已然打开,阅读的感受与生活的体验,如群蝶舞花。

这时,千万不能万象沓来而心无主持。

要做到收发有度、取舍中矩。

显然,记忆闸门的打开,当然是以丰厚的积累为前提的。

积累愈多,联想愈丰,选择也愈多。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讲写作积累的同学,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水源既枯,审题立意就受到种种局限。

有所积累的同学就要讲求取舍,循径探幽,明旨作文,于群花中偏爱一朵,就很好了。

思考三、审题时,你确立了你的思想吗?

“空谷幽兰,芬芳先守。

”无论题型怎样变化,我自独守一定之规。

审题始终持守三个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当代青年的人格塑造。

审题与立意并提,其实是有区别的,往往先审清题旨,后确定立意。

解读的题意,如何建立我的观点或思想呢?

一个作文题,总有多个认识的渠道,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思想观点的确立,也是见仁见智,只要符合题旨,你尽可以放马过来。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旦观点确立,就情有独钟,厮守终老,绝不走开。

循径探幽,关键还在丰富的积累,由是,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经历、阅历,解读、悟得作文的命题,从沸腾的大社会和奇妙的大自然里,获得写作的灵感,挑选出这场高考作文所需要的立意,进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附:

审题一览

项目

特点说明

举例

审体裁

作文有否体裁的要求。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等。

有的题目没有文体规定,则应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

2015年江西卷作文题“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给人类的信”,要求写书信;2015年湖南卷作文题“诗意地生活”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范围

题目有否范围的限制。

题目有说明文字,并对文章的表述对象或范围有特别要求,则应逐一落实相关要求。

2015年浙江卷作文题“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有这样的文字表述:

“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此即取材范围。

审题意

题意有否明确的指向。

要明确题目核心词语、修饰词语及其意义,进而考虑文章的基本走向。

2015年湖南卷作文题的指向是明确的:

既可抓住诗的意境作文,也可抓住诗的哲理作文,还可两者兼顾。

审关系

题目有否内在的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应该分析其逻辑关系,并列、偏正或因果等,以确定文题的重心。

2005年全国卷Ⅲ作文题“忘记与铭记”,为二元关系的作文题:

忘记人所加给的坏,而铭记人所加给的好。

应从二元关系上,安排行文走向。

审写法

写法有否特定的要求。

如“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等,或许不是硬性规定,但能够落实则比较稳妥。

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比较“规范”与“新颖”两图。

在写法上有如下的要求:

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

审人称

命题有否指定的人称。

如果命题含有提示性的人称,必须严格按照这要求作文。

2015年上海卷作文题“他们”,要要求将关注的视线由“我们”转向“他们”。

并以“他们”为题作文。

审字数

要求有否规定的字数。

历年高考作文一般都要规定字数。

2005年重庆卷规定大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全国卷一般规定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台】

一、感知生活以审题的考场作文示例:

【题目1】(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的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

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给妈妈的一封信

河南一考生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知道吗?

当女儿提笔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选择。

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

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

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

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

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

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

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蜓,任落日的余辉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跑累之后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妈妈,其实我明白。

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

你有你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

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时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

我常想我的前身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

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同;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你。

原谅我作出的这次选择好吗?

这是我心灵的告白。

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

妈妈,我永远爱你!

一切都好!

您的爱女

2002.7.7

【点评】

“心灵的选择”是2002年全国高考的话题作文。

若泛泛讨论,大千世界,关乎心灵的选择,是何其多。

结果,还是走了大而空的路子。

故,只要是源自“心灵”的选择,聚焦一点,即是好的审题和立意。

上面这篇《给妈妈的一封信》是多年来高考满分卷里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审题独具慧眼,从自身的生活经历里获取素材,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表达了“精神的充实”和“灵魂的深化”的重大主题。

该生的审题境界可谓高,而获取素材可谓近,生活的积累于她多多,她并不在“选择”的字面上做文章,而是从容驾驭两个生活场景,一是田野里捉蜻蜓,一是雨夜里读诗词,不显山露水,满纸满溢的是精神生活的情趣。

