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453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docx

毕业设论文梁东终稿

附件1、关于开放教育法学类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的说明

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

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

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

  1.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的标题和所在页码。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法学专业的特点。

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

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通用缩写除外,比如WTO等)。

  3.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

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内容摘要一般为200个汉字左右。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

  5.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绪论(引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

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6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5000字,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引论)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

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

  *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

一、;

(一);1.;

(1);①。

  6.注释

   注释是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

注释采用脚注形式,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数量不少于10个。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数量不少于6篇。

  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

  

二、打印装订要求

  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打印,一律左侧装订,并至少印制3份。

页面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右边距各2.2厘米,并按论文装订顺序要求如下:

  1.封面

封面包括《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面、附录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报表》(封3、附录5)。

2.目录

  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三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

目录页不设页码。

3.内容摘要

  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4.关键词

  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关键词:

”开头(采用黑体),后跟3~5个关键词(采用宋体),词间空1字,即两个字节,其他要求同正文。

  5.正文

  正文必须从内容提要页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

  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

  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居中,20磅行间距;

  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

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

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6、参考文献

  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

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

(1)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如:

[4]劳凯声《教育法论》,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译著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3)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

如:

[5]周汉华《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

(1)

(4)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6)西文文献

  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

 

三、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规范管理,统一毕业设计(论文)材料装袋要求:

1、论文稿本。

经指导的提纲,一稿、二稿和装订好的正稿。

   2、过程记录表。

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答辩过程记录表)等;

   3、相关材料。

法专业要求的其他材料,如法学社会调查报告等。

四、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示例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妙探文学语言的审美

 

姓名梁东教育层次

学号省级电大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教学点汉语言文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学生(签名):

梁东(手写))

2006年6月30日

 

目录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1

二、文学语言的含蓄性3

三、文学语言的多义性4

四、文学语言的音乐性4

五、结论5

参考文献5

妙探文学语言的审美

摘要:

作为承载主题意蕴的文学语言来说,其审美的特性,是一种高级的组合方式和物化过程。

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言语的功能加以审视,阐析文学语言的审美表现,这对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文学;语言;审美

各类艺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塑造具有审美意义的鲜明活脱的艺术形象为其主要任务的。

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评判。

但所用的物质材料以及相关的艺术手段各不相同。

如建筑艺术直接用砖石土木、钢筋水泥来塑造形象,音乐则是借助于一定的节奏、旋律、音响,绘画是靠色彩、线条、光影等手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这一艺术媒介构成了文学与其他艺术性质上的区别:

不管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或是造型艺术,都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形象。

而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由文学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在作家的意向引导下,间接地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魅力。

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是道过文学语言塑造的鲜明、独特的形象,在作品与读者间的思想交流中实现的。

因而,我们只有了解文学语言的美学特性,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文学审美规律。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

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皇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出来。

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薄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

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风格美、形象美、通俗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人们常说“即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指的就是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即具体可感性。

如梅晓臣所云:

“状难写之景,

如在日前。

” 

文学语言要以具体可感的绘声状物直接诉之于读者的具体感受,这有别于科学语言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试比较这样的描写: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

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材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入药。

 

以上是对榕树抽象化、概括化的描述,既舍弃物质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表述的是榕树“一类”的特征,可称之为“科学意义上的榕树”。

而文学语言具相化的描述则与之相反(从心理概念的角度说),它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回归,是对事物认识的感性深化。

 

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是这样描写大榕树的:

远望,“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树叶绿得可爱”,那时“许多株”榕树,“看不主干都在什么地方”,。

渐渐迫近榕树了,“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直到地上,伸近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

再近些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显然,这是标有作家情感印记的文学意义上的榕树,是伫立眼前可观可感之榕树,是生机无限拔土而长之榕树.清代许印芳曾说:

“善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

天地人物,各有情状。

以天时言,一时有一时之情状;以地方言, 一方有一方之情状;以人文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状;以物类言,一类有一类之情状。

”可见,文学语言只有具体可感的,情状生动的,才可能是审美的。

人物性格的展示,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表达。

如《少年闰土》一文,写闰土向我叙述捕鸟的经过: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作者抓住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作先后连贯的特点,把捕鸟的一系列动作,有层次地描写出来,细致、精确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贴切地表现了孩童捕鸟时紧张和期待的心情,也刻画出了一个少年捕鸟能手的形象。

