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471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oc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I

一、前言 1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1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

(一)内部问题 2

(二)外部问题 4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8

五、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8

(一)企业层面的转型 9

(二)国家层面有关政策的转型 10

六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语 13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等各种约束日益显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遭遇诸多不利条件,如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进口需求缩减,加之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国内土地、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研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使得企业进一步的提升生存能力,扩大企业的贸易范围,终而使得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成功的经济转型、行稳致远。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现状转型升级

一、前言

本文所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的“中小型”和“外贸”作为企业的前置定语分别从企业规模以及企业行业属性作为评判标准界定了企业性质,因此,在这里可以将中小型外贸企业理解成:

中小型的、以出口经营为主要导向的产品生产和贸易或者服务的企业。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内部化优势的逐渐减弱,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更加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使得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推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实施好各项传统贸易战略,实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从模仿创新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从粗放型、不可持续增长向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包容型增长转型,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全要素综合竞争优势转型。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现状部分很多都是问题分析,可以归入第三章。

尤其是企业内部来看。

现状部分属于客观状态分析,企业规模、贸易规模、产品、技术投入等,作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有何特点。

你先要清楚这个,不要盲目去写。

下面基本写的都是问题。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自改革开放确定了中国出口替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通过不断满足世界市场需求,促进进口,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因而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中小企业网的统计估计,如果将各行业自身横向及行业产业链纵向来看,中国现在有近六成以上是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是完全或者是主要以出口为主导的。

由我国相关部分近年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表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分别要从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这两方面来看。

其中工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到1999人,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人民币到40000万元人民币。

商务服务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到299人,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人民币到120000万元人民币。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较西部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优越的港口区位优势再加上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起步早、发展快、平均产值规模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福建等地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均在2万亿元左右,贵州等西部地区的规模产值不足3000亿元。

我国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轻型制造、加工组装型制造、食品加工、饮料制造、服装、皮革皮毛、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一般生产和加工出口。

现状分析不够具体,上次提到的现状分析没有改好。

贸易壁垒也可以写写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同时给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了着极大的挑战,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前期所积聚的问题凸显出来,使得我国外贸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

本文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问题

自我国开始对外贸易以来,我国众多外贸企业都被作为“世界工厂”纳入全球价值链,从事着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制造业生产和销售,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仅是微薄的代工收益,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极度匮乏。

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急剧下降,代工如今很难继续支撑贸易发展速度,并且外贸企业的创新不足开始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外贸发展的关键问题。

1、劳动力优势逐年下降

我国的劳动年龄大多在16岁到59岁之间,在2012年我国劳动人口达到了顶峰之后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一直持续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并且,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带来的老龄化问题的逐年加剧,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到29岁)的数量仍会持续减少。

导致的将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

根据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从2009年至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工资从2369元增至4793元,每月增幅达到8.527%,相比往年有较大增幅。

同一时期,农民工的工资也从1417元涨到了2864元,平均月增幅达到了8.521%,几乎与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增速持平。

面对连续几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工资水平,近几年很多外资企业陆续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移到越南、印度、印尼、菲律宾以及孟加拉国,其中有在服装制造业的知名品牌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家电制造业的明星品牌三星空调、飞利浦、松下,以及食品类企业雀巢、百事,等等。

众多外资企业的移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量,然而劳动力价格水平的攀升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成本,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2]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传统的制造业,且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与此同时,印尼等国家也不断出现新的、强大的、更具有优势的劳动资源。

因此,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了国际市场对此的需求,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来看,我国众多企业加入了国际贸易的行列当中,但全球贸易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外贸企业凭借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并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我国设有加工生产基地。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总体的不断提升,而我国大多外贸企业却规模小、结构单一、实力弱、研发、品牌、营销方面投入资金少,大多只专注于生产低附加值商品,很少中小型外贸企业有考虑过要利用或引进外国的技术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或是改造自身企业。

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局势的震荡,我国劳动力、原材料等等生产要素价格也不断提升,种种因素使得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急剧下降。

3、盲目多元化

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中,较容易忽视核心竞争力,盲目地进行扩张,使得资金分散,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比如,有许多企业如果发现了销量热的产品,便会跟风投入生产。

最后,导致市场上产品供应过多,库存积压,又不得不以低价销售,给企业带来许多的损失,更有甚者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不利于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

[3]面对崭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由于众多管理者的素质尚不足以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市场的预测和运作能力低下,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仍相对落后。

缺乏对国际市场应有的了解,盲目的跟风多元化,没有针对市场需求为企业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长期如此会成为企业的发展的绊脚石,利少亏大会使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僵局。

(二)外部问题

1、对外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与俱增。

但受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宏观政策收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融资业务,尤其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处于国内外经济板块连接处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受到较多冲击,面临着各方面不确定风险因素的考验。

因此,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的把控上趋严格。

出于中小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弱,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自筹资能力较差,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轻则上浮融资利率,重则不给予融资服务支持。

中小企业在资金风险方面:

跟大中型企业比较起来,小型贸易公司因为经营规模小,经营的商品多以小商品为主,一笔交易的金额多则几万,小型贸易企业的企业主一般家底薄,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贸易的运营基本依赖于银行贷款,即便有一些资金充裕,在业务量与经营能力上依旧欠缺。

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无法获得支持自身发展的大量资金。

[4]资金的长期短缺使中小企业进一步增规模求发展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亦难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发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

如果资金周转困难重重,为了维持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多会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短暂的资金周转,高额的贷款利息和难以为继的市场环境,会让中小企业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难以维持经营破产倒闭。

2、对外贸易中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美间存在较大的利率差,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并且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不断施压等原因,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

人民币升值带来总是弊大于利,因此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严重缩水,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

(1)外币资产贬值

2005年汇改至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了四成。

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已经对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

尤其是对规模小,资本金少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的生存压力十分之大。

2014年,人民币汇率开始呈现贬值态势,双向波动局面开始呈现。

因此中小型企业在未来的几年很难躲过人民币升值带来经营困难。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尚未最终完成,当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外币,特别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

这造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将所拥有的外币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大幅缩水。

例如,在贸易过程中外贸企业必存在许多由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应收款项,这类资产一般是用外币表示的。

人民币汇率上涨导致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大幅下滑,给企业的汇兑带来严重的损失,而这部分损失一般是没有利息来作为价值补偿的。

(2)汇率变动造成的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

2015年,人民币汇率的不可预测性较强。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将浮动区间从1%扩大到2%,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可能。

外贸形势的严峻,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使得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苦不堪言”。

有许多企业表示,只敢接短单而不敢接长单,作为普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波动的判断力,所以不敢轻易接大单,并且普遍的存在着缺单的现象。

一家宁波中小型工贸企业的总经理朱先生谈到:

“企业曾有一次真实的体验,因为与美国一个客户签订了一笔高达几百万美元的合同,而订单的周期是比较长的,由于汇率波动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损失巨大。

”在从事对外贸易中,中小型的企业对汇率的变动极其敏感,人民币币值不稳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大大的削弱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出口成本也相应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也相对应上升,价格优势的下降,由此造成了外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减少,交易量也大幅度降低,外贸企业的利润严重的缩水,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

3、国家出口退税幅度下降,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的局面

出口退税管理政策的变化对中小外贸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期,政府针对相关产品的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