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608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生产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生产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生产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生产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docx

《安全生产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docx

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安全第一的方针是指:

1)以人为本,保证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2)安全产生于生产的过程中,离开生产谈不上安全;

3)安全技术随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4)安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将会保证和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预防为的方针是指:

1)生产环境设备和人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将会不断产生隐患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需要人不断的认识和总结。

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1、生产和安全是在一个空间内共同存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

2、只有了解生产过程和规律的人才最了解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生产的管理者同时具备管理安全的能力。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是国家授权专门监督生产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三、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企业法人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指挥者;

2、企业法人是企业职工利益的最高维护者;

3、企业法人是企业经济运行的撑权人。

四、生产安全必须实行科学管理系统管理。

1、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系统管理的时代,向高质量的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系统管理已成为企业生产的必然需要;

3、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是企业生产科学管理的衍生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1、主要的法律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2、主要的行政规章有: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二、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技术标准;

主要的技术标准类型有:

电气安全类;防火防爆类;防尘防毒防噪防射线类;特种设备类;交通安全类;个人防护类等。

三、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

1、了解本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模式;

2、掌握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规定;

3、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

4、熟悉各工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对工作有敬业精神,敢说敢管,坚持原则。

第三节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各级领导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企业内设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三、企业职工应尊守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违章,不违纪。

第四节安全生产检查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设施、道路及交通工具等是否符合要求

3、现场指挥人员、作业人员有无违章行为

4、进入施工现场是否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5、现场施工有无施工组织方案

6、特殊项目施工有无安全人员在场

7、特种设备是否经检验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有无上岗证

8、作业场所是否符合无毒、无尘及无易燃易爆等有害物质的规定

9、生产现场的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是否符合电气安全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10、安全生产机构、人员是否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

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实施

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检查的专门机构和专兼职安全检查人员;

2、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应根据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3、安全生产检查人员在检查安全时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配戴专门标志;

4、安全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违章行为和隐患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违章行为应进行制止并根据情况发出《违章处罚通知书》

2)对发现隐患或险情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或《停止作业决定书》

3)隐患整改到期应进行安全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

4)对整改不及时或整改措施不到位的应实施处罚

第五节安全教育

一、企业安全教育的类型和对象:

1、全员安全教育,对象全体员工;

2、新工人进厂安全教育,对象新工人;

3、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安全教育,对象特种作业人员;

4、特殊行业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对象特殊行业作业人员;

5、施工现场安全交底教育,施工现场作业人员;

6、事故典型案例专题教育,事故相关作业人员。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2、安全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知识;

4、建筑、化工、冶金、危险品等行业专业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三、安全教育的形式:

1、职工自学为主,企业组织考核;

2、短期培训考核;

3、分类进行专业培训考核;

4、座谈讨论加现场实习。

四、安全教育培训均应保存教育档案备查。

第六节设备安全管理

一、企业应根据情况设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对设备进行管理;

二、设备应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购置;设备的安装;设备的检验;设备的维修;设备的隐患整改;

三、应根据设备的不同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使设备保持的良好状态;

四、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验,确定设备的使用质量和精度等级;

五、大型或特殊设备应有专人保养维修;

六、特种设备的购置、改造、安装及维修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七、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用的特种设备应按照其检验周期规定报检验机构检验后方可使用;

八、大修或异地搬迁安装或停用半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仍须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发现设备存在隐患应立即停止运行,待修复后方可运行。

第七节安全生产总结、表彰和处罚

一、每年应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对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纠正工作中的失误,提出改进措施和新的安全工作目标;

二、对年度内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部门和人员进行安全表彰,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三、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奖罚规定,凡在年度内发生严重设备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的部门应扣发当年安全奖;

第八节伤亡事故的报告和处理

2007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发布

一、伤亡事故的报告

一)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有:

1、事故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时间、祥细地点;

3、事故伤亡人数;

4、事故发生的简单经过;

5、已采取的措施。

二)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应在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三)事故报告后30日内出现新的伤亡应及时补报,其中交通、火灾事故应在七日内补报。

二、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一)伤亡事故的分类:

1、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伤亡事故的调查权限:

1、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县级、市级、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2、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三)事故调查组组成:

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及工会,并邀请人民检察院参加。

四)伤亡事故的处理:

1、伤亡事故的处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涉嫌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负责;

3、处理方式有:

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四、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2、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3、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九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

一、事故应急系统:

通过事前计划和组织,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二、事故应急预案:

是事故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分析和预测编制的科学方案,可指导应急人员,使救援工作快速有序进行,实现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目的。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素:

1、组织机构及职责;包括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专家组、医疗救治、消防与抢险、监测组织、公众疏散组织、警戒与治安组织、洗消去污组织、后勤保障组织、信息发布中心。

2、危害物质和程度的辨识;对危害物质性质的辨识(包括化学的物理的辨识如剧毒品、强腐蚀品、强氧化品及高温、高压、强幅射等)

3、通告、报警和通讯;由事故应急中心发出通告并决定报警方式,接通通讯系统。

4、应急设备与设施;根据事故应急系统的级别选择应急设备和设施。

5、救援资源;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选择并邀请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

6、保护现场;事故现场应得到严格保护,未经事故调查组的同意不得移到现场任何物品。

7、疏散人员;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指定路线由专业人员引导场内外人员有序撤离。

8、抢救伤员;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由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抢救,专业队伍有事故抢险队、矿山救援队、消防队等。

9、清理现场;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并在事故调查组的指导下进行。

10、恢复现场;现场的恢复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并在事故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六、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1、收集资料包括事故案例、生产工艺、材料、设备等与事故相关的资料;

2、组织相关专家编写;

3、邀请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4、以假想事故为应急求援对象进行现场演习,验正预案的实用性;

5、报企业领导批准。

 

下雨了

事故现场的清理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并在事故应急中心和事故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指挥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