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559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x

写字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是根据国家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进行设计和编制的,主要依据下列文件:

1.1、世纪百强写字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等。

1.2、主要应用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编号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201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5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6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7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2009

8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03

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二、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十堰市北京北路柳林沟立交桥桥头。

项目占地面积15446m2,总建筑面积7491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920m2,地下建筑面积20998m2。

建筑物地下二层,地上为二栋办公楼,分别为24层(1#办公楼)和19层(2#办公楼)。

根据地堪报告得知,基坑东侧属反向坡,破坏模式为楔形体滑动;南侧属侧向坡,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西侧属顺向坡,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北侧与京东路连通,不存在边坡。

东侧和南侧坡面需进行构造处理,西侧坡面临北京路,开挖深度12m,且为顺向坡,所以西侧边坡是重点支护。

治理面积约为1000m2。

2.2、地质与水文概况

2.2.1、场区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建筑场区地层可分为三大层,现按岩土单元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

松散状,稍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混片岩碎石、岩块,成份不均匀,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填土碎石粒径变化较大),据调查,场地新近填土堆积时间不足半年,最大堆积厚度1.2m。

根据钻探揭露,整个填土层厚0.8~1.2m,厚度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场地西侧边缘地带,其它地段局部零星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分布不均。

该层岩土性质不均匀。

②辉绿岩:

灰绿色,钻探揭露为微风化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长石,次要矿物成分为云母,节理发育,矿物定向排列,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少量块状,强度较高,锤击具弹性。

本次勘察仅揭露于场地西侧7个钻孔中,层顶埋深1.7~12.5m,层顶标高270.85~277.65m,层厚1.2~4m。

该层分布不均,岩土性质均匀。

③-1、强风化片岩:

为场区下卧基岩,黄褐色,岩性为钠长石英片岩,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体破碎,取芯困难,钻探回水夹带岩渣多呈针状,零星小块岩芯手可捏碎,易钻进。

本次勘察仅在JK24孔中有揭露,厚度4.5m,其它地段缺失。

该层分布不均匀,岩土性质较均匀。

③-2、中风化岩石:

黄褐~灰褐色,岩性为钠长石英片岩,属中元古界武当群杨坪组变质岩系,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绢云母,次为石榴子石,角闪石等,细粒变晶结构,片状~块状构造,片状构造为主。

岩芯主要呈短柱状,岩芯采取率平均约80%,岩体结构面较发育,较破碎,易钻进。

该岩层埋藏于强风化岩层下,层面起伏较大,钻探揭露层顶埋深0.2~4.5m,仅分布于场地东南角,其它地段缺失。

该层分布不均匀,岩土性质均匀。

③-3微风化片岩:

灰褐~灰色,岩性为钠长石英片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次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变晶结构,片状~块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岩体片理较发育,节理面偶见铁锰质浸染,片岩层中局部发育有石英脉,较完整。

进尺较慢,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岩芯采取率平均约95%。

根据钻探揭露,层顶埋深0~7.3m,层顶标高276.67~283.17m,层顶起伏不大,分布于整个场区。

场地内岩土体的调查及钻探,场地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场地为新开发区,地势相对较高,附近及周边无化学工业污染源,根据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所编《湖北省十堰市环境地质勘查报告》(1990年),场地土层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侵蚀性,对钢铁结构具微腐蚀性。

2.2.2、场区气象、地下水条件

本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区。

由于四周群山的阻隔,受气流影响较小,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5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1度,极端最低气温-14.9度,7月至9月为雨季,1982年7月29日最大降雨量达336.7mm。

200年一遇的年降水量可达1600mm。

据调查,拟建场区及东侧原始地形为前坡丘,西侧北京路原为南北向大冲沟,地势相对较低,易于地下水的汇集,场区虽经人工改造形成现状,但地下水迳流条件并无多大改变。

场地现地下水主要为贮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根据本地勘察经验,强微风化岩渗透系数可取K=0.0001m/d,为相对隔水层。

