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356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的因素。

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整个教育界都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方向和主题。

我校是我区西部历史悠久的学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学校发展日新月异。

特别是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党政重教、发展需教、人心思教、政策兴教的局面为我校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学校教育质量呈上升趋势,推进课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干部、教师的个人发展愿景与学校发展愿景能够形成交集。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

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为学校带来了更广泛的生源。

而这些生源情况参差不齐。

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外来工家庭,家庭经济普遍较为贫困,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家庭教育严重滞后,这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这种状况就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有高水准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我校非常注重教师培养。

现校内有3名市骨干教师,3名区学科带头人,11名区骨干教师,2名区百优班主任。

随着我区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一批较高学历的新教师充实到了农村教师队伍中。

但是,聘任的这一部分教师年纪轻,资历浅,非师范类毕业生占绝大部分,同时还有部分属于转岗青年,他们很多人还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虽然工作热情较高,但专业技能不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我校近两年青年教师持续增多。

学校利用“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了个别实验,发现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说,“师徒结对”是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有效推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文献检索和书籍阅读,我们发现很多课题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技术、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师徒结对提升新教师专业的具体操作研究并不多。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弊端:

就是结对中的师徒在研究中有惰性,有私心,评价结果不均衡。

于是,我们又进行资料的搜集与借鉴,发现有个别学校曾进行捆绑式“师徒结对”的制度研究。

像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将师徒的教学、奖励捆绑在一起评价师傅。

于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研究视角放到了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就是想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本课题将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校本研究引导青年教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推进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并以青年教师的发展带动中、老年教师的成熟创新,从而实现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共同成长,更好的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研究捆绑式“师徒结对”对提升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熟悉教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自我反思能力,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

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

2.总结提炼利用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提高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

3.借助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重要观点

研究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它可以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同时,对骨干教师成长有后继的激励作用,能培养学校内团结、和谐、进取的教师群体。

另外,捆绑式“师徒结对”可以开辟教师工作评价新局面。

(三)重要内容:

1.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调查研究。

2.研究捆绑式“师徒结对”实践活动对青年教师中成长意义。

3.研究捆绑式“师徒结对”对提高骨干教师带教水平的作用。

4.研究捆绑式“师徒结对”的推进途径和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切入点:

以采集学校青年教师基本信息为切入点,了解这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确定师徒结对的方法原则、捆绑制度等。

从而探索出一套利用捆绑式“师徒结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

三、实施过程

(一)研究手段:

(二)重点研究过程(2017.1—2018.12)

采用“点面结合”的运作方式,实施“大课题覆盖,多方协同推进,小问题研究深化”的校本研究模式。

课题组从尊重教师和尊重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强调指导教师结对带教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以关注青年教师的全程发展。

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地定下带教目标,尊重教师徒自身的特点;带教的不同阶段都强调提升课堂教学、教研能力和教育思想与理念。

整个研究阶段设计了三个递进层次时期:

一为适应期。

目标是徒弟在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下完成角色的转换,基本能适应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明晰指导职责;二为发展期。

培养目标是较大步地提升青年教师在教学或班主任工作岗位上的综合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教师熟练指导方法;三是成熟期。

目标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有部分成员成为业务骨干,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指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指导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研究中,在不同时期利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系列研究。

(1)教学业务捆绑结对研究。

侧重研究“写”与“课”的捆绑结对研究。

“写”是写师傅指导徒弟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引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课”指说课、常态课、研究课。

将这三种形式的课进行师徒捆绑在一起研讨。

说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青年教师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利用研究课让教师更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相关资料,融合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

把对常态课的研究作为教研活动的重中之重,组织师徒教师有针对性的听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常态课,并进行互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课题组将每学期组织每对师徒教师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

集体听课,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研方式集体评课。

在协助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升。

研究中注重盘活学校的名师资源,把所有名师组成各个学科的“智囊团”,随时为所有的徒弟解惑,共同为所有徒弟的成长贡献力量。

(2)评价捆绑结对研究。

侧重研究捆绑式“师徒结对”研究对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

主要利用“讲”的形式开展。

组织交流研讨会,请骨干教师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对徒弟倾囊相授。

请青年教师讲教育教学中的教训、积累。

同时,组织召开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座谈会,讲述“我的徒弟进步大”、“我与师傅心贴心”活动。

在活动中提升教师成果意识,增进师徒情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寻找典型结对教师,进行1-2对的个案研究。

(4)每学年由课题组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撰写阶段报告。

(5)建立“师徒结对成长档案袋”。

详细记录和整理收集师徒之间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资料;带教价段结束,由学校根据各项指标进行捆绑式评价。

评价目的在于把师徒结对工作得到落实,关注过程,注重细节。

四、研究成果

历时一年多特别是今年这一年的时间,经过全体课题组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反复探究与实践,基本上实现了课题预期目标,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丰富了学校规章制度。

一年来,我校为规范师徒结对的工作质与量,针对不同教师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要求到制度,从形式到实践,让研究更科学、更规范。

