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562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x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904-2009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本指南共分13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现场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

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客运架空索道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

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

本指南由国家客运索道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参加起草的人员有刘京本、甄正义、张强、张宏伟、赵安敏、缪勤。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

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3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单位的自然概况

3.2索道主要技术参数

3.3救援资源

4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客运架空索道危险源分析

4.2客运架空索道部分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5预警和预防机制

5.1客运架空索道预警范围

5.2预防措施

5.3预警准备

5.4客运索道故障

6应急响应

6.1第一时间处置

6.2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3事故确认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6.4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5事故监控措施

6.6事故现场的警戒与人员疏散

6.7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

6.8保护乘客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7应急作业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客运架空索道事故的现场紧急处置技术

7.2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7.3部分水平救援的方式方法

7.4应急作业技术采用效果的评判和改进

8现场恢复

8.1应急救援终止条件

8.2现场清理和恢复

8.3应急救援结束

9保障措施

9.1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9.2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9.3应急队伍保障

9.4培训和演练

9.5执行的法律规范

9.6其他保障

10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10.1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10.2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10.3预案管理

10.4预案的更新

10.5预案上报

10.6监督检查

11事故调查

11.1事故现场的保护

11.2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1.3情况调查

11.4资料调查

11.5现场调查

12附则

12.1名词术语

12.2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2.3制定与解释

13附件

13.1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13.2相关的图表

13.3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

附录A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地面控制驱动的单跨水平救援方法

附录B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救护车上控制驱动的单跨水平救援方法

附录C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多跨水平救援方法

附录D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拉回吊厢的单跨水平救援方法

附录E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水平救援方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客运架空索道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1.3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客运架空索道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

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

应急救援办公(值班)室可以设在索道站(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

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应急组织机构如图1。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2.2.1总指挥一般由企业法人或法人指定授权人担任。

其职责是:

(1)组织制订客运架空索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检查、督导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职责的实施;

(7)指定专人负责索道事故信息的上报和对外报导工作;

(8)负责组织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2.2副总指挥由总指挥指派人员担任。

其职责是:

(1)协助总指挥工作;

(2)当总指挥缺席时,代替总指挥行使总指挥的职责。

2.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迅速查明设备安全事件、事故的特征、类别、原因、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置方案,现场组织实施应急方案,救援方案报总指挥审定;传达和组织实施审定后的救援方案;负责预案的演练考核工作;负责救援设备、机具、急救物品的选型购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事件、事故调查、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

2.2.4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机构职责

抢险救灾组:

根据方案实施情况,机动组成应急小组、设备抢修组和营救组,负责设备抢修、营救乘客和应急时的设备监测等工作。

警戒保卫组:

负责做好现场保卫警戒、维护秩序、疏通道路、组织人员撤离等工作。

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营救人员和受伤乘客的现场救治、心理抚慰或转送医院治疗。

后勤保障组:

负责救援设备、机具、急救物品的物质供应和交通工具保障。

通信联络组:

负责单位内外的通信联络,保障救援现场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善后工作组:

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

负责设备、厂房、建筑物受损后保险理赔及恢复工作。

3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单位自然概况

3.1.1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

3.1.2索道平面布置图。

3.1.3索道侧型图。

3.1.4索道上站布置图。

3.1.5索道下站布置图。

3.1.6索道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及道路交通示意图。

3.1.7消防设施配置图。

3.1.8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3.1.8.1索道型式及运营工艺。

3.1.8.2索道的组成。

3.1.8.3索道人员配备。

3.2索道主要技术参数

3.3救援资源

3.3.1人力

(1)自身人力资源。

包括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医疗服务人员;保安人员;后勤保障人员。

(2)社会资源。

包括周围索道等救援资源;当地医院、消防队、武警部队等。

3.3.2装备

(1)备有柴油发电机组。

(2)备有辅助驱动装置。

(3)救援装备:

索道备有3套水平救援装备和4套垂直救援装备及对讲机、缓降器、安全带、安全帽等救援装备。

(4)控制客运架空索道事故发展备用的工具设备:

3t、5t、10t手拉葫芦,钢丝绳夹板、绳卡、滑车、千斤顶、卷扬机、木柄圆头锤、5磅锤、钢丝绳、电焊机、氧炔焊割设备、钢丝绳、弓锯、撬杠。

4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客运架空索道危险源分析

(1)设备因素。

包括机械和电气两个部分,驱动、迂回装置、张紧系统、钢丝绳、吊具、支架、鞍座、托压索轮组、电源、配电系统、控制回路、检测开关、支架回路、安全保护系统等所有组成零部件,都是危险可能出现的地方。

(2)人的因素。

包括索道司机、检修工、站长、乘务员、站务员、管理干部、乘客和有关人员,他们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其不安全行为是客运索道突发事件的重要致因。

(3)环境因素。

客运索道与锅炉、电梯、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有所区别,尤其超高客运架空索道基本上都建在山川旷野,有些索道位于高峰峡谷或冰川雪地,环境变化大,存在包括大风、暴雨、滚石、山体滑坡、雷电、大雾、台风、海啸、地震等许多不安定因素。

4.2客运架空索道部分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2.1客运索道部分危险机械设备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特征和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类型

事故特征

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1

驱动、迂回轮轴承

损坏

挤压、碰撞

2

驱动、迂回轮轴断裂

碰撞

碰撞、剪切

坠落

坠落

3

驱动、迂回轮体开裂

碰撞

碰撞、剪切

坠落

坠落

4

驱动、迂回轮偏摆、跳动、异常响声

挤压、碰撞

5

减速机缺油烧轴、轮齿断裂

失控

6

减速机销轴、联轴节断裂

失控

7

锚固墩、锚固筒损坏或损毁

失控、碰撞

碰撞、倒塌

倒塌、坠落

倒塌、坠落

8

站台栏杆或防护网损坏

碰撞、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

9

机电设备防护罩或护栏损坏

坠落、物体打击

10

制动器失效

失控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蹲底

11

钢丝绳接头松脱

失控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坍塌

12

承载索、牵引索磨损、锈蚀、疲劳断裂

失控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坍塌

13

张紧索损坏、断裂

或锚固端松脱

失控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坍塌

14

张紧绞车损坏、制动失灵

失控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坍塌

15

重锤落地、行走小车

达到终点

碰撞

16

承载索出轨、钢丝绳脱索

失控

碰撞、坠落

坠落

坠落

17

辅助索与其他索系

缠绕

失控、挤压

碰撞、坠落

18

辅助索松脱或断裂

失控

碰撞、坠落

19

吊具与线路障碍物碰挂

碰撞、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

坠落

20

牵引索触及承载索或缠绕

失控

碰撞、剪切

剪切、坠落

坠落

21

连接螺栓松动、鞍座、

托架移位

失控

碰撞

坠落

坠落

22

托索轮衬磨损过量或开裂

碰撞

坠落

23

双端锚固可调可测损坏

碰撞

碰撞

坠落

坠落

24

吊厢门或开关机构损坏

挤压

坠落

25

抱索器滑移

失控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

26

支架倾斜、倒塌

碰撞

倒塌、坠落

倒塌、坠落

倒塌、坠落

27

抱索器、吊杆、吊架断裂,吊厢坠落

物体打击、碰撞

坠落

坠落

坠落

28

制动液压系统结冰、

制动失效

失控

29

油管、接头爆裂油缸活塞杆断裂

失控

30

行走小车脱轨

失控、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

坠落

4.2.2客运索道部分危险电气设备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特征和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类型

