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070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docx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

红光希望小学发展规划(2011——2013)

一、学校现状分析(如前概况)

红光希望小学从1983年利用原106地质队“知青房”作为教学用房开始办学,至今已有28年办学历程。

1997年3月,由“新华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从香港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冯兆韬先生的捐款中拨出20万港元,由政府配套土地和经费对学校的简陋的校舍进行了改建,修建了教学楼——泛海楼。

学校占地面积扩为3795平方米,校舍面积计1401平方米。

经原遵义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市红光希望小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增加,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

红光希望小学至建校以来,一直一所村级小学,由忠庄镇中心学校直接管理,为忠庄镇光明村及周边村民子女的教育服务。

近年来,由于忠庄镇城镇化建设,学校的生源复杂,有农村孩子,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子女就读。

现有学生246人,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级。

学校有教师13人,教师队伍青年化,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初级教师7人。

教师团队和谐、奋进、敬业、爱岗。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推崇“小而精”的办学宗旨,在“追求和谐,享受校园幸福;追求发展,享受快乐成长”崭新理念的引领下,崇行人本管理及人文关怀,致力于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坚定地走科研兴教、特色强校之路。

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均获得了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在家长、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校风纯正,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化底蕴,在周边几所小学中,学生学习风气优良。

是一所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备,教学质量较高的一所农村小学。

2、拥有一支年轻化,有拼搏精神的,师德良好,甘于奉献,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

3、近年来随着教育局和镇党委对农村教育的不断投入,学校先后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配备了电视机、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教育教学实施基本能满足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4、育人环境在周边几所农村小学中相对较好,学生班额均在50人以下,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前提。

三、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

1、学校教职工教师流动性大,造成了师资队伍不稳定。

学校13名教职工中有2名是外校支教人员,1名教师志愿者。

2、学校师资不配套,缺少专业教师,为了完成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困难。

导致学校对特长生培养上存在一定困难,在上级组织的各类艺体类比赛中成绩还不够理想。

3、学校地理位置不利,附近已有几所小学,学校现有校舍不能容纳更多的生源,学校无法发展,学生的专业教室无法得到满足。

现有办学优势

1、有一支团结、民主、奋进、务实的领导班子。

班子成员敬业勤政,结构合理,开拓进取,具有较强的决策水平和协调能力,富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学校各项管理及创建工作中,带领教师团队踏实工作、奋力拼搏,开创性地做好各项工作,高标准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目标任务。

2、学校坚持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高度重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财务监管、会议座谈、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发展变化中的最新信息及管理动态向全体教师作及时的报道与公示,增加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实体。

形成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密切关注学校工作,学校行政积极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真诚听取基层建议的互动机制。

通过行政与教师的双向联动及有效合作,营造了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和人际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民主治校”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与归属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德育活动形成系列化。

为全面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感激生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道德水准。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重,在全体教师中牢固确立了大德育观念,全校形成了“人人是教育之人,时时是教育之时,处处是教育之处”的良好氛围,达到了规范教育的全方位,常规管理的全天候。

通过“好品行,我养成”、“讲礼仪,我第一”“讲卫生,我很棒”、“独立上学,我能行!

”四个板块的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卫生、安全、交通、学习、创新”五项自觉的行动。

特别是作为我校特色的“小巡警”巡查岗的设立及巡查制度的施行,为我校的校风建设和学生的养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成度。

3、学校坚持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高度重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财务监管、会议座谈、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发展变化中的最新信息作及时的报道与公示,增加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形成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密切关注学校工作,学校行政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真诚听取基层建议的互动机制。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和人际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民主治校”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具有一支业务精良、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

学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高,教师群体充满朝气,有闯劲,有活力,思维活跃,蕴含潜力。

在各项教学活动及创优评比工作中,突显出较强的实力。

几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在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构筑平台,着力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同时,大力扶持青年教师,完善合理的用人机制与激励功能做到用其所长,人尽其才。

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几年来,学校先后开辟了自然实验室、舞蹈训练房、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并按上级标准添置配齐了各类仪器设备,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心的服务功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各类有效的网络资源。

学校重视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工作,在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6、近年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我校紧紧围绕“尚品求博”的校训,全面启动陶城实小的校园文化工程。

通过精心设计和策划,学校的每一处墙面、每一个角落处处都在充分展示和诠释着个性化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陶冶师生情操,凝聚师生精神起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

“尚品行,讲品位,博爱做人,博学成才”的办学思想,“追求和谐,享受校园幸福;追求发展,享受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对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张力和提升办学品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校每年举行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雏鹰广播台、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才艺的全面展示、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学校构建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协同教育网络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并收到明显的效果。

学校按市局要求,扎实开展的“四帮一”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问题学生的帮教转化。

学校教育坚持开放性,把家庭、社区作为教育的资源加以开发,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功能,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力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多向合力。

