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405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0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x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

 

物流管理专业

 

申请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

 

二〇一〇年十月

 

 

物流管理专业概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市级示范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创办的,2006年开始招生。

通过几年努力,物流管理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在校生316人,在学院“依托铁路,适应社会,适应学生,适应政府”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初步形成了“双师合一、三标(行业标准、资格标准、课程标准)融通、分阶段递进”双主体(学校、企业)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近两年参加各级物流技能竞赛,成绩斐然。

共获得国家级团体三等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市级第二名2项,团体三等奖1项;5年来,新生报到率都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5%。

物流管理专业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6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6名骨干教师,有4位正在攻读“985工程”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双师”素质比率为92%。

另外,专业还聘请远成集团、省物流协会等企业行业能工巧匠15人做兼职教师。

教师团队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多项,近三年共发表EI检索论文5篇,主持参与社会企业培训咨询服务2000人次。

物流管理专业拥有一流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6个,包括“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实训室1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审批校外实训基地1个,可同时满足500人以上的实习要求。

专业教学实操模拟与生产性教学系统近100套,设施设备总投资460多万元。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1.1.1专业设置的产业背景

2006年,国家出台了“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第一次把物流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重要领域进行重点扶持。

2008年初,国家再次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政府的强力推动加上自身的发展需求,使得我国的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不断改善。

截至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降到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据预测,中国的物流产业仍将会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为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配合国家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物流职业教育发展工程也必然会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扶持和保证,这也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导引力。

与此相对应,《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

全面实施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积极推进“3+5”物流园区的建设。

推进国际、国内物流资源的整合,将广州建成中国南方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2007年《泛珠三角现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中确定了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合作包括:

各方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

2009年,广东省的十一五规划把物流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优先发展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广东省将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中国南方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1.1.2.立足铁路物流,拓展专业发展领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物流人才

为了更好把握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行的进行物流教学,2006年到现在,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多次到企业进行如下几方面的调研:

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毕业生的需求量、人才培养的满意情况、需开设课程的建议等,随后专业教学团队及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员成员就调研资料进行深入探讨。

调查发现:

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珠三角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

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国内物流人才教育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对操作人才的需要,国内物流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

到目前,珠三角地区已有10多所本科以上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但基本上都是以培养中、高级人才为目标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另外、珠三角地区也有40多所高等职业学院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立足铁路物流的没有。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从以下两个层面定位:

一是影响力定位:

立足广州市、辐射广东省及港澳台区域,面向全国,争创广东省一流物流管理专业、力争成为全国知名物流专业。

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具备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技能,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是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定位:

本专业毕业生定位于立足铁路背景,拓展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中需求量较大的领域,培养具有高技能及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就业岗位群包括:

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在专业物流企业从事仓储、运输、单证处理、物流商务等岗位的从业人员;工商企业中从事运输、仓储、物资采购、计划调度等物流岗位人员;进出口贸易企业从事单证处理、货运调度等岗位人员。

1.1.3.“依托行业,适应学生、适应市场、适应政府”办好物流专业

现在,我校已经进入国家骨干校建设阶段,物流管理专业适应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骨干校建设方案的要求,实施的发展思路是

(1)依托物流行业,作为会员,通过广东省物流协会、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行业之间更紧密地联合,共享教育培训条件、实训岗位和教育培训师资等资源,形成校企双方人才资源优化和集聚机制;

(2)适应学生兴趣爱好,推进学生不断发展能力和就业素质全面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多届学生联动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化需要;设计不同专业课程,提供不同的选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体系,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从业人员素质;(3)适应市场,适应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途径优化,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切实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4)适应政府,专业的发展要适应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珠三角地区面临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双转移”,物流专业建设应该要紧紧围绕这种大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办好物流专业。

1.1.4深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功能,筹建“1+N”的物流合作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正式成立了由远成物流集团、德邦物流、永信物流、保力得物流发展公司、港美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的各环节,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与教材建设,并指导、参与理论与实训授课。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3年来共建立了12家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瞄准物流市场定专业,突出铁路货运物流特色求发展”。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物流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此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紧紧抓住我校建设国家骨干校的机会,把握学院“十二五”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并与合作企业就建立“1+N“的物流合作学院进行协商、沟通,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与企业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及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内涵,并尝试校企教师“互派、互聘”机制,拓展兼职教师队伍。