勘察期间静止水位埋深0~3.6m,水位标高279.45~282.56m。

根据调查,场地地下水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地质环境影响,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在1米左右,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丰水期地下水位较高。

场地地层透水性较弱,地势总体较高,地下水补给源有限,易于抽排,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场地西侧北京路下游排泄,场区水对混凝土及其中钢筋具微侵蚀性。

2.3、施工场地条件

基坑东侧是一条材料运输道路,南侧与世纪百强地块相接,西侧边坡开挖上口线距北京路人行道边只有1.5m,北侧与京东路相连通。

现场施工场地狭窄,材料加工和材料堆放无施工场地,材料周转运输困难,借用世纪百强地块作为材料临时加工和堆放场地。

三、施工部署

基坑边坡支护计划于2012年11月26日开工至2013年1月4日完工,施工周期为40日历天。

基坑支护采用岩石喷锚与坡率法相结合的支护方式。

基坑东侧边坡采取1:

0.75放坡,面喷20厚水泥砂浆;基坑南侧采取1:

0.5放坡,面喷20厚水泥砂浆;基坑西侧采取1:

0.75放坡,坡面打锚杆+格构梁+挂钢筋网喷砼;基坑北侧与京东路连通不需要进行支护,具体支护方案详见“世纪百强写字楼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支护边坡土方开挖拟采取分层开挖法,东侧和南侧边坡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然后进行坡面喷水泥砂浆。

西侧边坡采取分三次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打锚杆+格构梁+挂钢筋网喷砼也分三次支护,开挖一层支护一层。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资料,组织项目部相关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设计文件进行学习,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规范规程、技术标准等进行对照学习,做好图纸会审时的解答记录,并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根据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资料,确定好各项施工参数及各项材料采购、加工及试验计划。

复核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的准确性,在核实无误后办理移交手续,并对控制点进行保护。

根据开挖范围进行粗放线,查明开挖放坡范围内有无地下管线及设施,评估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及锚杆施工的可行性分析等。

根据开挖范围及平面布置图做好施工现场地面排水和基坑安全防护等工作,在基坑上口四周设置排水沟,防止水流向基坑以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

4.2、人员准备

根据开工日期和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组织劳动力和物资设备进场,并对进场人员进行入场教育。

劳动力计划配备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进场时间

备注

1

项目经理

1

2012-11-25

2

施工员、技术员

1

2012-11-25

3

测量员

3

2012-11-25

4

资料员、试验员

1

2012-11-25

5

专职安全员

1

2012-11-25

6

水、电工

1

2012-11-25

7

钢筋工

6

2012-11-25

8

木工

6

2012-11-25

9

砼工

8

2012-11-25

10

架子工

5

2012-11-25

11

打钻工

6

2012-11-25

12

保洁

3

2012-11-25

4.3、机械设备准备

主要机具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产地

数量

状况

备注

1

全站仪

OTS632

南京

1台

良好

2

经纬仪

TDJ2E

南京

1台

良好

3

水准仪

DSZ2

苏州

1台

良好

4

洒水车

东风

十堰

1辆

良好

5

空压机

AiRMAN30

日本

2台

良好

6

岩石钻孔设备

3台

良好

7

喷锚设备

2套

良好

8

照明设备

2套

良好

9

弯曲机

1台

良好

10

电焊机

2台

良好

11

切断机

1台

良好

12

调直机

1台

良好

13

切割机

1台

良好

14

电锯

1台

良好

15

电刨

1台

良好

16

砂浆搅拌机

1台

良好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基坑监测→基坑安全防护及排水措施→锚杆施工→格构梁及坡面砼施工

5.2、施工方法

5.2.1、施工准备

5.2.1.1、工程开工前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队伍,根据材料计划组织好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工作,同时布置好原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加工及半成品堆放场地。