存在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条件有待继续完善。

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现有房舍和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学校一些网络设备已使用多年,需要更新;教师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有些教师办公桌比较陈旧且不统一,需要更换;中高年级的学生课桌椅及教师会议桌同样有待全盘更新。

因而,各项设施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艰巨。

2、学校绿化面积和学生活动场地相对不足。

由于校园地方局促,面积狭小,尽管学校千方百计加强校园绿化工作,生均绿地面积仍达不到上级的标准,学生的活动场地难以达标。

虽然学校的塑胶跑道、塑胶田径场均已建成,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活动场地,但学生的户外活动依然受到限制。

特别是雨天,有些活动难以开展。

因此,学校绿化急需整体规划和改造,学校的风雨操场亟待早日恢复建成。

3、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在“尚品求博”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校扎实开展“和谐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系列教学活动,教学效益明显提高,特别在全市毕业会考中,取得了多达60余人进线、4人荣获特等奖的骄人战绩,创历史新高,得到社会群众和上级领导的首肯。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校地处城区北端,尽管属于城区学校,但外来民工子女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大部滞后,其所在地的课程设置与我省存在一定差异,给我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均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更新不快,教师积极主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还不多,骨干梯队尚未形成,各级各类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及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所占比例还不够高。

如何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快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培育,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5、教科研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以不断适应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这对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十分注重教科研工作,进行了多项国家级子课题、省及无锡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

但是研究与教学实际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不够,教科研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教科研的态度缺乏应有的热情,为研究而研究,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之上。

一方面抑制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也使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应用和推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促进和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良好教育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以新理念引领,高标准定位,积极构筑教育持续发展新高地,和谐宜人新校园。

我们将继续坚持“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追求和谐,享受校园幸福;追求发展,享受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强基固本,凝心聚力,自塑新形象,历练新作风,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新一轮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底蕴,凸现学校特色建设新亮点,彰显学校品位,最大化地提升办学效益,把陶城实小办成一所质量高、声誉好、品位高的现代化示范学校。

三、学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孩子的最优发展服务,遵循“以人为本、创新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积极实施“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

以市“真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发挥核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回归本真,聚焦课堂,积极推崇“真教育”观理念,探索生态教育路子,全面开展“真教育”研究实践活动,立足规范和创新,彰显教育特色,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舞台、教育科研的基地,把我校打造成一所质量较高、特色明显、底蕴丰厚的现代化示范学校。

2、办学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学校工作紧紧围绕“一切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来展开。

坚持“夯实基础,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业务型教师团队,构建和谐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

3、培养目标

坚持以“培养具有高尚品行、博学之才的未来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掌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通用技能,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自立、自理、自强的“现代人”。

4、办学特色

在“追求和谐,享受校园幸福;追求发展,享受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进一步扩大学校射击训练项目上的特色优势,发挥科学教学及科学实验方面的成果优势,立基传统,追求卓越,锐意开拓,着力于学生生活、生存方面通用技能的培养,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大舞台,切实提高学生的自理及自立能力,精心打造和培育射击训练、科学实验、通用技能三大办学特色。

三、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09.9——2010.8)

1、切实抓好德育常规,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强化文明礼仪、个人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课堂常规等行为训练,加大“小巡警”的巡查力度,深入开展“珍爱生命、博爱做人”、“星级中队评比”、“文明礼仪教育”等德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按市局要求,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细则三字歌》印发至每位学生,形成人人传唱《规范》,人人知晓《规范》,人人遵守《规范》的良好局面。

3、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教学实践与反思,带动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同时,对新课程的实施作“回头看”与“向前看”的反思、探讨。

继续加强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100%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80%以上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4、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立足课堂,加强备课、上课、说课、辅导等环节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的前提下,实现“减负增效”、“优质高效”的目标。

5、扎实开展《学校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在数字化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等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的阶段性研讨活动,为有效乃至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认真做好无锡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与宜兴市德育课题《矫正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各科教师在大课题的引领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本学科课题的研究工作。

6、扶持青师,培养名师。

发挥骨干教师研修班及学科教学智囊团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培育宜兴及无锡市级教学能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学校品位。

7、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对中高年级学生课桌椅进行全面更新。

8、全力创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学校”。

第二阶段(2010.9——2011.8)

1、对照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标准,争取经费投入,做好教师办公桌椅的更新,继续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着手实施风雨操场的启动工作,优化配置,不断完善各个功能室的建设。

2、做好国家级子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化变革研究》及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在数字化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省“十一•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结题工作。

3、培养无锡市级德育能手,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以适应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4、加强特色建设,加大投入,开拓创新,让射击项目、科学教学、通用技能三项特色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5、创建人文校园,培育校园精神,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开辟校园文化专栏,拓展展示窗口,提升文化张力,完成校歌的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第三阶段(2011.9——2012.8)

