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721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5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

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赏析 《代赠》代拟的赠人之作此题诗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思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思想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后面欲望休三字则惟妙惟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废然而止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为何又欲望还休呢对此诗人并不作正面说明因为那样容易流于显露没有诗意他用描绘周围景物来表现女子的情思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细微逼真月中钩一本作月如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物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那么自然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撰而又毫无造作雕琢之迹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最后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非常赞赏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倾向的能力诗歌鉴赏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晴渐向暝一句点明了词人羁旅在外的季节是秋季傍晚时天气时晴时阴满庭的凄凉这几句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让人想到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信的鸿雁然而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下片写深夜的羁愁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也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夜深只身独处室内与熠熠孤灯形影相吊本词自然浑成语言平易无雕琢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作者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和步骤训练诵读诗歌四步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3.欣赏大自然的美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树立对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1.读准字音暮砧zhēn   万壑hè   朔shuò漠青冢zhǒnɡ渚zhǔ清沙白繁霜鬓bìn江间jiān省xǐnɡ识千载zǎi2.解释语词玉露白露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萧森萧瑟阴森他日往日故园心指思念故乡之情暮砧傍晚时的捣衣声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胡语指胡人的乐曲渚水中小块陆地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作客客居异乡百年文中借指晚年潦倒衰颓失意6.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于耒阳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贫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扬《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7.了解背景1《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2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两年内写出了430多首诗占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有不少长篇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3《登高》一诗写于唐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8.开阔视野古体诗与近体诗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都称古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不是指近代这种说法已经沿用了1000多年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古体诗除了必须用韵之外不受格律的限制写起来比较自由近体诗的格律始于南朝的齐梁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它可以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种四句一首的称绝句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五字一句的称五绝七字一句的称七绝律诗是八句一首它又分为五律和七律五字一句的称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七律八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①每首的字数句数都有规定都是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②押平声韵③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④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长律一般是五言的且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有1000字这种长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对仗故称排律绝句分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不论用仄韵或平韵都不受格律的限制可归入古体诗一类而律绝一般押平声韵也有押仄声韵的但必须按近体诗的规则它在形式上等于半首律诗详细容后再叙总之古风属于古体诗律诗属于近体诗包括长律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首先古体诗在句子和字数上是多种形式的有三言古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称三古四古五古七古七言以上的称杂言古诗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从句数上看古体诗最短的只有两句多的如屈原的《离骚》全诗就有372句2400余字是流传至今最长的诗而近体诗则限定为四句或八句只有长律可以超过八句其次在用韵上古体诗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全诗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还可以随意转为其他韵②一首诗可以每句都用韵不限于偶数句子用韵的字可以重复③可以用邻韵还可以上去声通押总之用韵是比较自由的而近体诗用韵的规矩就非常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外其余句子都在偶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的句子其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因为近体诗主要用平声韵自然谈不上在仄声中上去声通押此外近体诗在一个句子中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安排上还有许多讲究律诗还要对仗这些我们将另行讨论可这些规矩在古体诗中都不存在因为古体诗的形式比较自由又不限句数使它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在近体诗形成之后并没有完全取代古体诗的位置唐代和唐以后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是既写近体诗又写古体诗一直到今天在全国性历次诗词大赛获奖作品中古体诗占有相当比例长短句杂言诗古体诗有杂言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本课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讲读《秋兴八首其一》1.吃透文本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声和秋色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的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和孤独抑郁之感2.设疑激智1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呢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宋玉的《九辨》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2如何理解秋天和大江在《秋兴》诗中的作用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3怎样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对这句话的理解素有争议一是丛菊两开的两开具体所指是什么一种说法为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考察杜甫的行踪他出川的当年曾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度过了一个秋天写《秋兴八首》时已到夔州再历秋景两开还应该从出川算起较确切故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到夔州的当年二是他日作何解不同于课本注释的另一种解释为他日即来日也诗意为丛菊两开徒作来日回忆之泪耳即而今乐事他年泪之意清人钱谦益就是持这种观点他在《钱注杜诗》中评道丛菊两开储别泪于他日孤舟一系僦归心于故园解他日为向日从前或来日在训诂上都有根据于诗意也各有所长很难分出高下来4《秋兴八首》其一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感情的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3.