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5963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教育学》教案.docx

《普通教育学》教案

 

《普通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院(系/部):

教育学院

教学系(部):

教育学系

课程名称:

普通教育学

**************

职称:

教授

使用教材:

教育学学程

总计:

54学时

课程类别:

必修课

主要参考资料: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系主任签字:

主管院长签字:

时间:

2014.9.1

一、说明

1、公共教育学的课程性质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开设的公共教育类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研究重心,以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

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的教师对生活中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在更高的理论层面理解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公共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应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辨证统一的原则:

理论上求新、求深,作到科学性、系统性、学术性相统一;实践上求实、求精,以现实的教育情景和教育问题作为典型例子来充实和丰富教育学的内容;应用上求真、求是,让学习者在参照或运用理论和事例的过程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

2、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去从事教育工作;二着重从知识、概念、原理方面训练学习者,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愿望;三注重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做人的基本素质。

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能运用学科的知识、理论分析、研究其相关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并给以合理的解释。

3、公共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公共教育学教学活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教学内容框架。

教育基本原理篇:

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主要包括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等主题;

教育管理篇:

围绕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展开,主要包括德育、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工作、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主题;

教育教学实践篇:

围绕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教学活动展开,主要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方法论、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等主题。

4、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与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共54课时,每周为3课时。

凡学习者参加本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考勤、考试合格者,可获得3个学分。

5、公共教育学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师教学时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达到在思考水平上教学的目的;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适应学习者的需求;

结合教学各要素的条件,选择应用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学习者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方法意识,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本文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8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学的概念和内涵;了解人类教育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特征,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对教育学科发展的标志性影响以及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向;能够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育的概念;2、教育学的概念;3、教育及教育学发展的思想脉络、制度脉络;

重点: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演进特质;教育的科学界定;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的诸要素及其联系;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的内涵及其产生与发展;

难点:

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演进特质;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构成要素

3、教育的起源

4、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

5、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学产生的条件和标志

3、教育学的发展轨迹

4、教育学学科体系和门类介绍

作业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

2、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3、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是什么?

各阶段有哪些特点。

5、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教育功能论(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应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等概念;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动因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掌握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理解科学技术与教育、社会文化与教育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育功能理论;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及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分析;4、教育的文化功能以及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重点: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难点: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重点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现代教育的功能

1、教育功能的含义

2、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

3、教育功能的类型

4、教育的社会功能

5、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影响作用

4、社会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的概念及涵义

2、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分析

3、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4、分析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5、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试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论(5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基本含义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能运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教育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2、我国教育目的的涵义及其精神实质;3、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重点:

教育目的的一般理论;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及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关系;

难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讲解

教学内容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1、教育目的是什么

2、教育目的的类型

3、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

4、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3、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与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4、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涵义及精神实质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3、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类型。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3、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我国教育目的的涵义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第四章教育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学制反映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有效、最严密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教育方针、目的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建立的依据,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和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现代学校教育教育制度的形成;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3、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改革趋势;

重点: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终身教育;

难点:

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的涵义和特点

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3、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简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基本权利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重点理解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的涵义和师生关系的性质,能够运用师生关系的理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2、学生的本质特点及其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谐适;

重点:

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难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教师

1、教师职业概述

2、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3、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4、教师的素养

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特点

2、学生的地位

3、学生的发展

4、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谐适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2、师生关系在人格、法律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关系是工作、管理、人际和心理关系的综合体现

4、建立和发展师生良好关系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2、简介学生的本质特点。

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试论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第六章课程理论(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通过学习课程、课程分类、影响课程的因素,课程目标及关系、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课程的三个层次、课程的实施与结构、课程的评价、课程的模式与评价过程,并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当代课程流派;2、课程的组织;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观点

重点:

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难点: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与教材改革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课程理论的发展

1、课程的涵义与课程论

2、课程理论流派简介

二、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1、课程的目标

2、课程的内容与组织

3、课程类型

4、课程评价

三、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

2、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作业与思考题

1、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异同。

2、中小学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简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第七章教学基本理论(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要求学生识记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和教学原则,能运用教学过程的某条规律、某条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基本任务;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规律;3、教学原则的实际运用。

重点:

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难点:

教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的概念、地位及作用

1、教学的概念、地位及作用

2、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2、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三、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2、分析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3、简论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4、简述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

第八章教学方法(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方法以及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的概念,理解“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意义,联系实际掌握教学方法的类型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了解学生学习的类型和学习的过程,会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方法的方法基础;2、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及分类;3、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重点: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及分类;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难点:

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

1、教学方法的概念

2、国外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的主张

3、国内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的主张

二、教学方法体系

1、教学方法体系

2、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

4、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方法的分类

2、中学生常用学习方法的指导

3、为中学生推荐几种学习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教学方法的分类理论。

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3、简介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4、中学生常用学习方法指导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教学组织(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策略。

学习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教学组织形式。

要求学生识记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教学策略等概念,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几个基本程序以及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能运用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掌握教学的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重点: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难点:

教学的策略。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和历史沿革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4、课的类型和结构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三、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的设计技能

2、导入技能

3、提问技能

4、组织课堂教学技能

5、讲授技能

6、板书技能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评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2、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备课?

3、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教学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第十章德育工作(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德育、德育过程、各种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概念以及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原理,能够运用德育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德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并能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德育的规律、原则、方法;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结构

和矛盾、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

重点:

德育的规律、原则、方法;

难点:

能够运用德育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德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并能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工作

1、德育的过程

2、德育的原则

3、德育的方法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2、德育途径、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简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简介德育的主要方法

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通过学习班级、班级管理的概念及功能,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及班集体的作用。

理解班集体的教育价值、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意义,班主任的作用及工作内容,并运用班级管理的理论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重点:

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难点:

班级常规管理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重点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组织

2、班级管理的内容

3、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

2、常见的几种班级管理模式

3、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4、当前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搞好学习?

三、考核方式

过程评价(60%)+终结评价(4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1、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石中英主编: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胡德海著:

《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南京师大教育系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班华主编:

《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瞿葆奎主编:

《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9、黄济、王策三主编:

《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10、陈桂生著:

《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11、李秉德、李定仁主编:

《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施良方著: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牟宗三撰:

《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14、[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15、[英]约翰·怀特著:

《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郑金洲著:

《教育通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