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378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docx

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节县域概况1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任务3

第三节规划编制的原则和依据4

第四节规划范围及期限6

第五节规划的基期数据6

第六节规划实施管理6

第一章规划背景8

第一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效和不足8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9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2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18

第一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18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21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23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3

第二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6

第四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33

第一节耕地保护33

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34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38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38

第二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39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0

第四节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土地利用43

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45

第一节合理规划生态用地45

第二节实施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7

第三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49

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51

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51

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52

第三节土地整治目标实现保障措施53

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55

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55

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56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59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59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62

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66

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66

第二节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及原则66

第三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67

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67

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69

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思路69

第二节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调控70

第三节次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调控70

第四节其他乡(镇)土地利用调控72

第十二章近期规划75

第一节近期土地利用主要规划控制指标75

第二节近期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76

第三节近期集约节约建设用地76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78

第一节法制保障78

第二节行政保障78

第三节经济保障79

第四节技术保障80

附表81

附表一普洱市下达江城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81

附表二江城县主要规划指标表82

附表三江城县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83

附表四江城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2020年)84

附表五江城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85

附表六江城县重点项目用地规划表86

附表七江城县各乡(镇)2020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94

附表八江城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95

附表九基本农田“多划后占”项目清单表96

前言

第一节县域概况

一、区位背景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江城县)介于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36'之间。

地处普洱、红河、西双版纳三个州市结合部,与越南、老挝接壤。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勐烈镇距省会昆明市52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思茅区145公里。

全县东西横距112公里,南北纵距64公里。

全县土地总面积3428.33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江城县属横断山系纵谷区的南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多,平地少,平地坝区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83%。

境内最高海拔2207米,最低海拔317米,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兼有北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的气候类型特征,终年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较多,干湿季分明,有“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境内江河纵横,水源丰富,全县河流属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

以康平乡营盘山为分水岭,营盘山以西属澜沧江水系,营盘山以东属红河水系。

水资源总量达168.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02万千瓦,开发潜力大。

境内土壤类型具有明显地带性、区域性特征,以红壤、赤红壤为主,其次是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和冲积土,酸碱度一般为4-6级,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4%,自然肥力较高。

三、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

江城县自然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和13个群系。

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木林、橡胶林和桉树林等。

种植业较发达,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陆稻、玉米次之。

经济作物以甘蔗、橡胶为主,咖啡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

主要种植的水果有菠萝、芭蕉、香蕉、芒果等。

同时,江城县也是普洱茶产地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

江城县是云南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之一,“一眼望三国”的区位条件和内环三江的水文地理特点,为江城县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境内可使旅游者饱览边疆的壮丽山河与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边境旅游,从江城县水路可通越南的莱州(省)、河内,陆路可达老挝的丰沙里(省)、万象。

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已探明有开发价值的矿藏资源有岩盐、铜、铅、煤、石膏等,其中钾盐为我国有工业价值的钾盐矿床。

四、社会经济条件

至2009年末,全县共辖勐烈、整董2个镇和嘉禾、宝藏、国庆、曲水、康平5个乡,下设48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

县城所在地勐烈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2009年末,江城县常住人口户数为31601户,比上年增0.5%。

其中农业户数为24249户,比上年增0.8%;常住人口为120900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农业人口99606人,比上年增0.3%。

少数民族人口9829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1.3%。

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58‰,人口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5.73‰。

全县有26个民族,其中以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为主。

2009年,江城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061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34921万元,比上年增长0.1%,第二产业46624万元,比上年增长36.4%,第三产业29073万元,同比增1.6%。

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91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8元。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32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66万元,粮食总产35861吨。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任务

一、规划目的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各类各业用地,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江城县在普洱市的区域发展定位,不断提高江城县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普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特编制《江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任务

1、按照普洱市下达的各项指标,结合江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要求,明确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以及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2、对各区域、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任务;

3、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明确土地利用用途分区和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4、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三节规划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一、规划原则

除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原则外,江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编制工作还遵循下列原则:

1、宏观目标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2、严格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增长的原则;

3、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以节约为主,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

4、刚性控制与弹性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6、坚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原则;

7、坚持占用耕地与整理复垦开发耕地相平衡的原则;

8、公众参与和技术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9、宏观分析和微观落实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修编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12.24)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4);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004.10.21);

5、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2004.11.2);

6、《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7、国土资源部关于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有关文件要求;

8、《普洱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分解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规划参考指标的通知》(普国土通〔2009〕51号);

9、《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指标的通知》(普政发〔2012〕18号);

10、《普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1、《江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12、《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3、《江城县县城总体规划》;

14、《江城县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

15、《江城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16、《江城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17、《江城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8、《江城县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19、《江城县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20、江城县其它有关专项规划;

2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云南省土地规划修编办公室.2009年6月)。

第四节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江城县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包括2个镇、5个乡,土地总面积342833公顷。

本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五节规划的基期数据

土地利用基期数据采用江城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9年标准时点统一更新调查数据,并按土地规划用途分类进行地类转换。

经济社会数据采用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

其它相关基期数据,包括林业、住建、环保、农业、水利、交通、旅游等资料,统一采用相关部门提供的2009年数据。

第六节规划实施管理

本规划由江城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

本规划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即成为江城县土地利用、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实施。

江城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内容进行局部调整、修改的,须报经上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批准,并报规划批准机关备案。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效和不足

《江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

由江城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批准后实施的。

一、“上轮规划”主要指标实现程度分析

表1-1江城县上一轮规划主要指标与实现程度对照表

单位:

公顷

耕地保有量

(2009年)

基本农田

保护面积

(2009年)

新增建设用地(1996-2009年)

新增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

(1996-2009年)

规划

17403.7

9934.1

692.1

113.6

现状

19486.0

9929.0

1125.2

184.5

现状减规划

增(+)减(-)

2082.3

-5.1

482.6

79.1

从表1-1可以看出:

江城县2009年现状耕地面积比规划面积多了2082.3公顷,现状面积比规划面积大,总体上耕地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基本农田现状面积比规划面积略小;1996-2009年新增建设用地1125.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84.5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都比规划指标大。

二、“上轮规划”实施的成效

上一轮规划《江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影响评价、生态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保障了工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发展用地,促进了江城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上轮规划”实施的不足

江城县的现行规划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背景的局限,因此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规划编制方面:

①规划指导思想不够全面,规划编制程序单向化,指标分解地区差异体现不够;②规划指标刚性太强,弹性不足;③《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比较落后。

在规划实施方面: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不健全,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②规划的权威性和社会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③随着规划实施程度的提高,规划与实际建设需要的矛盾不断加大;④《规划》实施管理手段与要求有一定差距。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

据江城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9年标准时点统一更新调查数据,按照规程规定的规划基数转化,得到江城县2009年土地规划用途分类面积(下表1-2)。

全县2009年土地总面积342833公顷,其中农用地31677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40%;建设用地261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76%;其他土地2344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84%。

1、农用地

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948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15%;园地面积为4330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3.67%;林地面积为24609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7.69%;牧草地面积为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002%;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8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49%。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05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8.46%;交通水利用地51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9.66%;其他建设用地4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88%。

3、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水域用地面积为2986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12.73%,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0462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7.27%。

表1-2江城县土地利用规划基数分类统计表

单位:

公顷、%

地类

面积

占土地总面积

比重

土地总面积

342833

100.00

农用地

耕地

19486

5.69

园地

43309

12.63

林地

246094

71.78

牧草地

6

0.002

其他农用地

7876

2.30

农用地合计

316771

92.40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用地

266

0.08

农村居民点用地

1572

0.46

采矿用地

213

0.06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0

0.00

小计

2051

0.60

交通水利用地

交通用地

437

0.13

水利用地

77

0.02

小计

514

0.15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0

0.00

特殊用地

49

0.01

盐田

0

0.00

小计

49

0.01

建设用地合计

2614

0.76

其他土地

水域

2986

0.87

自然保留地

20462

5.97

其他土地合计

23448

6.84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我国土地资源稀缺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十分必要的,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江城县土地利用总体是基本合理的,并在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但是从发挥土地整体功能,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来分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集约节约用地程度和利用率低