 

另外,有关表现性的文学语言通常表达一种难言之情,看不见,摸不着,较难使之形象化,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名句,这种无形的感觉写得很具体。

如宋人秦观词《浣溪沙》其一: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表现一种幽深寂寞的闲愁与无奈,像梦一样轻,像飞花一样美,像流水一样缠绵,像雨丝一样细腻,像晓阴一样变化无常,像淡烟一样飘忽不定,无处不在,无法排遣。

诗人用文学的语言渲染凄迷的情景,用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美。

 

以上可知,文学语言通过对情境性、性格性、生动性等艺术信息的加工处理,从而使文学形象具有形象性的审美特性。

 

另外,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还表现在“逼真与如画”。

文求传神,要抓住语言对象的关键特征予以突出描绘。

试读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文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轻柔的笔触和淡淡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副富有朦胧美的幽静夜景。

“叶子和花”与“笼着轻纱的梦”,一个是具体的事物,令一个的很抽象的事物,组着凭借自己的主观感觉把它们联通起来,使“叶子和花”罩上了一层柔美的色彩,逼真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那飘忽不定的姿态。

真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最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有赖于对事物特征的准确过不之犹不极。

矫情造作的辞藻堆砌是对文学语言形象性的极大损害。

一篇作文是这样描写母亲形象的,“她用深沉的汗水浇灌泥土中的梦,完成了佝偻的、鬓髻苍苍的金秋之年。

”“没有美丽的文字,没有骄傲的自居,留下的惟有两袖风般的寒酸。

”用这类纤丽的句子来刻画母亲形象实在是让任费解。

这些词语不但远离了母亲形象的真实原型,而且构成了读者接受、感悟母亲形象的隔膜和障碍。

二、文学语言的含蓄性

含蓄性应该成为文学语言的审美追求,如梅晓臣云:

“含不尽之意,见与言外”。

也就是说文学语言不能平铺直叙,要留有余地和想象空间。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特别注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非常强调文学语言的含蓄性。

从钟嵘的“问已尽而意有余”,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直到苏轼的“欲得诗语妙,无厌且静”,姜夔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他们深深懂得有无相生的道理,追求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宋徽宗时,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出过一题:

“深山藏古寺”。

很多应考的画家都认为这道题不难,着意表现“深山”、“古寺”就能画好,有的着意画深山,万山从中,露出一角寺庙;有的着意古诗,宝殿金钟,香烟缭绕,四周群山耸立,万木森森。

宋博士认为都平庸不足取,因为这话题的题眼是“藏” ,诗贵含蓄,需耐人寻味。

最后入选的一幅这样的画: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半截幡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通道山下水涧边,一个小和尚正在挑水。

这幅画把个“藏”字表现得极为含蓄巧妙,且符合山水去画的构图特点。

此外,又有“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等题,皆如此类。

 

为了更好地说明文学语言的含蓄性特征,试比较《诗经》中的情爱诗两首: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褰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 

同是表白纯朴美丽的爱情,前者是直白之语道尽女子之思,虽则明朗、爽快、泼辣,态度鲜明,绝无遮掩。

但与后者相比,却显得过于轻露了。

在《蒹葭》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

作品以比兴的语言,刻画出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储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

在一个秋天清冷的早晨,像一头追遍天涯的鹿啊,怎样安慰愁苦的心肠?

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叫“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就是储蓄的魅力所在。

 

一般来说语言越是精确,就越不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譬如,鲁迅说孔已己“身材高大”这虽不精确,但比“身高一米八四”之类的语言,无疑是更大的想象余地。

又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它又是怎样描写罗敷之美呢?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但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去想见她的美丽。

诗人并没有描绘她的眼睛、嘴唇和头发,而罗敷之美却呼之欲出。

 

最后我认为文学语言的储蓄性与我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有相通之处。

它们的实质都有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审美过程的目的。

如托尔斯泰小说中常常不用食物原有的名称来指称它,而是以陌生的第一感受去加以描述。

比如,《战争与和平》称“点缀”为“一小块绘彩纸板”,称“圣餐”为“一小块白面包”。

这样,就使读者对已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

三、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语言要表现生活的现实,要面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由于这种需要,文学艺术家门发现并发展了语言的多义性。