5.2.1.2、根据设计图纸设计的锚杆间距,在坡面上用红油漆定出锚孔的位置,锚杆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5.2.1.3、脚手架搭采用单立杆双排落地式脚手架,立杆间距1.5m,排距2.2m且不小于钻机所需要的宽度,水平模步距按1.8m设置。

在锚杆处根据钻机的高度布置小横杆,用于搭设钻孔平台,操作平台范围内满铺脚手板。

为了防止脚手架发生倾覆倒塌,用钢管在脚手架外侧做斜支撑,斜支撑按每4根立杆设一道。

5.2.2、基坑监测

5.2.2.1、监测内容

(1)基坑周边沉降及位移监测

监测点和控制点均采用钢筋和砼制作,设置稳固,沿基坑周边每隔20m设置一个。

采用J2光学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

基坑开挖期间每2天观测1次,这1次观测时间分上午开工前和下午收工后进行。

做好位移和沉降数据记录与分析。

基坑边坡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30mm,最大垂直位移允许值为20mm。

(2)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沿基坑周边每20m布设一个测斜孔,测斜孔采用专用PVC管,管内正交的两组导向槽,埋入深度以进入弱风化岩为宜。

测斜孔埋置时确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测斜孔与钻孔壁间的空隙密实填砂并用水泥密封。

开挖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或每天观测一次。

(3)地下水位监测

在基坑的西南侧设置观测孔,观测孔成孔口径φ90,深不小于14米,置入管径φ50的钻有孔且外包塑料滤网的PVC管。

PVC管与钻孔间隙1米以下填砾,深1米至孔口填膨润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口配保护盖。

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

本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基坑按安全等级西侧为一级,其余边坡为二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30mm,最大垂直位移允许值为20mm。

基坑支护施工前各项监测项目的数据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次数不少于2次。

监测完成时间为肥槽回填到±0.000标高,从基坑边坡支护到基坑回填到标高±0.00这段时间的观测间隔时间为2~5天。

5.2.3、基坑安全防护及排水措施

基坑开挖期间必须进行基坑周边安全防护,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在距基坑边坡0.6m处,用钢管搭设护身栏杆。

钢管立杆间距不大于2.0m,埋深不小于0.8m,高出自然地坪不小于1.2m,水平杆沿高度方向搭设二道,第一道距地1.2m,第二道距地0.6m,下设挡脚板,护拦满挂密目安全网,悬挂警示标志,夜间设红色警示标志。

护栏钢管全部采用红白相间油漆涂刷,挡脚板采用黑黄相间油漆涂刷。

在基坑边缘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不小于2m以上的安全距离,且不能集中堆放以保证基坑边坡的安全。

在距基坑边600mm处设置高度不小于300mm高的砖砌挡水墙,同时在距基坑边2.0m处沿基坑四周做300mm×300mm环形排水沟并设集水井,2.0m宽范围内的场地坡度向排水沟内找坡,坡度不小于3%,确保地表水不流入基坑,以免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坍塌。

最后用水泵将集水井里的水排至市政管网。

基坑底面四周设置不少于6个1.0m*1.0m*1.0m的集水井,另外土方开挖时必须朝集水井方向形成一定的排水坡度,以利于收集基坑内的水,潜水泵的选用以排水量为基坑存水量的1.5~2倍为宜,在集水井坑内放入箩筐,将潜水泵放在箩筐内,直接将集水井坑内的积水抽出,排入市政管网。

5.2.4、锚杆施工

5.2.3.1、锚杆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定孔位→钻机就位→调整角度→钻孔→清孔、验孔→安装锚杆→注浆→抗拔试验

5.2.3.2、确定孔位

钻孔前应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锚杆间距在坡面上定出孔位,标注醒目的标志,不可由钻机机长目测定位。