如签订师徒协议,师徒相互听课制度,同时考虑到师徒结对的优势在于可以不拘形式、即时即地地交流研究,因此学校也十分关注师徒结对的即时性、经常性和持久性,倡导教师把师徒结对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实现这种理想状态,发挥支撑作用的正是青年教师强烈的成才欲望、指导教师高度的使命感和融洽的师徒关系。

是师徒结对进行了科学的捆绑。

2.制定出科学的捆绑式“师徒结对”评价方法。

客观、科学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教师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和谐统一,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因此我校制定了科学的捆绑式师徒结对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二)实践成果

基于课题研究的思路,我校确定了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捆绑式“师徒结对”的推进整体思路为:

关注人本,注重校本,搭建舞台,促进发展。

一年的实践,我们利用“校本研修的形式”基本探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捆绑式“师徒结对”的推进途径,以此引领全体教师朝不同的专业发展目标迈进。

1.校本培训中利用师徒讲堂的提升了专业素质。

在校内培训方面,学校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增进师徒结对培训的宽度及深度。

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对任课教师进行分层培养。

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氛围。

首先,引进专家讲堂样本。

课题组将我区有名的科研专家、兄弟校的优秀研究教师请到学校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不仅使老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教育新理念、新动态,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理论修养,更让师徒教师学习讲堂的形式与内涵。

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研究理念、科研方法。

本年度,学校先后请了区教科室赵连顺主任和张镇中小的王亚军老师就生本教育进行了专题讲座。

其次,师傅教师引领示范。

研究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土专家”的作用,课题组先后请师傅骨干教师蒋秀凤、张跃宗、房春燕、张凤云、王云等课题组成员针对师德建设、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生本教育等方面开展校内专题讲堂活动。

师傅们将自己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无私的传授给徒弟,从各方面对徒弟都是一个积极的引领作用。

像蒋秀凤老师从自己的实例出发,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做好一名好教师的根本是要有良好的师德。

张跃宗老师讲《做个教学上的有心人》,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做有准备、会观察、不计较、有恒心、爱反思的人。

利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做好一名教师要做到:

抱定一个信念--我行;培养一个习惯--思考;管好一个自己--情绪;认准一个定律--勤奋;端正一个态度--虚心;把握一个原则--公正;选准一个视角--欣赏;坚守一个支点--真诚。

房春燕老师从七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自己的微课举例说明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性,一题多解,观察、求异、联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多学善问,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和策略,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考方法,强调要将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贯穿各个年级的全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张凤云老师给青年教师讲《家校协同实现三方共赢》。

她用很多生动的案例给大家讲述了家校沟通的技巧。

让青年教师了解到老师与家长巧妙有效合作,可以使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受益。

这样有主题有意义的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们感受到了师傅们的教育教学魅力,听了讲座之后,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师傅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努力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第三,徒弟教师登台汇报。

课题组不仅让师傅们讲,更组织年轻的徒弟们登上讲堂。

让她们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让工作四五年的青年教师给新入职的教师讲工作经历,避免让她们走弯路。

今年,课题组请青年教师林阳和魏蒙分别在5月和11月就生本教育和成长历程进行了专题讲座。

在青年教师中反响很大。

为她们启动了示范作用。

课题实施以来,师徒大讲堂共举办师傅讲堂6次,徒弟讲堂2次,参与活动教师近500人次,在各种提高的同时实现了师徒共同成长。

2.课堂研磨中提升了师徒的专业素质。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体现的重要场所。

本课题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业务捆绑结对研究的重要内容。

要求师徒结对教师必须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其提高。

我们开展“行动研究”,将说课、常态课、研究课这三种形式的课进行师徒捆绑在一起研讨。

利用校本研究的形式定期开展师徒研究课。

课题组通过分组与集体等不同形式听课,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研方式集体评课。

在协助过程中使教师专业得到学习和提升。

这样,将集体智慧和个人特色有机结合,实行“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研”、“思”一体化,从而促进教师资源共享,智慧共生,专业得以不断提升。

(1)听课中提升认识,接收先进思想。

在听课方面,要求“徒弟”要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要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徒弟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

“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2)研课中理解教材,找准教法。

每个新学期我校都如期举行师徒教师同上研究课活动,进行研课磨课。

师傅给青年教师找不足,提建议。

以“教学诊断”的方式,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和骨干教师的带徒能力。

青年教师还要观看两节以上的优质课,并完成一篇学习体会。

师傅要攥写指导总结,评价徒弟一年来的表现,每月必须听2节徒弟教师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

通过师傅的引领和指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职业规划等方面有了较快较大地提高。

(3)展示课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课题组积极搭建师徒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开放式研修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课题研究以来,师徒教师共进行研究课12节,展示课15节,举行研修日活动三次,每次推出4-6节课。

在全区的青年教师评优课和骨干教师评优课活动中,有16人获评优课一、二等奖。

课题组科学严谨、合作探索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带动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记录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让他们逐渐感受到“责任、协作、自信”的精髓,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锻炼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更让很多师傅教师再次燃起来工作热情,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项目研究联动中提升了师徒专业素质。

