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339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刘淑怡时间2017年10月9日

课题

6火红的枫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读意境,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板书设计:

6火红的枫叶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爱老师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生字描红,完成习字册,将字写美观。

第一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

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火红的枫叶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顺。

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篇课文。

2.正音。

分自然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评价。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就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检查读。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检测:

(1)课件出示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

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学生比赛读。

(2)出示词语: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教学过程

备注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枫想总为而

2.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3.动动手,写一写生字。

(教师范写两个。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shùxiǎngyàohuǒhóng

()()()

sònggěizhōngyúkǎpiàn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朝霞(zhāocháo)记得(deděi)

以为(wéiwèi)玫瑰(guīgui)

 

第二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测字词。

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小提示:

1.看图,读课文,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说一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三)汇报学习情况。

1.看图1,读课文1-3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她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⑵指导朗读。

⑶出示句子:

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

模仿说句话。

⑷填一填:

(火)红(金)黄(蔚)蓝(洁)白

火红的金黄的

蔚蓝的洁白的

2.看图2,读课文4-6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她找到枫叶后又做了什么?

她为什么这么做?

⑵指导朗读。

⑶想一想小朋友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内容?

⑷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

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3.小结:

一片小小的枫叶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几句的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

教学过程

备注

定会很快乐的。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终纸卡)写时要注意哪一笔?

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

四、课堂检测:

照样子写词语。

例:

许多—许许多多

认真—()—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刘淑怡时间2017年10月9日

课题

7古诗词两首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乐府和词这两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理解意思;有感情朗读、背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情能不忆江南?

(怀念)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背诵《忆江南》,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背诵《敕勒歌》,把字写端正,完成补充习题。

 

第一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词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春夜喜雨》和《绝句》。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

(板书:

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

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教学过程

备注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

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第二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

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出示整首诗):

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

5.分组赛读,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

看你读懂了多少?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

教学过程

备注

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课件出示:

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

你看到了什么?

2.你们说得真好!

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想读读吗?

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互相评价。

(二)后三句

1.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

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

肯定有很多的感受。

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4.“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5.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

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

6.请生读出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喜悦感;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

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

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

教学过程

备注

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配乐朗诵

五、画中展示:

1.“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交流: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

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