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蕴蓄  沟壑  排遣  漂泊B.催促  箫瑟  渲染  落魄C.文藻  逶迤  悲怆  沉郁D.慨叹  朔漠  霜鬓  苍凉答案 B箫瑟萧瑟2.下列词语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玉露白露    苦恨痛苦怨恨B.朔漠北方的沙漠他日往日C.紫台宫廷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D.萧森萧瑟阴森春风面指王昭君的美貌答案 A苦恨极其遗憾答案 D两句中的回均为回转的意思A项两个独分别为单独和独特特殊B项两个向分别为对着朝着和渐近C项两个萧分别为萧瑟和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白露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枫树林这个斑斓的意象渲染绚烂凄冷的气氛C.巫山巫峡的节奏则造成一种绵延幽深的感觉D.兼天接地写出了浪大云涌的景象这阔大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使人顿生自豪之情答案 D5.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首诗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萧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中的生命短暂D.诗人在此居住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答案 D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蜀道难》原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多写蜀道险阻B.杜甫世称杜少陵他一生经历坎坷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登高》是唐代宗大历年间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其诗情致婉曲风格独特其爱情诗成就尤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均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D.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李杜的说法既指李白和杜甫的并称又指李商隐杜牧的并称也有人称后者为小李杜答案 B杜甫不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第二课时讲读《咏怀古迹其三》1.吃透文本1《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叙述王昭君之怨恨也反映了诗人的怨恨全诗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诗人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2.设疑激智1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王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她自恃美貌高标自持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自葬绝域令人悲慨对王昭君历代不乏歌咏就连北宋王安石这样的硬汉也写了《明妃曲》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因为女人貌美入宫被冷落和男人怀才入朝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杜甫咏王昭君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2《咏怀古迹》其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寄托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3试析《咏怀古迹》其三中王昭君的形象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讳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说明了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之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2.下列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壑山谷去前去B.朔漠北方的沙漠独副词只仅仅C.向对着朝向省识认识D.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琵琶原是西域乐器故说作胡语答案 A去离开3.下列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赴字写出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势第二句点明昭君村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B.颔联的连字写出思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独留青冢向黄昏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阔大而沉重之感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C.颈联画图句承第三句环珮句承第四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养她的故土D.尾联借千载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答案 B连字写出出塞之景向字写出思汉之心4.文学常识填空1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饱满的青春热情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使他的诗歌呈现出________的风格后人称他为________2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其作品为__________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______的风格后人称他为__________答案 1豪放飘逸 诗仙 2诗史 沉郁顿挫 诗圣第三课时讲读《登高》1.吃透本文《登高》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诗人面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诗人备尝穷困潦倒之苦忧国忧民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2.设疑激智1诗人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哪些思考与感慨表现了怎样的悲秋情怀前两联是所见所闻首联写近景有六种景物无生命的景物写出夔州的急风写了秋天的高爽写了清白色的渚沙有生命的景物写了猿的哀啸鸟的盘旋从色彩看画面黯淡从情调看不免悲凉颔联写远景无边落叶到了秋天都要飘落流不尽的长江滚滚东去无法止步无边不尽写出了雄阔萧萧滚滚使人联想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在文学作品中秋天落叶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诗人面对苍凉肃杀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难再颈联的悲字点出此番登高的心境万里漂泊居无定所常字点出时间之长独字从空间上点出今日形单影只的孤独人在暮年体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诗人眼里与心中情紧密相连也愈益生悲诗意至此更具体也更深沉尾联点明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艰难既指自身命运又指国运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这两联抒情写尽了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难怪人称其为诗圣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入羁旅的愁思这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诗人在迟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叹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不读出这首诗的积极意义就不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明代的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确不虚夸2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是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叠韵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叠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呼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哀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3.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凋伤 沟壑 排遣 飘泊B.催促 箫瑟 渲染 落魄C.文藻 逶迤 悲怆 沉郁D.慨叹 朔漠 霜鬓 苍凉答案 B箫萧答案 B指秋天飘落的树叶3.下列对《登高》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猿啸猿猴啼叫渚水中小块陆地B.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不尽不停C.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多年D.繁这里作动词增多潦倒衰颓失意答案 C百年这里指晚年4.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_______的独特风格2近体诗又称________是唐代形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称律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每首四联依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联两句上句称为____________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