事故特征

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1

运行中停电或电源故障

失控

2

配电系统故障或防护错误

失控、触电、火灾

火灾

3

主电机故障

失控

4

PLC故障

失控

5

主电机控制回路故障

失控

6

电气设备遭雷击

失控、触电、火灾

火灾

7

支架脱索U形针断、车不停

失控

碰撞、坠落

坠落

8

支架信号电缆断或

遭雷击损坏

失控

9

张紧小车限位开关坏

失控、碰撞

10

重锤或张紧油缸限位开关坏

失控、碰撞

11

电气元器件、电缆损坏或电线短路

失控、触电

火灾

12

制动器检测开关坏

失控

13

操作台、站台急停按钮故障

失控、触电

碰撞、坠落

14

风速风向仪、广播系统损坏

失控、碰撞

坠落

15

电气过流、过压、缺相保护损坏

失控、火灾

碰撞、火灾

16

索道进站速度

保护装置损坏

失控

挤压、冲站

碰撞、坠落

4.2.3索道部分管理或操作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特征和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类型

事故特征

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1

站务员、乘务员

服务失误

摔倒、碰撞、踩踏

坠落

2

司机违章开车

碰撞、摔倒

坠落

3

吊厢关门错误

摔倒、挤压

坠落

4

宣传警示不到位、管理失误

碰撞、挤压、摔倒

5

站务操作员无证

上岗操作失误

碰撞、挤压、摔倒

碰撞、坠落

6

无证非法营运

碰撞、挤压

碰撞、坠落

坠落

坠落、倒塌

7

蓄意破坏

碰撞、火灾

坠落、火灾

坠落、火灾

坠落、坍塌、

火灾

8

检修线路违章高空作业

物体打击、触电

坠落

9

超载、超速

碰撞、挤压

碰撞、坠落

冲站、坠落

10

雷雨天气处理欠妥、不果断

失控、碰撞、触电

碰撞、坠落

11

抱索器移位、扭矩作业违反规范

碰撞

碰撞、坠落

坠落

坠落

12

违章维护、检修

碰撞、物体打击

13

救护器具管理使用错误

摔倒、物体

打击

坠落

4.2.4部分外部环境危险因素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特征和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类型

事故特征

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1

大风

摔倒、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

2

暴雨

碰撞、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

3

雷击

失控、触电

碰撞、坠落、火灾

4

山体滑坡、泥石流

碰撞、物体打击

碰撞、倒塌、坠落

倒塌、坠落

坍塌、坠落

5

地震

碰撞、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

碰撞、倒塌

坍塌、坠落

6

石块、滚落

碰撞、物体打击

倾翻、坠落

7

线路侧树木倾倒

碰撞、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

倾翻

倾翻

8

冰冻、暴雪、雪崩

物体打击

碰撞、坠落、坍塌

9

森林火灾、站房失火

失控、火灾

火灾

火灾

火灾

10

鼠害

失控

5预警和预防机制

5.1客运架空索道预警范围

5.1.1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关键零部件

(1)运载索接头形状、钢丝绳状态。

(2)支架结构、装备及支架连接。

(3)托压索轮结构和安装。

(4)钢丝绳在驱动轮上是否打滑。

(5)抱紧力和防滑力的检测。

(6)驱动机及迂回轮(包括主轴、轮体等受力组件)。

(7)承载索和端部固定及承载索在鞍座端部的滑移。

(8)牵引索和平衡索及端部连接。

(9)张紧系统。

(10)钢丝绳防缠绕装置。

(11)吊厢、吊臂、行走小车。

(12)吊厢运行防碰撞安全设施。

(13)抱索器。

(14)紧急制动器、客车制动器。

(15)支架基础和鞍座及托索轮在鞍座上的分布。

(16)锚固墩、锚固筒。

(17)进站减速及防冲撞安全装置。

5.1.2易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重要零部件

(1)钢丝绳位置及抱索器形位检测。

(2)抱索器脱开及挂结检测。

(3)防撞系统及区段控制。

(4)加减速器与推车机。

(5)主电机及控制回路。

(6)驱动轮和迂回轮轴承、轴套。

(7)驱动轮和迂回轮轴承轴套,联轴节和减速机及润滑冷却系统。

(8)检测和控制及测速安全保护装置。

(9)工作制动器。

(10)支索器。

(11)滚子链的运行和磨损。

(12)支架索距偏差,托压索轮转动及轮衬磨损。

(13)支架防护、检修平台及导向装置。

(14)双端锚固可调可测装置。

(15)备用电源和紧急驱动系统。

(16)制动和张紧装置液压系统。

(17)吊厢开关门及安全防护装置。

(18)广播及通信系统。

(19)接地和防雷及风速报警装置。

(20)应急救援装备。

5.1.3安全生产办公室建立客运索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监督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安全监测、监控和预警措施。