1.1.5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物流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得到了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1)为加强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院长刘国生为主任委员的教学工作委员会。

(2)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完善配套的倾斜政策。

优先保证重点专业的教科研项目立项和精品课建设立项,并优先给予经费保证。

(3)学院领导带头开展专业教科研工作。

王韶清副院长主持了的市级重点课题《适应珠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4)积极为重点专业创造条件,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以各种方式建立与国外相关高校系科、科技机构以及企业良好的稳定合作关系,以提高专业的知名度。

学院2008、2009连续两年组织物流管理部分专业教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考察和学习。

(5)优先保证重点建设专业的专项实训设备设施。

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设备建设采取了资金倾斜政策,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共投入460多万元进行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2.1发挥铁路资源优势,建成国家品牌专业

(1)科学准确的做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经过几年的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基本上确定了专业培养的总体战略,其具体阐述是:

依托本院铁路资源优势,适应学生,适应市场,适应政府需求,“紧紧抓住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国际物流抢滩中国和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有利时机,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物流企业、铁路物流、企业物流、港口物流岗位群的职业需求和职责为主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和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为目标;以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经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采取在不忽视内涵的前提下促外延直至以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步骤,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建设,通过5-8年的努力,力争把该专业打造成广东省的示范专业、全国知名专业和品牌专业。

(2)在专业设置方面,走专业方向拓展的道路:

2008年6月份通过广东省政府审批的由省经贸委组织编写的《广东物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

沿海港口特别是大型枢纽港,已成为推动广东区域物流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报告》同时显示:

从广东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看,出现了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趋势。

随着广州空港、南沙港和黄埔港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广东制造业升级,及大规模的铁路投资建设,需要各种岗位的物流人才。

因此,物流专业有发展和壮大的空间,而且要抓住机遇,快速跟上市场的需求。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与企业实现“四共”“四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空间,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办学良性运行机制。

1.2.2.坚持循序渐进办物流,脚踏实地谋发展

从2006年起,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和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市物流产业发展形势,组织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6-2010年)》;在规划中我们明确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其整体目标是2010年建成市级示范专业,2011年建设省级示范专业,带动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发展。

五年规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专业建设规划的前三年(2006年-2009年),到目前为此,已顺利实施。

2006年,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第一个5年建设规划《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规划在五年的时间内建设成市级示范专业。

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基本条件;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规划。

经过三年的专业建设,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1)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4名专职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3名,占92%;10名教师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占71%。

14名主讲教师中,有副教授6名,占43%。

全部16名专职教师中,12名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占75%。

(3)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已建成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物流多媒体实训中心各一个。

还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广东省12家企业共建了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4)与企业合作编写了3本专业教材,并与人民邮电等多家出版社达成教材编写与出版意向。

(5)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以小组、团队等形式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开发,并积极参加各种物流技能竞赛,2009年参加物流竟能竞赛,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2010年的参加广东省物流竟能竞赛取得团体一等奖一个,小组团队二等奖二个,成绩喜人。

第二步是未来2年(2009年-2010年)准备实施的下一步专业建设规划实施

2009年上半年,物流管理专业顺利的通过了省级高职院校的评估,并成功申报成院级重点专业,至此,成功的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部分内容。

在下一阶段,继续稳步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下述内容的规划和实施:

根据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学基本条件,加强建筑专业图书建设;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建设课程群,进行教材建设,计划编制3~5本优秀教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再增加2~3个校外实训基地;重点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2~3门院级精品课程。

计划申报建设2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3门市级教研教改课题或者社科基金课题,3~5项院级教研教改课题。

同时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力度,争取3项有企业参与的横向课题。

1.2.3.践行“双师合一、三标融通、分阶段递进”双主体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借助珠三角地区众多物流企业的优势,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寻求与众多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通过协商,形成独具特色的“双师合一、三标融通、分阶段递进”双主体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图-1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中的“双师”被赋予了多种含义,一是指一门课程由“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共同承担,二是指一个教师既是师傅又是老师,三是指校内教师100%是具有双师素质。