 

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出来的,从而表现丰富的多元和歧义性。

在文学语言中,“能指”下边并不是一层固定而确切的“所指结构”,而是一系列无限的意义。

所以很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它是一种“没有底的语言”。

所谓“没有底”,是指文学语言的不确定性。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这首诗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多义空间。

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历,把这首诗理解为初唐时的陈子昂感慨诗坛的歌功颂德之颓风,进而感慨当时诗人人格的堕落;也可以把这首诗想象为陈子昂一生境遇的写照,他因为耿直而为世所不容,屡受排挤和打击,因此可以把这首诗想象为陈子昂感受到人生短促,人生无常,而天地自然代序永恒,因此产生一种迷茫的孤独。

就这样,诗歌的涵义被不断创造出来。

这些涵义并不来源于诗词本身的符号意义,而是由于无限丰富的生活产生的。

四、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是指它的音响、韵律,以及节奏的和谐,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和强烈的感染。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在我国诗词中表现为平仄、音韵、对仗等。

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平白晓畅的语言,给了我们极大的审美享受,引起千载之下人们的普遍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何体裁,读起来是流畅、顺口,使人觉得和谐动听。

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说:

“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洪坡海峡的船上,清明这雨季„„ 

作者通过双声叠字的运用、长短相同的句式和绵密的意象叠加来渲染情感和徐疾交错的节奏,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优美跳跃的文字乐章。

 

即便是小说,也要讲究语言的音乐性。

如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清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子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也许诗力气大,也许是包儿轻,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部放在心上。

 

语言和节奏的和谐感往往赋予作品摇曳多姿的音乐感,这使得这篇小说富亲切和幽默的韵味,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好篇章。

 

五、结论

综上所述,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多样性和音乐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它的审美特性。

但在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文字中,有的这方面表现强烈一些,有的那方面表现明显一些,其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参考文献

[1]

(1)莱蒙托夫,转引自《超越语言》,第61页,第63页 

[2]叶奕乾 祝蓓 主编:

《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第25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见《列宁全集》第38卷。

[3](皮朝纲 主编:

《中国古大文论选读》,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

[5]蒲友俊 主编:

《文学原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2页,第253页,第256页,第353页。

[6]谢榛:

《四溟诗话》。

 

[7]朱立元 主编: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8]《诗刊》2002年第一期上半月刊。

[9]《诗刊》2002年2月上半月刊。

 

[10]钱谷融 吴宏聪 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页。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主持人

答辩小组成员

秘书

答辩日期

签名、提问、回答情况均应手书,不能打印

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论文成绩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电大分校初审意见

 

 

分校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省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附件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初评成绩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以下标准评分。

一、85~100分

1.全面完成课题要求,选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专业性。

2.分析研究方法正确,方案设计合理,能正确、灵活地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围绕课题的观点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材料详实、充分,数据完整、可靠,论证有力、充足,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材料所必须的附件齐全。

4.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二、75~84分

1.按要求完成课题,选题适当,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

2.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围绕课题的观点正确,材料充分,数据可靠,论证比较有力,逻辑性比较强,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材料所必需的附件基本齐全。

4.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三、60~74分

按要求基本完成课题,选题尚可,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尚可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基本齐全,数据比较可靠,论证有一定说服力,结构比较完整,格式比较规范,文字材料没有明显漏洞。

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四、59分以下

1.不能按基本要求完成课题,选题陈旧,无实用性和研究价值、无可行性或偏离专业。

2.研究方法不正确,存在较明显的观点错误或观点不明,基本理论、知识运用错误。

3.材料不齐或虚假、数据不正确或伪造,论证无力或片面,漏洞明显,逻辑混乱,结构不完整,格式不规范,文字材料未能达到写作基本要求。

4.不能独立完成实践过程。

 

附件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判标准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判标准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答辩组成员根据答辩者的答辩情况给出等级,在指导教师初评成绩的基础上,结合答辩等级确定答辩者最后的论文成绩。

一、85~100分

答辩过程思路敏捷,叙述清楚,论述全面、正确,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正确、灵活。

二、75~84分

答辩过程思路较清晰,能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逻辑性较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正确。

三、60~74分

答辩过程有自己的思路,能基本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欠缺。

四、59分以下

答辩过程思路不清,观点不明,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