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482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docx

《七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docx

七年级上

第一章

东北玉米产区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玉米在我国谷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仅少于水稻和小麦,居第三位。

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则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

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属高产作物,具有食用、饲用和工业用等多种用途。

因此,玉米生产的发展,在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东北春玉米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的北部地区。

适于玉米生长的10摄氏度以上有效积温约2000----2600摄氏度。

生育日数为120----140天。

全年降水量约为500----6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夏季。

温度、水分基本上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春季雨水少,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注意保墒,抢墒早播。

土壤以黑钙土、黑土、棕色土为主,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适于机械化作业。

春播一年一熟制。

栽培方式为玉米清种或玉米大豆间作。

适宜种植早熟、中旱熟或中晚熟品种。

一般采用早播促熟、降低粮食含水量以提高产量的栽培方法。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收获。

三、思考与讨论

1、本地区的土壤状况。

2、当地农户目前的播种方式。

3、当地玉米的栽培方式。

4、适于当地栽培的主要玉米品种有哪些?

5、当地采用哪些方法降低玉米含水量?

6、当地玉米产量约是多少?

(公斤/亩)

7、谈谈你所了解的玉米的用途有哪些?

 

第二章玉米生长发育的条件

第一节苗期

一、概述

玉米从种子入土,经过生根发芽、出苗、拔节、孕穗、抽雄穗、开花、抽丝、授粉、灌浆到种子成熟,习惯上叫做玉米的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的长短,因品种本身的特征而异,但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

玉米生长发育期间所需温度以活积温表示。

日平均气温达到并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叫做玉米生长发育的最低有效温度,大于10摄氏度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叫做活动积温。

玉米所要求的积温,一般的规定为早熟品种大约2000---2300摄氏度,中熟品种2300---2800摄氏度,晚熟品种2800---3300摄氏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合的品种。

二、苗期

苗期阶段主要是营养生长阶段,其范围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到拔节,即幼苗展现6----8片叶时。

温度对幼苗影响较大。

幼苗长到2叶为冻害的临界期,2叶前如遇霜冻,不会受到伤害,但在5叶前,短时间零下2摄氏度---零下3摄氏度将会受到危害,零下4摄氏度的低温超过一小时会造成幼苗严重冻坏,甚至死亡。

在生产上,将土壤深度5--10厘米处的地温稳定在10--12摄氏度定为播种的最适温度。

耕层内土壤持水量60%--70%比较适于玉米播种以及幼苗生长。

玉米苗期对肥料的要求不多,但又不能缺肥,一般用量只占总用量的10%。

氮肥过少,过多都影响长势。

缺磷、苗色紫红,根系生长缓慢;缺锌,易得白苗病。

三、思考并讨论

1、什么是玉米的活动积温?

2、玉米苗期的明显标志是什么?

3、最适于玉米的播种期温度多高?

4、玉米得“花白苗”病,是缺少什么养分?

怎样防治?

 

第二节穗期

一、穗期

是从拔节到雌雄穗分化、抽穗、开花、吐丝等的生主能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雌雄穗分化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分、日照和养料。

二、温度

穗期最适温度为24--26摄氏度,温度高,植株生长快,拔节到抽穗的时间短;反之,穗期延长,小穗小花分化多,有利于穗大粒多,温度高于35摄氏度或低于20摄氏度时,都影响正常授粉而导致减产。

三、水分

玉拔节以后,生长径叶和穗分化。

气温高,生长快,蒸腾旺盛,耗水量急剧增加,特别是抽雄前10天左右,每株玉米日耗水量1.5--3.5升,每亩5--11立方米,此时要求田间持水量70%--80%。

土壤开旱缺水,易形成“卡脖旱”,降低产量;土壤水分过多,会出现植株青枯,应及时排水。

四、日照

玉米在8--12小时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快,提早抽雄开花,反之,推迟成熟。

密度适宜,光照充足,则器官生长协调,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多,反之,立量会降低。

五、养料

穗期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53%以上。

磷钾肥的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3%和62%,喇叭口期重施肥料,有利穗大粒多,达到高产。

六、思考与讨论

1、玉米穗期最适宜温度是多少?

2、玉米穗期最适水分是多少?

3、穗期所需氮、磷、钾各占生产期的百分比是多少?

 

第三节花粒期

一、花粒期

生殖生长阶段(开花到成熟)。

包括开花、散粉、吐丝、受精及籽粒形成到成熟等过程。

花丝受精后到成熟之间,主要是生长籽粒。

而籽粒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1、籽粒形成期

是指自受精到乳熟的时间。

早熟品种约10--15天,晚熟品种大约20天。

2、乳熟期

乳熟初到完熟前,约10--15天。

中早熟品种,授粉后20--40天。

俗称“甩棒期”。

3、蜡熟期

自蜡熟初到完熟前,约10--15天。

中早熟品种,自授粉后30--35天到40--45天,晚熟品种40--55于。

硬度不大,用指甲能掐破。

4、完熟期

主要是籽粒脱水的过程。

籽粒含水量由40%下降到20%。

籽粒变硬,呈现出鲜明的光泽,用指甲掐不破,苞叶枯黄。

二、花粒期对温度、水人、光照、肥料等的要求。

1、温度

籽粒形成时期,自授粉到成熟的40--50多天内,对温度的要求不高,22--24摄氏度,过高过低都影响产量。

2、水分

土壤持水量在75%左右为宜。

水分过多,植株早枯,粒小粒秕。

3、光照

光照条件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籽粒干物质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要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延长灌浆时间,增大粒积,实现高产。

4、肥料

在灌浆期间,吸收氮素约占总吸收量的46.7%,磷素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35%。

此时氮素过多。

容易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三、思考与讨论

1、花粒期对温度、水分、光照都有哪些要求?

