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439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 外国散文两篇.docx

12外国散文两篇

12外国散文两篇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外散文虽在背景、句法、行文等方面都显著不同,但都具有抒写真实情感,表现对生活独特感受的特点。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领会《冬天之美》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二、加深学生对朴素美、自然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概括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外国散文,既应注意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又应将其作为一股散文进行分析概括。

 

《世间最美的坟墓》从文中使用的对比手法入手(包括文章结尾部分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坟墓的具体比较和前文叙述中“没有”句式的连续使用含有的对比)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独有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如此朴素的坟墓却是俄国最宏伟、最感人的。

分析托尔斯泰的选择及作者独到的认识中体现的价值观及审美观。

 

《冬天之美》在阅读中注意欣赏作品委婉亲切、如话家常的风格具有的感染力。

通过对大都市和乡村冬天的对比及作者鲜明态度的概括,领会作者厌恶虚荣名利,向往朴实、安祥、宁静生活的理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种方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人物传记和中短篇小说在欧美享有极高的声誉。

1928年,茨威格的俄国之行参观了许多宏伟感人的景观,但他认为“最宏伟、最感人”的是——托尔斯泰墓。

 

二、指导自读《世间最美的坟墓》。

 

①字词:

 

远离尘嚣:

远离人世间的纷扰喧嚣。

 

荫庇: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旧时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②自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A.文中哪一个词能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答:

朴素。

 

B.与其他伟人的墓相比托尔斯泰墓缺少哪些东西

 

答:

“没有”:

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名字

 

“只有”:

小小长方形土丘、鲜花

 

“没有”:

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

敬意

 

C.筛选并概括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

 

答:

托尔斯泰墓是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中最宏伟、最感人的,它逼人的朴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D.仔细阅读第一节,解释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托尔斯泰墓地选择的原委。

又为什么将托尔斯泰最终的决定称为“更美好的启示”?

 

答:

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这样就把这座朴素的坟墓与托尔斯泰的追求、品格直接联系起来了。

“更美好的启示”则暗示了这座坟墓对后人的影响,带给后人的剧烈震撼及深深思考。

 

③小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与其他伟人墓的对比,通过对参观者崇敬之情的具体描绘,写出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歌颂了托尔斯泰不重声名、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

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的最动人。

 

三、作业: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朗读:

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一段景物描写,并思考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

①在朗读中,注意体味作者语言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色彩。

②结合文章主题考虑。

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托尔斯泰墓周围的自然景物与其他墓地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了坟墓的朴素。

优美的自然景物也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增添了温暖、优美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

 

②作者在第二节中已经清晰地写出了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为什么还要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来进行比较?

 

(提示:

前文虽提到托尔斯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与这三人做具体的比较,才能给读者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而且只有用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更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茨威格以满怀激情的语言描绘了最朴素而又最宏伟的托尔斯泰墓,也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看法。

乔治·桑在《冬天之美》中同样详尽描绘了乡村冬天的美景,是否也传达了作者的想法,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乔治·桑是法国文学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时代正是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激化,局面错综复杂的时期。

而乔治·桑则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她的作品表达了作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她谴责社会的压迫与剥削,颂扬社会平等与正义。

她的作品还具有一种特有的细腻抒情的诗意。

 

三、指导自读《冬天之美》。

 

①字词:

 

奢侈(shēchǐ):

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天伦之乐:

骨肉团聚的欢乐。

天伦:

指父母、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领略: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滞留:

停留不动。

 

悖谬(bèimiǜ)山:

荒谬,不合道理。

 

盎然(dngrán):

(生气)洋溢的样子。

 

休憩(xiūqì):

休息

 

②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描述乡村冬天的美好。

先铺垫,写大都市的臭气熏天,永无干燥,令人恶心;再写乡村空气清新,地面干爽,令人向往。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冬天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2段)生动描绘了大自然冬天的美丽图画,着重描绘了“自然界万物”的生机盎然。

 

③阅读第一段找出几组对比,并体会对比的作用

 

A.乡村的冬天与城市的冬天

 

B.作者的鲜明态度:

热爱、恶心

 

C.城市工人无可奈何与富翁们的自愿

 

D.作者向往的生活(火炉边的天伦之乐)与富翁们的追求(舞会、穿着、奢侈挥霍)

 

结论:

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安排,结果毫无生气。

(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引出主题。

 

④朗读第二段,并指出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具体描绘了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报春花、紫罗兰、孟加拉玫瑰、百灵鸟、白雪树梢的冰凌等。

 

在这一段开头作者由人们对冬天的想象“毫无生机”,引起对大自然冬天的描写,形成对比,收到强烈效果。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主要从三方面入笔。

一是从声音(美丽的鸟儿的“喧闹”)、颜色(麦田的“碧绿”,常春藤涂上的“鲜红”和“金色”)、光(阳光的灿烂)诸方面的展示冬天的明快色彩。

二是从事物的动态和静态及动静结合上,不仅展示形态美,也显出盎然生机,激发人们的向往之情。

三是从人物行动和心理状态来反映外物,以微妙的感受传情达意。

 

⑤据上述分析概括作者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的季节”“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天伦之乐”“我们的富翁所过的……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等句子,概括作者观点,领略作者对乡村冬季景物的极力赞美,目的在于抒发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作者将乡村冬天描写得生机盎然、优美如画,表达了作者厌恶虚荣和名利,向往朴实、安祥、宁静生活的理想。

 

四、比较《世间最美的坟墓》与《冬天之美》两篇散文的语言特色。

 

两篇散文都是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

两篇散文语言都体现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景物的描绘中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世间最美的坟墓》语言深挚动人,感情激烈浓厚。

《冬天之美》则是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又极富诗意。

《世间最美的坟墓》更多使用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自己印象、感受。

《冬天之美》则把作者的理想、追求隐藏在对乡村冬天景物的描绘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

 

五、小结:

这是两篇优美的散文,特别宜于诵读,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语言之美,体会作者感情之真。

更应该深入理解作者所赞美的“朴素的品格”“自然、宁静、朴实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