5.2.3.3、调整钻杆角度

锚孔定位后,由机长调整钻杆钻进角度,并经现场技术人员用量角仪检查合格后,才可正式开钻。

钻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检查钻杆左右倾斜度,要求钻孔偏差度不大于5%。

钻孔过大的左右倾斜度会导致相邻两根锚杆锚固体的间距变小,出现应力集中,影响锚杆的锚固效果。

5.2.3.4、钻孔

钻机就位后应保持钻机立轴与锚杆倾角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锚杆倾角15°,钻孔直径为φ130,钻孔深度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且要超过设计长度不小于0.5m。

钻孔过程中要合理掌握钻进参数,主要钻进参数包括:

(a)钻进压力;(b)钻杆转速;(c)冲洗液泵量。

在钻进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集中精神,并合理控制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等各种孔内事故,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争取时间尽快处理,并备齐必要的事故打捞工具。

成孔完成后要及时将孔口封堵,防止进灰或下雨灌水。

5.2.3.5、清孔、验孔

锚杆在成孔完成后,在退钻过程中用钻头自带的气管把孔内的灰土吹干净,通过自检合格之后报验,主要控制锚杆的间距、孔径、孔深及角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且应符合下表要求: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锚杆土钉长度

mm

±30

用钢尺量

2

锚杆锁定力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1

锚杆土钉位置

mm

±100

用钢尺量

2

钻杆倾斜度

±1

测钻机倾角

3

浆体强度

设计要求

试样送检

4

注浆量

大于理论计算浆量

检查计算数据

5

土钉墙面厚度

mm

±10

用钢尺量

6

墙体强度

设计要求

试样送检

5.2.3.6、锚杆钢筋制作与安装

锚杆钢筋直径为25mm(HRB400)全粘结双杆芯,锚杆长度分别为11m、9m、8m、7m、5m。

钢筋进场后必须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前应对钢筋进行除锈、除油、除尘等工作。

锚杆钢筋下料长度=锚杆设计长度+钢筋焊接搭接长度+钢筋锚固长度,即各种规格锚杆的下料长度分别为12.1m、10.1m、9.1m、8.1m、6.1m。

锚杆钢筋末端做90度弯钩长度不小于0.6m,每根锚杆位置设置二根直径为16mm(HRB400)的弯起钢筋。

为了控制锚杆钢筋的保护层及保证钢筋位于锚孔中心,沿锚杆长度方向每隔2m设置一道定位筋(对中支架),定位钢筋直径为6mm(HPB235),每个点不少于三根焊于锚杆主筋上。

锚杆钢筋接长采用双面搭接焊,焊接长度5d,采用E4303焊条进行焊接,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

并按要求见证取样做钢筋接头试验及焊缝探伤检查。

钢筋加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锚杆穿筋工作,安装前将钢筋运至孔口,入孔前将注浆管与锚杆钢筋平行并入一起,然后将锚杆与注浆管同步送入孔内,直到孔口钢筋外露长度0.3m为止,钢筋弯头的朝向均应朝向梁内。

5.2.3.7、注浆

锚杆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砂浆强度配合比必须由实验室进行配制,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所规定的每立方米砂浆各材料用量进行搅拌。

锚杆注浆采用压力注浆,注浆压力0.6Mpa。

注浆管应随锚杆钢筋穿入时一并穿入锚孔内,距离锚孔底部不大于0.2m,注浆过程中缓慢向外拔出。

全孔注浆一次完成,孔口段待水泥浆凝固后补浆。

注浆应使锚孔内砂浆饱满,为了控制锚孔内砂浆的饱满程度,采用锚孔理论砂浆用量与实际注入砂浆用量相对比法进行控制。

同时按试验要求留置砂浆试块。

5.2.3.8、锚杆抗拔试验

锚杆试验应在锚杆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进行(轴向拉力设计值325KN)。

锚杆抗拔试验每3根为一组,组数以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

以此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5.2.5、格构梁施工

格构梁截面尺寸为300*400mm,梁主筋为6Φ22(HRB400,上筋和下筋各3Φ22),箍筋为Φ8@100,锚杆处设置2Φ16(HRB400)弯起钢筋,砼强度等级为C30。

