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028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docx

四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

2020年5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0=a 0+a=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0=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a=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0=0;0×a=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a=0 

⑥0不能做除数:

a÷0=(无意义)

6、租船问题。

步骤一:

假设正好坐满:

根据租金、限乘人数,计算“哪种船更便宜”

步骤二:

假设所有人都坐租金便宜的船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最省钱

如果没坐满,调整时尽量让船坐满。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

0.5表示(十分之五),

0.05表示(百分之五),

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0.005表示(千分之五),

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如:

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1,或10个0.001是1个0.01,10个0.01是1个0.1,10个0.1是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

31.031读作:

三十一点零三一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

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写作:

120.0098

7、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如:

0.2=0.20=0.200=0.2000=……

1.05=1.050=0.0500=0.0500=……

1.080=1.08

10.0800=10.08

100.080000=100.08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11、求近似数时:

 牢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如: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如: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如:

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三类。

如:

7、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º。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计算要注意:

①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②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根据数性质,可以省略;

③位数不同时,写0补位。

2、运算顺序: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

将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对称轴条数:

长方形有2条、正方形有4条、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等腰梯形1条、圆形有无数条、

平行四边形0条(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4、平移:

平移后的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

只是位置改变。

判断平移了几格,通过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子数进行判断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虚拟”的数!

可能比实际数据大也可能比它小还可能相等。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里的总份数和总数量一定要“对应”即总数量是总份数的总和。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形象、直观看到数据的多少;便于进行比较。

第九单元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步骤:

1、先假设(设鸡求兔,设兔求鸡)

2、求腿数

3、找差距

4、求数量

5、做检验

鸡兔同笼问题里的“倒扣问题”:

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6分某生若错一题实际扣“10+6=16分”,不仅不得分反而倒扣6分

 

附:

各单位间进率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