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512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docx

高考一轮总复习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2018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学案2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类型一 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为考查重点,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近义实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语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多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

一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在下列句子的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理由。

例1 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诬蔑/诬陷)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诬陷)

理由:

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故应填“诬陷”。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

(1)

看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如[例1]中,“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2 边城明净的________,教化着朴实的人们。

(风光/景象)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风光)

理由:

“风光”即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

故选“风光”。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

(2)

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例2]中,“风光”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适用范围比景象小。

词义范围的大小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例3 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演练/演示)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演练)

理由:

“演练”侧重于“练”,即训练,练习;“演示”侧重于“示”,示范。

结合语境,应选“演练”。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3)

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

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

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

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和性质方面。

如[例3]中“演练”侧重于“练”,训练;“演示”侧重于“示”,示范。

  

例4 [2014•山东省卷]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蔓延/曼延)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蔓延)

理由:

“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如“火势蔓延”,而“曼延”指连绵不断,如“山路曲折曼延”。

根据句意,应选“蔓延”。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4)

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

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

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如[例4]中,“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来形容火势等;而“曼延”指连绵不断,常用来形容山路。

  

例5 [2014•北京市卷]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______与品味。

(蕴含/内涵)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内涵)

理由:

“蕴含”有两个义项:

①动词,包含;②动词,表示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

两个义项均不能与“品味”并列。

而“内涵”表示人或事物内在的涵养,符合句意。

例6 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熏陶/熏染)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熏陶)

理由: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5)~(9)

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如[例6]中,“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是褒义词;而“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是贬义词。

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如“启事”与“启示”,“启事”是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征婚启事,是名词,而“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名词时,可作主语或宾语。

再如“品味”和“品位”,“品味”是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词性);“品位”是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词性)。

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

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

如“凯旋”的意思是胜利归来,若说“凯旋归来”便犯了重复的错误;再如“悬殊”的意思是差别很大,若说“美国贫富很悬殊”也犯了重复的错误。

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如:

“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普通话叫“玉米”的,不同地方分别叫“棒子、苞米、苞谷”等;生活中说的“土豆”,在植物学中称为“马铃薯”;在公文中常用的词语,如“教正、笑纳、承蒙”等,在其他文件中就不常用。

再如“商量”与“磋商”,都有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的意思。

不同就是“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是书面语,而“商量”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是口语。

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与“琢磨”。

“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又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一般都说“无法释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

二 课堂速记实词辨析四“关注”

1.关注词义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词义轻重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轻造谣诬蔑

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重岳飞被秦桧诬陷

词义侧重演练侧重于练,训练运动员们正在进行赛前演练

演示侧重于示,示范物理老师演示了这一实验

词义范围风光指风景、景象,词义范围广,包括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好一派田园风光

景象现象、状况,词义范围小战争过后一片荒芜景象

2.关注词性

启示—动词—启示人类保护环境启事—名词—征稿启事

品味—动词—品味语言品位—名词—品位高雅

3.关注色彩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感情色彩熏陶中性词,多指好的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喜欢上了读书。

熏染贬义词,多指坏的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他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语体风格窥伺书面语黑暗中,敌军探子躲在墙后窥伺着我方指挥所的动静。

偷看口语语文老师大声说:

“不要偷看课本!

4.关注搭配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适用对象赡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赡养老人

抚养指爱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抚养孩子

扶养指养护,多用于平辈之间扶养兄弟

搭配特点充足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降水充足

充分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件充分、理由充分

充沛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1.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庄严雄伟的吴哥窟毫无疑问是柬埔寨最受欢迎的旅游________。

(景点/景色)

(2)据了解,2017年春节放假________已经出炉。

(安置、安排)

(3)家住黄金路的张师傅认为,山体如此________,雨水一灌就容易发生垮塌。

(陡峭/峻峭)

答案:

(1)景点 

(2)安排 (3)陡峭 

解析:

这一组可以从词义的角度辨析。

(1)“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根据句意,应选“景点”。

(2)“安置”①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②安放。

“安排”①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②安置(人员)。

根据句意,应选“安排”。

(3)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

根据句意,应选“陡峭”。

2.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________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热诚/热忱)

(2)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________的技艺。

(惊艳/精湛)

答案:

(1)热忱 

(2)精湛 

解析:

这一组均可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1)“热诚”是形容词,热心而诚恳。

“热忱”是名词,热烈的情感。

作“满怀”的宾语,此处应用“热忱”。

(2)“惊艳”一般作谓语,是动词,指对女性的美艳感到惊异,也泛指对事物的美妙感到惊异;“精湛”是形容词,精深。

应用形容词“精湛”。

3.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用心/匠心)

(2)商量了—个晚上,娘儿俩决定明天一早________到城里买衣裳。

(动身/启程)

(3)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_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急需/亟待)

答案:

(1)匠心 

(2)动身 (3)亟待 

解析:

这一组均可从语体色彩的角度辨析。

(1)“用心”指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书面语。

应选“匠心”。

(2)“动身”口语色彩浓,“启程”书面语色彩浓。

应选“动身”。

(3)“急需”口语色彩浓,“亟待”书面语色彩浓,根据语境应选“亟待”。

4.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余雄是新疆赫赫有名的“牛博士”,知名度远播广袤田野,深受农牧民________。

(爱护/爱戴)

(2)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________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启用/起用)

(3)________别国领土就是________他国主权。

(侵占/侵犯)

(4)民主生活会,主要指党员在支部、党小组以________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活动制度。

(交流/交换)

答案:

(1)爱戴 

(2)起用 (3)侵占 侵犯 (4)交流

解析:

(1)“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一般人对模范人物等。

根据句意,应选“爱戴”。

(2)“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对象是物;“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也指提拔、使用新人,对象是人。

句中对象是“退休教师”,所以应选“起用”。

(3)“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权、利益、领空、人权”相搭配。

根据搭配关系,第一空应填“侵占”,第二空应填“侵犯”。

(4)“交流”多与“思想、经验、物资”等搭配;“交换”多与“意见、礼物、资料”等搭配。

根据句意,应选“交流”。

类型二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用连词(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

其中对关联词语的考查有两种形式:

或是给出一段挖空关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或是给出一个完整句子让考生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

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

对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运用为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例1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偶尔/偶然)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偶尔)

理由:

“偶尔”和“偶然”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

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所以应选“偶尔”。

例2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必须/必需)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必需)

理由:

“必须”为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必需”为动词,表示一定要有,因此只能是“必需”。

例3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_____“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和/还是)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还是)

理由:

“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

例4 去图书馆,________去电影院?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还是)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还是)

理由:

句中表示疑问语气,应选“还是”。

例5 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

(未免/不免)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不免)

理由:

“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例6 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________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________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

(不管……也/尽管……还)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不管……也)

理由:

“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例7 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由于/至于)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至于)

理由: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

“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例8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________,学习是无止境的。

(因而/因此)

选词: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

(因此)

理由:

“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选“因此”,但“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如:

所以呀,我才这样说。

例9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

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选项:

(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理由:

解读整个语境可以看出:

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的,故应使用指示代词“这”;第③处是表示假设关系,应使用关联词“如果”;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

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就可得出答案。

二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虚词“7辨析”

1.从搭配情况辨析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

“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再如[例3]中,“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如“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常见关联词有:

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续表

表条件的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 既然……就……

2.从词性异同辨析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词性完全

不同不只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不只他去,我也去。

不止动词,是“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的意思这小孩不止10岁。

词性有

相同处固然只作连词用固然你是正确的,但我依然反对。

诚然作连词,也可作副词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如[例1]中,“偶尔”是副词(词性),“偶然”是形容词(词性);根据语境,修饰动词“飘落”,应选“偶尔”。

3.从词语使用对象、场合等方面辨析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适用对象对于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情用“关于”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适用场合固然表示的是“既成事实”这样办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只怕缓不济急。

纵然表示的是“假设事实”今天纵然有雨,也不会很大。

4.从语气方面辨析

主要针对表示语气的副词或助词。

如:

莫非→揣测语气,有时也加强反问语气→今天她没来,莫非生病了?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语气强烈)→河水难道能倒流?

如[例4]中,“或者”用于陈述语气,句中表疑问,所以应选“还是”。

5.从表达关系辨析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再如[例6]中,“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关联词,而“尽管……还”表示转折关系。

6.从虚词位置辨析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1)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

如[例7],“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在“哪所”前。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强调作用。

如: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虽然”本来属于前一分句的关联词,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

(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如:

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他”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了”“不但”等。

7.从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

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句隔开。

借助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如[例8]中,“因而”一般不能用标点和分句隔开,而“因此”可以用标点和分句隔开,所以选“因此”。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________有多方面的原因,______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________,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________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________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

B.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答案:

B 解析: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与“但是”搭配。

“所以”后一般不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只有”表示必要条件,现代汉语中多与“才”或“方”呼应。

“只要”表示充分条件。

从句子看,“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是“能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一场胜利,让恒大刷新了中国足坛的诸多纪录,但相较于恒大的野心,这一切才________开始。

(刚才/刚刚)

(2)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

(何况/况且)

答案:

(1)刚刚 

(2)何况 解析:

(1)“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开始”的状语,应该用时间副词“刚刚”。

(2)“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

因此,应选“何况”。

3.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________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不管/尽管)

(2)________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尽管/不管)

答案:

(1)尽管 

(2)不管 解析:

(1)“路途遥远”是事实,根据句意,应选“尽管”。

(2)“路途有多远”是假设,根据句意,应选“不管”。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