2、当地农民都有哪些成熟的施肥经验促使玉米早熟高产?

第三章玉米抗旱栽培

第一节秋翻地春保墒

一、概述

旱地玉米播种面积约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任务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

二、几项抗旱栽培措施

1、秋翻地,春保墒

秋季施入有机肥料,耕翻后及时耙耱,保蓄秋雨后的土壤水分。

春季不再耕翻,而在开始化冻时,多次横竖相间耙耱,破坏毛细管,使土壤上虚下实,耕层的水分不易散失,保蓄冬春土壤中的水分,以保证种子吸收发芽。

播种时,畜力开沟,开沟的深度视墒情而定,一般深耠浅盖土,点播踩籽(使种子与底土紧密结合,利于吸水),覆土镇压,连续一次完成,不可拖延时间,避免跑墒;机播跑墒少,利于出苗。

最好是边播种边镇压,播完压完。

镇压的目的,一是封出播种沟,保住墒情,二是提升下层水到种子部位,供种子吸水发芽,一般皆能保住全苗。

三、思考与讨论

1、当地翻地是秋翻为主还是春翻为主?

2、秋翻地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3、机械播种与畜力播种相比,哪一种优势大?

4、播后镇压有什么作用?

 

第二节低温保墒,催芽早播

一、概述

低温抢墒播种,这是旱地玉米传统习惯作法,利用返浆水,保证玉米出苗。

这种方法最大的弱点是种子在土壤内时间较长,约一个月左右,容易粉种、霉烂、影响出苗率。

催芽低温早播,既利用土壤返浆时的水分,又争取到自然热量,是抗寒栽培和抗旱栽培中一项可性的技术措施。

二、方法

浸种催芽

用55--60摄氏度的温水浸种,当水温下降到25--30摄氏度时,浸泡种子12--24小时,滤水后用麻袋等保温物品覆盖种子催芽,有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下种时间,应在地表5厘米处的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6摄氏度以上时主可播种。

覆土深度不超过5厘米。

播种时按照垄沟栽培法,开沟深度以种子接触适宜的底墒为好。

三、增产的主要原因

1、抓住冬季受冻层阻隔积蓄的水分和春季返浆水融合的时机,得用好墒情早播保全苗。

2、低温早播促使根系生长发育,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旱能力。

3、热量利用率高,避开伏旱,可使早播玉米比常规播期玉米增加积温215.96摄氏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吻合。

四、思考与讨论

1、催芽的方法?

2、催芽早播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第三节抗旱坑(埯籽田)栽培

一、具体措施

秋翻整地后,每亩施粪肥2000-2500千克(配加磷钾肥混合)。

挖坑的时间,最好在上冻前进行,越早越好。

目的是接纳雨雪和熟化土壤。

田间坑穴排列呈梅花形,横竖成行,行距为67厘米,坑距1米左右,每亩1000个坑。

挖坑深50厘米,长67厘米,宽50厘米。

先将10--15厘米的表土移在一边,再将底部挖一铁锹深。

铲松土而不取出,再将混合肥料放入坑中与土壤混合均匀。

封顶有两种方法:

一是土壤墒情很好,可将表土封在坑顶,略呈馒头状,用锹拍实,不能使坑漏风,以免跑墒;另一种方法,是当时不封顶,在冬春雨雪后,将雪及时扫入坑内,再用表土封顶,当雪融顶塌后,要及时补封顶部,保住墒情。

播前进行耙耱,将地整平。

每坑种3--4穴,每亩3000-3500株。

二、抗旱坑栽培的优点:

抗旱坑能蓄水保墒,苗齐苗壮,深翻而不乱土层,集中施肥,培肥能力,熟化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思考与讨论

1、抗旱坑株,行距各是多少?

2、表土为什么要留作封顶用?

3、不施粪肥可以吗?

为什么?

4、抗旱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第四节田间秸秆覆盖技术

一、概述

将麦秸或玉米铺在地表,保墒蓄水,是旱地玉米一项省工,节水、肥田,高产的有效途径。

秸秆覆盖在秋耕整地后和玉米拔节后在地表面和行间铺500-1000千克铡碎的秸秆。

二、保墒作用

0--20厘米,0--26厘米土层含水量,覆盖区比对照区增加6.4--14.4毫米和13.4--35.2毫米,出苗率提高36%--37%。

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地力。

覆盖区土壤有机质比对照区增加0.09%--0.24%。

全氮含量增加0.014%--0.022%,水解氮增加6.08--20.4ppm,速效磷增加8.0--11.4ppm速效钾增加9.0--25.0ppm。

大雨地表无积水,防止径流,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损失,能够增加玉米产量。

四、提高产量

秸秆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改善根际环境的生态条件,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增加,为穗在粒多奠定了基础。

五、思考题

1、秸秆覆盖一般在什么时间进行?

2、秸秆覆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校本教材

玉米科学种植技术

 

 

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