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382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docx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讲近代化的起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之中国近代史部分:

第二讲 近代化的起步

考查知识点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20XX年考情预测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的活动内容

2014

选择题

12

2分

近代化是中考的重点,近年来选择题、材料题均有出现。

预测20XX年会考查近代化探索事件的影响及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百日维新意义;近代化探索的目的

2013

选择题

12、15

2分;2分

洋务运动内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2012

选择题

材料题

12、30

2分;9分

孙中山的革命经验

2011

材料题

31

(1)

2分

【阶段特征】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洋务运动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目的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

中央是奕,地方主要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旗号

“师夷长技”

内容

经济

创办的企业

口号

工业类型

前期:

军事工业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后期:

民用工业

“求富”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军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教育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

消极

影响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开始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易混警示】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

背景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报刊

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思想,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

强学会

领导人

康有为和梁启超

内容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等

影响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易混警示】 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革,但是维新派不想推翻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希望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

【温馨提示】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会

成立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成立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机关刊物

《民报》

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成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局限性

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

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易混警示】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新文化运动

背景

(1)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为实行独裁统治,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阵地

《新青年》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是《新青年》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

李大钊

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赞扬十月革命

评价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启示

对待外来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温馨提示】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各个事件的探索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命题点一 近代化探索

1.(2013·河北)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

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

时间

留学情况

1871—

1889年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

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

1896—

1911年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

1912—

1927年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

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

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

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

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

方法指导:

近代化探索是中考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备考:

横向是指将中外近代化过程进行对比,中国为科技—政治制度—思想;西方为思想—政治制度—科技,通过对比体会中国近代化特点。

纵向是将中国近代探索几个事件放在一起比较,从领导阶级、内容、目的、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备考。

近代中国人的探索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变法图强、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侧重学习

先进的生产技术

西方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政治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影响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启发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结果

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特点

学习内容由经济——政治——思想。

呈现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特点

启示

实现中国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2.(2015·保定一模)“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

”材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  )

A.促使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对西方经济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2015·承德一模)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③④⑤

4.(2015·沧州一模)徐中约说: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5.(2012·河北)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诚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1月15日

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

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

帝制终结

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共和

3月3日

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1)大事记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2)由以上大事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其斗争形式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

 

命题点二 探索人物

6.(2014·河北)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

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7.(2012·河北)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清廷: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形同虚设……欲筹海防,非整理水师不可;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同治皇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D.京师大学堂

方法指导:

评价历史人物需站在特定的时代,全面进行评价。

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1.分阶段评价,即对历史人物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主要阶段进行评价。

如梁启超:

①维新变法时期:

宣传变法,参与变法,应肯定;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坚持保皇立场,反对革命,应否定。

2.就某些方面评价,即对历史人物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价。

历史人物对比

人物

主要活动及功绩

左宗棠

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维护了祖国统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康有为、梁启超

1898年共同领导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发展

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广州起义等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黄埔军校,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

近代思想家,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8.(2015·沧州二模)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写道: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下列选项体现了张之洞这一主张的是(  )

A.收复新疆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9.(2015·玉林)“他的伟大不只是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

”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李鸿章B.孙中山

C.康有为D.毛泽东

10.(2014·邢台模拟)依据表格信息可获知以下人物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共同原因是(  )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A.均生活于20世纪初B.均有留日经历

C.均接受外国思想D.均是共产主义者

11.(2015·承德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

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材料二: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

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

……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

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

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

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权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

材料三: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以上摘自李鸿章1864年写给恭亲王的信

(1)材料一中,针对当时中国“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状,李鸿章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日谁强谁弱取决于什么?

哪些历史事件证明了他的观点?

 

(3)有人认为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过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称他是卖国贼。

也有人认为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认识。

 

12.(2015·河南)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  )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13.(2015·沧州二模)“……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广开言路

B.创办新式的京师大学堂

C.提倡办实业

D.准许创立报刊、组织学会

14.(2015·孝感)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

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民国革命

15.(2015·徐州)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

“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

“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

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

”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6.(2015·承德一模)一般说来,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7.(2015·莱芜改编)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图二 谭嗣同英勇就义

图三 孙中山在总统府前   图四 陈独秀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

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期间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

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

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这场运动的口号和主要阵地是什么?

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

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

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

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单位:

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

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第二讲 近代化的起步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

真题再现 1.B

题组训练 2.C 3.D 4.D 5.

(1)民权主义。

 

(2)发表通电(或宣言);进行谈判;制定纲领;立法等。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命题点二:

真题再现 6.A 7.B 题组训练 8.B 9.B 10.C 11.

(1)惟有学习西洋的科学技术然后能生存。

 

(2)学会变通;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李鸿章是一位有才学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实业家,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中国的屈辱有自身和外部的多种原因,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国弱民穷所致;但李鸿章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进行洋务运动,从没想过改变封建制度,这是他的局限性。

整合集训

12.C 13.A 14.B 15.B 16.D

17.

(1)开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2)措施: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中国同盟会;国民革命军。

 (4)口号:

民主科学。

阵地:

《新青年》。

历程:

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8.

(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

洋务运动。

 

(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他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

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3)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