所作议论,处处关涉“心灵的选择”。

从生活里要养料,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多多。

计分:

60/60。

 

【题目2】(2015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让我走远看看你

湖南一考生

我是你生命的延续。

命运的精灵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缘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扯不断。

我们紧紧相伴十八年,却因置身太近,使我在这十八年的晨光与黑夜,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情与厚爱。

[起笔于“我是你生命的延续”,便知这是一篇向生活的真情实感靠拢的考场作文。

]

以后啊,让我走远看看你。

[稍作铺垫,引出“让我走远看看你”的话题,讲究扣题技巧。

]

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还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你把我带到游泳池边,用命令的口吻说:

“下水。

”几岁的孩子,即便在浅水区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惧?

你没向我说明求生技能的重要,你没教我勇敢无畏的传统美德,暴躁如你,将自己的小女儿一把提起,狠心扔入水中,且拦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足足半分钟,任那么一个小小孩子在水中挣扎、叫喊、哭泣。

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记忆。

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

然而,当十岁的我被教练一眼相中,加入县游泳队的时候,当独自去海南潜水却中途弄掉氧气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一技之长竟如此有用,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以儿时游泳的亲历相承,叙繁议简,将行文的重心放在了或远或近感受父亲的“温情与厚爱”上。

“我突然发现”的议论是很必要的,无此,则不能关合题旨。

]

小学的时候,别的孩子还举着棉花糖坐在单车后座的时候,别的父母做好可口的饭菜为孩子端上桌子的时候,你配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挂在我胸前,随口叮咛:

“靠着右边走。

”于是,长长的20分钟的路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丫头片子,便这样一点一点学着自己走了。

因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钟;因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钟。

回家后,没有炊烟,没有人声,先做作业,等父母回来。

你永远不会觉得一个人呆在家里是多么恐怖的事,刚强如你,只会觉得那是天经地义。

那是如粗布般灰暗无光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四年级的我便能独自骑车去上学的时候,当12岁的我便一个人走南闯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再顺水推船,依着时间的步调,讲述步行上学的故事,并于当议论处锁紧“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的情感之结,显出章法的圆合。

见情感蓄势的功夫,惜叙事不洁。

]

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你调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读书。

妈妈尚且每周回来一次,而你,即使我过去见你,你也未必能找到时间陪我。

好强如你,只是在偶尔见面时责备我的功课,那是如羽毛般苍白无力的忘记,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

然而,当我顺利考入重点中学的时候,当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稳稳进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严厉竟能如此激励一个人的成长,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这段文字相对短小,也相对苍白,似有良多感触,却乏事例的支撑。

行文没有变化,手法单一了些。

]

今天早上,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买圆规,便上街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去。

我站在远处看着你,和近距离的相处不同,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过去的十八年,我们相离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那么以后,让我走远看看你。

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地。

[行文收笔于父亲“骂骂咧咧地”帮我买圆规。

细节的捕捉恰到好处,算是添上了情感的回味。

也使这篇考场作文终获满分。

]

【点评】

2015年湖南高考语文卷,从读唐人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的角度设题。

命题的指向是明确的,既可抓住诗的意境作文,也可抓住诗的哲理作文,还可两者兼顾。

唯恐考生难以领悟,特别对哲理予以提示: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事实是,不少考生无视“遥看近看”“有无”的对象是“草色”,并非连“草”都不存在,就先入为主地照搬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以为“身在山中”便没了距离,也就生搬硬套一些没了距离的人和事,审题已经偏离,情感也就无从附丽。

那么,怎样才较易写出“真情”作文呢?

