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甘肃省兰州市市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docx
《届甘肃省兰州市市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甘肃省兰州市市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甘肃省兰州市市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2020届甘肃省兰州市市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了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
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
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
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
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
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
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
【小题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
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
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
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
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
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
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
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
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
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
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十二岁离开故乡的。
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巢,游子的归宿。
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
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
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旧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
“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
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
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
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
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
朋友告诉我:
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
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协调了。
我解嘲似地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一户。
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
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五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
【小题2】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小题3】统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
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
父联枢,广西左参政。
文岐,崇祯七年进士。
历南京职方郎中。
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
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①而还。
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
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
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
巡抚宋一鹤上其功。
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
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
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
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
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
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
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
“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
”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
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
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
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
“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
”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
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
将死,语人曰:
“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
今事不成,天也。
”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
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
(注)①大纛:
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
B.“崇祯”,是帝王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迁”,是古代官员职位升降时的专有词,可分为“左迁”和“右迁”,但一般都用在贬官上。
D.“举人”,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文歧作战勇武。
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
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
B.许文歧智勇双全。
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
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轻,告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
B.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且心态毕现,欲语未语时对方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D.末二句虚写,设想直到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E.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这正是有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小题2】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四、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雨霖铃》“?
,”中,柳永用“杨柳”“残月”等意象,景中有情,表达离别后的凄凉、冷落之情。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抱负不能实现,知音难求,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并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的一句是“,,”。
(3)雨本无心,但却能常常淋湿诗人的心,读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便感到那冷雨滴到了内心深处。
五、选择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这句话是说规矩既有______也有规范性。
既然______了规矩,便要有规范。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以规范的形式书写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共识。
有了形,具其神,才能形神兼备,这也是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发展演化阶段所形成的特点。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______。
汉字的“形”赋予其“神”,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规范汉字书写尤其重要。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
如果对毎个汉字______,其中的笔画都有示意,表形的特点决定了汉宇的形义关系。
因此,书写规范对于识字、读文、释意这一认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工具性树立历久弥新寻根溯源
B.工具性竖立经久不衰追根究底
C.实用性树立历久弥新寻根溯源
D.实用性竖立经久不衰追根究底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汉字经历的发展过程漫长,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
B.汉字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C.汉字凝聚的中华文化丰富深厚,经历的发展过程漫长
D.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助于中文学习。
B.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C.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D.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
六、语言表达
(★)8.下面是同事老王给张老师留的便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来并修改。
张老师:
惊悉您的女儿考上大学,我万分荣幸,你的寒舍肯定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此时叨扰多有不便,留片语聊表寸心。
老王即日
(★★)9.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以“感恩”为主题写一则公益广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点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点温暖。
七、材料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陈忠实曾写到过他亲手种植的玉兰树。
第一年,玉兰树到了发苞开花规定期,不但没开花,反而长成病态了。
第二年,依然是病态,作者想挖掉它重新种植,但转念一想,或许再坚持一下,任它继续存在着,过些时候,“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
后来,这株玉兰树果然开花了。
陈忠实写道:
“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
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而又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
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有类似的经历,由希望到失望或想放弃而后却收获意外的惊喜,其中坚持是很重要的因素。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