5.2.5.1、根据设计图纸由专职钢筋放样员编制钢筋加工料单,经过审核无误后按料单下料制作钢筋。

钢筋加工前应将钢筋表面的铁锈、油渍、油污等清除干净。

5.2.5.2、在梁底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梁的下部(靠坡面一侧)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再穿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锚杆中心节点边缘50mm处,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下部(靠坡面一侧)纵向钢筋接头应在跨中1/3范围内进行连接,上部纵向钢筋应全部伸入锚杆支座范围内,如有接头,接头位置应在支座1/3范围内进行连接。

梁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及钢筋接头百分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2.5.3、梁受力钢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2.5.4、钢筋绑扎验收完成后,封梁侧模板,并进行加固处理。

模板拆除应先拆梁侧模,再拆除梁底模,梁底模板必须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方可拆除。

5.2.5.5、格构梁砼采用商品砼,砼泵车进行浇筑。

砼运输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砼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砼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浇筑砼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振捣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分层浇筑时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砼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5.2.6、坡面砼施工

格构梁之间的坡面采用挂钢筋网喷砼进行支护,坡面钢筋采用ΦR7@200的单层钢筋网片,坡面钢筋全部锚入格构梁内,锚入长度不小于35d,单层网片钢筋要求置入砼面层的中间,坡面钢筋绑扎验收后,喷平均厚度不小于80mm的C20砼面层。

喷砼时要求喷枪口距坡面1000mm左右,喷枪与坡面的夹角应尽量垂直,严禁仰喷,不允许漏喷,喷砼顺序从上到下,喷完后表面光滑平整。

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偏差不应大于±10mm。

六、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6.1、基坑土方开挖的注意事项

6.1.1、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6.1.2、防止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

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

6.1.3、防止边坡失稳

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

要求距离边坡2米以内不允许堆放材料及停放机械设备。

6.1.4、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

土方开挖与边坡支护要同步进行,分层分段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坡支护,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6.2、应急预案的方针及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综合考虑工程与水文地质及边坡条件、开挖深度、进行降排水,视周边环境对边坡位移的要求、边坡坡顶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6.2.1、应急措施

6.2.1.1、在基坑开挖期间,设专人监测基坑稳定并作好监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施工负责人员,便于及时处理。

6.2.1.2、在施工中如发现局部边坡位移较大,须立即停止开挖,通知建设、地质、设计等单位,及时拿出处理意见,待处理后继续开挖。

6.2.1.3、如施工过程中发现水量过大,及时增设潜水泵或其它降水方法降水处理。

6.2.1.4、遇到地下水的应急措施,如在地下室基坑底开挖时,局部出现地下水反涌现象时,应停止开挖,并在地下水反涌处采取专门排水措施,待地下水反涌现象消除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6.2.1.5、现场准备备用的潜水泵、电动机及柴油发电机,潜水泵、电动机或电源一旦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排水。

6.2.2、注意事项

6.2.2.1、基坑边不准集中堆放施工材料、施工机械等,如确需堆放其堆放的安全距离和高度要满足要求,且要分散堆放。

6.2.2.2、坑边不得常有流水,防止渗水进入基坑及冲刷边坡,降低边坡稳定。

6.2.2.3、为确保施工阶段周围建筑、道路、市政管线及基坑本身的安全,出现超过预警情况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

6.2.2.4、挖机操作人员应确认周围无人时,才能进行。

一次挖土不要太深,提斗时缓慢向上,不能过猛,装车时严禁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6.2.2.5、人工清槽应在挖土机工作半径之外,司机落铲时要特别小心。

七、基坑作业的安全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7.1、安全技术交底,在基坑开挖前负责人对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