答案是回归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具体分析2015年湖南高考作文满分卷《让我走远看看你》,当有诸多发现。

可以这样评价:

该考生从“人对事物的看法同距离是有关系的”一点切入,以自己18年后看清父爱为作文依托,以笔录生活的方式,来凸显“让我走远看清父亲如何用坚实的臂膀为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地”这一主题。

行文细节尤觉真实。

采用欲扬先抑的笔法,捕捉“扔入游泳池”“靠着右边走”“骂骂咧咧地买圆规”等生活细节,在不知不觉中将父爱倾诉,甚至其倾诉里,还有些许悲情的成分。

可谓事当、情真,只是语美稍有不足,但这对该文终判满分已构不成影响。

计分:

60/60。

 

二、读悟阅读以审题的考场作文示例:

同上【题目1】(2002年全国高考题)

善的选择

湖南一考生

古人云,上善若水。

水,润泽,甜美,万事万物无不受其德。

善,有意或无意,它如水一般流淌,温润干涸的心田,感召茫然的人们。

选择种下善吧,还这个世界一片阴凉。

一如那刻意或不经意的一粒种籽,慢慢发芽,长大,终成大树,如烈日中的一把伞,星辉下的一个巢。

我们奔忙于世,总是被这份善感动。

我还记得一篇名叫《嫂娘》的文章,北京知青张敏接到了回城通知,顾着丈夫去后丢下的一大家子,留了下来,夜以继日地劳作,为了供他们上学,她甚至去卖血。

当她把丈夫的五个弟妹孩子们都供养成大学生,她最终长眠于地下,牺牲的是自己,成全了他人。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回,凭着的是这份善;孔繁森为国为民不为己,凭着的也是这份善;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埋头苦干几十年,凭着的还是这份善。

我们为什么感动?

一个个鲜活事例的内里,涌动的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拥有的是我们的民族历经千年不倒的根基。

而这就是为什么,衡阳的大火烧得我们心悸。

它烧出了消防队员们的英勇,烧出了大楼承建商的可憎。

英雄们将随着烈火而永生,贪官奸商们将随着烈火而毁灭。

善和恶对立在废墟上。

人们哭了,也许被污的心可以用泪水洗涤。

全国开展了为烈士妈妈找儿子的行动,报名极为踊跃。

而衡阳消防队也开始了重建,在新的连队中,还有烈士的亲友,继承着他们的遗志。

人们为他们而感动,一如一场非典过后,对医务工的歌颂。

人们为他们而感召。

2003年的中国树起了两座丰碑,衡阳消防队员和抗非典的医务工。

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斥物欲的社会,有时会茫然地存在着,跟着去追求财富,追求事业成功,却浑然不知精神的匮乏。

而掩饰不住的是社会的弊病,正如一位编辑在看到报社大肆表彰拾金不昧后的叹息:

“这种过去屡见不鲜的事还要这样宣扬。

”我们丢失了什么?

是在尔虞我诈的时代我们缺乏那份善,那份牺牲。

我们每每希望他人为自己来付出。

殊不知你不付出我不付出那谁来付出?

所幸的是现在有人走出了第一步,是消防英雄和非典战士们用生命践行出来的。

是传统精神和现代文明间被遗忘的一环,接下来,是谁去接上。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小,众人才可成大势。

正如光靠鲁迅一个,不可能根治社会的病根。

光有雷峰一个,不可能做尽天下好事。

这份善不能只让他们来行。

他们可以是榜样,是目标。

借这股战胜非典的东风,在全国范围内号召建设精神文明,我看是再好不过了。

只有我们都开始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现在的唯利是图的风气。

现在我们或许知道了,是谁应该去接上那一步。

是你,是我,也是他。

别无选择,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种下上善的种子,水之所及,泽被万方。

【点评】

《善的选择》所写还是“心灵的选择”,审题又是一个境界,多取材于阅读的积累,且并不在“选择”的字面上做文章,不显山露水,但所取素材,所作议论,关涉的都是“心灵的选择”。

较之于《给妈妈的一封信》,这样的文字驾驭功夫,同样是高超的。

如果将这两篇满分作文作比较,真是各擅胜场,同时,给我们的启示也多多。

计分:

60/60。

 

同上【题目2】(2015年高考湖南卷)

彼岸,灯火阑珊

湖南一考生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

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构想一幅“彼岸”图,使行文开篇就洋溢着诗情画意,有先声夺人之效。

]

昌黎先生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图去登上彼岸,因为:

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

[在稍作铺垫后,扣住材料中韩愈的诗,以引出“不登彼岸”的话题,进而推出观点:

距离成就了美。

]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