村庄建设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村庄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较低,村庄布局分散、零星,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的精神,应加大其他土地和山区适建劣质地的开发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增加山地建设用地比例,把规划在坝区的建设用地调整到适建山地,提高山地的土地利用率,保护坝区优质土地。

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江城县地处偏远南方,土地资源较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发为耕地的土地少。

据调查和统计,江城县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0462公顷,主要集中于康平乡、曲水乡和国庆乡。

3、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农用地中,耕地数量较多、质量偏低,牧地短缺,渔业用地不足,结构比例失调,而大面积宜牧地、宜水产养殖地没有得到利用,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的潜力还很大。

在非农业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而交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需求,加之江城县与越南、老挝接壤,近年来国际间的交流增多,旅游业欠发达,是江城县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实施,为全县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扩大内需仍将是国家“十二五”时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方针,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将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民生、促进就业以及一系列改革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到内需为主上来。

国家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生态建设和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

这有利于江城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全省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以及我国将逐步进入消费型社会,人们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以及休闲康体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全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民族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全县甘蔗、茶叶、咖啡、蔬菜、畜牧业、渔业等绿色食品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为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约90%的贸易产品享受零关税,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了贸易成本。

国家将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把云南建成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这有利于江城县发挥一县连三国的区位优势,使全县由开放的末端变为开放的前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全县进口木材、矿产等资源,出口机电、日用百货产品,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和对外贸易。

特别是沿边高速公路和沿边铁路的规划建设,如果争取得好,全县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改善与周边县市的交通条件,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效应将日益显现,全县发展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将大幅提升。

3、东中部地区产业将呈加快转移之势,有利于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

为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以及顺应建设低炭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低、中端产业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制造产业向资源型产业链接、商贸业向制造业链接,呈现产业空间聚集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将受到更加硬性的政策性约束,加之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以及国家将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支持并优先核准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步伐将呈加快趋势。

这将为江城县发挥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以及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打资源牌,吸引那些技术水平先进实用、标准化程度高、对成本比较敏感的产业和生产环节向江城县转移,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林板林化、矿电结合、农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新型载能、现代物流和生态文化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4、自身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有利于充分发挥内在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全县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支柱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全县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信心更加坚定,干劲更加充足,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克难奋进,规划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保持更好更快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面临的挑战

1、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用地需求的刚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规划期间,江城县经济和人口总量继续不断增长,经济增长的推动和人口增加的需求必然导致用地需求的刚性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与资源瓶颈凸显阶段的不期而遇,进一步加剧了用地矛盾。

使土地资源安全的腾挪空间显著削弱,土地管理的难度显著加大。

同时,在2010-2020年期间,江城县将大力加强水利、能源、交通、市政、生态、口岸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的用地新高峰,对用地保障形成了更大的压力。

2、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致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江城县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用地将进一步扩大,农村建设用地的腾退减少相对滞后。

江城县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主要集中于坝区,优质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工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形成尖锐矛盾。

兼顾地区粮食安全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要求,耕地保护尤其是优质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

3、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协调统筹任务艰巨

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等的差异,导致江城县人口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土开发新格局的形成,对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区间发展的差异以及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使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调整和优化难度加大,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比较艰巨。

4、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生态环境令人担忧,治理土地退化任务仍十分艰巨

江城县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5.14%。

地形坡度较大,加上开发利用不当等诸多原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林地资源的质量不高,牧草地大多为天然草场,放牧强度过大,草地退化严重。

生态环境破坏和土地退化严重,危及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第一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

一、战略定位

江城县位于普洱市地方性都市区的外围区,作为普洱市中东部“三角型”城镇群的中心城镇,新时期内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普洱市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的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