在一年的研究中,课题组利用生本教育实验项目进行了课题与项目的研究联动。

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开展有效活动。

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前沿的教育理念,我校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于是,课题组依托该项目,找准立足点,开展师徒生本实践研究。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快,老教师经验足,将二者有机融合,在生本实践中更好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师徒教师在研究中的一些感悟:

陈雪利老师(徒弟杨丹老师):

我们教平行班,彼此更方便一起探讨生本,我们经常同讲一节课,彼此互听,互相学习。

2年来,教室里、办公室、微信里甚至楼道里都留下我们师徒探究身影。

此外我经常邀请她班全体学生到我班一起听课学习,她也经常邀请我班优秀的组长带领她班学生学习探究。

我们师徒二人不仅把生本理念用到了课堂上,还用到班级管理上,甚至用到班队会上,效果非常好,我们感谢遇到生本,感谢师徒合作的喜获。

房春燕老师(徒弟林阳老师):

在探路生本的同时,有一个同行者,就是我的徒弟,林阳。

我每月都不定期走进她的课堂,交流一些生本课堂上老师该如何做才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等问题。

有时面对面交流,有时微信交流。

我们研讨过前置小研究,也因为要举什么例子,因为讲课流程而冥思苦想、争论不休。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对生本有了新的认识,又提升了自己。

结对是互相学习的组合,我的教学经验比她丰富,平时多针对某一课题跟她说一说教学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而林阳呢,年轻、接受新事物快,我就在如何更好地实践生本课堂上多向她请教。

我们师徒俩正一起大步走在生本路上。

林阳老师:

我俩会因为一道题争论不休,有时我俩会因为小研究的开放程度而争执不下,但在争论中我俩都有所成长。

我们是生本路上互帮互助的生本人。

魏蒙老师:

师傅把我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生本课堂”。

对于一度迷茫的我,她曾这样告诉我:

魏蒙,首先你敢于尝试,敢于把自己的相符付诸于行动,是很好的。

而且你发现学生的变化,证明你已经开始关注学生了。

你已经有了“生本意识”了。

但咱们都知道,每个人不一样,每个班级不一样,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不一样。

所以很多方法也不能直接照搬。

毛主席还可以把“社会主义”改成适合咱们中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你为什么不能把“生本语文”变成适合你们班的“生本语文”呢?

一席话,让我对“生本课堂”再次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将师徒进行捆绑结对,增强了二人的责任与工作激情。

更让参与研究的老师越来越认识到:

师徒结对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双向交互的。

指导教师“导”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青年教师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他们更少了一份束缚,没有固有的程式和僵化的观念。

这些独特的优势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对中老年教师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催生力量。

所谓师徒不仅是暂时的,而且从一开始起就是相互为师的。

新教师有他们的长处,作为导师,也可以从自己的徒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有这样思想的老师,往往把师徒结对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当作是一个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把这些问题都当作研究的课题。

于是在研究中新教师和老教师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能有这样认识的师徒之间的感情是最好的,新教师对老师也是最尊重的,双方的进步也是最大的。

捆绑结对让二人真正达到共同成长。

(三)实施成效:

1.研究让校园人际关系更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在交往中产生,在合作中增进,在互助中升华。

一年来,课题组创造各种条件搭建各种平台,为师徒间的交往增加机会。

像每学期伊始便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师徒互赠礼品,互相行礼,彼此勉励。

传统节庆日组织师徒联谊活动,期末评比、表彰优秀徒弟、优秀师傅。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总是有意识地强调师徒角色,强化师徒互动,以此增强师傅的责任感和徒弟的成才意识,密切师徒情感联系,形成师徒同生共长、荣辱与共的成才机制。

正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内核,把教师紧紧团结在了一起。

平等、友爱、真诚、信任、互助、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更加显著,校园人际关系愈加和谐。

老师们能感受到校园弥漫友爱,校园充满希望,校园布撒阳光,校园荡漾幸福,这样的校园是学习的乐土,是工作的圣地,是快乐的生命场。

2.研究让教师获得更多荣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的发展,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脱颖而出。

现我校师傅教师中有区学带2人,区百优1人,区骨5人。

徒弟教师中有区骨1人,区新星1人,教坛新秀2人,一位新教师申报了自己的区级课题。

一年来,师徒教师撰写各类论文近百篇。

多篇文章获奖。

有6节研究课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

教师案例集正在整理中。

六、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研究中发现师徒固定结对的周期性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激励性制度要求增加教师研究积极性。

(二)捆绑式“师徒结对”的评价内容和形式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总之,本课题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捆绑式“师徒结对”研究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打造了一支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

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同类课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1.

[2]王少菲.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

[3]池春燕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陈桂生且说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师徒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P19

[5]冯生尧指导教师的支持和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广州市中学的经验[D].香港中文大学,2002

[6]丁星凡师徒结对“新解”[J]四川教育,2007,(7-8)

[7]石兆胜校本培训中“师徒结对”模式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

[8]杨显彪,“师徒制”:

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3)

[9]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32.

[10]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56-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