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560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9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优质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

其中男生3人,女生25人。

他们经过前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能量》、四个大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概念”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世界》单元引导学生从放大镜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地球的运动》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季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工具与技术》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使用的技术,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能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明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实验验证电能和磁能的互相转换,懂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含义。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科学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第一单元1.放大镜

1

1

第一单元2.怎样放得更大

1

2

第一单元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

2

第一单元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3

第一单元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3

第一单元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

4

第一单元7.微生物与健康

1

4

第二单元1.我们的地球模型

1

5

第二单元2.昼夜交替现象

1

5

第二单元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

6

第二单元4.谁先迎来黎明

1

6

第二单元5.影长的四季变化

1

7

第二单元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

7

第二单元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

8

第三单元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

8

第三单元2.斜面

1

9

第三单元3.不简单的杠杆

1

9

第三单元4.改变运输的车轮

1

10

第三单元5.灵活巧妙的剪刀

1

10

第三单元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

11

第三单元7.信息的交流传播

1

11

第四单元1.各种形式的能量

1

12

第四单元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

12

第四单元3.电和磁

1

13

第四单元4.电能和磁能

1

13

第四单元5.电磁铁

1

14

第四单元6.神奇的小电动机

1

14

第四单元7.能量从哪里来

1

15

综合复习

2

16

期末测试

2

一、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衣藻、草履虫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鞭毛和纤毛

【答案】A

【解析】【解答】衣藻、草履虫等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之中的细胞膜控制着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确保细胞平稳有序。

【分析】细胞一般分为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细胞质由多种物质构成,细胞膜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核控制着遗传基因。

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木耳                                 

C. 酵母菌                                 

D. 青霉

【答案】A

【解析】【解答】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

大肠杆菌是细菌。

故答案为:

A。

【分析】真菌的形态多样,一般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酵母菌属于单细胞,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都属于多细胞的真菌。

3.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放大镜靠近指纹时图像变小,下列做法能看到更大的图

   像的是(   )。

   

A.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B.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向放大镜方向靠近

C. 眼睛和放大镜不动,将手指向远离放大镜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将手指向远离放大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

C。

【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是由于下列哪个

 原因引起的?

( )。

A. 气泡太多                 

B. 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C. 显微镜操作失误                 

D. 未滴加红墨水

【答案】A

【解析】【解答】A、气泡太多会产生黑色圆圈。

符合题意。

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不会产生黑色圆圈,只会影响明亮度。

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操作失误不会产生黑色圆圈。

不符合题意。

D、滴加红墨水也不会使黑色圆圈消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擦、滴、撕或刮、展或涂、盖、染。

在“盖”这一步,应是将盖玻片先接触液滴的一端,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5.如图所示为蝇的复眼,根据放大倍数判断观察者所用的工具最有可能(   )

A. 高倍显微镜                                

B. 放大镜                                

C. 电子显微镜  

【答案】B

【解析】【解答】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故答案为:

B。

【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          B. 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C. 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

【答案】C

【解析】【解答】A.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就是晶体,B不符合题意,

C.晶体并不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如石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它们称为晶体。

7.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

A. 较清晰的图像                           

B. 许多点状物质                           

C. 许多条状物质

【答案】C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去观察电视机或者是电脑的屏幕,会看到很多条状的物质,是物体的三基色造成的散装光束。

【分析】放大镜对物体具有放大作用,能够观察到肉眼看不清的很多微小物质。

8.如图所示是李老师拍摄的一种水晶制品,该水晶的晶体结构形状像(  )。

A. 金字塔                                   

B. 立方体                                   

C. 一簇簇的针

【答案】A

【解析】【解答】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如黄铜矿,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簇的针。

水晶的的形状像金字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晶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