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508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x

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学校姓名准考号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密……………………………………封………………………………线……………………

达州市2015年秋季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阅读”选择题)、第Ⅱ卷(“基础·阅读”非选择题)二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第Ⅰ卷(“基础·阅读”选择题共24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基础知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选出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训戒:

告戒,教导。

       倏(shū)忽:

忽然,很快。

B、卑微: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忍俊不禁(jīng):

忍不住笑。

C、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D、收敛(liǎn):

收拢,合拢。

 聪惠:

聪明,有才智

2.下面的作家作品简介有误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一诗。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

海桑田的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在“加强环保意识,共建美好万源”的主题班会上,李强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受到师生的好评。

D、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4.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⑶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

⑷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B、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C、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D、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

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⑤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③④ D、⑤④②③①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2分)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

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7.下列最适合作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B、高科技垃圾

C、高科技有形污染D、高科技无形污染。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危害很大。

D、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得分

评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门圮(倒塌)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讲学家认为一般人不能探究事物的规律,缺少基本知识,顺河找石兽是疯狂的举动,大家都信服他。

的确他说的道理最有学问,也是最正确的。

B、在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论断。

C、老河兵仅凭自己的经验,缺少理论知识支持,让人们到河的上游寻找石兽,才是最疯狂的人。

D、 本文先采用叙述,后采用议论的方式得出作者的观点,用庙僧、老河兵来烘托知识渊博的讲学家。

 

第Ⅱ卷(“基础·阅读”非选择题共56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文言翻译、探究感悟,诗歌鉴赏与诗词默写。

(18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小题2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15.诗歌鉴赏(5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两句的景色。

(2分)

(2)读完此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悟?

(3分)

16.根据原文,默写。

(6分每小题1分,错漏字均不给分)

(1)子在川上曰:

“。

(2)“,”江春入旧年。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我寄愁心与明月,“。

“,”似曾相识燕归来。

(6)山光悦鸟性,“。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五、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阅读《与陌生人交流》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

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

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

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

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

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

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

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

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

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哪家小吃店了。

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

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

此时,(B)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

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

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

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

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

学校姓名准考号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密……………………………………封………………………………线……………………

得温暖、柔和。

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

”我说。

   ⑨“现在没有。

”她漠然地告诉我。

⑩“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

”我说。

⑾“你要买什么?

现在只有豆包。

”她打断我。

⑿“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

⒀“你到底想干什么?

”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⒁“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⒂“嗯?

”她意外地转过脸来。

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

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

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

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⒃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

(C)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

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

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

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

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原意坚信的:

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⒄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作者:

铁凝有删改)

17.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对“炸油条姑娘”的三次不同印象。

请分别概括写出。

(3分)

第一次:

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

第三次:

_______

18.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19.对话,不仅是言语的应答,更应是思想和心灵的互动。

仔细阅读(8)-(14)段,“我”和“她”之间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对话?

为什么?

(3分)

20.文中A、B、C三处都对“油锅”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1.文章结尾写到,“平淡的生活处处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与植物一同生长》

①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

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

②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

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那一节一节像火车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

我这一具一百多斤重的肉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囚禁在这沉闷的车厢中,在那里排泄病毒和废气。

我仿佛看见,一幢一幢楼房的顶端,林立着一座又一座虚拟的烟囱,把喘息的废气飘散到天空中去,形成一团又一团阴云,将我们彻底覆盖和笼罩,让我们的身躯不断萎缩,可怜如蚁地在大地上艰难蠕动。

③许多年前,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我就着迷似的寻找我的瓦尔登湖。

终于,在我老家的山梁上找到了一座群山环抱中的水库。

我在烟波粼粼的水库旁边,相遇了几间废弃的农屋。

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稻花香里的蛙鸣、满山满坡昆虫的合唱,我的身体常常呈现一种羽毛的状态。

④渴望在自然中生活,这只是让灵魂里穿着一双草鞋的我,于假寐之中的一次脱身。

因为在人群中,我得常常紧抿厚厚的双唇,和哑巴一般的大地保持沉默的姿态。

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其实已经没有了对大地表达感恩的方式。

⑤对大地表达感恩,其实,与对母乳表达感恩又何其相似啊。

回归自然的最佳姿态,就是让我们做大地上的一株植物,不需借助任何想象,与大地肌肤保持最贴身的亲近。

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

   ⑥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周旋于人群中之时,我发现,我的身体总是呈没有规则的摆动,失去了最自然的生活,也失去了内心里最需要的生活。

⑦在创造着物质生活巨大繁荣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已经远离了最自然的生活?

平时,我们总以为这棋盘式的建筑群就是生活的全部,在这狭隘的空间里为生计蚂蚁一般忙碌,蚂蚁一般无助,我们几乎忘记了这天幕下的大地上,还有季节的流转,还有最原始最美感的生活。

⑧当我们把房屋建在郊外,独享最豪华的别墅,采取粗暴和自私的方式践踏、占有大地,我们把肉体暂时寄存在这个大地上,灵魂是否已经脱窍?

⑨静静聆听大地之歌吧,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我们的心灵才会饱满多汁,心胸与天空一样开阔。

 ⑩在自然中生活,人的天性,与植物一样生长,找到最贴近幸福生活的状态,与自然友好相处,自然使一切存在于美丽之中。

(作者:

李晓有删改)

22.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对大自然怎样的态度?

(3分)

23.从全文来看,第②段写现实生活的状态有什么作用?

(3分)

2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赏析。

(3分)

25.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2分)

“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章内容,探究第⑨段中“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的深刻意蕴。

(3分)

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他们至多只是一掠而过。

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

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爱默生《论自然》

得分

评卷人

六、综合性学习。

(10分)

 

27、仿写,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式相同。

(2分)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是天空中的一片云朵,多姿多彩;语文是山涧里的一股清泉,甘甜可口;语文是牵挂时的一条短信,情深意长;

28、阅读《乌龟和老鹰》完成下列各题。

(3分,每空一分)

乌龟请求老鹰教它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

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它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

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寓言故事选自。

相传作者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他比较善于讲动物故事。

(2)此则寓言的寓意是。

29、你们班准备举行一次读书活动,班级安排你负责本次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5分)

(1)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

不少于两条。

(1分)

(2)请给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2分)

(3)请你给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并写出推荐理由。

(不超过30字)(2分)

30、作文(40分)

阅读下面几行诗,按要求写作。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最低字数提示行600字

 

七年级语文答案

1、C2、D3、A4、B5、D6、A7、A8、C9、C10、B11、C12、B

13、

(1)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