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847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

第一讲现代文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21课

筝(zhēng)

秃(tū)

蟹(xiè)

蕾(lěi)

堕(duò)

丫杈(yāchà)

寂寞(jìmò)

憔悴(qiáocuì)

肃杀(sùshā)

诀别(juébié)

荡漾(dàngyàng)

嫌恶(xiánwù)

笑柄(xiàobǐng)

可鄙(kěbǐ)

什物(shíwù)

惊惶(jīnghuáng)

瑟缩(sèsuō)

傲然(àorán)

虐杀(nüèshā)

宽恕(kuānshù)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

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

刽子手(guìzǐshǒu)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殚精竭虑(dānjīngjiélǜ)

肆无忌惮(sìwújìdàn)

第22课

抹(mò)

攥(zuàn)

逮(dǎi)

怦怦(pēngpēng)

树杈(shùchà)

寒战(hánzhàn)

第23课

信服(xìnfú)

嫩芽(nènyá)

霎时(shàshí)

拆散(chāisàn)

委屈(wěiqū)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

嗅(xiù)

摩挲(mósuō)

繁衍(fányǎn)

险象迭生(xiǎnxiàngdiéshēng)

重峦叠嶂(chóngluándiézhàng)

摇摆(yáobǎi)

第24课

匿笑(nìxiào)

花瓣(huābàn)

沐浴(mùyù)

祈祷(qídǎo)

祷告(dǎogào)

妄弃(wàngqì)

倘若(tǎngruò)

惊讶(jīngyà)

无端(wúduān)

至爱(zhìài)

笑嘻嘻(xiàoxīxī)

2.会译会用

憔悴:

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

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文中指风筝。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肃杀:

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

别人所达不到的。

仗义:

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各得其所: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所,位置。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

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悠闲:

闲适自得。

分歧:

意见不一致。

沐浴:

①洗澡。

②比喻受润泽。

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骤:

急。

拟:

相比。

差:

差不多。

内急:

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

纷纷:

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二、文句采撷

课内积累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3.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5.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课外拓展

吟咏秋天的诗句

A.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雨)B.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声)C.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叶)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菊)E.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思)F.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怀)J.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秋味)K.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梦)

三、文学资讯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

鲁迅的作品集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

要木雕还是要友情。

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

《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纸船》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文中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

本文编入“言语”门。

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

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

《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四、基础演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投zhì()nüe()杀mǒ()杀jué()别ǒu()尔

shí()物sè()缩dǎo()告沐yù()

2.给下列书面语找一个同义口头语。

荡漾——嫌恶——寂寞——

寒颤——宽恕——匿笑——

3.根据课文填写成语。

(1)我()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2)我们俩(),语文老师管我俩叫()。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

4.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角度:

作用:

(2)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角度:

作用:

(3)“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问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角度:

作用:

5.景物描写往往被作者赋予了有鲜明感情色彩的意象。

细读并分析下面的句子。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隶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景物的意象:

表达的感情: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景物的意象:

表达的感情:

(3)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景物的意象:

表达的感情:

6.文学常识填空。

(1)《风筝》选自散文集,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家、

家、家。

(2)《纸船》选自诗集,作者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家、诗人。

(3)《金色花》选自,作者是(国家)文学家。

1913年获奖。

(4)《散步》的体裁是,表现了的主题;《羚羊木雕》的体裁是,表现了的主题。

7.读下面一段话,思考填空。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就是心中迷恋的家;对于妻子来说,丈夫就是心头依靠的家;对于丈夫和爸爸来说,丈夫就是心头依靠的家;对于丈夫和爸爸来说,妻子儿女就是他永远的家。

思考填写:

“家”就是他们心中的。

参考答案

1、掷虐抹诀偶什瑟祷浴2、飘荡嫌弃冷清发抖容忍暗笑3、

(1)恍然大悟

(2)形影不离合二而一(3)各得其所4、

(1)神态表现“我”内心无比激动,以无声衬激情,

(2)动作表现母亲对孙儿的喜爱。

普通的动作传达了深厚的感情。

(3)心理表明“我”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间,用特殊的方式传达特殊的爱。

5

(1)严冬的肃杀:

既指现实中的天气,又象征封建教育气氛的浓厚表达了作者无法从现实中回到少年时光的痛苦心情。

(2)“冷冷”的月亮:

像见证人一样表达了“我”对朋友反悔后的痛苦心情。

(3)嫩芽冬水:

象征春天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看到大地回春的欣喜之情。

6、

(1)《野草》鲁迅文学思想革命

(2)《繁星》冰心谢婉莹作(3)《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诺贝尔文学(4)散文一家人和和美美,相样相爱的幸福小说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7、精神支柱

五、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院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方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选文第一段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兄弟非常喜欢风筝?

2.“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请你想像一下“我”此时会怎样想?

3.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我”的做法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

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2.“我”心里充满得意……(言之有理即可)

3.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

“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

”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

“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

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

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

“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我那只羚羊出来了。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

“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

“阿姨!

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你能说说这时候妈妈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吗?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说说有什么不好。

3.“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

一定不会了。

”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4.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

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焦急,期盼女儿去要回来。

(或严厉、命令女儿去要回来)

2.破坏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影响了两家之间的关系,伤了孩子的心。

3.无可奈何、被逼无奈。

4.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5.“我”的反悔是被父母逼的,大人的重财轻义的观念对“我”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6.略(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讲:

文言文

一、《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

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

“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

“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1.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

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2.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

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

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

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

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一)王冕四岁作画;

(二)曹植七岁作诗;

(三)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四)司马光砸缸。

三、文言文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红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未若柳絮因风起

2.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咏雪的哪些要素?

3.为什么在结尾处点明兄女的身份?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

3)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为什么这篇不选入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夙慧”门,而选入“方正”门?

参考答案

(一)

1.

(1)家庭;

(2)子侄一辈的人;(3)一会儿;(4)凭借。

2.人物(谢太傅和儿女)、时间(寒雪日)、地点(内)。

3.为了突出谢道韫的才气,表明作者倾向于她的比喻。

这也说明了《世说新语》的一个特点,即只提供清谈的资料,不加任何评论然而作者的意图倾向却很明显。

(二)

2.这一则记陈元方七岁时候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