5.2预防措施

5.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

(1)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使用登记制度;(3)设备检查制度;(4)交接班制度;(5)设备维护检修制度;(6)设备定期检测制度;(7)定期报检制度;(8)安全教育培训制度;(9)隐患整改和事故调查处理及分析制度;(10)救援装备和物品管理制度;(11)其他制度(略)。

5.2.2建立完善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包括:

(1)索道站长(公司经理)岗位职责;

(2)索道安全副站长(公司副经理)岗位职责;(3)索道技术副站长(公司副经理)岗位职责;(4)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5)索道站机电科科长岗位职责;(6)索道站机电科钳工班长岗位职责;(7)索道站机电科电工班长岗位职责;(8)钳工岗位职责;(9)电工岗位职责;(10)索道司机岗位职责;(11)安全员岗位职责;(12)乘务员、站务员岗位职责。

5.2.3建立通信管理机制。

包括:

(1)救援支持通信库;

(2)完备的广播稿库;(3)完善的响应通信联络库。

5.2.4建立对乘客的教育机制。

包括:

(1)乘客须知;

(2)标志线和警示提醒语;(3)应急电话。

5.2.5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往复式索道安全工作。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设立专门机构,配置专职人员,构建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2),编制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完善预警和预防机制,并负责检查、监督、落实。

通过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规范有序的设备管理队伍的严谨工作,实现索道设备管理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及时发现隐患,迅速消除隐患,使索道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索道安全可靠运行。

5.3预警准备

5.3.1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监控管理,并有启动本预案的准备。

 

 

图2设备管理机构图

(1)大风和雷电天气时的运行操作

当风速未达报警值,但吊厢强烈摇摆,线路上有乘客时,应低速运行,把线路上的乘客运抵上、下两站后停车;当风速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车,通过广播告诉线路上的乘客,待风平静后再恢复运行。

在雷电天气,应停止售票并动员已买票但未上车游客退票,工作人员应预先启动柴油机备用并密切注意雷电动向。

当雷电尚未到达索道区域时,应迅速将线路上的乘客运抵两站停车,挂好接地棒,拔下通信电缆插头;当雷电到达索道区域时,应立即停止主驱动,采用紧急驱动方式开启索道,将线路上的乘客运抵两站后停车,拔下通信电缆插头,挂好接地棒。

(2)大风、暴雨或大雪过后的运行操作

工作人员应进行全线巡查,确保全线无异常后,方可运行。

(3)冬季停止运营后的运行操作

工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遇大雾或冻雨等异常天气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采取间断运转或持续低速运转方式,确保设备相对运动零部件之间无结冰现象。

5.3.2以下情况,不准开车,并有预警准备。

(1)每日运行前没有值班站长签字不准开车。

(2)每日未完成开车前检查不准开车,未经巡线检查不准对外运营。

(3)雷电天气不准开车。

(4)风速超过规定值不准开车。

(5)安全回路被短接不准开车。

(6)两站司机没完成开车前的对话不准开车。

(7)设备维修时未经维修人员同意不准开车。

(8)吊厢超载时不准开车。

(9)特殊天气(雷电、大风、地震等)停车后未经巡线检查不准开车。

(10)故障停车后未查清原因或未消除隐患不准开车。

5.3.3索道运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迅速做好启动预案准备。

(1)停电。

(2)火灾。

(3)地震。

(4)大风、暴雨(雪)、雷电、冰雹、大雾等气象灾害。

(5)其他可能引起客运索道事故的灾害性危险因素。

5.4客运索道故障

客运索道故障是指索道正常运行中发生故障停车,危害性较小,故障可以很快被排除,在30min内索道恢复正常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