1、完成学校绿化的整体规划和适度调整,对部分花木品种进行更新。

2、做好校本教材的再开发工作,形成本校特色,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

3、申报新的国家级或省市级课题,并着手开展课题研讨及开题论证工作。

4、教师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准的研究型教师团队。

5、对照标准,严格落实,完成无锡市级“文明食堂”的创建工作。

6、各个专用教室设施基本完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7、总结提升办学特色,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佳绩,射击训练、科学教学及通用技能的特色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8、学校各项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均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实施措施

(一)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1、广泛征求意见,以“尚品求博”为办学理念,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一整套适应新课程发展的常规管理制度。

2、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形成机制健全、关系理顺、机动灵活、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

即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工会参与监督的功能齐全、协调统一的决策机构;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组织实施的功能完备的责任层面;团支部、工会、教研组、班主任执行落实的功能顺畅的执行层面。

学校常规管理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有人问,桩桩有人管。

”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强化分管责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在制度管理上继续推行分层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3、明确学校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各科室的考评力度,落实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

4、继续抓好《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勤考绩条例》等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5、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健身娱乐活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生活,陶冶教职工的情操。

6、坚持校务公开,让民主理校深入人心。

增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透明度,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利用教代会等途径,通过座谈、征集提案或建议等形式,积极发挥教职工的群体优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制定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各类决议、决定。

(二)强化德育工作,建立和谐校园

1、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德育为先导,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舆论导向和保障作用。

2、大力开展“爱我陶城兴我中华”、“迎世博,做主人”、“文明礼仪我能行”等德育教育系列活动,注重平时的检查和落实,辅之开展各项竞赛和评比表彰活动,提高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成度,使学生努力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所明确的要求。

3、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文明语言、文明交际等文明系列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小巡警”的巡查和管理职能,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全天候的管理,让各项常规及文明礼仪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在常规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网、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栏等媒体的宣传和监督功能,及时反馈存在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整改。

同时,继续开展“学生之星”的评比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

在行为规范的执行上,每周确定训练目标,每天检查考核亮分,每周进行总结评比,并利用集体晨会举行循环红旗的授旗仪式,利用各种形式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班队工作的新举措。

(1)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内化型,重点抓好最基本的道德教育。

(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变说教型为活动型,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

(3)凭借绩效考核的春风,制订考核方案,强化考核力度,落实教育责任,人人确立大德育观,变单一型为全员型,由班主独揽到全体教师参与。

以制度的完善为抓手,以班主任例会、网上交流平台、班主任沙龙研讨为载体,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

(4)拓宽德育途径,以家校协同教育研究为载体,立足学校、家庭、社区三个主阵地,完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5、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坚持物化环境的改善与精神环境的优化并重。

(1)营造蓬勃向上的校园环境,形成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

(2)创设平等和谐的班集体,营造健康成长的小环境。

用心研读有关班集体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在反思总结中,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能在班级集体这个小天地中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获得成功的体验。

6、继续开展“四帮一”活动,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社团组织的作用。

通过“四帮一”结对活动,努力矫正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细化教学常规,实现高效教学

1、积极实施“有效高效教学”策略。

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宜兴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实施工作。

(1)强化备课。

要求教师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有效教学的问题开展研究,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教学调研、探索实践、教学反思、总结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解决在课改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教研组、备课组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既要种好“责任田”,又要打好“整体战”,根据本组教师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安排、组织好业务理论学习和日常教研活动。

尤其要加强集体备课,继续推行“三级备课制”,共同钻研教材,与文本对话,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全力打造有效乃至高效课堂。

(2)立足课堂。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规范要求,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做到“五个有效”。

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联系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基础创设有效情境,科学安排新课导入、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巩固练习、活动组织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讲授、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正确地位,走近学生,变师生单向教学互动为有效双向或多向教学互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灵活处理好双边关系,让课堂教学在有趣的师生对话、学生对话中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教学实践选用教具或多媒体,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教学手段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达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方法我掌握”,“我参与,我快乐”的理想教学效果。

(3)优化训练。

课堂或课后训练设计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错的题目,适时、适量、适度安排练习时间。

做到“六有六必”:

有练教师必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作业批改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批改后做好统计归纳再进行细致讲评。

提倡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难易不同的作业,给优生设置提升的坡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2、严格进行质量监控,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细化过程管理,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严格教学“五认真”考核,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

行政领导要加强管理意识,做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深入教改前沿,了解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坚持采用“诫勉、平等”的方式与教师进行“质量对话”。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随堂听课,课卷调阅、学科竞赛、校级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前沿教学状况,以便发现典型、挖掘问题、调整改进,有效地解决问题。

3、改革评价机制。

坚持及时、适度、多元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

学校通过听课、考核、问卷和家长参与评价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对学生评价则要体现客观性与发展性,努力发挥“家校联系卡”、“素质报告单”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发挥教学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引擎作用,让科研引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制度,积极开展《构建和谐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以问题为切入点围绕问题进行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有效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渗透到校本研修中去。

以国家级子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为龙头,抓课题的过程管理,重视三个结合:

教科研与课改相结合;教科研与教师培养相结合;教科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让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为教育教学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