“三标融通”是指企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相互贯通。

“分阶段递进”是指课堂教学通过“认知—理论—应用”等层次,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基本素养和技能得以提升。

“双主体”合作办学是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

探索‘双主体’办学,践行高技能培养人才机制的创新,通过双主体办学,实现教师“互派、互聘”,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践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能攻巧匠共同探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共同开发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进一步提高校内教师及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加紧密地合作平台。

1.2.4.立足铁路物流,拓展专业建设领域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覆盖多专业、如物流管理专业、集装箱运输与管理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拟开设),在未来几年,围绕现代物流,可开设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生产企业物流)、港口业务运作管理专业(港口物流),铁路经济(铁路物流管理方向),物流设备制造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等如图-2所示。

图-2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基地建设成本;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整体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有利于满足企业岗位群或产业链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支撑重点专业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有利于带动专业群其他各专业共同发展。

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3.1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物流各作业流程管理、物流作业信息管理,正确选择、熟练操作各类物流设备,能指导、管理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物流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高技能型现代物流人才。

1.3.2改革的基本思路

(1)探索“双师合一、三标融通、分阶段递进”双主体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借助珠三角地区众多物流企业的优势,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寻求与众多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通过协商,形成独具特色的“双师合一、三标融通、分阶段递进”双主体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能攻巧匠共同探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共同开发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进一步提高校内教师及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以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和企业行业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修改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三者有机融合,以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2)建设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

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思路如图-3所示。

(3)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

如图-4所示。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4所示

1.3.3建设的内容

(1)深入调研,积极探讨,适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不同形式、定期与不定期地对物流企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在培养过程中动态地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与用人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具体见表-1

表-1   培养方案优化调整的流程与措施

序号

流 程

措    施

实施要点

责任人

1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10-12人,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知识点、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座谈讨论。

每年不得少于1次

 

2

定期走访、调研

利用寒暑假进行,走访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市场调研,进行人才需求规格分析论证,紧跟市场变化,优化专业建设思路和内涵,优化调整教学计划。

每年不得少于3家企业

 

利用每年上半年检查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基本情况,进行专业市场调研、人才规格调研,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提供依据。

每年不得少于6家企业

 

3

随机访谈、座谈

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讲课、讲座,主题围绕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要求等内容。

每年不得少于1次

 

在兼职教师来校讲授实践课程时,进行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要求等内容的研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提供依据。

每年不得少于1次

 

4

毕业生调查与座谈

对毕业生进行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的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和行业基本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就业起薪,及对本专业应掌握知识点、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建议等,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提供依据。

每年6月

 

5

召开专业教师研讨会

研讨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与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

每年不得少于3次

 

(2)“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采用不同形式,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物流人才层次的差异性,按照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满足合作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以作业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

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60%以上,保证职业通用能力训练,强调职业技术能力训练,突出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

具体见图-5、表-2、图-6所示。

表-2  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分析表

职业

岗位

人才

层次

工作

内容

能力要求

职业素质

相关知识

运输

作业

1.能够执行运输作业2.能够安排和监管现场货物装卸搬运3.能够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

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热爱运输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

2.严格遵守运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做到收有据、发有凭,及时准确销账,手续完备

3.熟悉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性能,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各种生产作业,合理高效的使用运输设备,能妥善处理各种事故或不利情况对运输质量的影响,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

4.掌握运输物品的特性,能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正确地进行装卸加固等

5.重视运输成本管理,掌握运输经济信息,进行初步的成本控制和价格核算

1.五种运输方式2.集装技术与集装运输3.特殊货物运输管理4.运输设施与设备基础

处理

运输

单证

1.能够识读制作修改运输单证

2.能够录入运输信息

1.运输单证

2.计算机应用技术

选择

运输

方式

1.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2.能够合理选择运输工具

1.具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掌握商品性质和运输要求,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

2.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评估能力、策划能力、控制能力,安排专业训练或人员培训工作,领导业务人员学习和贯彻落实设备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3.办事能力强,能区分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处理事务

4.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掌握运输经济信息,进行成本管理、价格管理和决策

5.适应运输业务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提高运输的管理水平

6.掌握人员、设备情况,正确安排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拟定各种货物运输计划,制定运输业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1.五种运输方式

2.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